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经明教授针刺大椎、风池穴为主治疗脑髓病验案3 则
2014-01-23邵素菊李盈盈
邵素菊,李 真,李盈盈
( 河南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河南 郑州450046)
邵经明教授是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邵老医德高尚,技术精湛,不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还有许多独特的学术见解,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针刺大椎、风池穴为主治疗脑髓病颇有心得。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之会,具有宣通阳气、通督调神、健脑益髓、益气活络之功;风池为胆经穴位,乃风邪侵袭入脑的要冲,位居髓海之下,针之可熄风潜阳、醒脑宁志、开窍益髓、祛邪通络。两穴伍用,功效相得益彰,共奏振奋阳气、平衡阴阳、通督健脑、调神益髓、理血宁志之效。临床与实验研究证明:针刺大椎和风池可起到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修复脑细胞的作用[1]。笔者跟随邵老临证多年,受益匪浅,特择其中3 则验案予以整理介绍,以飨同道。
1 癫痫案
患者,女,20 岁,1993 年6 月15 日初诊。主述:癫痫4 年余,加重半年。患者4 a 前与家人吵架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牙关紧闭,1 min 后苏醒,当时未引起重视,之后每遇情志变化时发作,到当地某医院行脑电图检查诊断为癫痫,服用中药后病情有所控制。近半年发作次数突然增多,严重时每周发作1~2 次,每次发作3~5 min,服用抗癫痫药效果不明显,故前来就诊。症见:精神抑郁,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舌淡苔白稍腻,脉沉无力。西医诊断:癫痫。中医诊断:痫病,证属心脾两虚。治宜通督健脑、宁志定痫。取穴:大椎、风池、百会、筋缩、腰奇,配神门、间使、足三里、脾俞。操作:大椎穴用1.5 寸毫针刺入1.2 寸,以患者感到酸胀感为度;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8 寸,使局部产生酸麻针感,并向头部、前额、眼眶部位扩散;背部腧穴直刺0.8 寸;腰奇穴用3 寸毫针沿督脉向上针刺;余穴常规针刺操作。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 次,留针30 min,10 min 行针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间间隔5 d。第1 个疗程治疗期间曾发作1 次,但很快苏醒,余症有所减轻。连续治疗3 个疗程后,癫痫未再发作,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等症状基本消失。上方去神门、间使、足三里、脾俞,继续治疗2 个疗程,病愈。随访10 a,未复发。
按 中医学认为:癫痫多由先天不足、七情失调、暴受惊恐、饮食不节、跌仆损伤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机逆乱,阳升风动,痰火上逆,蒙蔽心包,扰乱神明而发病。癫痫病及心、肝、脾、肾,与气、火、风、痰、瘀、虚关系密切。该患者平素极爱生气,肝气不疏。初次发病因肝火暴盛,横克脾土,使气火痰瘀胶结上泛清窍,蒙蔽心神而发癫痫。邵老认为:治疗应以大椎、风池、百会、筋缩、腰奇为主穴[2]。大椎为督脉穴诸阳之会,具有宣通阳气、祛邪定志、宁神益髓之功;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位于脑后,乃风邪汇集入脑之要冲,具有除风醒脑、开窍益聪之效;筋缩是督脉穴,因主治筋脉、筋肉挛缩故得名,取之可舒筋活络,镇痛止痉;腰奇为经外奇穴,位于骶部,当尾骨端直上2 寸,骶角之间凹陷中,具有醒脑开窍、镇静止痉作用,是治疗癫痫之要穴。5 穴合用,可控制癫痫发作,使其远期疗效得以巩固。因该患者平时失眠多梦、记忆力差、食欲不振,邵老在取主穴的同时,配神门、间使调神宁志,脾俞、足三里调胃健脾。主、配穴结合,功效相得益彰,获得了满意效果。
2 抽动症案
患者,男,15 岁,1995 年4 月6 日初诊。主述:头颈部不自主性抽动1 a 余,加重2 个月。患者1 a前不明原因突然被恶梦惊醒,之后常感心神不定,并渐渐出现头部不自主抽动。家长误认为不良习惯常给予训斥,症状有增无减,尤其近2 个月来头颈部抽动频繁,伴不自主努嘴、眨眼等症状,曾到多家医院诊治,查脑电图、CT、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红细胞沉降率均正常,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服用西药效果不佳,故前来就诊。症见:形体消瘦,头颈部不自主阵发性抽动,努嘴,眨眼,性情急躁,任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舌质红,苔薄腻,脉弦数。西医诊断: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诊断:多发性抽动症,证属肝肾阴虚。治宜健脑益髓、宁神定志。取穴:大椎、风池、百会、合谷,配四神聪、太阳、四白、地仓。操作:大椎穴用1.5 寸毫针刺入1 寸;风池穴向鼻尖方向刺入0.5 寸;余穴常规针刺。诸穴均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针刺1 次,留针30 min,10 min 行针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间间隔3 d。治疗1 个疗程后,患者头摇、努嘴、眨眼次数明显减少,性情急躁有所改善。继续治疗1 个疗程后,努嘴、眨眼症状消失。上方去太阳、四白、地仓、颊车,改为隔日1 次。前后共治疗3 个疗程,诸症消失。随访8 a,未复发。按 中医学认为:抽动症属本虚标实之证,与心、肝、脾、肾相关,尤与肝关系密切。其发生是由于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导致风、火、痰、瘀胶结,上扰清空,使脑髓神机失调所致。该患者体质瘦弱,邵老根据其临床症状及其舌脉辨为肝肾阴虚,导致阴阳失衡,阳亢风动,夹痰横窜经遂而发病,提出治疗应以大椎、风池、百会、合谷为主穴[3]。督脉为阳脉之海,其脉“并脊入脑”。若病邪犯及督脉使督脉失调,元神失司即发本病。故治疗首取“诸阳之会”大椎,以宣通一身之阳气,通督益髓,清神定志;风池疏通脑络,潜阳熄风,填精益髓;百会又名“三阳五会”,具有健脑益髓、熄风止痉、开窍宁神之效;合谷有疏风清热、调理气血、通络解痉、振奋整体机能之效。四穴合用,共奏健脑益髓、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改善患儿运动协调能力之效。因患者有眨眼、努嘴、记忆力减退表现,故邵老加太阳、四白以疏调眼部经络之气血,加地仓以疏通口面部之气血,加四神聪以疏通脑络、填精补髓、健脑益智。主、配穴合用,疗效卓著。
3 失眠案
患者,女,45 岁,1995 年10 月11 日初诊。主述:失眠多梦1 年余,加重1 个月。患者平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有时睡眠时间虽有4~5 h、但多梦易醒,白天神疲乏力。近1 个月来,患者睡眠时间仅有3 个多小时,且伴恶梦,服用安定无效,故前来就诊。症见: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舌淡苔白,脉细弱。西医诊断:失眠。中医诊断:不寐,证属心脾两虚。治宜益髓宁神、补益心脾。取穴:大椎、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配百会、心俞、脾俞、足三里。操作:大椎穴用1.5 寸毫针刺入1.2 寸,风池穴用1 寸毫针刺入0.8 寸,心俞、脾俞穴直刺0.8 寸,余穴常规针刺。诸穴均采用补法。每日针刺1 次,留针30 min,每隔10 min 行针1 次。10 次为1 个疗程,2 个疗程间间隔3 d。治疗3 次后,患者夜梦明显减少。1 个疗程后,易于入睡,睡眠时间延长,心悸、头晕等症状明显减轻。为巩固疗效,继续针治1 个疗程,睡眠正常,诸症消失而告愈。随访1 a,未复发。
按 失眠是由多种因素导致心失所养,或心神被扰,神不守舍而成。其发生与心、肾、肝、胆、脾、胃等有密切关系,主要病位在心。邵老认为:该患者平素体质较弱,睡眠质量差,日久必致心脾亏虚,心神失养,故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治疗应以大椎、风池、神门、内关、三阴交为主穴。大椎为诸阳之会,可通督宁志、平衡阴阳、调神益髓;风池是胆经穴,具有清脑开窍、调神益髓之功;神门是心经的原穴,为心气出入之门户,善治神志病而得名,取之可安神宁心定志;内关是心包经之络穴,别走三焦经,又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具有清泄包络、疏利三焦、宽胸理气、宁心定志等功;三阴交是足三阴之交会穴,可调理足三阴经之经气,健脾胃、理肝肾、清心神、益脑髓,是临床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5 穴合用,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使阴能潜阳,阳可入阴,阴阳协调,心神得宁,髓海得荣,则得睡眠。邵老根据该患者的具体病情,在选取主穴的同时针对头晕目眩,配百会以升提清阳、健脑宁神;心悸配心俞,以强心定悸;肢倦神疲配脾俞、足三里,以健运脾胃、补益气血。主、配穴结合,功效相辅相成,临床收效奇特。《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藏生成篇》曰:“诸髓者皆属于脑。”脑髓神机失调易引发众种疾病。邵老强调临证必须做到病清证明,合理选穴,恰当遣方,方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符文彬,孙景波.从奇经八脉论治脑髓病[J].现代中医药,2004(2):9-10.
[2]邵素菊.通督健脑针刺法治疗癫痫121 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5,24(2):96-97.
[3]邵素菊,高希言,邵素霞,等.针界巨子邵经明[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2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