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医治疗白脉病方剂及用药特点的文献研究△

2018-07-11戴雪梅阿古拉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赫依巴达黏虫

戴雪梅,阿古拉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2016级在读博士生,北京 100029; 2.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65;  3.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4.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白脉病,蒙医学又名乎杨病、白乎杨。主要症状表现为头晕、恶心、惧怕大声、肩和颈部僵硬、头痛、失眠、情感异常、口眼歪斜、头晕、四肢麻木萎缩、尿失禁或便秘等。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临床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口眼歪斜等临床症状,因高血压引起的头晕、头痛、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肢体麻木、尿失禁或便秘、肩颈部僵硬等临床症状均相似于白脉病临床症状。因此,一概而论将白脉病归属于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疾病是非常困难的,总之白脉病涉及范畴非常广泛。青海市藏医药研究院翻译的《秘诀续补遗》[1]中也提出“白脉病(神经疾病)”这一概念。白脉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自古以来治疗白脉病的诸多经方和验方被录入记载,其中珍宝丸,嘎日迪-13味等多种药物目前为止一直在被临床广泛应用与治疗白脉病。因此对古籍文献中治疗白脉病用药特点进行研究归总,这是对于传统医学的继承和发展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次研究搜集从8世纪到19世纪的8部古籍文献中的涉及治疗白脉病的方剂,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处方收集本研究以8世纪到19世纪的古籍文献《四部医典》[2]、《兰塔布》[3]、《甘露四部》[4]、《蒙医秘诀方海》[5]、《通瓦嘎吉德》[6]、《哲对宁诺尔》[7]、《札记精粹》[8]、《月光医经》[9]当中的方剂组方进行统计,涉及药物137种。

1.2研究方法利用 SPSS20.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挖掘,对药物的用药使用频次、种类、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 。

2 分析结果

2.1对用药种类进行描述性分析治疗白脉病的137种药物中精华类药物占26%,树类药物占25%,平原、草本类药物各占14%,其次为其他类(诃子)和珍宝类药物,具体结果见,图1。

2.2对用药主要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白脉病的方剂组方当中,主要以清热,镇赫依,调补胃火、消食、祛巴达干药物为主,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清疮治伤药物,利尿消肿药物为其次见,图2。

2.3用药频数描述性分析蒙药治疗白脉病处方涉及药物共137种,其中使用频次较高( ≥10 次)的药物有34种,由高到低排序依次:金诃子,肉豆蔻,丁香,红花,麝香,木香,豆蔻,天竺黄,草果,甘草等等。34种药物主要为味苦、辛;性凉为主,依次为温、平、寒;药物效能上轻、钝、腻、燥、重、柔为主; 功效上由高到低排序依次:镇赫依、清热、清疮治伤、调补胃火、消食、祛巴达干、杀黏虫、止咳化痰平喘、利尿消肿、清黄水热、治白脉脑损伤药、止血药物,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白脉病用药出现频次10个以上药物列表

序号药名数量序号药名数量1金诃子4518代赭石172肉豆蔻3919冬葵果163丁香3820珊瑚164红花3821菖蒲155麝香3522檀香146木香3423紫檀147豆蔻3324犀角148天竺黄2925荜茇149草果2726针铁矿石1310甘草2727 海金沙1311草乌2528 铁1312贝壳2129白云香1313栀子1930 螃蟹1114地锦草1931 苦参1115川楝子1832 珍珠1016沉香 1833 牛黄1017土木香 1834 金10

3 讨论

蒙医学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吸收了印度医学和兄弟民族的医学精华,因此古籍的研究也涉及到其他医学古籍文献,如《兰塔布》等。白脉病记载于8世纪的《四部医典》,因用力过猛或疫毒热邪入脉道或外伤引起赫依功能紊乱,和血相搏入白脉,致白脉损伤而起病。18世纪《甘露四部》中也提出了“黄水也是白脉病的病因之一” ,此结论是蒙医学理论的一大进步,符合临床实际,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分析白脉病,我们需要从白脉系统说起。白脉系统包括大脑、脊髓及出自其分支的白脉从,分布于全身。 感能以赫依为引导,运行于白脉之中。白脉在司命赫依和能足八达干的作用下司理五官感觉[10]。白脉是属于水源,成阴性,是正常巴达干的依存部位和病变巴达干赫依的窜行之道,因此认为病变常以巴达干赫依为主,即使血希拉性病变,病程蔓延后常转化为巴达干赫依为主的寒性病变[10]。治疗上调理三根、通白脉、治伤、促气血运行为原则。从上述分析结果揭示药物的性味、效能和镇赫依、调补胃火、消食、祛巴达干、清黄水热、治白脉、脑损伤治疗药物的应用与蒙医学对白脉病的治则的认识相符合。但统计过程中发现清热药物占首位,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清疮治伤药物、止血药物,黏虫药物,利尿消肿药物和诃子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个结果跟白脉病易寒性病变的特点似乎不相符,不过我们从诱因来分析一下:所谓白脉病诱因用力过猛或疫毒热邪入脉道或外伤引起赫依功能紊乱,和血相搏都是热性病变因素。所以本人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这些药物的应用频率高,究其原因应包括如下几点:(1)止咳化痰平喘药物,清疮治伤药物,止血药物的使用频率较高,可能与外伤有关;(2)清热药物占首位可能是白脉病发病初期热偏盛和发病诱因过猛或疫毒热邪入脉道、外伤等有关;(3)诃子在组方中占得比率相当高,这是除药物的配伍之外它本身也有调和三根,解毒等功能,因此在蒙药处方中常被使用;(4)杀黏虫药物的应用可能是疫毒热邪入脉道等有关。同时杀黏虫药物和利尿消肿药物占一定比例也提示了治疗白脉病有可能使用杀黏虫药物和利尿消肿药物也是一种治疗方法。传统医学用药规律非常复杂,每一个单种药物都有它固有的多味功能,所以针对此种情况一概而论的下结论是很难的,并且是不科学和不全面的,因此参考古籍文献提供的线索,同时结合临床,进一步探索循证证据,,这对传统医药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赫依巴达黏虫
不同饲料对黏虫繁殖力的影响
2015年—2019年河南原阳黏虫和劳氏黏虫的种群动态
赫依证的证期标准化研究
陆良县黏虫种群监测与卵巢发育特征
蒙医赫依病变时间与抑郁症发病时间关系探讨
金玉教授治疗妇赫依症学术思想整理
基于赫依理论的蒙西医结合诊疗思维模式的构建
尘封千年的古城纳巴达
山西:吉县多措并举统防统治果园黏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