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对策

2014-02-03周丽仙胡力生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摘除术眼球医护人员

周丽仙 胡力生

眼球摘除术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对策

周丽仙 胡力生

目的探讨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方法对185例眼球摘除术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期间以口头和文字描述、图片示范相结合,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术前-术中-术后心理干预。结果加强心理护理对眼球摘除术患者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结论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应积极与眼球摘除术患者进行沟通,可降低对手术产生不良心理的发生率及恐惧程度,使患者以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适应治疗,并有效配合及提高手术质量。

眼摘手术;不良心理;护理对策

眼球摘除术虽然能有效根治眼患病源,但手术后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终身残疾,还造成了不良的负面影响[1]。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应积极与患者沟通是医护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心理护理,对眼球摘除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消除或减轻其负面心理压力,成为眼球摘除手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要部分[2]。本文报道我科自2011~2013年对185例患者实施眼球摘除术的心理状况与护理对策。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 2011~2013年通过对实施眼球摘除术患者185例,其中男122例,女63例,最大年龄67岁,最小2岁,眼外伤85例,眶肿瘤42例,其它眼病58例。所有患者均在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不仅提高了手术质量,还获得较高的满意效果,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

我科将收治眼摘手术患者不良心理归为三类:①忐忑心理:因受意外的创伤、眼内炎或恶性肿瘤等等虽通过对症药物治疗却无法缓解疼痛而必须进行手术治疗的心理打击,纠结若不做手术会疼痛难忍,甚至有可能延误病情,造成颅内感染或危及生命而产生忐忑不安、矛盾痛苦的不良心理。②紧张恐惧心理:如害怕手术室环境陌生、场地不熟悉或对手术器械、仪器设备的躲闪退让,对医护人员的主动回避或被动等待等,实质是患者对眼摘手术治疗过程无充分的认识,对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或手术的安全性缺乏信任所致。③悲观心理:特别是担心手术失败和双眸失明而影响个人将来的生活,因眼球摘除后对工作、学习、生活等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连累家人和朋友,所以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消极、悲观、绝望的不良心理。因此,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不同个体、不同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及帮助,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1 术前心理护理 根据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在手术前存在的情绪不稳定、忐忑焦虑、抑郁、恐惧和紧张等不良心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生活环境等所产生的不良心理打击而进行关注、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首先,取得患者信任是关键,对待患者态度要和蔼、谈话语气要亲切、平和,主动与患者交谈和倾听,有的放矢地了解患者对手术的担心和顾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眼摘手术的目的、麻醉方式、手术的操作过程、术前需要配合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并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为患者着想,以更好的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其次,与取得家属的配合来稳定情绪,对由于外伤、车祸及意外事故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与家属有效沟通,争取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而且只有得到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共同协作,才能帮助患者尽快从事故的阴影中走出。目的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总之,促使患者相信进行眼球摘除手术并不可怕,医护人员、家人、朋友都会竭尽全力帮助和支持。

2.2 术中心理护理 实施眼球摘除手术,患者常采取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仰卧体位,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时会导致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紧张和恐惧心理,又因手术中的刺激、压迫、牵拉眼球等易致眼心反射而出现心慌、憋气、出冷汗等现象。为此,眼科手术室的医护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耐心讲解术中注意事项,认真核对手术部位,各项程序须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如在术中出现出血甚至大出血时,术者应冷静采取最优化原则,积极补偿操作,直到手术圆满为止;如患者得知手术出血或其它意外并引起情绪波动如燥狂抑郁时,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抚爱保证法或开导安慰法等心理治疗,使手术得以正常进行,最终让患者满意出院。

2.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结束后患者安返病房,病室内注意保持安静、整洁、适宜的温湿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目的是使患者保持心境平稳。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耐心安抚,密切观察其血压、脉搏,询问患者眼部感觉以防血压及眼压升高影响手术效果;嘱患者头部勿用力,勿低头弯腰、用力排便、咳嗽、打喷嚏及大声说笑,勿用力挤眼揉眼,勿碰撞术眼,滴眼药水时勿给眼球施加压力,术后1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出血。术后应多吃新鲜蔬菜及水果,特别对有便秘病史者,每天应吃4~5根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天未解大便者应服用缓泻剂,以免因用力排便使腹压增高,引起伤口裂开。注意眼部卫生,洗脸时用拧干的毛巾轻擦眼周皮肤,禁止污水流入眼内,滴眼液时应先洗手,药瓶口不可触及睫毛及眼球,以免引起感染。眼球摘除术后,患者一般需2~3个月后来配戴义眼,这期间要求患者自行护理,包括滴眼液、配戴眼片、清洗眼片等都需要医护人员做好康复指导工作,直至患者能够熟练掌握。

3 讨论

眼球摘除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重点是让其保持乐观向上、积极和谐、正性坦然的心理,预防各种外射心理(如叛逆、嫉妒、癔症心理)和转射心理(如孤独、挫折、不良性心理)及内射心理(如自恋、自卑、自杀心理)出现发生[3]。特别要防止患者原来患有的各种心理症(如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和精神症(如躁狂症、分裂症、抑郁症)等因手术刺激而诱发,出现各种各类变态病态体征和行为模式,故手术前后的心理健康护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手术最终的成败。

在生物-心理-社会新医学模式中,眼科临床护理人员不仅需要通过自身的专业医学知识、专业技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来治疗患者疾病,预防或减轻影响疾病健康的危险因素[4],还需应用丰富的心理学理论知识及沟通技巧对围手术期(术前-术中-术后)患者实施和加强心理状况分析和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影响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以乐观、豁达的心境接受和配合手术治疗,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治疗眼科疾病的满意效果。

[1] 陈洪玲.浅谈眼科老年住院病人心理状态及护理对策[J].中外医疗,2010(01).

[2] 胡蓉.眼球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 2011,12(20):155.

[3] 赵有环.双眼球摘除患者心理分析与护理干预一例报告[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0,19(9):205.

[4] 于维芹,庄东梅,宫淑萍.眼科临床护理带教初探[J].吉林医学, 2009,25(20):1911-1912.

R473.77

A

1673-5846(2014)02-0167-02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昆明 650021

猜你喜欢

摘除术眼球医护人员
抓人眼球
抓人眼球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等疫情过去,你要记得这四件事
如何在1分钟之内抓住读者的眼球
结直肠息肉经内镜摘除术后并发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