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宫产围手术期的抗生素应用对策

2014-01-24王红琳陈亚萍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褥娩出抗生素

王红琳 陈亚萍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240)

为提高治疗细菌性感染的疗效、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以及降低细菌耐药性,中国卫生部近年发布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我院组织了临床用药督导小组并对临床各科应用抗生素的情况实行了全面监管干预,现将妇产科剖宫产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择期于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300例围手术期产妇,根据入院时间及应用抗生素剂量的不同,将300例产妇分为3组,每组100例。所有产妇均静脉滴注头孢唑啉钠预防感染。产妇剖宫产原因有:高龄初产、骨盆因素、胎位不正、脐带因素、剖宫产再孕、过期妊娠、巨大儿、羊水过少、产妇要求等;手术时间少于3 h,出血量少于1500 mL。排除条件:妊娠合并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血压、巨大子宫肌瘤,手术时间超过3 h,剖宫产术中出血超过1500 mL。A组(2008年1月—2010年5月)头孢唑啉钠剂量为2.0 g/次,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术后持续给药3 d,2次/d;B组(2010年6月—2011年12月)头孢唑啉钠剂量1.5 g/次,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术后持续给药3 d,2次/d;C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仅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药,头孢唑啉钠剂量为1.5 g/次。A 组年龄19~39岁,平均年龄(26.7±3.6)岁;B组年龄17~39岁,平均年龄(26.5±4.4)岁;C组年龄18~38岁,平均年龄(26.4±5.1)岁。A组平均手术时间(55.1 ±8.3)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30.6 ±38.5)mL;B 组平均手术时间(53.3 ±7.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5.5±29.7)mL;C组平均手术时间(55.8 ±9.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28.9 ±33.3)mL。3组的年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用药方法及观察指标 我院制定了剖宫产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案: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产妇应用头孢唑啉钠1.5 g,溶于0.9% 氯化钠液100 mL,静脉滴注,术后不再追加抗生素;对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对于胎膜早破、产前出血(如前置胎盘)、临产后需行剖宫产手术、产前多次阴道检查、手术时间大于3 h、产后出血大于1500 mL、用宫腔纱条填塞的产妇,则需要术中补充应用头孢唑啉钠1.5 g。手术均取下腹正中纵切口。产妇于术后7 d拆线并出院。比较各组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的产妇比例,分析头孢唑啉钠对剖宫产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效果。

1.3 手术后感染的诊断标准 切口愈合等级标准依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产褥病诊断依照《妇产科学》第7版,即分娩后24 h~10 d每日用口表测量4次体温,间隔时间4 h,有2次≥3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各组应用抗生素的种类及应用率 剖宫产围手术期基本用药为头孢唑啉钠,A、B、C组头孢唑啉钠应用者分别占98%、99%、99%;部分产褥病患者联合应用甲硝唑,A、B、C组应用率分别为4%、4%、3%;应用头孢唑啉钠无效时改用头孢派酮钠,A、B、C组分别为2%、1%、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应用克林霉素,A、B、C组分别为2%、1%、1%。3组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生素药物种类应用合理性为100%。

2.2 各组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A、B、C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产褥病率分别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 论

剖宫产手术属Ⅱ类切口手术,易发生感染,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减少剖宫产手术相关感染[1]。但是,剖宫产围术期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现在非常严重,这不仅浪费医疗资源,还使人体细菌耐药的增加,且患者的用药安全不能得到保障。

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抗生素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及术后4 h。手术时手术切口创面及脏器暴露于空气中,尘埃粒子可降落至术野;手术时间越长,室内人员愈多,发生术后感染的可能性就愈大。应用抗生素的时机非常重要,术前30 min~1 h开始静脉给予敏感抗生素,可覆盖感染危险期,降低感染的发生。剖宫产手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如下:切口表面以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为主,切口深部以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厌氧菌为主[2]。因此,我院选择第一代头孢菌素作为预防药物,只有在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无效时才改用其他头孢类抗生素。本院严格按照《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规定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立即应用头孢唑啉钠1.5 g(溶于0.9%氯化钠液100 mL,静脉滴注),术后不再追加抗生素。本研究显示,对于行剖宫产的孕妇,头孢唑啉钠应用方法从术中1次、术后连续应用3 d、每次2.0 g,逐渐改为每次1.5 g、术后不再应用抗生素,结果切口感染率、产褥病率及术后住院时间超过7 d的患者数均未增加,这表明,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单次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林钠)1.5 g即可有效预防围术期感染。

然而,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能代替严格的无菌操作,剖宫产术中必须重视无菌技术、手术技巧、消毒隔离等。同时,应加强剖宫产术后的营养支持和心理支持,并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和护理,从多方面多环节预防感染。

综上所述,我院经不断改进抗生素的应用原则,并确定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感染的基本用药为头孢唑啉钠,结果使得联合用药率低,用药剂量小,疗程短。这表明,专项整治抗生素应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围产期抗生素的合理选择。

[1]杨浩.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前后妇产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对比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2,29(3):41-44.

[2]黄海妮,李卫,卢彩合.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非生物因素及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3):4688-4689.

猜你喜欢

产褥娩出抗生素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后产褥感染预测价值
抗生素联合,搭配使用有讲究
皮肤受伤后不一定要用抗生素
PCT、MDA、MPOx对产褥感染产妇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抗生素的故事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13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