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乾隆南巡对江南形象传播之影响
——以南巡相关绘画与仿建为中心

2014-01-21刘欢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狮子林南巡安澜

刘欢萍

(南京大学 历史系,南京 210093)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帝王出巡最多的朝代,康熙、乾隆二帝分别六巡江浙更是将历史上的帝王巡狩推向高潮。于公,康、乾二帝的南巡盛举,涵盖着治理河海、察吏安民、观风问俗、绥抚地方、展谒圣贤等内容;于私,以孝示天下、奉母揽胜也一直是二帝出巡的重要目的。尤其是乾隆南巡,前四次都奉孝圣皇太后而行。因而,南巡期间,皇帝及扈从人员品游江南美景,也便成为一项超越单纯娱怀遣兴层面、颇具政治意义的活动。及至乾隆亲临江南时,他不免为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精致幽曲的各式名园深深吸引。六次南巡,乾隆命画师相随,将他喜爱的名胜绘图,携回北方御苑离宫仿建。“复制”过程中,乾隆兴致浓烈,不仅亲自参与绘制、设计,还留下了数量可观的题咏。易言之,南巡使北方皇家园林渗入了更鲜明的“江南风格”,直接催生了众多以江南名园为模型的“园中园”。

文章主要从建筑、美术文化的角度,探讨巡幸如何促进江南山水、园林的审美形象,以平面与立体两个维度进行着“复制”与传播。换言之,乾隆及皇室画师们通过画卷的“平面”形式,展现了江南独有的山明水秀;同时,乾隆还将摹绘成图的江南名园和景致,由“平面”回归“立体”,大量仿建于北方御苑。这种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植”、效法行为,为皇家园林体系注入了新的生机,并促进了江南秀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一、 南巡江南美景之绘制考索

乾隆对江南美景的热爱,除催生大量品题外,还促成了不少以江南景致、风物为主题的画卷之产生。这些画卷有的系乾隆独立创作,有的是乾隆摹仿前人之作,有的系御用画师创作,有的系皇室、臣僚、画师共同合作。

南巡期间,乾隆亲自创作了不少画卷,如苏州寒山别墅,系明赵宦光之遗迹,以千尺雪、听雪阁诸景著称。二十二年(1757),乾隆绘有《寒山别墅图》。[1]卷一百十九是年,无锡寄畅园之美人石,乾隆更名“介如峰”,并御制《寄畅园一峰图》。又,三十年(1765),御绘镇江《金山图》。此外,据御制诗文集、清人笔记、地方志等文献记载,乾隆以江南风景、风物为题材创作的画卷尚有不少。有些图卷系皇帝与画师、大臣合作,如寒山千尺雪,乾隆于西苑、热河、盘山三处分别仿建后,又各绘一图,四卷合装,分贮四处。其中《盘山千尺雪图》系御制,《寒山千尺雪》由画家张宗苍绘制、《西苑千尺雪》由大臣董邦达绘图、《热河千尺雪》由大臣钱维城绘图。[2]卷十六《寒山千尺雪四叠旧作韵》

乾隆还喜摹仿前代名画,并在名画上题诗作跋。例如苏州狮子林有明代著名书画家倪瓒绘制的《狮子林图》,二十七年(1762)南巡,乾隆手摹倪图,藏于园中。[2]卷二十一《游狮子林三叠旧作韵》这幅仿作,乾隆并不满意。三十年(1765),再幸狮子林时,乾隆有诗云“何堪摹卷当前展,笑似雷门布鼓音”,自注:“壬午南巡,曾手摹倪元镇《狮子林图》弆藏林园。今复携倪卷来游,相形之下,殊觉效颦不当!因并书于倪卷及摹图中。”[2]卷十二《狮子林叠旧作韵》虽自觉“效颦不当”,但他随后仍一再仿效名画,如嘉兴烟雨楼,四十五年(1780)南巡,御笔亲绘《烟雨楼图》二卷,一藏嘉兴,一藏内府懋勤殿。[3]四集卷八十二《题烟雨楼》据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八载,图系“仿米芾写《烟雨楼图》”,共三卷,“一藏山庄,一藏嘉兴,一藏懋勤殿”。吴氏记载乾隆诗歌自述多藏于避暑山庄的一卷,可能系山庄烟雨楼落成时,乾隆再次绘制而成的。

南巡最具代表意义的画卷是明代王绂等人《竹垆图》的补绘。此图旧藏无锡惠山听松庵竹垆山房,极负盛名。竹垆本系明洪武年间,寺僧性海上人请湖州竹工编制而成,上圆下方,结构精巧,作雅集煮茶之用。建文四年(1402),时寓居寺中的大画家九龙山人王绂为绘《竹炉煮茶图》,侍读学士王达为之作记。后履斋绘第二图,吴珵绘第三图,乾隆年间张宗苍奉敕绘第四图,共同构成了珍贵的《竹炉图》四卷。洪武至乾隆间四百年,海内名流,题咏殆遍。[4]

乾隆颇钟爱此《竹垆图卷》,十六年(1751),皇帝在扬州时,即传旨取观。迨临幸惠山时,乾隆汲“第二泉”水以竹垆煮茗,遥和明人题咏,并亲题于图卷。[3]二集卷二十四《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题者韵即书王绂画卷中》据无锡黄卬《乾隆南巡秘记》载,“上和明人韵七律二首,题第一轴。无锡惠山之作,七律一首,题第二轴,皆有小序。”“又七言古一首,题第三轴。至回銮时,又取观,至扬州发还。又题第四轴七言一律,皆御笔。”[5]后来第二、三、四三次南巡均有留题*详参清乾隆《御制诗集二集》卷六十八、《三集》卷二十、卷四十六。。

至四十四年(1779)冬,无锡县令邱涟携图卷入县署装裱,不慎失火焚毁。四十五年(1780)五巡,乾隆见四图皆毁,深为惋惜,谕令查究,罚邱涟俸禄两百两。并以“名流韵事未可阙如”[3]四集卷六十九《补写惠山寺听松庵〈竹垆图〉并成是什纪事》,亲洒宸翰,仿王绂笔意补绘《竹垆第一图》,题诗。复命皇六子永瑢补《第二图》、贝子弘旿补《第三图》、侍郎董诰补《第四图》,各为一卷,御制诗冠卷首。每卷补录明人序疏、题咏,依其原次,以还旧观。仍赐听松庵尊藏。“自是图画昭于云汉,竹垆宝若,鼎彝胜地,名泉遂得流传不朽矣!”[2]卷八十五随后,又出内府所藏王绂《溪山渔隐图》,赐听松庵主僧,以存胜迹,并作有《补写惠山寺听松庵〈竹垆图〉,并成是什纪事》,乾隆在诗注中详述了上述补绘情形,末尾不无自诩地称此举“永为山寺佳话!”[3]四集卷六十九的确,对此乾隆一直引以为豪,每每提及都洋洋自得,四十九年(1784),他再作《题补写惠山寺听松庵〈竹垆图〉叠庚子诗韵》,诗中复详述《竹垆图》被毁及补绘细节。并于《漪澜堂三叠前韵》诗注中说:“庚子前巡,以王绂《竹垆图》既毁,因复检《石渠宝笈》所弆王绂《溪山渔隠图》,赐藏山寺。……亦为兹山增一段佳话也!”[2]卷二十三

“佳话”与否,言人人异。乾隆仿绘此图,其书画水平肯定远不及王绂,但他的认真态度及追求风雅的决心、热情,颇令人钦敬。《皇清通志》评论此次补绘时,亦云:“俾名流韵事重结一番翰墨缘,洵为山寺佳话云!”[1]卷一百十九今天惠山竹垆山房“雨秋堂”的壁间,还嵌有这幅名画的碑刻。

二、 江南美景的移植与仿造考索

清代皇家园林对江南园林的大规模移植与仿建,与康乾二帝尤其是乾隆南巡密切关联。江浙著名园林如狮子林、小有天园等,多曾于南巡时被绘制成图,并在御苑离宫仿建,有的还仿建数处、全袭原名。正是这种大规模的仿制活动,促使了乾隆时期皇家园林融百家之长,“成为与江南园林南北并峙的一个高峰。”[6]187从另一方面看,这些“摹仿行为”也扩大了“江南风景”的影响力与知名度。

(一) 苏州府

苏州府主要有两处名胜被仿建,即狮子林与寒山千尺雪。狮子林在城东北隅,始建于元至正二年(1342),称“普提正宗寺”。明洪武年间,大书画家倪瓒曾参与造园,并绘《狮子林图》,园名遂大振。康熙四十二年(1703),赐额“狮林寺”,乾隆六幸,先后御赐“镜智圆照”“真趣”等额。该园以造型奇特、妙趣横生的叠石假山为特点。假山系太湖石堆砌,外表雄伟,玲珑剔透,状如狻猊,故名。

二十七年(1762),乾隆“因画其景,题诗装弆”[7],留于园中,并题识于所携倪瓒《狮子林图》后。返归京师,乾隆命于长春园东北“规仿”[8]卷四十《题文园狮子林十六景》“序”仍袭原名。仿建园林落成,乾隆又仿倪瓒图绘有长卷,题诗一律,即藏于园中清閟阁。乾隆自谓:“展图静对,狮林景象宛然如觌!”[3]四集卷四《狮子林八景》“序”此园先有“八景”之目,后又续得“八景”。*参见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十八、《御制诗集四集》卷四《狮子林八景》。此狮子林十六景,乾隆《御制诗文集》中亦屡有题咏。此“狮子林十六景”,乾隆屡有题咏。如三十七年(1772)作有《狮子林八景》,其《虹桥》“小序”云:“跨水为小桥,垂虹宛在,片云帆影,何必更羡吴江!”[3]四集卷四然而,乾隆仍嫌长春园“狮子林”,虽亭台峰沼曲肖苏州,但不能尽同倪瓒《狮子林图》。于是,三十九年(1774),他又于避暑山庄清舒山馆前,择地仿制,题曰“文园狮子林”,屡有题咏。[8]卷四十

至此,南北狮子林共计三座:吴中、京师长春园、热河避暑山庄各一。这三座园林中,乾隆认为仍是“原版”吴中之园景致最佳。四十五年(1780),乾隆再游吴中时,他说:“略看似矣彼新构,祗觉输于此古林。”[2]卷十六《狮子林再叠旧作韵》

苏州另一处被仿建数次的名胜是寒山千尺雪。千尺雪石壁峭立,明人赵宦光凿山引泉,缘石壁而下,飞瀑如雪,故得名。山中有“云中庐”“惊虹渡”诸胜。乾隆自云江南诸景中独爱千尺雪之清绝,“境野以幽,泉鸣而冷”[3]文集初集卷五《御制盘山千尺雪记》,返归京师后,乾隆先后三度仿建且袭原名。

始于西苑南海的淑清院仿建,取其有明代假山乔木之“峭茜喷薄之形”,与寒山相似。然而此景“乏天然”之趣,略憾。本年秋,驻跸热河,乾隆发现避暑山庄内有一溪“飞流漱峡,盈科不已”,于是命“置屋其侧”[8]卷三十三《千尺雪歌》,因独喜寒山千尺雪之名,遂再次袭以名轩。山庄“千尺雪”胜于西苑之处,在于“天然之趣足矣!”[3]文集初集卷五《盘山千尺雪记》但乾隆仍不惬意,因为此地乏“松石古意”相映衬。

最后,乾隆在盘山静寄山庄游玩时,终于找到一处与寒山千尺雪景致、意境均相仿佛的地方。是处“汇万山之水,而归于一壑,潨潨之湍奏石面,谡谡之籁响松巅。”于是命结庐三间,并慨然叹曰:“寒山千尺雪固在是间!”[3]文集初集卷五《盘山千尺雪记》然而,一再仿建,乾隆仍觉意犹未尽,于是将四处“千尺雪”之景,分别绘图,四卷合装,分贮四处。

(二) 无锡县

无锡秦园,在惠山之左,初本僧寮。明正德中,尚书秦金辟为园,名“凤谷行窝”。康熙南巡,赐名“寄畅”,乾隆数巡,赞誉此园“清泉白石自仙境,玉竹冰梅总化工”。[2]卷八十五二十二年(1757),御书额“玉戞金摐”;三十年(1765),赐额“竹净梅芬”。早在乾隆十六年(1751),御驾首幸时,乾隆即颇“喜其幽致”,立命画师摹绘成图。归京后,于清漪园万寿山东麓“肖其意”仿建,命名“惠山园”。历时三年,建成,乾隆十分满意,亲自题署“八景”,见载《钦定日下旧闻考》:载时堂、墨妙轩、就云楼、澹碧斋、水乐亭、知鱼桥、寻诗径、涵光洞。[9]卷八十四

二十二年(1757),乾隆二游寄畅园,他作诗曰:“清幽已擅毗陵境,规写曾教万寿山。一沼一亭皆曲肖,古柯终觉胜其间。”[2]卷四《寄畅园叠旧作韵》末联透露了乾隆仍认为惠山园虽亭台池沼“曲肖”寄畅园,然而寄畅之古树苍天终不可及。降至嘉庆年间,此园大规模重修后,更名“谐趣”。乾隆所仿的江南私家园林,惟有此园犹存。[10]34

除了寄畅园,无锡还有两处景点被乾隆移植于御园。即在昆明湖龙王庙南湖中仿无锡黄埠墩构筑“会波楼”,后于同光间拆除。另于玉泉山静明园“第一泉”仿建了惠山听松庵竹垆山房,成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

(三) 江宁府

江宁瞻园,原系明太祖朱元璋赐予中山王徐达的府邸,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乾隆曾两幸是园,御题匾额。据嘉庆《重修如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1767),于京师西郊长春园内,仿瞻园之制建如园。乾隆在题咏如园时,数次提及仿制一事。如三十五年(1770),作《如园》诗云:“境写中山遥古迹,石移西岭近云根。”自注:“江宁藩司署中瞻园,即明中山王徐达西园之旧。是园规制略仿之。”[3]三集卷九十又如四十一年(1776),御制《如园》诗:“如园本是肖江南,今日江南肖实堪。”[3]四集卷三十五四十六年(1781),御制《如园》诗云:“借问如园何所如,金陵徐邸肖为诸。”[3]四集卷七十八

(四) 杭州府

十六年(1751),初巡浙江,乾隆钦定圣因寺“行宫八景”,即四照亭、竹凉处、绿云径等。回京后,皇帝命“荟萃西湖行宫八景”于玉泉山之“坤隅”,“恍揽两高,而面南屏,坐天然图画间也。”[9]卷八十五御题景名曰“圣因综绘”,为“静明园十六景”之一。

西湖净慈寺的五百罗汉堂,乾隆亦令仿建于香山碧云寺。事见清人斌良游香山卧佛寺所作纪游诗句,“五百阿罗成海会,葑湖风景又而今”,自注云:“武林净慈寺有五百罗汉堂,乾隆间,上南巡,令仿其制度建于香山之碧云寺。今日来游,恍如西湖风景。”[11]卷三十四此外,杭州汪之萼的私家别墅“壑庵”,乾隆曾赐名“小有天园”,亦令仿建于长春园思永斋东侧别院,并袭用原名。

(五) 嘉兴府

令乾隆依依不舍的,还有嘉兴烟雨楼。此楼位于府城东南滮湖中,系五代时广陵王钱元璙建,明嘉靖、万历间,增填淤土,构筑亭榭,遂成胜地。乾隆六次南巡,往返途中曾八次登临,留下了15首纪游诗。他将此楼比作“蓬莱岛”“方壶”仙境,对它的“晨烟暮雨,杳霭空蒙”赞叹不已![2]卷八十六

四十五年(1780)回銮,御笔亲绘《烟雨楼图》,归于热河避暑山庄仿建。历时一年建成。据《钦定热河志》卷三十五载,山庄烟雨楼,位于“如意洲北,旧名青莲岛,建楼五楹,御题额曰烟雨楼。”“每当山雨湖烟,顿增胜慨,嘉禾咫尺,宛在中央!”

(六) 海宁州

乾隆四赴海宁视察塘工,均驻跸拱宸门内的安澜园中。此园初名“隅园”,系雍正朝大学士陈元龙的别墅。园中“镜水沦涟,楼台掩映,奇峰怪石,秀削玲珑,古木修篁,苍翠蓊郁。”[2]卷八十六自二十七年(1762)乾隆首次驻跸后,他即深为此园优美景致吸引。是年,赐额“安澜园”,赞誉是园“岩壑窈而清”“古树识前明”“别业百年古,乔松径路寻。梅香闻不厌,竹静望偏深。”[2]卷九《驻陈氏安澜园即事杂咏六首》其四随后,乾隆又三次驻跸,每次必定叠壬午诗韵即事纪游,极尽褒赏。每次离开时,乾隆都颇流连不舍,“似此真佳处,无过信宿留”[2]卷十三《驻陈氏安澜园叠旧作即事杂咏六首韵》其六“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2]卷二十二《驻跸安澜园三叠前韵六首》其六

出于钟爱,第三次南巡后,乾隆就在圆明园四宜书屋仿建安澜园,并因袭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卷八十二载其“十景”主要布局。二十九年(1764),园成,乾隆亲撰记文、题“十景”额,各系以诗。诗及小序中频频比勘御园与海宁之园,如《葄经馆》“序”曰:“颜曰‘葄经’,不减陈氏藏书楼也!”[3]三集卷三十九《四宜书屋》“序”:“略为更置,宛然盐官安澜园!”诗云:“何须千里盐官忆,即景吾方勉近思。”[3]三集卷三十九《无边风月之阁》“序”曰:“界域有边,风月则无边。轻拂朗照中,吾不知为在御园?在海宁矣?”[3]三集卷三十九对比中,既见乾隆对仿制的御园十分满意,同时,这些即景生情的表达也满含了乾隆对海宁安澜园的追忆、眷恋。而后者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也因皇帝南巡屡邀驻跸而“著闻海内”。[10]24

(七) 其他

除仿制江南风景、园林外,江南山水的意境、气势及总体布局,也被一再规仿。例如清漪园仿拟杭州西湖,吸收其湖山形态、景致层次等特点,对原有长堤、湖泊进行改造。又如镇江金山,乾隆在清漪园万寿山前山、西苑琼华岛北麓中,创造性地仿拟金山规制,取场所的形式、情景、气势约略仿佛。[11]62-63

江南的市井繁华,也因乾隆母子十分喜爱而被仿建。二十六年(1761),孝圣皇太后七十寿辰时,乾隆因太后颇喜江南市井繁华,遂于万寿寺旁“仿江南式”建“苏州街”*参见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上海书店1986年版,第243页。《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七亦载:“万寿街,居人称为‘苏州街’。”可为佐证。。“市厘坊巷毕具,长至数里”。又于同乐园设“买卖街”*同上《清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五,第243页。《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六亦载:“买卖街,建于河之南岸,略仿市厘景物。”可为佐证。,“凡古玩估衣以及酒肆茶炉无不备……帝每顾而乐之。”[12]

乾隆对江南的热爱,不仅仿制美景、街巷,甚至连歌谣也要引进。清夏仁虎《清宫词》中有《制采莲歌》诗,其云:“南巡听得采莲歌,流入圆明福海波。八阙新词天藻丽,芰荷风里唱宫娥。”注曰:“圆明园有水曰福海,高宗南巡归,制《采莲歌》八首。夏日园居,恒命宫人于荷花深处歌之。”[13]自古吴、越之地,水道纵横,多植莲花。夏秋之交,少女多荡小舟出没相采,轻歌互答,杳渺其间。民间百姓、文人词客多以此入歌。汉乐府有《江南可采莲》、南朝乐府有《西洲曲》“采莲南塘秋”等等,经过历代文学的沉淀,“采莲”的意象,已与江南水乡有着某种默契的联系。而乾隆皇帝规制《采莲歌》,以唱叹于北方御园,也足见他对江南风物之了解与热爱。

三、 绘制仿造的缘由及意义探析:“湖光山色”?“吏治民依”?

首先,绘制、仿造最直接的原因,是乾隆欣赏喜爱江南风景。

如狮子林,乾隆常在诗中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三巡写有《游狮子林得句》:“谁谓今时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松风阁听松风谡,绝胜满街丝管音。”[2]卷八此园虽位于市井繁华的苏州城区,但它却给人一种超尘脱俗、安心静虑的山林之感。又如小有天园,乾隆每巡必幸,题诗:“佳处居然小有天、南屏北渚秀无边”[2]卷二《题小有天园》“最爱南屏小有天,登峰原揽大无边。”[2]卷十三纪游诗中充满了喜爱与流连,小有天园凭依秀丽的南屏峰,又紧邻宜晴宜雨的西湖,山水荟萃,花木蓊郁,是精致典型的江南小园。

当然,有些名胜,乾隆不仅爱其风景,还喜其“佳名”。典型例子如上文所述寒山千尺雪。虽然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充斥其间的,是乾隆对江南风光及佳名的爱慕钦羡。但颇有意味的是,在北方园林仿建江南名胜时,乾隆对自己喜爱之情常欲遮掩。仿建目的究竟是为“湖光山色,应接目前”?还是为睹景思人,“吏治民依,来往胸中”?这成了乾隆仿建名胜时反复“阐释”的重点。以下择两个典型案例探析。

一篇是御制《小有天园记》,系乾隆为御园仿建杭州小有天园而作。记文一开始描绘了杭州小有天园的明丽风光,它位于南屏高峰,旁依净慈古寺、前临西子湖畔,“湖山之秀”萃于一处。辛未、丁丑两次南巡,乾隆“为之流连、为之倚吟”。进而萌生携图归仿的想法。末尾作者着意强调了仿建目的:“然吾之意不在千里外之湖光山色,应接目前,而在两浙间之吏治民依,来往胸中矣!”[2]卷二十四《小有天园记》藉此寄念于两浙之吏治民生,而非沉醉于千里之外的湖光山色。易言之,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都是民生大计。皇帝要扮演江南风雅文士、悠闲野老,谈何容易?

另一篇是《安澜园记》,它是乾隆为京师御园仿建安澜园而作,记文开头追述了仿建之由来。壬午南巡,临幸海宁陈氏隅园,赐名“安澜”,喜其“结构致佳”,于是绘图归仿。接下来,乾隆声明此次仿建并非开辟新园,而是就圆明园原有的“四宜书屋”,稍作改动,就与陈氏园“曲折如一无二也”。乾隆之意很明显,他向世人表白,仿建之举既不费事,也不费钱、不奢侈,总之,这仍是竭力自我辩护、文饰。然而,由此也可见其对江南之情的不能自已。记文最后详述了御园仍以“安澜”为名的缘由:

彼以安澜赐额,则因近海塘,似与此无涉也。然帝王家天下,薄海之内,均予户庭也!况予缱念塘工,……诸形势无不欲悉。安澜之愿,实无时不廑于怀也。由其亭台则思至盐官者,以筹海塘而愿其澜之安也。不宁惟是,凡长江洪河与夫南北之济运、清黄之交汇,何一非予宵旰切切关心者,亦胥愿其澜之安也。是则予之以安澜名是园者,固非游清泉石之为,而实蒿目桑麻之计,所为在此不在彼也![2]卷二十四

以海滨之一园命名天子之御园,原因有两方面。一,天下乃帝王“一家之天下”,“园”虽有北南之异,但同为王家之“庭户”;二,此园名昭彰着皇帝惓惓为怀的“四海安澜”大计,而非仅为移植名园以娱怀享受。总之,这一命名是一种廑念民生的宣示,也是一种超越了地域层次的文化、心理上的占有。

至此,两篇记文所记园林虽异,但它们共同指向于一个关键问题,即在大兴土木、耽于享乐的仿建者形象,与勤政爱民、宵旰图治的君王形象之间,作者力图寻求一种合理的诠释,以赋予这一悖论冠冕堂皇的平衡感。所以,文章最终一再强调的,都是仿建意在“国计民生”而非“湖光山色”。尽管这些诠释或许难免刻意、或许“力不从心”,但其真实性与可靠性已毋庸我们深究。至少,它们生动地展现了帝王对江南美景强烈的恋慕之情。易言之,这位十全天子,既不愿舍弃当下的视听享受,又不愿玷损“历史”的圣君现象。要做到“公私”兼顾,就须娴熟表里隐显之道。上述诸多诗文的呈现,向我们揭示了乾隆确是深谙此道。

其次,绘画、仿建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夸示、争胜心理。

乾隆仿前人名作,绘有大量画卷,这也是他对前人影响力的焦虑心理,是对自我才能的一种夸示与炫耀。乾隆好大喜功,一直自诩文才、武略兼备,虽屡屡澄明自己不欲与文人共较短长,但即便是书法、绘画等技艺,他也时常逞才示众。争胜心理,不仅表现在画卷的绘制及名人书画的临摹上,也表现在仿建活动中。从上引的乾隆御题仿制园林的诗歌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经常刻意地将南、北园林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固然是各见短长,但背后支撑的却是帝王富有四海的占有欲与夸示心理。

清末诗人王闿运作有著名的《圆明园诗》,“感喟苍凉,所谓诗史是也!”[14]诗云:“纯皇缵业当全盛,江海无波待游幸。行所留连赏四园,画师写放开双境。谁道江南风景佳,称天缩地在君怀。……殷勤毋佚箴骄念,岂意元皇失恭俭!”[15]好一句“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天地之大而能移缩,足见不易,而移缩天地,亦是占有四海之缩微。数语道破了帝王“薄海之内,均予户庭”的事实,以及它所带来的豪奢侈靡,写尽了一代士人对帝王巡幸的深沉感慨。

然而,仿造江南名胜之风,虽然透射着帝王豪奢之弊,但并不能以此全盘否定其积极意义。它就促进了南北造园技艺的交流:一方面,南巡将北方皇家园林的建筑风格、造园技艺带到了南方,从而影响了以扬州为代表的江南园林景观*关于此点,详参刘欢萍博士论文《乾隆南巡与江南文学文化》之《乾隆南巡与扬州山水、园林景观》一节,南京大学,2013年。;另一方面,南巡引起的大规模仿建江南名园的活动,更直接促进了江南园林技艺向北方园林界的输送。

早在康熙时期,清代皇家造园实践在上承明代传统的同时,就开始汲取江南造园技艺。然而,御苑离宫引进江南造园技艺的鼎峰时期,是在乾隆朝。乾隆时期,对江南园林技艺的吸收大体分三种形式:其一,吸收江南园林的构景手法。例如大量使用游廊、拱桥、粉墙、漏窗、洞门等江南常见的园林建筑形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流派的叠山技法等。其二,“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关于乾隆时期北方皇家园林引进江南技艺的三种形式,参考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六章第二节“皇家园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88页。即系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中的变体。例如御园与避暑山庄对苏州狮子林的承袭与新变。其三,“具体仿建江南名园”[6]188,以之为蓝本建成园中园。典型例子如清漪园内的惠山园。

至乾隆中期,皇城西北郊形成了以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等组成的“三山五园”,为代表的庞大皇家园林体系。它们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点,即植入浓郁的“江南因素”。例如清漪园仿建有“惠山园”、玉泉山静明园有“竹炉山房”“圣因综绘”,西苑仿建有“千尺雪”。最突出的例子是圆明园,江南的四大名园狮子林、小有天园、安澜园、瞻园,都在圆明园之长春园中得到仿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园中园”。

总而言之,“移植”是清代皇家园林广泛运用的手法,正是这种大规模的仿制活动,促使了乾隆时期皇家园林融百家之长,成为明、清以来皇家园林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与此同时,这种移植与仿造,又始终推进着江南山水、园林景致美好声誉的传播。尤其是浓缩了江南山水的古典园林,其“小中见大、咫尺重深的风格和芥子纳须弥的壶中天地的意境”[16],都被作为典范的江南风格而名扬四海。

[1]嵇璜.清通志[M]//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高晋,萨载,阿桂.钦定南巡盛典[M]//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高宗乾隆.清高宗御制诗文全集[M]//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4]高伯雨.听雨楼丛谈[M].北京:故宫出版社,2012:13.

[5]黄惺吾.乾隆南巡秘记[M].无锡:锡报社石印本,1939:47.

[6]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7]吴振棫.养吉斋丛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5:240.

[8]梁国治.钦定热河志[M]//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9]英廉.钦定日下旧闻考[M]// 纪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10]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工业出版社,1963.

[11]许莹.观风问俗式旧典、湖光风色资新探——清代皇家行宫园林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

[12]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M].上海:上海书店,1986:243.

[13]刘潞.清宫词选[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85:72.

[14]指严.圆明园总管世家[M]// 辜鸿铭.清代野史(第4辑).成都:巴蜀书社,1987:339.

[15]吴士鉴.清宫词[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173.

[16]刘士林.风泉清听——江南文化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202.

猜你喜欢

狮子林南巡安澜
余元君:一生只为洞庭安澜
《乾隆南巡图》研究述略
加快黄河生态立法 守护“母亲河”健康安澜
一路向南
吴冠中巨幅水墨《狮子林》以逾1.4亿元成交
云林清閟与狮子林仿建
勘误说明
泰国游大事记
浅谈邓小平南巡
联墨双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