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内经》“以人为本”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2014-02-03田双林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内经医患

田双林 史 晓

浅谈《内经》“以人为本”的学术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田双林 史 晓

人是地球发展的最高产物,最为宝贵。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内经》自始至终坚持“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的学术思想,并形成了其独特的治疗学思想。现就笔者在临床跟师抄方的体会,谈谈《内经》中“以人为本”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

内经;以人为本;临床应用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素问•汤液醪醴论》)。标本相得,邪气乃服”(《素问•移精变气论》)。内经中的这两条精辟的论断提示,在现代的医疗环境中不仅把患者与医生两个独立的个体作为标本的双方,还要把本的层面从疾病本身延伸到患者的心理,把标的层面从医生使用的药物延伸到医生的医术和医德方面。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必须使标本相得,疾病才得以祛除。现就临床上一则案例谈谈“以人为本”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妇人忧思过度,久郁成痨,左乳核如桃半年,平日似痛非痛,甚每于经期乳头触痛不可近衣。时咳嗽生痰,身发潮热,诊之肝脉虚弦。追问病程得之,妇人平日所愿不得志,经络痞涩,聚结成核,初如豆大,渐若棋子,半年一边,二载三载,不疼不痒,渐渐而大,始生疼痛。此为肝气郁结,血瘀痰凝之乳癖,如辩证得当,用药合理,亦堪调治。“妇人思虑忧郁,常损于肝脾”(《疮疡心得集》),乳癖与肝脾关系密切,乳头属足厥阴肝经,乳房属足阳明胃经。若患者情志不舒,导致乳房部位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同时肝气乘脾,脾运化功能异常,痰湿内聚,结于乳房,乳络不通,俱成乳癖。故临证选用柴胡、香附、合欢皮、郁金疏肝解郁;茯苓、白术、陈皮、泽泻、薏苡仁健脾祛湿治其本,加用浙贝母、生牡蛎、夏枯草、皂角刺等软坚化痰散结之品治其标,同时顺应妇女月经周期用药的周期性疗法,根据乳癖增生与复旧周期性改变的生理特点随证灵活变通,如此这般肝经得疏,脾运得健,乳络通畅,疼痛得止,十余剂,遂得愈。此谴证用药方式,将中医学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式结合起来,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疼痛的程度、肿块的大小以及月经周期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施治。把《内经》中“以人为本”的个体化施治原则发挥到了极致。

再者嘱患者根据用药后乳房胀痛情况酌情使用或交替使用夏枯草和皂角刺等软坚散结药物。这是因药物有有毒与无毒的不同,人亦有耐毒与不耐毒体质之差异。《内经》有云“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药物无情,虽能逐邪治病,亦能伤正害人。而疾病的治疗往往七天一个疗程,任何药性偏颇较大的药物都不易长期使用,因此就需要患者根据自己的年龄、体质、个体差异及用药体验自己掌握特殊药物的用药剂量,病情缓解后即停止使用。这样不仅可做到使用最小的药量达到最大的疗效,做到中病即止的个体化施治,同时使患者参与到整个治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日渐需要的共同参与型医患关系模式[1],亦充分体现内经中的“以人为本”的学术思想。

此外,中医认为本病多见于平素郁闷忧思的患者。张介宾在《类经》谈到如何治疗情志内伤之症时曾有一段论述,“病与医相得,则情能相浃,才能胜利,庶乎得济而病无不愈”。医患双方只有相互信任,相互合作,把治愈疾病当做双方共同的目的,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作为一个医生不仅有出色的医术,还要做到“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灵枢•师传》)。在治疗疾病时要改变以“疾病为核心”的旧观念,重拾传统医德中“以人为本”的人文关心,对患者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为其消除思想顾虑,提高战胜疾病信心。否则会导致人与单纯技术的本末倒置,最后医生沦为技术的奴仆[2]。

《内经》以人为中心,用同源性、联系性思维对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的医学问题作出了深入的讨论。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既要适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又要注意调整患者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情志和生理功能的异常,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这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比把人纯粹看做纯生物体的现代生物医学模式更符合社会医学发展的趋势。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时代,在实施医疗技术过程中医生与患者之间所涉及的心理、生理、社会、伦理方面的非技术性医疗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作为一个好的医生不仅要洞悉疾病产生的病因、机理、各年龄段疾病的特点,还要结合现时代人们的心理、生理、饮食生活的特殊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进行传统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既看的好“病”,又能看得好“人”。《素问•举痛论》有云:“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善言古者,必有台于今;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内经》中有关“以人为本”人文思想对于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医疗环境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依然值得后人临床借鉴和深入研究。

[1] 曹洪涛,胡志,徐晓超.新时期医患关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3,19(03):168-169.

[2] 宋林子,张建,吴宇彤.医患关系模式对医患关系影响的调查与探讨[J].中国医院,2010,14(01):33-35.

R221

A

1673-5846(2014)02-0255-02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上海 200437

史晓,主任医师,E-mail:shuanglin_126_com@126.com。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内经医患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方慎盦及其学术思想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