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态语言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的作用
2016-08-23姜丹丹
摘 要 罗伯特·特拉弗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好教师懂得“身教重于言教”。巧妙地运用好体态语言,能起到组织教学、增进师生感情、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等作用。体态语言丰富了我们的课堂,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体态语言 低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体态语言是一种无声语言。中文的意境最讲究的便是无声胜有声。体态语言作为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手段丰富了我们的课堂,它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体态语言使师生的感情得到交流,提高了信息反馈的速度,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效益。所以体态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实现学生“乐学”、“善学”的目的。
1相关概念
体态语言,亦称“人体示意语言”、“身体言语表现”、“态势语”、“动作语言”等,是人际交际中一种传情达意的方式。它主要包括头语、脸语、眼语、手语、身姿等几个方面。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体态语言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了解这一点,不仅有助于理解别人的意图,而且能够使自己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表达效果更加直接,进而使人与人之间更和谐。
2体态语言的特点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无声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有其自身的特殊属性。教学中,这种非语言表达方式既有人类非语言表达的特点,又有师生使用非语言表达的个性。体态语言作为口头语言的必要补充,也有自己语言的表达的物质外壳,即以人体本身的动态、静态形象来表情达意。应用体态语言,可以使人们产生一种直观形象,一种动态的和变化的感觉,增强人们的感性体验。
早在2000年前,古罗马政治家和雄辩家西塞罗说“一切心理活动都伴随有指手画脚等动作。双目传神的面部表情尤为丰富。手势恰如人体的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甚至连最野蛮的人都能理解。”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要真正掌握好汉字的意义,仅靠教师一般性的解释,然后就让学生强记,效果肯定不佳。根据小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的特点,要有效地利用有意后注意的稳定性,减轻学生的疲劳。我们要在低年级字词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的结构规律,发挥汉字本身的优势,借助形象的体态语言,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帮助理解、记忆字词,达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之效。
3用体态语言优化课堂教学
教师的体态语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教学效果。学生通过体态语言可以弥补听觉、视觉系统的不足,增强立体效应,这样可以引起和保持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1用身体动作的演示辨析词语
学生好动、好奇,喜欢参与和观看表演,例如在《秋天来了》一文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中,“挂、露、翻、举”四个动词,可以通过动作理解。通过比较动作,学生形象地理解了字意。又如在教授“抽”这个字时,让全体学生做“抽”的动作,并用“抽”说话,同学们轻松地说出很多句子。当说出句子“小树抽出了嫩绿的枝条”时,问这个句子中“抽”的意思和刚才的动作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吗?全都回答“不一样”,为什么?“小树没有手”,学生们齐声回答。这儿的“抽”说明了什么?进一步问学生。学生们回答说:“小树生长得很快”。接着告诉他们这种把事物当作人来描写的方法就是“拟人”。这样不仅分析了字形,理解了字意,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语言环境的不同,表达的字意也不同。用同样的方法可理解“挥”、“瞅”、“眯”、“追”、“举”等。再如学习 “上下”、“左右”、“前后”、“周围”、“正反”等这些词时就可用手的指向来辨别,如身体的各部位:“颈”、“额”、“肘”、“膝”、“臀”等就直接用手指着这些部位进行识记,有了这些感性认识,既可以解决学生读音错误,还可以在生活中解决“颈——脖子”、“臀——屁股”这些书面语言与口头语的统一,有效避免了学生写有关字词时可能出现的错误,提高了读写的正确率。在学习“呼——吸”、“吞——吐”、“前进——后退”等这些反义词时,让学生做动作自己体会。这样,从学生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侧重于形象思维、直觉联想的思维方式,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借助具体形象的动作表演,对低年级小学生进行形象思维的训练
体态语言的模拟性和象征性,能引起学生对事物本身的丰富联想,尤其是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动作和感情,通过体态语言能较好地表现出来,对学生具有启发思维,促进理解的作用,从而突出了对问题的讲授。以《小柳树和小枣树》中“她在微风里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个句子中的“得意地跳起舞来”这个词义教学为例,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彩图,让学生说说图中小柳树的神态。再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小柳树是怎样想的——“自以为很了不起”,说说小柳树又是怎样做的——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啊?你看我,多漂亮!最后,让学生说说平时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得意地跳起舞来”,并饰角色进行表演,使同学们不但明确“得意地跳起舞来”的使用范围,而且认识到了它的感情色彩。
4体态语言有助于调控教学进程,增进师生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体态语言可以达到沟通。如学生在听课时打哈欠或眼神黯淡,则表示教师讲的不新鲜;如果学生坐立不安,看窗外或做小动作,则表明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果学生连连干咳嗽或敲桌子,则是提示教师已到下课或放学时间了。教师通过注意观察学生体态语言的反馈信息,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调控教学进程。
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要给学生创设可表演的情境。全国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是一条有序的状态,无论是生活展示的情境,还是课堂上以直观手段演示创设的情境,都符合一定的逻辑程序。”教师面带笑容,和蔼可亲地鼓励学生参与角色饰演,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民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学生可以从教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这种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感到耳目清新、心情愉快、师生感情融洽,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这种良好的气氛能够有效地利用学生潜在的无意识的心理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5体态语言与有声语言相结合,润物细无声
教学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流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正是通过教师的抑扬顿挫、行云流水般的有声语言和各种体态语言的有机结合,将科学的内容和知识传授于学生。我们知道,教师讲课,不可能一分一秒都不停歇,这里所说的“顿”,正是有声语言在讲授中的暂停与中断,此时有声语言的暂停和中断,并不意味着教学过程和师生间的交流中断与暂停,而此时教师和学生的体态语言、如学生的眼神、表情,教师的动作、手势等仍在继续进行。这里体态语言弥补了有声语言的局限与间隙,甚至部分或全部替代了有声语言的功能。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既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又使教学内容得到完整的反映。
另外,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与有声语言相比,它更加直观形象,它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逼真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不像有声语言是在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之后,还必须通过学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如思维、理解、想象、推理、判断后才能转换为脑海中的实体意义的形象,而这时各人形成的形象又因个体差异致使内容信息在多次传递中受到衰减和损失。因此,体态语言在情境教学中,更具有传输信息的功能。例如《笋芽儿》一课中,“笋芽儿醒过来了。她揉揉眼睛,看见四周仍然是黑洞洞的,便扭动着小小的身子,撒娇地说:“谁叫我啊?我还没睡醒呢!”教师边读,边用体态语言诠释“揉眼睛、看四周、扭动身子、撒娇地说”等词语,一个天真、可爱的“笋芽儿”的形象便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这不比单纯地说、单调地读更能让学生体会吗?接着再让学生身体动起来,一起投入到小笋芽儿的表演中,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小笋芽儿就出现在教室里了,课后不用花太多的时间,就能把这些句子背下来。因为,孩子们体会过,记在心里了。
体态语言的设计旨在协助有声语言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必须做到以下四点:自然、简洁明了、适度适宜、富有变化。在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体态语言,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形象、直观,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体态语言的反馈信息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程。师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中增进了感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简介:姜丹丹(1985-),女,江西南昌人,小学一级教师,教龄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