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粤调钢琴作品《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的分析与演绎
2014-01-20吴文婷
吴 文 婷
(扬州职业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陈培勋先生于20 世纪50 年代创作的一首倍受世界关注和认可的粤调钢琴作品。陈培勋先生自幼受广东音乐的熏陶,对该乐种怀有深厚的情感,因此他将广东音乐作为这首钢琴作品的素材来源。
广东音乐产生和流传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自明朝万历年间起源以来,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深深扎根于广东民间,成为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从广义上来说,广东音乐包含四个区域的音乐:一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广东音乐”;二是流行于潮州、汕头地区的“潮州音乐”;三是流行于梅县大埔客家地区的“客家汉调音乐”;四是流行于海南岛汉族地区的“海南音乐”(海南省1988 年4 月成立,之前隶属于广东省)[1]。现在人们所称的“广东音乐”是特指广东地区流行的音乐。
该乐种以曲调自然流畅为特征,多反映南方都市市民阶层和城乡市民百姓的生活状态以及人间世俗的喜怒哀乐。曲调中常使用一定的惯用格式,如“加花”、“冒头”、“迭尾”等。“加花”指各种装饰音型构成的惯用音型,常用上下邻音做级进装饰性加花,形成连绵迂回的旋律特征;“冒头”也称“先锋指”,是在一句开头起连接和引导作用的装饰音群;“迭尾”是指为使句尾长音不至于拖得太长而将其加以变化的一种方式。
在这首作品中,陈培勋先生成功地将广东民间音乐的精华与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手法相结合,以其绚丽的织体和精巧的结构展现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经典的音乐作品离不开完美的二度演绎,对于每一位演奏者来说,只有在演绎之前充分地分析理解作品,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音乐风格,诠释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本文将从指法、速度、力度、触键、踏板等方面详细分析该曲的演绎技法,希望能为更多的演奏者提供帮助。
1 指法与流畅
指法这一问题贯穿于钢琴学习的整个过程,指法的选择与节奏的准确、旋律的歌唱、音色的变化、和声的层次有着密切的关系。合理运用指法能减少手部运动,减轻技巧困难,节省时间,提高弹奏效率,确保演奏流畅。
这部作品的主题部分共有5 个小节,左手均为八度音程,右手以单音为主,每个音符上面都加注了重音记号,在演奏右手的单音旋律时,演奏者可以用大拇指和三指同时弹奏每一个单音,这样可以有效地增强力度,表现出主题庄重、宽广的音响效果(见图1)。
图1 主题部分的指法
变奏二部分旋律委婉,乐句绵长。为了使长乐句不间断,演奏者必须使用暗换指的手指编排方法,即在一个音符时值内无声替换手指以保证乐句正常发展,连贯如歌。如图2 中第二小节右手和第五小节左手暗换指的指法编排。
变奏三是一个快速弹奏的段落,双手十六分音符密集,尤其右手几乎被十六分音符覆盖,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认真科学地安排这一段的指法,以保证弹奏的流畅、清晰和均匀(见图3)。
图2 变奏二的指法
图3 变奏三的指法
2 速度与情绪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这部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曲速度变化非常多,从主题到每一个变奏都有不同的速度术语,因此在弹奏前一定要仔细研究各段的速度要求以及每段不同的速度所蕴含的不同情绪。
主题的速度术语是Largamente,意为广阔地、浩大地,要求按广板的速度演奏,表现出庄重的情绪。变奏一的速度术语为Allegro ma non troppo,是指不太快的快板,要求右手旋律轻快灵巧,左手跳音短促有弹性,表现出活泼诙谐的情绪。变奏二的速度要求为Moderato,意为中等的速度,作曲家希望演奏者在这样一个速度中利用复调旋律尽可能地表现出缠绵、委婉的情绪。变奏三的速度术语为Piu mosso,提示演奏者用稍快些的速度演奏,突出欢快、动感的舞曲特征。变奏四的速度为Andantino Moderato,中速的行板,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段开始处就出现了一个速度术语(tempo rubato)需要演奏者加以重视,Rubato 的原意为“夺取”(时间),常被称作“弹性速度”[2],是指在一个音乐构成的单位(乐节、乐句、乐段)中,前面紧凑了,后面就要放慢;前面拉宽了,后面就要紧缩,音乐的总时值不发生改变。弹性速度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定的尺度,只有从音乐感觉中自然得来的弹性速度才是正确的。因此,在演奏这段时,演奏者一定要用心体会作曲家的意图,对作品进行伸缩处理。如开头的三连音和十六分音符尽量弹准确,从十一小节到十四小节可以做前快后慢的弹性处理,从第十五小节开始回到中板的速度,情绪逐渐活跃,将本段推向高潮。变奏五的速度要求为Piu allegretto,这是一段结构短小的过渡句,要求用稍快的速度安静地演奏,随着末尾几个音的逐渐消逝,预示着新主题的到来。变奏六的速度术语为Andante piu allegretto,提示演奏者用稍快的速度演奏。这是第二主题《水仙花》的旋律,左手伴奏欢快轻巧,右手流畅自然,表现出轻松快乐的情绪。变奏七的速度要求Allegro moderato con fuoco,作曲家希望演奏者按照中速的快板并加以热烈的情绪演奏该段。这一段是全曲的高潮,是变奏六的深入发展,音乐逐渐被拉宽,和声也越来越丰满,整个演奏应当被浑厚有力的音响效果和炙热的情绪所笼罩。尾声的速度术语有两个,第一个是Largamente,要求前五小节和主题一样,回归庄重的情绪。第二个是Presto,要求后四小节双手急速地交替演奏,使全曲在激荡热烈的情绪中结束。
3 力度与表现
现代钢琴是可以演奏强弱的乐器,翻开钢琴谱,除了速度术语以外出现频率最多的就是力度术语。这充分说明力度是钢琴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演奏时通过力度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千变万化的音响效果,以达到表达音乐内容、塑造音乐形象、描绘作品意境、抒发个人情感的目的。
在弹奏这首作品前,演奏者应当多浏览乐谱,熟知每个段落的力度要求,思考力度的合理分配。该作品最强的段落用的是fff 记号,标注在尾声处,这就要求在弹奏这一区域的八度和大和弦时要借助大臂的力量把每一组音送到底,以最强的力度获得宏大的音响效果,从而表现出宏伟的气势(见图4)。
图4 尾声的力度表现
全曲最弱的段落用的是ppp 记号,标注在变奏五的结尾处,可见作曲家希望演奏者用手指控制出极弱的音量,表现出逐渐消逝,趋于平静的音响效果(见图5)。除此以外,谱面上还有很多强弱起伏的记号,都需要演奏者去慢慢揣摩,仔细体会,反复酝酿。
图5 变奏五的强弱变化
4 触键与音色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演奏者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就如同绘画者需要用色彩去表现作品一样。古往今来,美好的音色是每一位演奏者追求的目标,而获得美好的音色以及处理好触键与音色之间的关系也一直是钢琴界最关注和最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前苏联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涅高兹曾说过:“音色的决定性关键是指尖的触键。”[3]要想把《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演绎得优美动听,有一些乐句的触键需要格外重视。
4.1 十六分音符的弹奏
作曲家在这首乐曲的前四个变奏中运用了大量的十六分音符,在演奏这些音符时一定要注意用指尖触键以获得明亮的音色,同时还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均衡,这样才能将十六分音符演绎得灵巧、精致、富有颗粒感。
4.2 跳音奏法
跳音弹奏法是钢琴的三个基本弹奏法之一,分为手臂跳音、手腕跳音和手指跳音,讲究快速有弹性的触键[4]。该作品从变奏一到变奏六出现了大量跳音奏法,尤其是变奏六《水仙花》主题的左手伴奏部分密集快速的跳音需要演奏者采用手指跳音的触键技法,以精准、弹性的指尖触键获得短促、欢快的音响效果(见图6)。
4.3 如歌的连奏
所谓“连奏”就是把前后音连起来弹奏,从单纯的技术要领上来说,就是后一个音下键的同时前一个音离键以保证声音连接不中断,就如同人在走路时两脚交替迈步。“连奏”容易,“如歌”难。只有恰到好处地控制下键力度、速度、深度以及离键时间才能表现出“如歌”。这首作品的变奏二部分复调旋律交错发展,委婉动听,正需要用“如歌的连奏”演绎出缠绵、流连的情绪。在演奏该段时,演奏者需要将肩、臂自然放松,将力量落到各指尖,伴随手腕的运动而交替传递,触键时尽可能缓慢柔和以获得优美连贯的音色,分句时手腕轻轻提起,优雅自如。
图6 变奏六的跳音奏法
5 踏板是灵魂
踏板是钢琴的灵魂,踏板的运用直接关系到演奏的音响效果和作品的音乐风格。踏板运用得当将对演奏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双飞蝴蝶主题变奏曲》主题和尾声的前五小节需要演绎出宏大连贯的音响效果,这两处如果选择踏板和弹奏的音同时起落,将使音与音之间不够连贯,破坏整体的乐句感,但是如果用上切分踏板效果就大为改观,即在每一个音弹完后踩下踏板,这样既能保证音与音之间的连接,又能让声音相对纯净不至于轰鸣不断。再如变奏四结尾处踏板的控制也很重要,如果最后的bB 音一弹完踏板就松开会显得结束得太突然,没有意蕴,反之,如果弹完后将手指先离开琴键,踏板稍作一丝保留将会营造出余音缭绕、充满幻想的气氛。再如变奏七,它是全曲的高潮部分,和声织体非常丰满,如果乱用踏板将导致音响轰鸣,旋律线条不清晰,所以该处的踏板运用应当谨慎,原则上按每小节重音去更换,实际弹奏时还要根据所用钢琴的共鸣情况去聆听音响效果并作适时地调整。
[1] 迟震.论陈培勋钢琴音乐作品的艺术特色及其价值体现[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6.
[2] 司徒璧春,陈朗秋.名家教钢琴[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3] [苏]涅高兹.论钢琴表演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3.
[4] 顾于菲.钢琴教学指导[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