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014-01-24胡德宁殷道根杜玉开
胡德宁, 殷道根, 杜玉开
关于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国际上对此已经进行了不少探索,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取得了成功,积累了经验。但目前仍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全成熟的方法、程序和规范。在国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信息化建设,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推进以市、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全国各地在不断探索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成果,如上海[1]、广州[2],苏州[3]、厦门[4]等。然而,依整体发展情况而论,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仍处在起步阶段,需要不断探索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新路子。韶关地处广东省北部,近年来不断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模式,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介绍韶关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探索适合本地区区域卫生信息化的新模式。
1 韶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内容、原则和特点
总体而言,对于一个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来说,需要既能满足国家卫生信息化顶层设计标准,又要符合卫生工作服务规范要求,还要能体现市级特色的综合性平台。
1.1 建设内容
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信息共享平台作为支撑,建设统一规划的市县两级数据共享平台,韶关市的平台架构为1个市级平台和10个县(区)级平台,实现市级区域内跨县、跨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建成纵向完备、横向畅通、功能全面、统一高效的多层次互联互通的卫生信息化体系,实现平台上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监管、卫生综合管理等业务有效运用。
1.2 建设原则
韶关市区域信息平台建设遵循国家颁布标准,落实原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新近出台的标准;遵循经济性、开放性、安全性、可靠性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力求不重复建设。
1.3 平台技术特点
以“RFID电子标签”为核心的居民身份识别方案,确保身份识别的唯一性和准确性;采用云计算技术和医疗物联网技术,提高服务安全性和智能化;引用了数据交换服务总线(ESB)和SOA架构,构建一个基于HL7的开放的数据交换平台;应用系统采用B/S/S三层结构,并提供SaaS的服务模式,采用统一标准和操作系统,支持国家、省、市、县多级联动;内容覆盖了新医改中区域卫生信息化涉及的内容,为新医改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2 具体实施方案与做法
2.1 政府主导,加强研发
由韶关市政府成立信息化建设机构,加强指导、监督和协调职能,通过积极争取将平台建设经费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同时注重与医学科技公司合作,开发的 “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已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
2.2 总体规划,统筹资源
按照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结合韶关市特点,实行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制订《韶关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2011-2015)。全市10个县(市)中有6个建立了县域卫生信息平台,依托现有的县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各个专业机构的信息系统,整合该地区已有的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和网络平台。
2.3 完善标准,加强管理
按照国家和省卫生信息化相关标准,研究制定韶关市的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及相关标准,指导相关研发公司和企业开发符合标准的信息系统[5]。落实信息安全、信息公开管理制度,完善电子签名和隐私保护的相关工作制度。
3 取得的成效
通过推进市级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逐步实现全市“统一标准,统一平台,资源共享”的信息系统,为2015年实现跨部门、跨领域资源整合、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下坚实基础。
3.1 宏观管理层面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深化医改、解决看病难与看病贵等深层次问题的重要技术支撑。一方面,降低了卫生费用,惠及民生:信息资源共享使得医疗卫生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居民就诊方便快捷,减少了重复检查和区域外出就医费用[6],全市“一卡通”和健康档案的共享,促进了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社会服务均等化;另一方面,提升了健康管理水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运用,使居民健康管理真正列入政府的职能,同时政府加强了对卫生资源的宏观规划和管理,实现实时监督与动态管理,提高了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
3.2 业务管理层面
一方面,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业务的协同运作,破除了区域之间和业务部门分割的格局,同时为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提供了平台,提高了基层单位的技术水平,减少了差错事故;另一方面,方便了群众,患者可以通过公共平台预约挂号,查看检查、检验结果,各个医疗机构也可调阅电子健康档案和数字影像资料。
4 存在的问题
4.1 对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信息孤岛和烟囱现象突出
统计发现,韶关市大部分单位尚未制定全面具体的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在卫生行政部门中未制定者占91%,在公共卫生机构中未制定者占96.3%,在医院中未制定者占87.5%,而在基层社区与卫生院中未制定者占100%。由于缺乏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机制,数据标准、统计口径不统一,使得系统之间不能有效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信息烟囱”与“信息孤岛”现象突出。
4.2 卫生信息标准化建设亟待加强,组织机构不健全
由于卫生行业中各种业务规范和标准尚处于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导致在现实应用中还没有统一的卫生信息化标准,使得卫生信息难于实现共享。调查发现,韶关市大部分单位没有专设卫生信息化组织机构,其中,在卫生行政部门没有设立卫生信息组织机构的占100%,在公共卫生机构中占85.1%,在医院中占32%。同时缺乏用人机制,卫生信息人员待遇不高,职称晋级困难。
4.3 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网络基础设施落后
政府和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统筹的、经常性的项目管理和经费安排,缺少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激励机制,导致信息化建设经费总体投入明显不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设备陈旧,网络带宽偏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机构之间不能实现网络互联,资源无法共享。信息安全设备建设薄弱,信息安全设备拥有量低。
5 解决措施与策略
5.1 政府主导,加强研发
韶关市政府成立了信息化建设机构,以加强指导、监督和协调职能,建立卫生信息化专家技术组,制定相应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重大工程实施方案设计。强调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卫生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5.2 加大投入,统筹管理
加大卫生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投入,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开发并举[7]。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要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从卫生事业经费中划拨适当比例的经费投入卫生信息化建设,各医疗卫生机构应按总收入1%~3%的比例投入到信息化建设中,每年按建设经费的10%投入运行维护中;积极探索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运营模式的创新,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通过项目合作、科技专项、增值服务等多种方式,拓宽渠道,筹措卫生信息化建设投入。
5.3 完善标准,加强管理
区域信息平台建设要遵循国家颁布标准,落实原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等标准,制订韶关市的平台建设技术方案及相关标准,指导相关研发公司和企业开发符合标准的信息系统;同时,遵循经济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实用性原则,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兼容已有的业务系统,力求不重复建设,保障可持续发展。
5.4 加强和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到总体发展规划中。依托国家公共数据网络,拓宽网络覆盖面,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集成电子病历、居民健康档案等卫生资源,建立集宣传、发布、健教、业务互动、查询等功能为一体的韶关市卫生健康门户网站,实现统一的对外医疗信息发布平台。
5.5 培养人才,提高能力
研究制订本地区的卫生信息化人才规划,完善卫生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具有医学和信息学双重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开展面向全员特别是针对领导干部、管理骨干的信息化培训,增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医疗卫生服务活动的意识。
[1] 谢桦,谢维.上海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2,9(5):11-13.
[2] 李泉,高昭昇.广州市卫生信息化建设实践[J].医学信息,2011,24(2):553-555.
[3] 王庆庆,黄敏,吴建民,等.苏州社区卫生信息化实践与思考[J].中国数字医学,2011,6(10):31-33.
[4] 刘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进展[J].职业与健康,2011,27(23):2792-2794.
[5] 孙喜琢,王伟.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概述与实践策略[J].现代医院管理,2012,10(4):27-30.
[6] Geissbuhler A. Lessons learned implementing a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Geneva as a pilot for the Swiss national eHealth strategy[J].Intern J Med Inform, 2013,82:e118-e124.
[7] Gadd CS, Ho YX, Cala CM, et al. User perspectives on the usability of a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exchange[J]. J Am Med Inform Assoc, 2011,18(5):71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