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

2014-02-03王志红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乙酰肺纤维化特发性

王志红

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

王志红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符合国际呼吸协会诊断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用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分别是 800µg/d、200µg/d,比较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症状改善时间、不良反应率和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疾病,在短期内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更有效。

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特发性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不同,症状以进行性呼吸困难为主,无端坐呼吸,早期无咳嗽,以后可见干咳、少痰,容易继发感染,痰中出现黏液或带血。病理改变在肺部X线诊断时可见病灶多位于双肺中下部,听诊有典型的吸气音。病程长者有杵状指、紫绀[1]。晚期因合并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而死亡。临床治疗多用糖皮质激素和 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笔者将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2年8月符合国际呼吸协会诊断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56例,随机平分为两组。观察组男18例,女10例,年龄42~69岁,平均(57.5±1.4)岁,病程1年~6年,平均(3.6±1.5)年;对照组男20例,女8例,年龄40~72岁,平均(60.1±2.6)岁,病程0.9年~9.0年,平均(3.2±1.3)年。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无继发感染,病程3个月以上,有典型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音和胸部病理改变:肺下部呈弥漫性网状,病灶呈结节状、斑点状或磨玻璃影,通气限制性障碍,血气分析有低氧血症。排除标准:排除肺部功能性异常,其它脏器原发疾病患者和哺乳期、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常规抗炎、吸痰处理,根据症状给予吸氧,药物均选用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0.4g/次,1次/日)治疗,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糖皮质激素用量初期分别是 800µg/d、200µg/d,1次/日[2],在病情稳定后减少用量。

1.3 观察指标 观察肺功能指标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总有效率。肺功能指标测试用肺功能仪检测,包括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1.4 疗效标准 根据《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诊断和治疗指南》[3]制定疗效:显效:症状全部改善;有效:症状至少有2项减轻;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3.0分析结果,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χ2表示,如果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测量用力肺活量、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值分别是(3.25±0.24)L、(88.35±3.84)mmHg、(41.33±5.26)mmHg;对照组测量值分别是(2.07±0.14)L、(70.21±2.30)mmHg、(30.24±2.15)mmHg。观察组改善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平均为(2.62±1.58)d;对照组平均为(12.62 ±3.05)d,两组比较,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5.71%;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4.29%,观察组不良反应3例,不良反应率为10.71%,对照组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率为42.86%。两组比较,P=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为肺泡炎症反应激活异常免疫反应,导致纤维细胞异常增殖,造成肺泡上皮纤维化,确诊后存活期较短,目前尚未找到能有效逆转病情的药物。临床治疗的关键是发现早期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降低肺泡损伤程度,延缓疾病进一步发展。药物以糖皮质激素联合N-乙酰半胱氨酸为主,N-乙酰半胱氨酸是重要的抗氧化物,可消除活性氧基团[4],稳定生命大分子的功能,增强肺泡抗氧化能力。糖皮质激素可抑制肺泡内的炎症反应,抑制和减少吞噬细胞的依附,降低成纤维细胞增殖,但长期用药不良反应大。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对有效剂量无明确规定,本研究的观察组大剂量用药,病情很快稳定,直至症状全部缓解,总用药量小于对照组,所以不良反应比对照组少,与文献相符。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是只做两组对比,未按剂量更多分组,未坚持随访,所以对远期疗效、不良反应观察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找到更适合的用药方案,需要增加病例,进一步研究。

[1] 沈叶.不同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N一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6).

[2] 杨雪梅,王兴胜,魏燕,等.小剂量糖皮质激素、N-乙酰半胱氨酸联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2012,5(3):233-239.

[3] 孔勤,陈民利.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12,22(8):74-80.

[4] 黄振杰,汤艳,郑金旭.布地奈德吸入联合 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2):1755-1757.

R563

A

1673-5846(2014)02-0040-02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人民医院,湖南湘西 416000

猜你喜欢

乙酰肺纤维化特发性
我国研究人员探索肺纤维化治疗新策略
脲衍生物有机催化靛红与乙酰乙酸酯的不对称Aldol反应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滇龙胆草对肺纤维化小鼠肺组织NF-κB和CTGF表达的影响
组蛋白去乙酰酶2的结构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特发性腹痛一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纤维化临床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HPLC-MS/MS法分析乙酰甲喹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