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与优化

2014-02-05

职教通讯 2014年8期
关键词:必修课实务学期

卢 萌

一、优化的主要依据

培养方案必须贯彻和体现国家和教育部门精神理念,在制定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过程中的主要依据有《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等。

二、培养计划的整体结构

培养方案的制定采取学院统一模板与专业特点创新相结合的方式。[1]就整体内容结构而言,财务管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为11个部分,即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介绍、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选修课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表、教学进程表、课外培养计划表、保障条件、有关说明等十一个部分,其中的专业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课外培养方案是重点部分,也是体现专业特色得以彰显之处。

三、培养目标

我们在进行了广泛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会计业务处理、成本核算与控制、理财规划、税收筹划等职业能力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从事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四、课程体系设计与思路

课程总体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公共基础必修课、专业必修课程、专业实践课程和选修课程,这里需要重点介绍的专业必修的设计依据和思路。

(一)公共基础必修课设计思路

“必须、够用”,是教育部文件提出的高职高专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衡定标准和指导原则,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公共基础必修课大部分是理论课,专业性和实践性不强,本着这一原则我们对公共基础课进行了适当调整。公共基础必修课中一部分是思想教育、国情教育课,如“思政课基础”、“思政课概论”、“形式与政策”、“军事力量与国防教育”;另一部分是基础理论课,如“高等数学”、“公共英语”、“计算机通用能力”;最后一类就是健康体育课。设计原则:(1)必须够用原、不片面求全求深原则,“高等数学”以必须够用为度,适当减少理论,重视数学方法与实际财务分析案例相结合;(2)先期开设原则:公共基础必修课一般都是开设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这是由其基础性和工具性决定的;(3)讲座与课程相结合的原则,大多数公共基础课我们采取的是课程形式,注重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如“高等数学”、“公共英语”课,而“军事理论与国防教育”则往往采取专家讲座的形式开展,侧重它的灵活性和职业实用性。

(二)专业必修课设计思路

1.围绕突显专业特色删除、调整部分课程。根据国家对制定高职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高职财务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成长规律和特征,专业必修课在原有基础上删除了“管理学基础”、“出纳实务”、“西方经济学”三门课程,但将其中的“出纳实务”、“西方经济学”分别纳入到实践课、选修课程中开设,这主要是基于学院压缩专业必修课、增加时实践课的要求进行的调整。同时,为进一步突显财务管理专业分析、控制、管理特点,区别于会计专业和会计与审计专业,我们将“成本会计”、“证券投资基础”课程分别调整为“成本核算与控制”、“原证券投资分析”,将“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调整为“财务分析技术及应用”,淡化其课程作为一般性工具软件的特征,强调软件工具的职业应用性和职业化特征。

2.依据课程性质,衔接安排课程进度。财务管理专业课的核心基础课之一就是会计系列课程,在课程安排时一定要考虑到前后衔接、从易到难,从一般业务到特殊业务的规律。比如,我们在大一第一学期先行开设“会计基础”,第二三学期连续开设“会计实务一”和“会计实务二”,最后在第四学期开设“成本核算与控制”(成本会计)。另外,在课程设置上,遵循先“会—税—法”基础块,后“管—析—控”管理块的思路,即先核算后管理,先分项后综合。其中,“会—税—法”的“会”是指会计类的“基础会计”、“会计实务一”和“会计实务二”,“税”是指“税法”、“税收实务”,“法”是指“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经济法”;“管—析—控”的“管”是指,“财务管理实务”,“析”是指“财务报表分析”、“财务分析技术及应用”,“控”是指“成本核算与控制”、“纳税筹划”等课程。

3.为服务学生资格证书考试合理统筹课程。“双证融通”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区别于传统的学历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课程设置应依循的重要原则。比如,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法律制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课程为“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为此,学校在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会计基础”、“财经法规”,第二学期“初级电算会计”,力求保证学生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也就是希望学生在掌握会计学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尽早拿到会计行业业的“门票”,同时,需要说明的是“初级电算会计”安排在“会计基础”之后开设,主要是因为“会计基础”是学习“初级电算会计”的基础,不能同时开设;另外,设置“会计实务一”(对应考证课程名称为“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对应考证课程名称为“经济法基础”)服务初级会计师考试;设置“财务管理实务”、“统计基础与实务”分别服务于中级会计师和统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

(三)专业实践课设计思路

专业实践课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岗位实务中的工作能力,但是理论知识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有实际意义,也就是课程安排与设计上注重“理实一体”。例如,新生入学之后在没有学习专业知识之前,会安排一周左右的赴企业进行“职业认知实训”的课程,在学习“会计实务一”时同步进行“出纳实务”、“ERP沙盘实训”,在学习“财务管理实务”时同步进行“财务管理决策实训”等。另外实践课课时在设计上要求,不低于总课时的50%,只有时间的保证,实践训练才能有效。

(四)选修课设计思路

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在选修课设计思路上,首先是体现“选”字上,即先由任课教师上报课程,然后由学院教务科研处进行审核,审核主要标准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修养,审核通过的课程再公示,由学生自主选择,但出于教学成本的考虑,一般每门课程的开设至少要达到30人的容量。另外,在公共选修课的安排上应注意引导学生至少选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意识,例如,要求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至少选择一门自然科学或工程方面的课程。

五、职业素养与道德塑造

在职业教育方面,搭建了职业素质教育平台。素质平台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课程,到校园文化,再到师资队伍建设和领导机构都做了详细的规划。[2]依据这一规划,财务管理专业主要通过举办会计文化节、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人文社会科学讲座、经济形势分析讲座、组织辩论会、趣味运动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大合唱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协作意识、节约意识和守法意识。通过举办会计职业道德普法知识竞赛、税法知识竞赛、会计分录大赛、会计数字书写大赛、点钞大赛、出纳能手选拔赛、财会综合技能大赛等各种比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尚能意识、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另外,在组织方式上注意实现“四化”,即参与主体多元化(学生、专任教师、辅导员、行业企业专家、往届毕业生等)、形式灵活多样化(技能比赛、辩论会、运动会、座谈会、讲座)、通识专业交融化(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道德培养过程化(课堂、课余活动、比赛、个人生活等)。

[1]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国家示范院校重点专业建设之一[J].职教论坛.2013(18):1.

[2]周大农,戚亚光,吴亚萍.高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方略——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1):43-45.

猜你喜欢

必修课实务学期
鲸宝宝的必修课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加保兑贴现信用证处理实务
“驯龙高手 成为自己的路上,分离是必修课!”
凉山羊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让有效沟通成为医生的必修课
ODI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