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大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疾病经验赏析

2014-02-03吴大斌覃佳成何茂师蒙息枝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主任医师胃脘黄芪

吴大斌 覃佳成 何茂师 蒙息枝

吴大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疾病经验赏析

吴大斌 覃佳成 何茂师 蒙息枝

目的总结吴大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疾病经验。方法通过吴大斌副主任医师诊治脾胃疾病医案的分析,总结吴大斌副主任医师脾胃疾病论治的特色。结果吴大斌副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疾病,非常重视调理脾胃升降气血阴阳,认为调气血就是调脾胃,并选择适合的经典名方药治疗。结论吴大斌副主任医师对治疗脾胃疾病的治疗,善于从整体调节着手,重视脾胃升降气血阴阳调理,临床遣方用药,屡获奇效。

吴大斌;脾胃疾病;经验;调理

吴大斌副主任医师为第一批广西中(壮瑶)医优秀临床人才,在临床与教学领域工作二十年,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理论造诣也很高,对于中医内科的疑难杂症非常擅长,对消化和呼吸方面的疾病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发生在食道、脾胃、肠道的功能障碍是临床的多发疾病。现将吴大斌副主任医师在脾胃疾病临证中的治疗经验做一介绍。

1 病机阐微

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认为病因复杂,既有饮食不节,生活无规律,饥饱失常,恣食肥甘厚腻,易致脾胃功能失常,如《素问•痹论》所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1]。又有外感六淫,尤以湿困脾胃多见,如吴鞠通《温病条辨》曰:“脾主湿土之质,为受湿之区,故中焦湿证最多”。更有七情所伤,忧思郁怒易致气机郁滞,《素问•举痛论篇》曰:“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内经》曰:“升降出入,无器不有”。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分布。李东垣《脾胃论》主张脾胃为元气之本,《济阴纲目》曰:血生化于脾。吴大斌副主任医师认为升多者病在胃,降多者病在脾。

2 治则探幽

吴大斌副主任医师认为气机相宜,人体脏腑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气机升降失常则杂病丛生。升多者病在胃,胃病则失于和降;降多者病在脾,脾病则失于健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2],故对脾胃病的治疗要重视调理脾胃升降气血阴阳,认为调气血就是调脾胃。

3 方药撷萃

升多者病在胃,临证可见脘腹胀痛、纳差、反酸、嗳气呕吐、大便秘结,治疗用药当选降、润药物,诸如石斛、麦冬、沙参、百合、太子参;降多者病在脾,临床症见乏力、消瘦、痞满食少、大便溏烂,治宜用升、燥药物,如党参、茯苓、苍术、葛根、黄芪、砂仁、白蔻仁。吴大斌副主任医师临床常用辛开苦降之半夏泻心汤、升降同用的四逆散、辛开苦泄之左金丸等方剂;同时强调临证选药少用滋腻壅滞、大苦大温破气之药,多用芳香化气助运之品,诸如佩兰、绿萼梅、藿香。调气时补气当选益气升运之品如党参、黄芪等,每每临床遇见不同见证,当灵活应用或补中有通、补行兼施;行气宜选用行气和中、疏肝理气之品如佛手、香橼等。调理血分当分养血、活血不同,分别选用相应之品,如养血宜用当归、白芍等,活血则用川芎、三七、刘寄奴、莪术、土鳖虫;临床宜注意气血同调,或健脾益气养血、或健脾益气养血、或疏肝理气养血、或疏肝理气活血,做到知常达变,圆机活法。

4 典型病例

4.1 病例1 杨某,男,52岁,2011年4月9日因“胃脘嘈杂、隐隐作痛半年”来诊。3个月前在县人民医院行电子胃镜诊断为胃角溃疡,溃疡面积1.1cm×1.3cm。经西药治疗2个月效果不明显,遂我院诊治。症见:胃脘嘈杂、隐痛反复发作,反酸,嗳气,纳食可,气短乏力,消瘦,大便溏,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白润滑,边有齿印,脉沉缓。诊断为嘈杂症,证属脾虚气弱型。脾气虚弱,不荣则痛;湿蕴日久,酿酸伤胃,化疡成疾。治宜健脾益气,燥湿制酸疗疡。处方:生黄芪40g,白芍30g,桂枝10g,柴胡10g,白术10g,党参10g,生甘草10g,黄连9g,吴茱萸5g,海螵蛸12g。7剂后,症状明显缓解,嘈杂、隐痛基本消失,守方生黄芪30 g、白芍20 g,再服14剂,体重有增加,面色好转。生黄芪改为炙黄芪,加白及10g,再服1个月。复查胃镜,溃疡愈合。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

从舌脉、证候分析,本病例病变在胃,而病本主要责之于脾。投之黄芪、白术、柴胡、党参、桂枝等益气健脾升阳之品治其本;左金丸辛开苦降,升降气机;海螵蛸、生甘草制酸疗疡。获效后,改用炙黄芪以缓缓健运脾气,加白及顾护胃气,巩固疗效,防溃疡复发。

4.2 病例2 梁某,女,30岁,2011年5月19日就诊,起因是胃脘刺痛、食欲减退,检查结果是多发性胃息肉,建议吃药,症状:胃脘刺痛,饭后加重,消瘦,口干舌微红有瘀斑,脉细涩,症状属胃络不和,血瘀邪结,阴津被伤,不通则痛。治宜养阴和胃,行消散结。处方:丹参20g,连翘20g,百合20g,夏枯草30g,鳖甲(先煎)30g,山楂15g,鸡内金15g,茯苓15g,石斛10g,天花粉10g,黄药子10g,刘寄奴10g,马鞭草10g,莪术10g,穿山甲10g,焦大黄10g。服4剂,诸症平和,自觉胃中稍舒。原方加鸦胆子10g,服7剂,胃脘痛始减,舌脉未见明显改善。原方去黄药子,守方再服 14剂。后又服1个月,临床诸症消除。经胃镜复查,胃息肉消失。

本病例病机为胃络失和,血型不畅,瘀结成疾。药用百合、石斛、天花粉、茯苓养胃益阴,丹参、鳖甲、山楂、鸡内金、刘寄奴、马鞭草、莪术、穿山甲化瘀消结,夏枯草、连翘、黄药子清解散结,焦大黄通降胃气。诸药合用,养胃消结,扶正祛邪之功,复加鸦胆子,以期增强化除胃中息肉功效。因为黄药子有小毒,不宜久服,故去之。

[1] 李东垣,文魁,丁国华.脾胃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3.

[2] 叶天士,苏礼.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81.

R249

A

1673-5846(2014)02-0249-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柳州 545300

吴大斌(1968.10-),男,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人,副主任中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研究方向: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及亚健康状态的防治。

猜你喜欢

主任医师胃脘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同时服用多种药,不良反应如何避免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黄芪是个宝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养从口入,痒从身除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
王海东主任医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王希浩主任医师采用补、调、通法治疗闭经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