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人工养殖与社区管理模式
2014-01-31梁曾飞
梁曾飞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1 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广东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雷州市调风镇九龙山月岭港,南依收获农场,西北接调风镇,距雷州市区约40 km。以雷州半岛典型的近海与海岸红树林生态系统为主要载体,以九龙山独特的红树林群落景观、丰富多样的水禽候鸟、迤俪壮观的海域山体风光以及独特的火山地质遗迹、宗教建筑为特色,以传统海洋渔业文化、农耕文化、宗教文化、红树林湿地文化、候鸟文化为依托,建设融近海与海岸红树林湿地保护与修复、科普、宣教、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
2 湿地公园人工养殖现状
2.1 湿地公园内人工养殖现象
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主体区域为海域滩涂。退潮后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广阔滩涂,在阵阵海风轻拂下,红树林好似海中阵阵波涛,蔚为壮观。头上轻轻掠过的群群白鹭,不时发出声声悦耳的鸣叫。可是,这一切正在发生着悄悄的改变。近年来附近一些村民把湿地看成“荒地”和“不毛之地”,肆意加以“开发利用”,大片红树林遭到人为破坏,九龙山区域的近海与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1]。
2.2 人工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沿海红树林群落形成致命破坏
九龙山海域村民通过筑堤围造池塘,进行海水养殖,或阻滞潮水,拦网捕捉海生动物。由于提高池内水位,控制改变潮水流动节律,使林木得不到正常的潮水浸泡,影响林木的生长:林木矮化、林相由多层变单层,林分生态功能下降等,甚至超过林木器官发育承受能力而使红树林死亡。到目前九龙山海湾区域红树林群落面积只剩下不到历史上三分之一。
2.2.2 近岸生态环境富营养化日趋严重
水产养殖户自身环保措施薄弱及水域滩涂养殖开发管理不尽完善,超容量开发,不注重养殖布局和养殖模式的优化,造成自身污染,富营养化日趋严重。淡化养虾,地下水过度开采,海水倒灌,表层地下水咸化已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沿岸红树林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开采、围垦、填海而遭受了破坏,加剧了近岸生态环境的恶化。
3 人工养殖对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
3.1 蚕食红树林,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最可怕的杀手
围涂建地发展水产养殖同时,有“海岸保护神”之称的红树林也开始以惊人速度为人类所蚕食。据统计,从50年代到90年代,九龙山区域红树林短短的40年间锐减了近70%,这中间有相当部分与水产养殖的发展有关。毁林建塘养虾行为近两年即使频频被媒体曝光,但还是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愈演愈烈。迅猛发展的海水养殖业正日益成为九龙山区域红树林最可怕的杀手。
3.2 导致物种间结构失去平衡,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附近渔民在围海养虾,喜欢在堤埂种植一种叫无瓣海桑的外来红树植物,目前已经十分泛滥,造成了对本地红树物种的生态挤压,破坏了物种间的结构平衡,将危及海洋生物物种多样性,这种局面极有可能引发结构性生态灾害,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4 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开展社区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由于受到围海人工养殖等各种外部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并且政府管理和个体管理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现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实质就是湿地资源管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矛盾问题。因此,采取湿地资源社区管理模式,显得十分必要。他不仅可以充分协调管理主体与参与主体的关系,还可以避免在湿地公园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人工养殖等破坏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现象发生,实现人与湿地的和谐发展,维护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2]。
4.1 能调动当地居民保护湿地资源的积极性,使管理主体与参与主体二者关系相互协调和谐统一
对于九龙山附近渔民,如果他们从保护红树林湿地的行动中得不到收益,对红树林湿地保护就不会表现出多大的兴趣。片面强调保护是一种不公平的状况,由于当地社区村民失掉了一些发展的机会而遭受了损失。在短期内,当地社区村民应该通过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作为补偿。当然,利益的最终来源还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行社区管理模式,社区居民在湿地公园管理处的组织下,参与湿地公园管理方案的决策、实施和评估的过程,并作为一个集体利益者来承担责任和行使义务。
4.2 社区管理强调了社区成员的作用,突出了在湿地资源经营管理过程的参与及主体地位
社区管理突出了社区成员在红树林湿地资源经营管理整个过程的参与及主体地位,强调社区的决策权和受益权相统一,可有效地避免在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的乱砍滥伐、非法捕猎和过渡围海养殖等机会主义行为。
4.3 节约政府管理和资源保护成本,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节约政府管理和资源保护成本,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促进人类生活与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是实现“人地共荣”、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
5 广东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的社区管理模式
根据社会化管理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广州雷州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的实际情况,建议在红树林湿地保护过程中,公园应该加强与当地社区的密切联系,形成以公园为主导的社区共同管理的保护网络,建立“两位一体,社区参与,共同管理”的管理新模式[3]。两位一体,就是公园与当地社区,通过协调和沟通,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在资源保护和利用涉及全局长远利益方面,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应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社区参与,就是当地社区通过对公园内资源保护和利用重大问题的共同决策,充分参与公园的管理工作,达到共同管理公园的目的。共同管理,就是当地社区与公园共同管理湿地资源,使保护管理工作不局限于公园管理局,而是扩展到众多社区,由众多社区管理的节点编织成保护网络。
5.1 湿地公园管理中社区参与者的组成
湿地公园社区管理参与者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附近区域农民,以海上捕捞为生的渔民;
②与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资源管理有直接利益的调风镇以及下属村委;
③参与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的企业;
④进入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旅游者;
⑤红树林湿地公园社区的支持者,如环境保护组织、社会和个人团体、发展援助组织和个人环保公益爱好者。
⑥负责湿地公园资源的管理部门——林业部门。
5.2 社区共管主要内容
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全方位的工作,涉及部门多,地域范围广且复杂,仅凭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很难达到保护效果。因此必须结合湿地区域的实际情况,让老百姓参与一起管理,才有可能真正达到保护效果。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管理需注意与湿地公园周边群众建立牢固的共生关系。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管理局作为直接管理机构,为提高周边社区群众的自然环境和湿地资源保护意识,使其自觉参与项目区的保护与管理,除了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红树林湿地资源保护宣传活动,也要利用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帮助周边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推广农林科学技术,为社区群众寻找并指导替代生计项目,扶持社区发展经济,以逐步减少周边社区对项目区资源的依赖,逐渐缓解乃至最终消除对红树林湿地公园的环境压力,为实现红树林湿地公园和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多做工作。
5.3 社区共管实施
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管理局作为组织单位,成立社区共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调风镇镇长担任,成员由湿地公园相关领导、湿地公园范围内各村村长担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指导、协调社区共管活动。
在社区共管领导小组下,各村分别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社区共管委员会成员由村民代表、村干部、乡干部组成,其职责为:组织制定共管公约和共管协议,收集整理社区基础数据和资料,分析社区矛盾冲突和需求,编制社会经济调查报告和社区资源管理计划,设计社区发展项目,并监督实施;在社区开展公共意识和资源保护教育活动,在社区建立并管理社区发展基金,开展社区资源保护示范活动,对社区进行生产技能培训。
综上所述,九龙山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独特的社区共管模式,把区域村民吸引和参与到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管理、旅游开发,将湿地公园建设与村民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社区共管项目,将实现对周边村庄社区经济的扶持,充分保障村民的利益,使其成为红树林生态系统和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和开发的最大收益者。
[1]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广东九龙山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R].长沙: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2.
[2]黄文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社区共管的初步研究[D].长沙:中南林学院,2004.
[3]向青,尹润生.社区自然资源管理的基本要素及政府的作用[J].林业经济,2006(03):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