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中感受快乐 在探究中体验精彩
2014-01-21李伟
李伟
数学成就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获得成功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当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成就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变浓,学习就更有劲头,自身的数学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一、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节课的开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的开始,能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探究的潜能,使学生投入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探究事物搭配的规律时,我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课程:先出示一张菜单(略)并分步提出问题:(1)如果选一种食物作为主餐,可以怎么选?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选一份主餐和一份饮料搭配食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学生在感受有趣的生活情境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轻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在讨论的过程中,同组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每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于是开始争论。学生喜欢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一样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彻底激发他们探究的潜能,向着目标努力探索,直到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得最紧密的区域。找到这个区域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将会变得轻松、易懂、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部分知识时,当要记录连续喷出的烟花有多少个时,学生不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符号,例如“√”、“×”、“∣”……来表示。当学生记录完了以后,教师告诉他们答案,核对结果后,对的学生会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如果在这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学生将会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不仅很高兴接受,同时又为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沾沾自喜,那种成功的感觉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从学生可以接受的或从现有的知识出发来解决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取得成功。
三、抓住细节,随时体验,感受快乐
前不久,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成就”的魅力。在二年级的一节课上,刚上课,一位胖胖的小女孩举起了手,老师满脸惊讶地望着她,示意她起立。小女孩满脸沮丧地说道:“老师我下课时丢了两枝铅笔。”老师先是一愣,接着说:“你是不是丢了东西心里不舒服啊?我们来做两道题目好吗?”“2乘30等于多少?”孩子说 60,“那2乘32呢 ?”“64。”她很响亮地回答了出来,刚才还笑她的几个孩子都对她刮目相看。小女孩立刻就变得不再沮丧了,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听课。这一细节既充分展示了这位老师的智慧,平息了课堂中的小小意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成就感的魅力所在。几道小小的口算题,就能让一个本来一节课都会心不在焉的孩子,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在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精彩
数学成就的价值体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大家都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到问题,在大家都认可的地方提出质疑,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成就才真正有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变化时,出示了这样一个表格:
学生读题后,老师什么话也没说,期待学生提出质疑。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个题目错了,李明不可能有14.2米高,这比我们学校的楼房还高呢,不可能的。”这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就像炸开了锅似的,“乔路不可能只有1.6分米,太矮了。”“14.2米太高。”“1.6分米太矮。”……而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学生此时正充分感受着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此时被推向了高潮。在数学成就感的获得还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中,教师为突破难点,让某学生背对大家举着数字,先摆出了0.04,师开始提问:这个小数要扩大10倍,小数点该如何移动?先由举数的学生说,再由大家共同指挥举数的学生将小数点移到该移的位置,得出了结果。师接着提问:这个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又该如何移动呢?由学生讨论后得到结果。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乐学,善动脑,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快乐,课堂中精彩不断,学生学有所获。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被吸引——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是学习过程不是一味的强制、命令,用“填鸭式”去“逼”孩子学,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探索、自主地去创新。
(责编 罗 艳)endprint
数学成就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获得成功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当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成就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变浓,学习就更有劲头,自身的数学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一、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节课的开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的开始,能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探究的潜能,使学生投入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探究事物搭配的规律时,我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课程:先出示一张菜单(略)并分步提出问题:(1)如果选一种食物作为主餐,可以怎么选?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选一份主餐和一份饮料搭配食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学生在感受有趣的生活情境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轻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在讨论的过程中,同组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每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于是开始争论。学生喜欢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一样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彻底激发他们探究的潜能,向着目标努力探索,直到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得最紧密的区域。找到这个区域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将会变得轻松、易懂、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部分知识时,当要记录连续喷出的烟花有多少个时,学生不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符号,例如“√”、“×”、“∣”……来表示。当学生记录完了以后,教师告诉他们答案,核对结果后,对的学生会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如果在这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学生将会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不仅很高兴接受,同时又为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沾沾自喜,那种成功的感觉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从学生可以接受的或从现有的知识出发来解决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取得成功。
三、抓住细节,随时体验,感受快乐
前不久,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成就”的魅力。在二年级的一节课上,刚上课,一位胖胖的小女孩举起了手,老师满脸惊讶地望着她,示意她起立。小女孩满脸沮丧地说道:“老师我下课时丢了两枝铅笔。”老师先是一愣,接着说:“你是不是丢了东西心里不舒服啊?我们来做两道题目好吗?”“2乘30等于多少?”孩子说 60,“那2乘32呢 ?”“64。”她很响亮地回答了出来,刚才还笑她的几个孩子都对她刮目相看。小女孩立刻就变得不再沮丧了,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听课。这一细节既充分展示了这位老师的智慧,平息了课堂中的小小意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成就感的魅力所在。几道小小的口算题,就能让一个本来一节课都会心不在焉的孩子,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在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精彩
数学成就的价值体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大家都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到问题,在大家都认可的地方提出质疑,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成就才真正有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变化时,出示了这样一个表格:
学生读题后,老师什么话也没说,期待学生提出质疑。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个题目错了,李明不可能有14.2米高,这比我们学校的楼房还高呢,不可能的。”这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就像炸开了锅似的,“乔路不可能只有1.6分米,太矮了。”“14.2米太高。”“1.6分米太矮。”……而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学生此时正充分感受着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此时被推向了高潮。在数学成就感的获得还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中,教师为突破难点,让某学生背对大家举着数字,先摆出了0.04,师开始提问:这个小数要扩大10倍,小数点该如何移动?先由举数的学生说,再由大家共同指挥举数的学生将小数点移到该移的位置,得出了结果。师接着提问:这个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又该如何移动呢?由学生讨论后得到结果。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乐学,善动脑,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快乐,课堂中精彩不断,学生学有所获。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被吸引——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是学习过程不是一味的强制、命令,用“填鸭式”去“逼”孩子学,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探索、自主地去创新。
(责编 罗 艳)endprint
数学成就感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探索获得成功而产生的愉悦的心理体验。当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体验到不同层次的成就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变浓,学习就更有劲头,自身的数学素养就会得到提高。
一、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课堂教学,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节课的开始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课的开始,能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并在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人为地设置一些障碍,激发探究的潜能,使学生投入到新的数学内容的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年级探究事物搭配的规律时,我创设了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来导入课程:先出示一张菜单(略)并分步提出问题:(1)如果选一种食物作为主餐,可以怎么选?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2)选一份主餐和一份饮料搭配食用,有多少种不同的选法?
学生在感受有趣的生活情境的同时,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轻松地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可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一下。在讨论的过程中,同组学生的意见产生了分歧,每人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于是开始争论。学生喜欢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并且在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不一样时才会产生要证实自己想法的愿望,从而彻底激发他们探究的潜能,向着目标努力探索,直到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来解决问题。
二、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
所谓最近发展区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和学生的基础知识联系得最紧密的区域。找到这个区域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将会变得轻松、易懂、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统计这一部分知识时,当要记录连续喷出的烟花有多少个时,学生不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我们要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一想,让他们用他们喜欢的符号,例如“√”、“×”、“∣”……来表示。当学生记录完了以后,教师告诉他们答案,核对结果后,对的学生会非常兴奋,因为,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了。如果在这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导学生用画“正”的方法来记录,学生将会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不仅很高兴接受,同时又为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沾沾自喜,那种成功的感觉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从学生可以接受的或从现有的知识出发来解决问题,能更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共鸣,从而取得成功。
三、抓住细节,随时体验,感受快乐
前不久,在一位老师的课堂上就让我充分感受到了“成就”的魅力。在二年级的一节课上,刚上课,一位胖胖的小女孩举起了手,老师满脸惊讶地望着她,示意她起立。小女孩满脸沮丧地说道:“老师我下课时丢了两枝铅笔。”老师先是一愣,接着说:“你是不是丢了东西心里不舒服啊?我们来做两道题目好吗?”“2乘30等于多少?”孩子说 60,“那2乘32呢 ?”“64。”她很响亮地回答了出来,刚才还笑她的几个孩子都对她刮目相看。小女孩立刻就变得不再沮丧了,高高兴兴地坐下来听课。这一细节既充分展示了这位老师的智慧,平息了课堂中的小小意外,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成就感的魅力所在。几道小小的口算题,就能让一个本来一节课都会心不在焉的孩子,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重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在发现和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精彩
数学成就的价值体现在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大家都没有发现问题的地方找到问题,在大家都认可的地方提出质疑,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样的成就才真正有价值。例如,一位老师在讲解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数大小变化时,出示了这样一个表格:
学生读题后,老师什么话也没说,期待学生提出质疑。教室里静悄悄的,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这个题目错了,李明不可能有14.2米高,这比我们学校的楼房还高呢,不可能的。”这话一出,教室里立刻就像炸开了锅似的,“乔路不可能只有1.6分米,太矮了。”“14.2米太高。”“1.6分米太矮。”……而第一个提出质疑的学生此时正充分感受着成功的喜悦,课堂教学此时被推向了高潮。在数学成就感的获得还体现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例如,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一课中,教师为突破难点,让某学生背对大家举着数字,先摆出了0.04,师开始提问:这个小数要扩大10倍,小数点该如何移动?先由举数的学生说,再由大家共同指挥举数的学生将小数点移到该移的位置,得出了结果。师接着提问:这个小数扩大100倍,小数点又该如何移动呢?由学生讨论后得到结果。这样的教学就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乐学,善动脑,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快乐,课堂中精彩不断,学生学有所获。
众所周知,学习过程是让学生“被吸引——参与——互动——体验”的过程,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是学习过程不是一味的强制、命令,用“填鸭式”去“逼”孩子学,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学的乐趣,从而自主地去学习、自主地去探索、自主地去创新。
(责编 罗 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