APP下载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实践与探索——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2-05蕾,张效,杜

职教通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学风职业院校学术

陈 蕾,张 满 效,杜 媛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的实践与探索
——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 蕾,张 满 效,杜 媛

学风建设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来说,建设良好的学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以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的实践为例,探索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实践;探索

学校的学风是一个学校的品牌和形象,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是内化在全校每个人灵魂里、外化在工作上的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品味和境界。[1]它看似无形,实则有形,具体体现在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学风建设是学校建设发展的永恒主题。学风建设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对高校,特别是职业院校来说,建设良好的学风,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2]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为解决学风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探索,对改变现有的不良学风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一、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做法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近几年抓住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有利契机,加大学风建设工作,对改变现有的学风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具体实施学风建设过程中,开拓思路,锐意进取,收到了较为不错的效果。

(一)制定学风建设相关文件,保障学风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为规范学术行为,坚持学术诚信,维护学术道德,促进学术创新与繁荣,学院制定了学风建设实施细则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明确界定,设立监督管理学风行为的职能机构,并明确其职责和权力,规范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举报、审查与处理程序等。同时,学院在加强学风建设方面还制定了其他相关文件,对学术行为进行规范,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惩处,这些文件的制定实施,为推进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二)设立学风建设的专门机构,加强学术行为监管

学院成立了学风建设专门领导小组,对学院院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进行全面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在预防和惩处学术腐败行为、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中的学术领导作用。

(三)奖惩分明,讲究学术道德

学院明晰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奖励、惩罚措施,建立了岗位考核、工作量审核、项目验收、成果验收和项目经费管理等机制,将学术管理和学风建设工作细化到了教学、科研等各项具体工作当中,使其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面发挥作用。[3]建立了教师科研工作量考核和考评体系,每年对教师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量化考核,不唯数量,注重质量与贡献,对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并对教师的职称评定,晋升、晋级进行量化考核。

(四)深抓教风学风,树立典型

教风与学风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优良学风是优良教风的必然要求与最终结果,学院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弘扬“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教风和“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求实创新”的师德师风。学院通过开展评选和表彰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等活动,形成有利于良好教风、学风和校风建设的氛围。

(五)开展诚信教育,培育诚信学子

2012年以来,学院分别组织召开了“狠抓学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全面推动学院大学生诚信教育向纵深开展”为主题的学生工作会议。制定了《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诚信标兵评定办法》(试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诚信教育实施办法》(试行),同时编印了《学院诚信教育学习资料》。开展了“诚信教育”专题报告会、“端正考风诚信考试从我做起”的诚信考试签名活动、“三禁、三有、三提倡、四不、四远离、四文明”主题教育、“六严一促双倡导”专项检查等活动。邀请省委党校有关专家做了题为“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和“诚信教育的意义”等报告。

(六)以《学报》改革为契机,严格科研论文发表

为使学院科研论文发表规范化、科学化,从而促进学院科研水平发展,学院学报编辑部在广泛征求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各部门反馈意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提高学报办刊质量的各项措施,明晰了办刊定位和宗旨,完善了学报办刊的各项制度、程序和流程,使学院教师发表科研论文更加符合学术规范和遵守学术道德。[4]

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风建设取得的成效

良好学风的形成,对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强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研成果

2012年,学院完成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中期验收2项;院级科技教研基金项目立项34项,资助经费8万元,比上年增长33%;22项学院教研课题顺利通过结题验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资助项目1项,资助金额达55万元;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立项3项,资助总金额7万元;获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经费资助项目1项,金额20万元;首次获得兰州市重大科研专项基金资助1项,金额15万元;2项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荣获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学院被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教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3篇,其中权威核心期刊61篇,EI收录2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型专利1项;申报省级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2项获得省级二等奖,12项获得教育厅级奖励。

2013年上半年,学院申报省财政厅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3项,申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项目1项;组织申报成功教育部重大专题项目1项;组织申报成功省科技厅项目1项;申报省行业技术中心1个,补充完善了教育厅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相关材料;获得2013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立项4项;获专利授权3项。

(二)科研团队建设

学院十分重视科研教研工作,团队带动、项目依托,以研助教、以研促教、教研互助,打造科研团队,持续提升教师职业能力,坚持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使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科研队伍的不断建设积极促进了学院教育、教学和学生培养质量的提高。2012年,学院顺利通过了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质量评估;2013年,圆满完成了省教育督导团督导性调研工作并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三)社会服务能力

学院进一步拓展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努力实现校企双赢。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培训员工,深化了产学合作,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结合区域经济和学科专业特色,积极开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与交流,为农村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

(四)学生就业情况

近年来,学院始终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理念出发,将学风建设与创新作为学院育人工作的着力点不断向前推进,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文化育人氛围。学院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才。2012年,经中国化工教育协会认定,学院现为全国化工类专业数第一(14个)、在校学生人数第一(含广汇班超过7000人)、同比录取线全国第一,就业率全国第一的品牌高职院校。学院多次荣获“甘肃省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先后被《中国青年报》评为全国首届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星级示范学校’”,被腾讯网、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评为“2010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

三、职业院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展望

学风是大学治学、读书、做人的风气,学风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5]在新形势下,职业院校的学风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特别是如何将科研与教学、学生工作相结合?如何提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活动的影响力,使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活动动态化、多样化?如何不断创新工作载体,进一步细化科研诚信的奖惩机制?如何打造品牌性宣讲活动,使工作成果切实惠及广大师生,等等。这些方面都是职业院校学风建设工作下一步需要不断努力研究并改进的地方。

在今后的工作中,职业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完善教育、制度、监督、查处相结合的学风建设工作体系,创新工作载体和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学风建设促进学校教书育人和学术事业健康发展,塑造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一)加大对学风建设重要意义的宣传

在师生中积极推行学术行为、学术道德自律、自检行动,大力宣传师德高尚、学风优良的先进师生事迹,通过专题报告、研讨、论坛等形式对学风建设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使学风问题进学校、进书房、进大脑。将教育引导、制度规范、监督约束、查处警示结合起来,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建立并完善弘扬优良学风的长效工作机制。

(二)完善制度建设

保证学风领导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1)建立公示制度,在学术评审活动中采取匿名评审等多种形式对申报材料、评审标准、评审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公示,增强工作的透明度;(2)建立完备的申诉和听证制度,保证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减少评审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正现象;(3)设立举报奖励制度,在保证举报人隐私的前提下,通过学校学风建设网站,定期公布学术违规行为。

(三)探索和改进科研评价体制

将学术道德水平的考量纳入到师生业绩、素质的考核范围中,形成综合全面的考核体系,坚持“质量至上”原则,确立质量第一的科研评价导向。鼓励在教育考核评估中加大质量和贡献指标在评价中的权重,防止片面量化倾向。

(四)严厉惩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

继续完善科研诚信评价机制,认真受理对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及时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建立健全专门惩治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保证对违规行为的约束力和威慑力。加大查处力度,针对相关举报,及时、缜密的调查,一经查实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要求职业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积极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关要求,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着力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着力构建风清气正、务实创新的和谐氛围,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院校夯实基础。

[1]谢文兵.试析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问题和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1).

[2]顾艳霞,等.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

[3]贺生中.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4]贾新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

[5]马燕.如何进行高职院校学风建设[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G710

A

1674-7747(2014)05-0009-03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文化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育科研课题(项目编号:WJ125YB134);2011年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教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03)

陈蕾,女,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高教研究所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学风职业院校学术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