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医药对缺血性脑病的认识及治疗研究进展

2014-01-26刘敬霞刘会贤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医药中风缺血性

李 娟 刘敬霞 刘 洋 刘会贤

(宁夏医科大学,宁夏 银川 750004)

随着我国民族医药卫生事业的崛起,使得我们更加注重对民族医药疗效、优势及特色的研究与开发,以便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的优势,使这种宝贵的文化及医疗体制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在维护人类健康事业的领域中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下面的文章,笔者将从中国传统医学里的回、蒙、藏、苗等民族医药对缺血性脑系疾病的认识、诊治、用药特色、用药规律及优势做以比较总结,以便今后在临床应用上更好的发挥民族医药独到的优势。

1 回族医药

回医药理论认为〔1~3〕,脑主总觉,职司神志和运动。如清·刘智《天方性理》所云:“一身之体窍,皆脏腑之所关合,其最有关合于周身之体窍者惟脑。盖脏脑之所关合者,不过各有所司;而脑则总司其关合者也。脑者,心之灵性与身体之精气相为缔结而化焉者也。其为用也,纳有形于无形;通无形于有形,是为百脉之总源,而百体之知觉运动皆赖焉”。回医药治疗脑病中风的原则,当以芳香开窍、劫痰祛瘀、通经利脉为关键。

回医回药在防治脑系疾病内服方剂中,善用丸剂〔4〕,因为脑系疾病在后期均表现为慢性恢复期,所以丸剂更好,从其剂型命名、药味组成、制法服用、主治功效等方面独显特色,反映了回医药防治脑系疾病及脑系疾患所致的中风后遗症方面的优势。用药基本遵循了以辛窜芳香、破瘀通络、祛痰消积为首选,尤其崇尚伍用诸如芦荟、巴豆、大戟等劫痰开结、逐水破瘀、开窍畅滞等峻利之品,此决然迥异于传统中医药防治脑病之特色,确实非同凡响,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回回药方》防治脑病选方用药之最为靓丽的论治特色。

大批香药的传入,不仅增添了中国药物学的许多新品种,扩充了方剂的内容,促进了成药剂型的改革,使得香药的药用范围也更加广泛的拓展,而且还补充和促进了中医对气血论治的诸多新内容,丰富了中医急救方术。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创立的“香药三宝”(苏合香丸、至宝丹、紫雪丹) 广泛运用于医学临床,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救治的高热神昏痉厥的急危病人得以及时抢救。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5,6〕,芳香开窍、破瘀通络、祛痰消积类传统药物多能延长小鼠在常压下的缺血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对缺血缺氧有明显的阻抗作用;并能对缺氧造成的脑水肿具有保护作用;具有抗炎作用,能够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能通过血脑屏障,且透过血脑屏障快,达峰时间早,蓄积时间较长,能协助其他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增加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浓度,提高脑部疾病的疗效。

2 蒙族医药

蒙医学〔7〕认为脑、脊髓及白脉统称为白脉,系连接脉之一种。在胚胎时期,从脐部出生的阴脉所形成,归阴,五元属水,故又称水脉。脑有白脉之海或白脉之根之说。脊髓导源于脑、系主白脉,从脑部脉的海洋里,像树根一样向下延伸。

缺血性脑血管病,蒙医称为“萨病”、“白脉病”。蒙医学理论认为,“ 萨病” 属于白脉病范畴,为致病四因素( 饮食、起居、气候变化、突发因素) 所致,由气血寮滞导致黑脉(血脉)阻塞,使白脉之海的大脑失去功能而引发的疾病〔8〕。此病是以突然晕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为特征的疾病。根据症状不同,又可分为寒性、热性和寒热两性即中性三大类。其中寒性包括赫依型和巴达干型,热性包括希日型和琪素型,寒热两性即希日乌素型。

蒙医在“萨病”地治疗上以活血化瘀,疏通脉道,扶正益脑为主阁。但治疗方法独特,不仅有内治法、药物治疗,还有外治法:温针、头针、放血疗法,及内外结合法,药物治疗配以其他疗法。蒙医放血疗法(属蒙医传统五疗法之一)也是应用很广泛的一种疗法,在蒙医经典著作中均有记载,有开窍化痪,祛除坏血,改善血流活动,清血清浊、疗效快等特点。下面就几种现代研制药物〔9〕做一浏览。额尔敦-乌日勒,今译为“ 如意至宝丸”,该方以镇静及医治白脉(神经)病之良药珍珠为主,配以牛黄清热安神,对不完全性脑缺血灌注引起的脑水肿及脑组织神经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是蒙医治疗中风、脑血管病的首选方之。嘎日迪一,原名为“扎冲朱苏木”,医疗单位常简称“扎冲” 。用扎冲十三味丸制成的肌肉注射液,命名为偏瘫康二号注射液,对“ 白脉病”之引起的症状、体征有明显效果,是蒙医治疗及防治中风、中风先兆、脑血管病的首选方药。萨乌日勒,又名“ 治瘫丸”,具有活血化癖、疏通脉道、调解气血运行,安神益脑、扶正固本的作用,主治脑梗死、脑出血、脑血栓等症,也为治疗“萨病”的常用药。

3 藏族医药

藏医理论对大脑的生理及病理上认识是和蒙医相类似的,但在用药治法上有很大的不同,其用药原则为:据病因施治,以镇静安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之法〔10~12〕。藏药蒸浴对治疗白脉病也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另外,藏医理论也擅长针药结合,在用药的同时配以针灸治疗,使的脑梗死、脑中风、脑梗死等脑系疾病在后期得到较好的恢复。

藏药生长环境恶劣,也形成了其较强的耐缺氧作用,对缺血性脑损伤时产生的过多有害物质如自由基、有毒氨基酸和神经元内钙超载等病理变化具有一定的抑制影响,阻断了脑损伤时恶性循环的病理变化,保护了脑组织免受继发性损伤的危害〔13〕。二十五味珍珠丸,具有镇静安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的功效,是根据藏医理论研制而成的芷药复方制剂,历史悠久,为治疗中风及脑血管疾病的珍贵宝藏。如意珍宝丸、十三味鹏乌丸、七十味珍珠丸及二十五味珊瑚丸等方在近些年的药理实验研究中证明,可增强大脑缺血缺氧所形成的脑循环障碍的耐受力,并具有减轻缺血性脑血管通透性增高和脑水肿的作用,对脑缺血及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上方剂组成均是在著名藏医药著作《四部医典》收载的“ 二十五味山珍” 的基础上,经历代藏医学家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和完善,逐渐演变发展而成的藏医经典名方,由珍珠、天竺黄、西红花、丁香、肉豆范等多味药材组成藏药复方制剂。

4 苗族医药

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对大脑的功能及定位进行诠释,他说:“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其上之骨,名曰天灵盖”。指出脑的解剖位置在头颅骨以下,风府穴以上,与西医学大脑解剖位置十分接近,在功能上近似为中医脑系统的主宰功能。

苗族理论对疾病的命名具有朴素、生动的形象思维特点,有“两纲,两经,两病,药物的两性”等独特的异于传统医药的辩证论治之方,并把发病急骤、病势险恶,抽搐、昏迷等跟脑缺血症状类似症状为主症的一类疾病归为“经”类,中风一证在苗医中归属于“哑嗯-哑经”一类病证,这种独特的思维构建了苗族医学独特的人文特色和气象特色。

苗族医药在针对病因病证上,用药有以下几大特色:防治结合、药护结合、药商结合、药巫结合、药武结合。同一处方可以以冷治热、以热治冷、以色治色、以形定用、以毒攻毒、以克为治、以脏补脏。以上这些用药的规律是苗族医生在长期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且行之有效〔14~16〕。

5 中国传统医学

脑,在中医理论中属于中医脏腑中的奇恒之腑,又名髓海,深藏于头部,居颅腔之中,其外为头面,内为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出发之处,又称为元神之府。“素问。五脏生成”说:诸髓者,皆属于脑。“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

缺血性脑疾病、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中风表现者都归属于中医脑中风范畴,中风:又名卒中,根据有无神志障碍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者病位浅,中藏腑者病位深。主要症状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外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病机为肝肾阴精亏损致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挟痰上扰,互结脑内;元气亏损,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而使之瘀滞。气虚血瘀、肝阳上亢、化痰生风、痰瘀交结阻抑气血运行,病机为本虚标实。

传统中医在脑中风的认识上认为〔17~19〕,此病是由机体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所以治疗上主要针对病因施治,首当针对本虚标实以祛邪扶正,急性期时,症候为标实为主,治当以祛邪为主,用平肝潜阳、清热化痰通腑、活血通络、醒神开窍、育阴熄风法,急性后期,症候由实转虚、虚实夹杂,治以扶正培本为主,常用益气活血,育阴通络,滋阴潜阳,健脾化痰等法。具有代表性且临床效果肯定的方药有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星蒌承气汤等〔20~23〕。其中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明显、配合脑啡呔类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疗程短,治愈率高,后遗症少,效果肯定 ;天麻钩藤饮对肝阳偏亢、风火上扰具有较好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天麻钩藤饮具有降压、稳压、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星蒌承气汤治疗急性期脑卒中效果较好。

回、蒙、藏、苗族等少数民族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医药善用香药,芳香化浊,醒神开窍,蒙医药善用活血化痕,疏通脉道,扶正益脑为主。藏医药善用镇静安神、通经活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之法的治疗。苗医药善冷热并病活血化淤、行气止痛、消食化滞,冷热药并用。传统中医结合了回族医药中的香药芳香化浊,醒神开窍理论,使得传统中医在治疗上增加了多种治疗方法,更加完善,补充了其不足之处。

6 参考文献

1牛 阳,南 一,王 荣,等.基于回医“四性学说”的“回回体质假说”内涵初探〔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1):9-11.

2单玉德,马成义,陈卫川,等.中国回族医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民族医学文献整理丛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78-80.

3张俊智,单玉德,宋爱华.回族药物历史概况〔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0;6(2):34-7.

4冯彩琴,贾孟辉.《回回药方》治疗脑系疾病内服丸剂方药探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01-3.

5刘亚敏.芳香开窍法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及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7):22-4.

6刘亚敏.开窍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再认识〔J〕.新中医,2002;34(8):7-8.

7杨玉梅,李月玲,武宇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蒙藏药治疗及研究现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0;1(1):64-6.

8德格吉日呼.用蒙医学理论探讨脑卒中的病因病机〔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1(1): 8-9.

9塔君慧.蒙药珍珠丸治疗脑梗塞50 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7(1):6.

10昂青才旦.藏药十三味鹏鸟丸治疗脑中风45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7(1):13.

11孕日毛.藏医蒸浴治疗白脉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2):6-7.

12冯慎远,陈广迪.藏药五根散对缺血性脑损伤大鼠新皮质与海马中内皮素含量变化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03;24(2):83-4.

13祁继光.藏药治疗中风后遗症54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49.

14杜 江,鲁道旺,刘 亮.苗医用药的特色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6;6(1):33-5.

15耿晓照.苗药药理学初论〔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83(6):315-8.

16田振华.苗族用药特点与相关习俗〔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5;75(4):213-4.

17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106.

18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9-79.

19刘敬霞,李建生.中医药促进脑缺血神经修复的优势与思考〔J〕.中国老年学杂,2011;31(1):175-6.

20蒋翠岚,任 丹.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214-6.

21李建华.补阳还五汤配合西药治疗急性脑梗死100例〔J〕.陕西中医,2008;29(10):1305-6.

22代点云.天麻钩藤饮治疗脑梗死病临床体会〔J〕.医药论坛杂志,2008;29(20):75-6.

23李巧球.星蒌承气汤治疗脑卒中急性期120 例〔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1):31.

猜你喜欢

医药中风缺血性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传统医药类非遗
医药下一个十年 创新为王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
《中国当代医药》来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