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殊学生 特别沟通

2014-02-02王振强

体育教学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体态语言

王振强

摘 要:对于特殊学生,采取以体态语言来传递信息的特别沟通方式,主要是针对他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为。因为直接接触的言行容易引发他的对抗,尤其是言语的拂逆之意,当然他的观察和领悟能力强也有利于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特殊特别;体态语言;群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12-0069-02

一、案例背景

栋是一位个性十足的小男孩,特别好动,时常惹恼同伴,甚至喜欢与教师唱反调。一年级的栋就名声在外,面对老师让他怎么做的时候,如果不愿意就会说:“不,我就不!”并且说到做到……“不幸”的是,升入二年级的栋竟然成了我的学生。说“不幸”,是因为我还不清楚他行为的真正原因,也不知道如何与其沟通、相处,如果处理不好,不仅是他个人发展的问题,还关系到体育课的效应,涉及全体学生的发展利益。但我知道,一开始不能和他形成对立的局面,必须从我的改变开始。

二、案例呈现

第一节室外体育课,组织排队环节,身处第二排中间的栋不安分地左顾右盼,还问:“老师,为啥这么排队?”这小子还算给面子,反诘之问还不忘尊称老师。“你有什么想法吗?”我问。“一年级都是三排女的在前,三排男的在后。看,其他年级也是这样排队的。”“哦,观察很到位,你不喜欢这样排队吗?”“不,我感到有趣。”“嗯,恐怕有很多同学也想知道原因,那就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去找答案吧。”这小子愉快地点点头。其实,我知道前任同事曾把他排在第六排的队尾,想最大限度降低他的干扰,但效果并不好,栋通过各种手段与言行来彰显他的存在。而我对栋有所顾虑,他的位置不仅便于我的观察,还在其前后左右安排了一些听话的学生。栋在第一节室外体育课的表现比较中规中矩,我俩开始相处得还算不错。课后,我开始思索如何利用新队形开始一些学习活动,也在思虑如何和栋沟通。

在后续的课堂上,栋慢慢显露了他的本性,也让周围的学生不堪其扰。由于我逐渐了解了栋的一些情况,因而并不着急接他的招,而是支开他悄悄向他周围的学生透露:“栋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喜欢干扰大家,当你反应越剧烈,他就越起劲,更愿意对大家动手动脚。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他们互相看了看,点了点头。“其实,也简单,如果你坚持忍一忍且无所表示的话,他会感到无趣,动作就少了,试试看!”他们很快就反馈方法很灵验,并请教我,于是我再次支招:“当他表现好的时候,你们的反应可要强烈些,说些表扬、鼓励的话语,看看他的变化。”就这样,栋有时会被周围的伙伴感化。我也能拿捏栋的动向,做出相应的反应,和他一样用肢体语言沟通。如当他在离我较远的距离正想干扰同伴时(他在行动前习惯用眼先瞄瞄老师),我会做出左右摇摇手、摆摆头的动作(他通常会停止动作),或者我把手从外向里摆三次,示意他跑到我眼前接受帮助拿器材或者做助手等任务,自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如果他有正在协助同伴练习等好行为时,我就会立即举起大拇指保持至少3秒钟的时间,或者点点头示意,他会绽开笑脸。当他在两三米处做些适宜或不适宜的行为时,我就会用面部表情提示他,前者使用眼角和嘴角上翘的笑脸,后者则使用眉头紧蹙的表情。当他在我身旁的时候,我就用抚摸和轻轻拍拍他肩膀的方式表示老师对他的情感。后来,我采用大拇指左右滑动的方式,对他极其周围同伴的行为表示赞许,以便激发他的团队意识。再如在追逐跑中,反应敏捷跑得快的栋在规定的区域内超越了多数的女同学,还在区域外鼓励同伴快跑……慢慢地,我和栋很享受这种沟通方式,他的行为虽有反复,但发展趋势良好。

三、案例反思

对于特殊学生,我主要采取以体态语言来传递信息的特别沟通方式,既是基于人与人之间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有关研究表明)[1],更是针对他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而为。因为直接接触的言行容易引发他的对抗,尤其是言语的拂逆之意,当然他的观察和领悟能力强也有利于体态语言的有效运用。

1.或感或引的群化策略现友情

最初针对栋的队形安排,是因为我必须重视他的存在,更体现了“防”的核心内涵。如他的位置便于我的督察。在他周围安排听话的学生,是害怕栋的不良行为的熏染效应。第一节课师生之间的语言沟通,我采取了反问句式主要想了解栋的思想动态,好似被动,其实掌握着主动权,确实达到了预定的效应,没有引起栋的对立情绪。而随着对他和同伴情况的把握,我开始有效利用这种安排,向学生传递的做法也是先从学生的感受入手,因为体会其情才会领会其意,才能主动地去尝试新的体验。因而,最初我所担心同伴被栋“同化”的局面,却演变成栋被同伴感化的局势,这种或感或引的群化策略拉近了栋和同伴之间的心理距离,友情彰显了作用。

2.或远或近的师生距离促亲密

师生之间的距离是沟通所需要的一定背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认为“空间会说话”,他将人际距离划分为四种区域:亲密区(50cm以内,适合小学一二年级)、个人区(在50~125cm之间,适合师生单独谈话)、社交区(在125~350cm之间,教师穿梭于学生的练习活动中就属于这个区域)和公共区(在350~750cm之间,教师的讲解示范与组织教学大多在这样的区域内)[2]。我和栋之间的不同距离有着不同的沟通方式,通常在公共区和社交区采用手势动作、在个人区采取面部表情或头部动作、在亲密区直接接触,不仅发挥了栋观察能力强的作用,还满足了他喜欢了解教师位置的心理需求,并充分体现出他的领悟能力,能及时明晓其中的意蕴,产生了好的沟通效应,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彼此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在递增。

3.一招一式的手势动作传情意

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沟通之意,需要简单一些,以便学生的意会。如对于不良行为的左右摆摆手,只要学生看到就知道是停止干扰行为的意思。当学生做出得当的行为时,大拇指就传递了认可的内涵。当好动的学生想动的时候,从外向里摆三次手,学生知道是叫他到教师跟前之意,通过让他主动过来满足其心理或习惯的需要,还通过做些有益的事情进一步满足他持续动一动的身体需求和自尊的心理需要,手势动作所传达的情谊就在其中。另外,这样的手势动作是个体之间的传递,一般不会影响学生整体的注意力和学习活动。

4.一颦一笑的面部反应总关情

面部反映出来的表情是一种能够最充分、最迅速地把人的各种复杂的情感信息表达出来的肢体语言。正如名人所说的“人的面部表情是比嘴里讲得更复杂千百倍的语言。”[3]在和栋的沟通中,我用摆摆头的动作或眉头紧蹙的表情制止他的不良行为,用点头和笑容来鼓励他的行为……真是无声胜有声,让栋在体验教师关爱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情绪逐渐合理宣泄,言行更和谐。因此,他非常享受这种沟通方式。

当然,教师如果能把无声语言和有声语言和谐结合起来,就能使课堂中师生的沟通更有效。对于特殊学生,师生之间的沟通还有很多形式,如和班主任合作利用班级文化的沟通熏染,或者合理利用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效应等的沟通。但无论怎样的沟通形式,都需要营造相互接纳的心理环境,才能真正产生迁移作用,从而感染学生,逐步达到通过沟通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梅玲.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有效沟通[N].中国教育报,2007-12-07.

[2]吴秋萍.朗读因肢体语言而精彩[EB/OL].(2014-02-17)http://www.lwfbxd.com/article-2024.html.

[3]朱晓伟.浅析态势语的修辞功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3(09).

猜你喜欢

体态语言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的两个技巧
小学英语课堂有情有境
健美操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表达形式探究
体态语言在自闭症学生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初探教师体态语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
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课程中教师课堂体态语的运用
试论体态语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体态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