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2010年全球期望寿命变化趋势分析?剼?
2014-08-22王晶雷海潮
王晶, 雷海潮
期望寿命(life expectancy,LE)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期望寿命广泛用于卫生发展绩效评价,可为制订科学实际的卫生政策及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1]。本研究选取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世界发展指数》(World Development Index,WDI)在线数据库,分析1960-2010年期望寿命的长期变化趋势,以揭示其特点,探讨发展规律,为全球卫生发展研究提供信息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世界发展指数》在线数据库。《世界发展指数》是世界银行汇总全球经济发展各方面基本情况的数据汇编。它包含了900多个指标的统计数据,涉及了208个国家及18个地区从1960年以来的年度统计数据情况。数据包含社会、经济、财政、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各方面。
1.2 统计分析
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导入Stata 10.0进行统计分析,对世界范围期望寿命长期趋势进行描述,包括极差、最小值、最大值、中位数、均数及标准差等。
2 结果
2.1 期望寿命总体变化情况
本资料分析显示,最低期望寿命从1960年的30.31岁(马里)升至2010年的47.37岁(莱索托),增长了17.06岁;最高期望寿命值从1960年的73.55岁(挪威),升至2010年的83.16岁(圣马力诺),增长了9.61岁;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1960年的52.62岁升至2010年的69.64岁,增长了17岁。见表1。
2.2 期望寿命改善速度情况
期望寿命中位数和全球人口期望寿命的变化情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期望寿命的改善情况。1960年,世界50%的国家期望寿命处于50多岁,而到2000年,世界上一半国家都超过了70岁,2010年这一指标约达到了73岁。但其增长速度在变缓,1960-2010年每隔10年期望寿命中位数的增幅依次为6.25岁、4.15岁、3.19岁、2.30岁和2.60岁。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幅同此趋势,从1960-2010年每隔10年的增幅依次为6.71岁、3.61岁、2.44岁、1.82岁和2.44岁。
2.3 期望寿命极值变化情况
本数据显示,最低期望寿命的改善幅度要大于最高期望寿命的改善。1960-1970年最低期望寿命升高了3.65岁,1970-1990年间最低值几乎没有改善,还有倒退现象,但从1990年后最低期望寿命得到明显改善,1990-2010年累计提高了14.54岁。最高期望寿命近50年一直处在增长中,每隔10年的增值依次为1.10岁、1.96岁、2.22岁、2.24岁和2.08岁,其增速比最低期望寿命的变化要小很多。从各时期期望寿命的极差来看,从1960年的最大极差43.24岁降至2010年的35.79岁,总体上呈现缩小趋势。
表1 1960-2010年世界期望寿命统计参数值
2.4 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期望寿命情况
从时间上看,全球期望寿命呈逐步增高的趋势,但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收入水平低的国家期望寿命增幅要大于收入水平高的国家。从增幅来看,中高等收入国家最高,达到22.76岁,其次是中低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分别为19.99岁和16.56岁,高收入国家的增幅最少,这是与高收入国家已经取得了比较高的期望寿命绝对水平相关联的。低收入国家2010年的期望寿命58.84岁仍然低于高收入国家1960年时的平均期望寿命。见表2。
表2 1960-2010年世界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国家的期望寿命
2.5 不同时期期望寿命的公平分析
从1960-2010年的50年间,对全球不同年份的期望寿命进行标准差分析发现,其数值逐步缩小,1960年为12.02,1970年为11.30,1980年为10.53, 1990年为10.29,2000年为10.52,到2010年为9.85。这表明各国之间的期望寿命分布有集中的趋势,离散程度缩小。变异系数的分析也揭示了同样趋势,从1960年的0.22减小到2010年的0.14。从健康公平角度来看,全球期望寿命的分布有所改善,但仍然呈现分布不均的态势,改善的潜力仍然巨大。
3 讨论
3.1 全球期望寿命总体上呈现改善的趋势
全球人口期望寿命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据现有文献报告,最早系统记录期望寿命的国家是瑞典,从1751年开始到现在已有260多年的历史[2]。对于世界最高期望寿命的记录,从1751年瑞典期望寿命的38.4岁到2010年世界最高期望寿命日本女性的86.4岁,在近260年中,世界最高期望寿命增长了48岁。进入1960年之后,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从1960年的52.62岁增长到2010年的69.64岁。从1751年到现在的260多年间,重大历史事件对人类寿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很大,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传染病流行等对期望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3-4]。而在进入20世纪60年代之后,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进入相对稳定期,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也使医药卫生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促进了人类健康长寿[5]。
3.2 从纵向看全球期望寿命改善增速趋缓
从全球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的增幅可看出,期望寿命在改善的同时,其增速变缓。特别是最高期望寿命的改善幅度要低于最低期望寿命国家的改善速度,或者说发达国家期望寿命的改善速度要低于发展中国家的期望寿命改善速度,呈现出期望寿命增长递减的规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各国在社会经济发展上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公共卫生及医疗卫生事业都得到了极大改善,人群健康水平普遍得到提高,突出表现在死因谱的变化上。在这个过程中,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率不断上升,被学界称之为“人口健康转变”过程。从死亡率和期望寿命的关系中可见,死因谱转化初期,死亡率下降快,期望寿命提高也快,当死亡率降至相对平台期后,期望寿命的变化也随之变缓。人类在提高期望寿命的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难度越来越大,必须采取包括发展经济、改善环境、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综合措施才能够有效维持期望寿命持续改善的态势。
3.3 从各国横向看全球期望寿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较大差距
50年来,全球期望寿命的分布呈现集中趋势,数据变异缩小,公平程度有所改善,这是良好的趋势,更是人类的愿望和追求。但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速度不同,卫生服务条件差异,各国平均期望寿命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穷国,严重的社会动荡,不停的武装冲突,经济和科技的落后,人才的流失,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环境恶化,都对期望寿命产生深远影响。最低期望寿命在过去50年里虽有所增加,但整体仍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至20世纪90年代,全球各国间的不平等性逐渐在缩小[6],从期望寿命上体现,该阶段各国间的期望寿命极差显现缩小态势。世界银行[7]的世界发展报告(2006)也指出,1960-1980年各国在期望寿命方面的差距显著下降,原因是世界最贫困国家的居民期望寿命显著增加。发达国家长久处于高起点,期望寿命达到一定水平后,其增幅就会变得缓慢,此类国家对于世界期望寿命的改善作用不大。从近50年的情况来看,广大发展中国家期望寿命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此类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国内外环境比较稳定,属于低起点、高增幅。因此,对于全球期望寿命的改善,潜力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而且,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众多,也是对全球期望寿命改善的巨大贡献因素。由于期望寿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此类低起点的国家,在保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重视包括卫生、教育在内的社会事业建设,改善公共服务,促进公平,期望寿命将会获得更大的持续改善,人类健康公平的愿景也望逐步接近。
[1] 王曲,刘民权.健康的价值及若干决定因素[J].经济学,2005,5(1):1-52.
[2] Government Actuary’s Department. Period and cohort expectation of life tables[DB/OL].[2008-07-13].http://www.gad.gov.uk/Demography_Data/Life_Tables.
[3] Liang J, McCarthy JE, Jain A, et al. Socioeconomic gradient in old age mortality in Wuhan, China[J]. J Gerontol B Psychol Sci Soc Sci,2000,55(Suppl 4):222-233.
[4] 白玥,卢祖洵.社会因素与人群健康状况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5,24(9):11-13.
[5] 任强.近50年来世界人口期望寿命的演变轨迹[J].人口研究,2007,31(5):75-80.
[6] 任志成,张二震.全球化背景下南北收入差距新趋势[J].经济学研究,2006,(11):14-20.
[7] World Bank.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2006: Equity and development.[DB/OL].[2013-04-23].http://web.worldbank.org/wbsite/external/extdec/extresearch/extwdrs/content:23062359~page:478093~pi:477627~theSite:477624,00.html. Accessed on Apr.23,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