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方治疗儿童咳嗽病临床应用浅议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方药桔梗陈皮

云南省富源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云南 富源 655500

经方治疗儿童咳嗽病临床应用浅议

尤强张国琼

云南省富源县中医医院老年病科,云南 富源 655500

咳嗽为少儿常见病症,秋冬季节发病尤为甚多。咳嗽反复迁延,多则月余,少则数周。本文就少儿咳嗽的常见证型、辨证施治用药归纳整理、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文献支持。

儿童咳嗽;中医药治疗

少儿生理上具有脏腑娇嫩、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上具有发病快、变化多、易虚易实的特征[1]。笔者在临床中以中医经方治疗少儿咳嗽,每每获效。现就少儿咳嗽的常见证型、辨证施治、用药略陈管见[2],请同道指正。

1 柴胡桂枝汤之寒热不明咳嗽

1.1 方药 柴胡桂枝汤含有柴胡、炒黄芩、太子参、法夏、大枣、桂枝、白芍、生姜、陈皮、茯苓[3]27-28,60-61,由《伤寒论》中的柴胡汤和桂枝汤组成。其中,柴胡汤和解少阳;桂枝汤解表散寒。二陈汤化痰止咳,合用共奏调畅气机,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1.2 辨证施治要点 咳嗽轻,干咳少痰,或时咳时止,无明显寒热、无唇干咽痛等表现;或夹有鼻塞流涕。笔者认为,本类咳嗽为外感风邪或咳嗽轻微而又不能辨明具体证型者。方药中的柴胡、桂枝疏风解表,茯苓、法夏、炒黄芩、陈皮化痰,白芍、大枣、生姜、甘草调和营卫而温肺,全方不热不寒,轻透疏散,夹有感冒者临床疗效更佳。

2 杏苏散证之凉燥咳嗽

2.1 方药 杏苏散出自《温病条辨》,由苏叶、法夏、茯苓、甘草、前胡、桔梗、枳壳、生姜、陈皮、大枣、杏仁组成[3]223-224,为治外感凉燥之代表方。《素问.至真要大论》上讲“燥淫于内,治以苦温,左以甘辛”,此方为治则治法的具体应用。

2.2 辨证施治要点 咳嗽少痰或稀痰,鼻塞咽干唇燥,大便干,舌淡少苔少津。本类咳嗽多发于秋季,鼻咽干燥或唇齿干,燥邪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燥邪容易伤津耗液,损伤肺脏故临床表现为咳嗽;患儿干咳音嘶哑、少苔少津,为使用本方的基本点。方中苏叶辛温不燥,宣肺解表;二陈化痰;桔梗、杏仁、枳壳等药调畅肺气,使其升降有度;姜、枣滋脾行津润燥。诸药配合,苦甘辛温,燥邪除而痰消。鼻塞咽唇干甚者加百部沙参滋阴润燥。

3 麻黄汤证之寒咳

3.1 方药 麻黄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组成[3]24-25,为风寒实证的代表方。“寒者热之”,以此为基础方治疗寒邪所致的变证,多有疗效。本类咳嗽多见于冬季或素体虚弱受寒邪或里证变病。

3.2 辨证施治要点 咳嗽稀白痰,咽痒,流清涕,恶寒怕冷,舌淡苔薄白。以麻黄汤加二陈治之,盖寒邪性收引凝滞,多与风邪相挟为病则恶寒、咽痒、流清涕。寒邪客肺,肺失宣肃故咳嗽系白痰。临床中见“咳嗽、咽痒、流清涕”多以寒邪论,投麻黄汤加二陈皆获效。

4 麻杏薏甘汤之寒邪挟湿咳嗽

4.1 方药 麻杏薏甘汤出自《金匮要略》,由麻黄、杏仁、炙甘草、薏苡仁组成[3]24,具有发汗解表,祛风除湿的功效,治疗风邪湿邪表证。原方中薏苡仁剂量最大,为“一两”,可见立方寓意是以祛湿为主。

4.2 辨证施治要点 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恶寒怕冷,舌淡苔薄白腻;纳差,肢体倦怠,大便稀或不爽。本类咳嗽见于寒邪挟湿,如患儿被雨淋、洗澡后受寒、素体脾虚湿盛体质易患。有痰而不易咳出,肢体倦怠,大便稀或不爽此为辨证挟湿的要点,见其一证,应考虑湿邪为病。盖湿邪性阴,粘滞缠绵,阻遏气机,重浊趋下,与寒为病,易中肺脏成湿痰之患,故咳痰而不易。薏苡仁性甘淡,归脾、肺、胃经,渗湿而健脾肺,与麻黄、桂枝相伍,使寒湿之邪从表出,痰消咳止。临床中可加辛温化湿之藿香、扁豆、二陈等。此类咳嗽临床中常易忽视。

5 小青龙汤之寒饮咳嗽

5.1 方药 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由麻黄、白芍、细辛、干姜、半夏、桂枝、五味子、炙甘草组成[3]30-31,具有祛风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难经》云:“形寒饮冷则伤肺”,“饮”分有形之饮无形之饮,此为临证施治难以掌握处。

5.2 辨证施治要点 咳嗽、喘,痰清稀而多;恶寒或发热;无痰咳出而喉间痰鸣,舌苔白滑。此类咳嗽多有痰且为寒痰,属有形之痰,症见“清稀白痰或喉间痰鸣”,临床中需细心观察审视。笔者在临床中遇到反复咳喘的患儿,多药未见效,也无咯痰或痰鸣,肺部听诊闻及呼吸音粗、“水过声”,以本方药即获效,此应是“无形之饮”矣。

6 玉屏风合止嗽散之久咳

6.1 方药 玉屏风合止嗽散由黄芪、防风、白术、桔梗、荆芥、百部、白前、紫菀、陈皮、甘草组成[3]127-128。其中,止嗽散出自《医学新悟》,具有宣肺止咳的功效,方中紫菀、百部甘温润肺,为化痰之要药;桔梗苦辛宣肺,白前长于降气化痰,一宣一降,可恢复肺气之宣降;荆芥疏风解表,甘草桔梗利咽止咳,全方温而不燥,润而不腻,对于新久咳嗽皆宜。玉屏风散出自《医方类聚》,具有益气固表的功效,方中黄芪益卫气,白术补脾气,防风驱风散邪,补中兼疏,散中寓收,乃培固根本之法。

6.2 辨证施治要点 反复咳嗽,迁延日久数月;干咳无痰,咳半而止,咳嗽不爽;面色晄白,易汗出,舌脉象无异常。此类咳嗽多见久病或素体禀赋正虚者,无外感症状。正虚卫外不固,表邪易侵,肺失宣肃,故反复咳嗽迁延。笔者在临床中凡遇体质瘦弱、气道高敏反应、肺淋巴结核等患儿,随证加减皆可收效。

7 案例

7.1 李某,男,5岁3月,2013年2月14日初诊。反复咳嗽三月余,伴干咳,少痰,食少,大便干,夜间汗大。曾经使用过消炎药(输液),在其他医院儿科口服抗结核药等治疗,仍反复咳嗽。诊见:咳嗽不爽,半声嗽;盗汗,无痰,无发热;纳差,大便干,舌红少津。血常规,正常。胸片:双肺淋巴结核征象,部分钙化。中医诊断:咳嗽(正气不固、肺脾两虚),治以温肺固表、止咳。处方:炙黄芪15g,防风10g,白术15g,桔梗10g,荆芥10g,百部6g,白前10g,紫菀10g,陈皮10g,甘草10g,山药15g,五味子6g。3剂,温水煎服,每日三次,两日一剂。嘱停用其他药物,一周后复诊,咳嗽次数、夜间出汗较前减少,继予前方五剂无明显咳嗽、汗出,改用六君子汤加减健脾益气。2013年5月12日复查胸片示:双肺淋巴结核征象,大部分钙化。告知家长不需服药,饮食正常即可。

7.2 杨某,女,9岁,2013年10月20日初诊。反复咳嗽两周,伴流涕或白或黄,咽痒,头昏重。在其他医院儿科输液、口服(抗生素)等治疗,仍反复咳嗽、咽痒则咳嗽不止。诊见:咳嗽声“重浊”,晨起和夜间咳嗽更甚,时有流涕,纳一般、二便正常,舌淡苔薄。血常规,正常。胸片:正常。中医诊断:咳嗽(风寒犯肺,余邪未清),治以辛温解表、温肺止咳。处方:麻黄12g,桂枝10g,杏仁10g,炙甘草10g,法夏12g,茯苓15g,陈皮10g,甘草10g,大枣10g,射干10g,自加生姜一片,两剂;温水煎服,每日四次,每日一剂。后遇家长,服完一剂,患儿即好。

8 体会

“咳嗽”是机体欲祛邪外出的生理本能表现,止咳不是目的,去除咳嗽的原因才是治疗的根本。少儿之病症,多由表述不清或无法表达,临床症状少,医者获取的信息不多,给辨证施治用药带来不便。《景岳全书》云:“小儿之病,古谓之哑科,言语不通,病不易测……”。由于小儿生理上脏腑娇嫩,发育迅速;病理上发病快变化多,易虚易实;少儿稚阳之体,易受外邪侵犯或失治而正虚,成虚实夹杂的临床表现。更需细心捕捉症候,果断施治。

[1]李灿东,吴承玉.中医诊断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00-102.

[2]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6-82.

[3]李冀.方剂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尤强(1975-),男,内科主治医师、副院长。

R725.6

A

1007-8517(2014)09-0097-02

2014.03.12)

猜你喜欢

方药桔梗陈皮
卡西米罗·吉塞拉的诗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一两陈皮一两金 陈皮养生很省心
陈皮很养生 但不宜久服
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天上来信
高血压中医证候特点及方药探讨
地狱
千家妙方·我来荐方
中医治疗高血压病治法方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