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内经》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2014-01-26褚青康
赵 霞,褚青康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南阳 473061)
妇科疾病总结起来包括经、带、胎、产、杂病等5个方面,范围广泛,内容复杂,但从中医整体观念以及辨证论治角度出发,很多疾病不难找到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中医妇科学理论体系逐渐完善、成熟,其发展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时代,这里面早就有了关于妇人生理病理的指南性论述,为后世辨治妇科疾病指明了方向。诸多论述当中,以肾与妇人生理病理的关系最为密切,阐释得也最多,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以这些经典理论为依据,谈一谈从肾论治妇科疾病。
1 从肾解释女性生理特点
1.1 肾藏精为先天之本,主女性生长发育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以上论述可知,肾气充实、天癸按时而至是女性生长发育、月经来潮、孕育子女的先决条件,揭示了肾与女性生理功能的密切相关性。
癸者,五行属水,天癸即先天之水,中医学认为天癸即先天之精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又如 《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由此可见,先天之精气藏于肾,不满而不能泄。只有肾气充实,天癸得以储存,及至所需,便可应时而发,女子才能齿更发长、月经来潮、孕育子女。随着年龄的增加,肾气渐衰,天癸渐绝,气血渐虚,女性的各项机能开始衰退,具体表现为绝经、不能生育、子宫萎缩等。这种正常的衰退,《内经》认为是“七七”之后的事情,然而实际生活中也有例外,即年过“七七”仍有月经、仍可孕育子女。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依然离不开肾气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肾气充足的表现。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这一点更加确切地强调了肾气足是生殖功能的重要保障。
后世有“经水出诸肾”之说,在《傅青主女科》中有“肾气本虚,又何能盈满而化经水外泄耶”。这些理论都与《内经》理论一脉相承,强调并发展了肾气与女子生理功能的重要关系。
1.2 肾主胞胎
胞宫是孕育后代的场所,胞宫的正常发育是孕育后代的先决条件,而胞宫这种正常的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气的充盛。正如《素问·奇病论》所说:“胞脉者多于肾。”肾气充足,胞宫便可得到充足的濡养和温煦,则能气血充盈,才能具备种子育胎的能力。如果肾气弱,不仅会出现“五迟”、“五软”之象,还会直接影响到胞宫的成熟乃致发育畸形或不良;同样,导致胞宫过早衰退的原因通常为肾气不足、肾精亏虚,如“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现象。
肾的盛衰不仅关系到经水的正常与否,而且与胎元形成关系密切。如《灵枢·本神》言:“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说明来自父母的先天之精共同构成了胎元。《素问·平人气象论》言:“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说明少阴脉动(不同于平常的沉伏平稳之象)是胎元形成的标志。后世诸多理论,如《傅青主女科》 说“胎虽‘本精与血之相结而成……其实均不离肾水之养,故肾水足而胎安’”等,以上都表明胎元发育的正常与否与肾水的充盈程度密切相关。如果肾精不足、精血不荣,胎元将不能得到充养,轻则胎动不安,重则胎死腹中、不孕不育。
1.3 肾与任脉、督脉、冲脉相辅相成
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气。阳主动,起到温煦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作用,并维系着人类的生命活动。督脉受累,阳气失司,势必会影响胞宫的功能。另外,《素问·骨空论》言:“督脉者,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廷孔,其孔,溺孔之端也,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说明督脉在身体中的循行和女性生殖系统以及足少阴肾脉联系紧密,但最终都络属于肾。任脉、督脉、冲脉都出于胞宫,即一源三歧,它们共同维系着胞宫的生理功能,而胞脉属于肾。所以归根结底,肾为主导,并与任督冲三者相辅相成。从以上经典论述也可看出,肾司前阴,关乎生殖,若肾精亏损,青少年前阴发育不全,生殖功能成熟迟缓,成年人则性功能减退,甚至男子不育,女子不孕[1]。
2 从肾认知妇科疾病的因与果
肾为先天之本,在后天之本即脾胃的协同下,决定着人体脏腑、四肢百骸、气血津液的发育成熟。又肾为五脏之一,“五脏者,藏精气而不实,故满而不能实”(《素问·五脏别论》),所以肾中精气当满而不当空虚,否则如同能量不足的机器,不能发挥各项功能。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言:“肾脉微涩为不月沉痔。”这里脉微涩当理解为精气不足,不能化生血液,故脉道空虚,状如干枯的河道,艰涩难行。导致经闭或者经迟的原因有三:其一肾精不足,经血不能充盈,故月经不来或出现月经后错;其二肾精不足或肾阳不足,气化功能失司,温煦功能失调,不能很好地促进脾胃运化,导致脾胃生血失常、经血不足;其三是妇人以血为本,如果长期失血又不能及时补充,也会导致血虚经少。正如《灵枢·五音五味》言:“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子以血为养,后世许多医家也认识到血对女子的重要性。如《妇人良方大全》言“妇女以血为基本”,《景岳全书·妇人规》言“女子以血为主”等。所以,女子肾水亏虚、肾阳虚衰可导致月经不来或迟来。
在《傅青主女科》中有“肾水亏而胎动”的说法,同样将肾水(精)与胎儿孕育紧密联系,揭示了肾精亏虚可导致胎动不安甚至流产的病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内经》理论,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思路。
《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驰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王冰谓:“白淫”即“白物淫衍,女子阴器中绵绵而下者”。马莳则明确指出白淫在女子为白带。究其机理,大概“所愿不得”、“入房太甚”,以致肝郁肾虚。肝木郁而客土,脾虚不固,带下不止;肾主司前后二阴,肾虚不守,白淫淋漓不断,可见肾虚也是导致妇人白带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更值得一提的是《内经》提出房事有度是防止肾虚的法则之一,这为后世养身保健奠定了理论基础。
《素问·骨空论》言:“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冲脉为病,逆气里急。督脉为病,脊强反折……其女子不孕,癃痔遗溺嗌干。”可见,任、督、冲三脉发病,均可影响妇人经、带、胎、产,而这一切与肾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在临床论治中应当尤为重视。
另外妇人杂病方面,《内经》最早的记载为孕妇失音。《素问·奇病论》言:“黄帝问曰:人有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时曰:胞之络脉绝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胞脉者系于肾,少阴之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无治也,当十月复。”笔者查阅众多文献,比较认同的说法是[2],即妊娠九月,妇人体虚,肾中精气不足,而为肾少阴之脉贯脊系舌本,肾阴不足,不能濡养舌系,故不能言语,所以胞之脉络绝也是肾阴亏虚之极的表现。待到妇人产后,精气渐复,舌系重新得到滋养,功能即可恢复。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九和十当为虚数,从肾精虚实的角度理解更为贴切。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即中医所谓“七情致病”。因为情志由五脏所化生,情志变化太过可引起脏腑气机功能的变化。这在《灵枢·百病始生》也有阐述:“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同样说明情志与人体的重要关系。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恐伤肾,思胜恐。”肾精化生经血、乳汁,是女性生理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然“恐则精却,却则上焦闭,闭则气还,还由下焦胀,故气不行矣”(《素问·举痛论》),所以过度、持久的惊恐可以导致心肾不交而出现崩漏、子宫脱垂等病症[3]。
3 《内经》从肾辨治妇科疾病
《内经》认为妇人气常有余、血常不足,故血虚是妇科病的重要病机之一。而精血同源,并有“血之源头在于肾”的说法,故治疗当补肾精与补血并重,所以《内经》奠定了补肾补血治疗妇科病的基础。后世诸多理论中,也把补血剂四物汤列为治疗妇科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如《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决》云:“四物汤乃妇人经产、一切血病通用之方。”刘完素认为治妇科杂证当“春倍川芎、夏倍芍药、秋倍地黄、冬倍当归……春防风四物、夏黄芩四物、秋门冬四物、冬桂枝四物,此四时常服随证用之也。”四物汤中熟地乃补肾滋阴要药,当归、芍药、川芎养血活血,四药相合体现了补肾补血的重要法则。
对于情志原因导致的疾病,《内经》提出了心理
疗法的原始概念。《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 对于患者要“闭户寒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即是要求诊病时应该在一个相对隐私的环境下详细了解患者病情,尤其是受到惊吓的患者更应远离喧嚣的环境。另外强调语言措辞,用适当的交谈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畅快交谈[5]。如《灵枢·师传》说: “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对于惊恐患者,张从正在《内经》的基础上提出“思胜恐,以虑彼志此之言夺之”,即是要求对惊恐的患者,应该令其冷静沉着思考,分析事情原委,了解事情真相,用理性来对待发生的一切。综上,心理疗法在《内经》时代已初见端倪,为后世治疗疾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
在预防保健方面,《内经》同样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为妇科疾病预防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谓“恬惔虚无”,即是要求心中放下或者节制欲望,则精气内守而不耗散,从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综上所述,《内经》中提出来一系列关于肾主导妇科生理病理的理论,明确了肾为先天、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的重要作用,阐明了肾精、肾气不足导致各种妇科疾病的机理,提出了从肾辨治妇科疾病的诸多方法,这些为后世妇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为当今妇科病的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学以致用。
[1] 张海莹. 《内经》中肾系功能与妇科疾病的研究[J]. 光明中医,2007,22(6):3-5.
[2] 哈孝贤.《内经》论妇科原文蠡测[J].天津中医,1986(3):35-37.
[3] 曾倩,邓琳雯,牟菁,等.妇科七情病机概论及各论[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4):1859-1861.
[4] 张玉珍.妇产科补肾活血法探讨和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学报, 2003,12(3):47-491.
[5] 田凤霞.《黄帝内经》“志意和”思想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J].光明中医,2011,26(8):1538-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