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社区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4-01-31陈菁菁

中国林业经济 2014年1期
关键词:共管生计红树林

陈菁菁,王 燕

(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广东湛江 524008)

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拥有全国33%的红树林资源,是中国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与当地社区联系紧密,一方面,区内的红树林充当了当地民众的“保护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保护区作为生命的摇篮和动物的天堂,为当地人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水产资源,如鱼虾蟹贝等,是周边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另一方面,保护区的周边社区群众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所引发的过度采海捕捞等问题对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可持续管理带来了负面影响,困扰着保护区。保护区意识到推动社区发展,引导当地村民参与到资源保护和管理中来,改善其社会经济条件,会提高他们参与保护工作的积极性,做到保护和利用两不误。

1 社区发展现状

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红树林成块状分布,每块面积不算大,这意味着周边地区对保护区产生重要影响:自然资源较少而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周边区群众利用自然资源对红树林及其生物多样性有着直接的联系。保护区内共有68个保护小区,区内红树林沿着湛江市1556 km的海岸线分布,分布在9个县(市、区),涉及39个镇、147个行政村,涉及农业人口193.07万人,渔业人口14.37万人,其中给保护管理直接带来压力的周边居民约12.59万人。这些居民包括农业生产者和较多依靠红树林生产主要食品而生活在农村与城市的居民,在这些居民的谋生手段中,从红树林及滩涂资源中获得的经济收入在家庭总收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包括有滩涂采集、近海捕捞、围塘/滩涂养殖、养蜂采蜜、家禽养殖等,其中滩涂采集和近海捕捞是红树林周边区传统的经济活动,但受近年来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问题的影响,这些传统渔业正逐渐没落;相比传统渔业,围塘养殖和滩涂养殖因其短期高收益率在红树林周边区呈增长趋势;至于养蜂和家禽养殖,多为散养,不成规模。上述生计模式均发生在红树林区内中,并对红树林生态产生或大或小或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1.1 建立社区共管试点

保护区在2006年选定位于廉江市高桥镇两个村委会的4个自然村作为自然资源社区共管试点村庄。这两个村委会有12个自然村,总人口14000多人,内有红树林湿地达1200多hm2,是湛江红树林保护区的核心区所在。当地红树林周边地区(以下简称为周边区)群众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农业,村民面临着自然资源减少、缺水、贫穷、教育水平低及缺乏科技知识等问题。保护区在当地成立了社区共管理委员会,成员来自县、镇政府、村委、村民代表、保护区及有关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为期两周的农村参与式快速评估(PRA),在收集大量信息的基础上制定并执行了社区共管计划,围绕水资源管理、教育与培训、自然资源管理、交通和扶贫等5个主题实施各子项目,力求解决困扰当地群众的突出问题。在保护区的资助下,试点村庄建起文化室、篮球场,修复了小型水利工程,并与保护区签订了红树林自然资源社区共管协议。此外,除保护区外,各利益相关者即相关的政府和部门机构以及村民代表参与了整个过程,无论是初期的调查评估,还是后期的共管计划制定、实施和共管委员会成立。他们出谋划策,结合部门资源和项目,以各种方式将共管计划落实到实处,减轻当地民众的贫困状况,如减免部分贫困学生的学费以改善当地的道路状况。共管计划的实施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活经济条件,提高了当地群众参与保护管理红树林自然资源的积极性,并增强了部门间的合作和参与程度。

1.2 多点展开社区资源共管

针对保护区红树林分散、与社区高度融合的特点,保护区在区内多个地点开展社区资源共管,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红树林资源管理,方式多样化,参与机构或人员多元化,有来自当地林业管理站、私营企业、红树林周边乡镇镇政府和村委、养殖户等群体,方式包括有偿承包管理、使用保护区管护设施的补偿管理、签订协议互惠管理等。此外,保护区还在全区范围内聘用了10名护林员,让社区群众直接参与资源巡护。作为保护区的利益相关者,这些参与群体与红树林为邻,其生产、生活与红树林湿地自然资源关系密切。保护区利用他们的区位优势,与他们建立起互惠互利的资源管理关系,由他们负责辖区内的红树林巡护工作,建立起联防制度和目标责任制。多年来,以上协议承包的林区未曾发生毁林等破坏性事件。

2 存在问题

2.1 缺少可替代生计,社区发展难以可持续性

社区发展的目标是改善红树林周边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减轻周边区群众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从而有效保护红树林等自然资源。就目前保护区所实施的社区发展项目来看,项目的建设偏向于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为主,较少触及当地人生计模式的改变、改良或建立可替代生计。诚然,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贫困,但是红树林周边区群众的谋生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依然集中在采海捕捞和水产养殖业等与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行业当中,那么,项目结束后社区有可能会回归原状况,社区和自然之间的不谐声音依旧会出现。

2.2 各相关利益者参与性不强

由于红树林周边地区的各个利益群体对红树林资源具有经济、社会或者政治上的利益关系,为了在周边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保护区有必要把保护利益与各个利益群体的利益关系相互连接起来。在过去几年的社区发展工作中,保护区想方设法吸引了一些利益群体参与红树林资源管理以及当地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但是总体而言,利益群体们参与程度不够,热忱不高,对通过社区发展实现资源有效管理和社区改变的认识不深。

2.3 管理局自身经费不足,对周边社区资助有限

自然保护区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省财政拨款,金额有限,加之保护区管辖面积大,范围广,地形复杂,管护成本高,这导致保护区经费存在较大缺口。而红树林周边区因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相关保护法律法规的限制,希望保护区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但保护区受自身条件限制,资助有限,没有过多的资金来扶持周边社区的公益性事业,与周边社区的愿望有一定的差距。

2.4 在思想认识和观念上的矛盾

目前保护区和社区之间存在着思想观念上的矛盾。社区群众考虑是如何发展经济问题,“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意识依然强烈,而保护区注重保护,且保护区自身基础相对薄弱,对社区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保护区与当地政府及社区的协调关系,双方的认识不能完全统一。

3 建议和对策

3.1 发展可替代生计,缓解来自社区的威胁

替代生计是指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所进行的对环境友好并产生显著经济效益的生产项目,以替代现有的低水平的生计方式和手段,明显改善社区的生计水平,实现自然和社区和谐发展。生态旅游、红树林海鸭养殖、红树林养蜂等形式都是目前来说在国内红树林周边社区中较为可行的替代生计,保护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结合当地社区的情况,摸索出理想可行的替代生计,扩大社区发展渠道,实现利益共享,让公众体会到收入增加等替代生计所带来的好处,逐渐摈弃原有的传统作业方式,以减少周边社区传统作业所带来的人类干扰和破坏,从而减轻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压力。

3.2 加强各利益群体的合作,提高其参与性

这些利益群体可以是当地村庄、企业、水产品采集、销售和加工者,以及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其它当地政府机构(林业、农业、海洋、畜牧、水利、环保部门等)。保护区有必要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机制,类如社区共管委员会机制,并在保护区内广泛推行。高桥作为试点地区已开展了大量的示范性活动,并取得良好成效。保护区应大力推广高桥试点工作的经验,在区内其他地点开展社区共管活动,建立和完善社区共管委员会机制,通过机制将相关利益群体集合起来。社区共管委员会的职责包括制定周边区共管计划,组织及协调共管计划的实施,争取资金对共管计划的扶持,以及与相关部门建立联系,在周边区逐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等等。

3.3 加强沟通,融洽社区关系

保护区要尽力争取社区发展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财政对社区发展方面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扶持周边社区的公益性事业,尽力解决保护区与社区协调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与当地政府、村委以及村民加强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建立情感,统一认识,建立起和谐的社区关系。

3.4 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加强社区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是实现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永恒的主题。保护区目前的管护压力主要来自周边群众和村落,他们的环保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容易受当前的利益驱动非法围垦红树林湿地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了切实加强对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保护区有必要深入基层,走村串户,提高社区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灌输相关法律知识,形成知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局面,充分发挥周边群众在自然资源保护中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共管生计红树林
BY THE SEA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海岸卫士——红树林
地还种不种?故土不再是唯一生计——搬迁后农民生产方式变迁报告
共管账户在跨境股权交易中的运用
把孩子带入书的海洋
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早期鲜卑生计方式探讨
走过红树林
冰天雪地的生计与浪漫
日本否认欲与俄“共管”北方四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