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学本科学生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4-01-25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药理学双语中医药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01

中医学本科学生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李丽杨秀芬谢金鲜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广西 南宁 530001

双语教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近年来在我校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本科生开展的药理学双语教学实践,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师资、学生、教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药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方法;中医药院校

高等中医药院校是培养高级中医药人才的摇篮,同时肩负着弘扬我国传统中医药的重要使命。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全球化,“中医热”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中医药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对高素质复合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不仅仅限于精通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外语交流能力。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外向型中医药人才成为我国高等中医药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教育部2001年9月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则再次重申了双语教学的要求,即“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2]。作为中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独立建制的中医药大学,我校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在部分基础及专业课程中陆续开展了中英双语教学,积累了一些经验与成果。我校药理教研室自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在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本科生的药理学课程中首先开展了双语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结合近年来的双语教学经验,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1 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双语教学”特指应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是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的桥梁[3],是医药类院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当今国际上药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这些信息大多以英文形式刊登在期刊杂志上。如果不掌握药理学专业外语,必然会导致专业知识落后,不利于对外交流。运用中英双语对药理学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机会,而且便于将药理学经典阐述和最新研究动态引入课堂教学中,开阔视野,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虽然中医药院校学生英语水平总体偏低,双语教学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我们相信只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结合中医药院校及学科特点,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双语教学,必将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掌握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能灵活应用英语从事国际中医药交流的高素质外向型人才;同时可以提升学校层次,增强学校竞争力。

2 高等中医药院校药理学双语教学模式

目前双语教学基本形式有沉浸型、过渡型、保持型等[4]。大多数高等院校采用的是保持型双语教学[5]。在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如何合理安排中英文授课比例及授课模式是首当其冲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讲授中文过多达不到双语教学的目的,全部采用英文又可能影响学生对专业内容的理解,从而有可能失去学习兴趣。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在药理学双语教学中以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为基础,对英语教学比重采用弹性制。例如,用简单英文来组织课堂用语,结合中英文对照课件,在导言、小结部分、概念、术语及简单的章节等内容用英文讲授,而重点、难点知识仍用汉语讲解,以保证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反映,不断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例如:以英文引入临床常见病例,引导学生应用药理学知识合理选择药物治疗,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外语水平,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 加快提升药理学双语教学师资水平

师资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我校药理教研室绝大部分老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英语基础较强,但出国交流机会很少,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相对不足。若授课教师英语口语不够流利、发音不够标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兴趣,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提升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作为双语授课教师,一定要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英语表达水平。作为学校相关部门,也要重视双语教学,应制定双语师资培训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选派相关教师到外语学院或国外进修学习。此外,双语教学与普通教学相比,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授课时都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学校可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如提高双语教学授课薪酬、优先晋级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双语教学的积极性,从而加快提高双语师资水平。

4 学生英语水平亟待提高

学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6]。在双语课上学生能听懂、看懂教学内容,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而且必须掌握相关的基本专业知识,才可能有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双语教学兴趣越大,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越高[7]。药理学这门课程在中医药院校的学时数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较多,对学生来说,在用汉语授课时一般感觉比较难学、难记。因此我校的药理学双语教学首先选择在中医学(对外方向)专业本科生中开展。该专业学生在第一学年专门进行强化英语教学,英语基础相对较好,大部分已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而且在药理学之前开设的一些基础课,如生理学、微生物学等已开展了双语教学,学习过一些相关专业英语词汇,更容易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8]。因此,要在中医药类其他专业,如药学、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还需从入学开始不断加强学生的英语教育,在专业基础课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以致用的兴趣与热情,努力建立提高英语应用能力的校园环境。

5 加强药理学双语教材建设

教材是双语教学的基础[6]。对于双语教学教材的选择有两种主要来源。一是使用原版英文教材;二是使用自编教材[9]。采用英文原版药理学教材对中医院校本科生来说理解难度较大,且价格昂贵,并不适宜。在我校药理学双语教学中,中文教材选用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药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同时选择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之医学英文原版改编《药理学》(科学出版社出版)作为英文参考教材。授课时结合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编排,采用中英文对照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后阅读以中文书为主。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一本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编排的中英文对照《药理学》双语教材比较适宜。

综上所述,在高等中医药院校开展药理学双语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中医药人才的重要途径,是高等中医药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药理学双语教学任重道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从人才战略的高度来充分认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改革,与相关基础学科共同努力,才能顺利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双语教学,并达到预期目标。

[1]葛鹏玲,殷越,高长玉,等.关于中医药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2):51.

[2]樊陈琳.医药类院校双语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药学教育,2005,21(4):26-27.

[3]杨宝峰.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第七版:1.

[4]赵玲,沈雪勇,张海蒙.经络腧穴学“双语教学”探讨[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1(2):12-14.

[5]田华,宋娟,杨宏艳,等.保持式双语教学在药理教学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20):2495-2496.

[6]郑仕中,张雪娇,陆茵.中医药院校开展临床药理学双语教学之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3):204-206.

[7]李丽,杨秀芬,谢金鲜,等.对外中医专业本科生药理学双语教学评价[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11(4):108-110.

[8]李丽.中医学(对外中医方向)专业双语教学问卷调查与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0,21(3):718-719.

[9]王鸿萍.推进高校双语教学[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06,8(4):92-94.

李丽,女,壮族,硕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药理学教学及科研工作。

R96

A

1007-8517(2014)09-0078-02

2014.03.09)

猜你喜欢

药理学双语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搜风愈喘方拆方“祛宿痰方”调控儿童哮喘的作用机制
温经汤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