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高职院校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4-02-05王占九

职教通讯 2014年5期
关键词:高技能宁波国际化

王占九

宁波高职院校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王占九

宁波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沟通以及具有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宁波高职院校培养这些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1)整合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成立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2)确立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3)构建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4)建立国内涉外企业、海外企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

宁波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有效途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职业教育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输送了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所需要的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1]其中,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由此可见,高职教育必须为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即世界经济活动已经超越国界,并通过对外贸易、技术转移、资本流动、提供服务、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而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经济整体,而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早已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之中。因此,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确定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宁波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的东海之滨,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宁波港口资源丰富,根据宁波市港航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度港航经济运行分析报告》,2012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53亿吨,居中国内地港口第三位、世界前五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67万标准箱,箱量排名保持中国内地集装箱港口第三位、世界港口前六位。宁波正在建设国际化港口城市,国际贸易发达,据宁波海关统计,2012年,宁波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965.7亿美元,其中进口351.3亿美元,出口614.4亿美元,在全国所有的计划单列市中,宁波市进出口和进口规模仅次于深圳,位居第二位。同时,宁波有众多的外资企业,据宁波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2010年的统计,宁波市拥有外商投资企业7000余家;另外,宁波还有许多企业到国外投资办厂。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全球性竞争也日趋热化。宁波经济要想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参与全球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是宁波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经验与不足

宁波地区有十余所高职院校,目前近一半的高职院校设立国际交流学院,分别与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另外,宁波还有一所宁波TAFE学院,与澳大利亚西悉尼Tafe学院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总体看来,宁波高职院校具有国际化办学的意识,启动了与国外高校进行合作办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项目,这是向培养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迈出的坚实一步。宁波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所涉及的到的专业主要包括会计、投资与理财、国际金融管理与实务、计算机技术、艺术设计等专业。从学制上来说,宁波高职院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有两种模式,一是高中后合作项目,另一种是五年一贯制合作项目。高中后合作项目的生源是参加高考的普通高中生,合作培养模式主要包括“2+1”和“3+0”两种方式。“2+1”合作培养模式是指学生两年在国内就读,第三年在学生英语水平达到外方最低要求(雅思5.5分)的条件下,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3+0”合作培养模式则立足学生三年在国内培养,而把外方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引入进来。五年一贯制合作项目这是招收初中毕业生,采取的也是“5+0”合作培养模式,即引入外方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在国内培养的模式,其中前三年主要是基础文化课和英语语言教学,后两年是中方和外方专业课教学。在以上的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宁波高职院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外方的优质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和考核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宁波高职院校在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缺陷。首先,是英语语言关,宁波高职院校所招学生属于普通高考录取第三批次的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生相比,宁波高职院校所招新生总体英语水平较低,在高考英语总分150分的情况下,许多学生的英语成绩只有70分左右,甚至还有50分左右的学生,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不论是到国外求学深造,还是上外方的专业课程,英语基本水平要达到英语雅思5.5分的水平,这巨大的反差是中外合作办学首先要突破的一个难点。其次,缺少一支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平的师资队伍。中外合作办学必须要有一支具有国际化教学水平的师资团队,并且还要结构合理。目前的主要的困境是外方专业教师力量投入不足,而中方具有国际教学水平的专业教师严重缺乏。另外一点是外方课程体系与中方课程体系还没有有机地合理地融入一体。外方课程体系和中外课程体系必须根据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构,形成适合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教学的课程体系。最后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涉外企业或海外实习基地建设还基本上是空白。

二、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取得初步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要提高宁波高职国际化办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就需要对宁波高职国际化办学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有以下三个有效的途径。

(一)整合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成立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零散地分布在各高职院校内,因此在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形成很多的缺陷和弊端。首先,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的资源力量分散,与外方合作项目规模小,没有集约规模效益,培养出来的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数量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宁波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这种分散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无论从招生、中外合作专业的确定、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模式、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是到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资团队的组建都缺乏一个较完善的整体顶层设计;同时,作为一个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单位国际交流学院,一般来说,在一个高职院校内,都是一个很小的,甚至是边缘化了的单位,往往缺少专业教师和专业教学实验室,尽管会有专业学院的合作和支持,但是这种合作和支持还远远满足不了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教学需要;最后,这种分散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某一高职院校中很难形成良好的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不利于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因此,整合宁波高职院校现有的培养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教学资源和力量,成立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是宁波高职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途径,这既可以克服这些分散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造成的种种弊端,又可以形成宁波高职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集约化和教学的最优化。另外,还可以借鉴国外同类高校先进的办学模式和理念,形成具有宁波特色的高职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

(二)确立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是指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同时还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国际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获得在涉外公司工作的职业资质,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其中“1”是指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即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X”是指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国际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技能。“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宁波地区乃至长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首先要突破学生外语沟通能力的培养,要使学生在跨文化背景下具有较熟练的外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其次还有要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另外,还要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竞争意识,同时,还要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最后,还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2],即具有坚持不懈的学习本专业不断更新的知识并掌握本专业崭新技能的能力。因此,根据“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模式和培养目标,宁波高职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要实现国际化,要构建符合培养,“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

(三)构建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构建宁波高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也是宁波高职院校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建立适切的“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1.建立符合“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的课程体系。根据“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建立宁波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课程体系,这个课程体系至少应由以下五个课程群组成。(1)基础知识课程群,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法制安全、职业道德与职业生涯规划、英美文化和身体健康等课程;(2)英语语言课程群,所开设的英语课程主要包括英语综合、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专业英语、雅思英语等课程。另外,还可以引进雅思英语培训课程,由全国著名雅思英语培训机构(如环球雅思、新东方、新航道)来承担教学培训任务。所有这些英语课程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水平,增强他们的英语沟通能力,初级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学习专业课程;高级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出国留学深造及在涉外公司工作的需要;(3)专业课程群。专业课程群包括中方专业课程群和外方专业课程群两个部分。对外方课程群要做到引进、消化和吸收,并且,外方专业课程群要与中方专业课程群实现有机的融合。另外,专业课程既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也包括专业核心课程。这些课程重点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能力;(4)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群。该课程群包括中方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外方资源资格证书课程,重点使学生获取该专业的国内及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5)岗位实践课程群。这个课程群主要由校内专业技能实验实训课程和校外专业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实践课程组成,重点是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2.建立符合“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师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要实现“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就必须要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符合符合“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课程体系的国际化师资团队。这个国际化师资团队由中外教师和外方教师共同组成,其中,中外教师主要负责基础知识课程教学、部分英语课程教学、中方专业课程教学、部分外方专业课程教学、国内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及国内涉外企业实习指导;而外方教师则负责部分英语课程教学、外方专业课程、外方岗位职业知识培训课程以及国外企业实习指导。中方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原则上要有国外留学背景或国外进修一年的经历,同时,还要有担任外方课程的教学资质,熟悉外方教学体系的特点,这样才有利于中外教师解构外方课程包、掌握外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要求,从而根据外方课程特点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另外,中方专业课教师必须英语水平高,能用英语进行授课或英汉双语进行授课。

3.建立一个良好的培养“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教学环境和实施“主导+主体+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3]培养“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需与一个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环境,首先要建设好校内实验实训基地,主要包括现代化英语语言实验室﹑专业实验实训室﹑国际主题文化体验中心和学生活动表演中心等。其次,学生教室要进行国际化氛围的营造和布置,以利于国际化教学的需要。另外,还要根据中外合作的专业成立虚拟的国际公司,通过模拟国际公司的系列活动,开拓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员工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同时,在“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坚持实施“主导+主体+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充分发挥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使三个课堂成为培养“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整体。第一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其中包括校内实验实训的教学,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二课堂主要包括早自习和晚自修、学生社团活动和英语学习俱乐部活动(如英语主题活动月、英语短剧表演、疯狂英语、英语及专业学科竞赛等)、模拟国际公司专题活动等,主要目的是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责任感等)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第三课堂主要是指学生在专业实践岗位实习和顶岗实习,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

4.建立国内涉外企业、海外企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强“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国际视野开阔、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建立国内涉外企业、海外企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引进行业企业教育资源和人才技能评价标准,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现校企共同培育“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同时,也为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获得符合国际标准专业岗位实践技能和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平台;另一方面,建立国内涉外企业、海外企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有利于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和“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宁波地区外向型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国际视野开阔,外语水平高,跨文化沟通能力强和高素质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而高职院校是培养这些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宁波高职院校有责任承担着培养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宁波高职院校要培养出高素质﹑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就必须首先是整合宁波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资源,成立宁波国际职业技术学院,使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集约化和教学的最优化;其次是确立“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能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掌握某一专业领域的国际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且能勇于参与国际劳动力市场上竞争的高素质、复合型的高技能人才;另外,还必须构建“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这就要建立符合“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模式和目标的课程体系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国际化师资团队、良好的国际化教学环境复和实施“主导+主体+三个课堂”的教学模式。最后还必须建立国内涉外企业、海外企业实习基地和校企联盟,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以培养出国际视野开阔、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强和职业素质高的“1+X”复合型国际化高技能人才。

[1]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94.

[2]李庆领,吕耀中.论国际化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意义及策略[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1-104.

[3]王占九.高职英语专业“主导+主体+三个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消费导刊,2010(1):152.

G710

A

1674-7747(2014)05-0015-04

宁波市2013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宁波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GH129)

王占九,男,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责任编辑 秦 涛]

猜你喜欢

高技能宁波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一图读懂宁波
实施“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打造高技能人才队伍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补齐高技能人才“短板”
现代学徒制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