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非指示”性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4-01-17李延红
摘 要: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实现新课程教育目的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和载体。新课程在走进课堂中,虽在探索中取得了一些零散的所谓的经验,但更多应该是思考如何把新理念转化成我们的需要的教学行为,本文将略谈谈“非指示”性学习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非指示”性;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李延红(1967-),女,陕西延安人,延安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大学学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去年秋天听了全市优质课竞赛获奖者的现场教学课,别人上得很有特色,当时有很多感触,便及时记录了下来。说实在的,在课堂教学被非教育因素高度干预的情况下,能听到一节比较率真的课也算是一种安慰。
我总以为,一节课堂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者真情投入的多少,哪怕环节不紧凑,哪怕花样不丰富,但只要以人为本、心中有生、真情投入,便会是一堂高效的课。我经常思索:一节课上,学生能在愉悦的情绪中看不到讲台、看不到黑板、看不到“知识”、甚至看不到老师的身体……但是能强烈地感受到一种强大的生命智慧在灵魂深处涌动,久久萦绕,那才是一节本色的课,才是一节真正的高效课堂。
那次听课我还是没有感觉到这一点,不过他们上得很努力,也比较轻松,已经很“出彩”了。毕竟是优质课展示,所以或多或少也迎合“主流”评价机制的嫌疑,而且因此而出现了某些不自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不会影响到课堂的灵魂。如果叫我上去,肯定连“出彩”都做不到,一是自身缺乏素养,二是我不擅长“作秀”。
一、“非指示性”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徘徊
浙江大学郑逸农教授曾提出的一个观点叫“非指示性”教学理念,说的是课堂教学应该遵守“二不”“四自”标准,即不指示学习目标,不指示问题答案;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区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造,用自己的语言区表达。郑教授的这个观点曾掀起我国中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影响很大,其先进性在这里无须再说。当然,再先进的理论总有其局限性的,“非指示性”教学理念优点夸大学生的主动性,似乎把一切都推给了学生。他这一说法总的理论依据是西方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认为,人都有成长和发展的天性。只要给他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可能发展成为个性健全、富于创造的人。“不指示性学习目标”,则来源于建构主义和后现代课程理论。“不指示问题答案”来源于对话理论、团体动力学、尝试错误及多元解读等理论;上述理论全部来自西方国家。我不得不承认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对当尴尬的课堂教学及评价的进步性。我很敬佩我们的理论家为了改变过去“一切由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评价模式,便仓促甚至急切地拿来西方的这些先进的理论来指导改革创新,但遗憾的是一下子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虽然这几年又回头开始发现一堂课上老師和学生都是存在者,但还是有些矫枉过正的味道。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育人,或者干脆说是创造人。我不敢否定上述理论的进步性,但是我个人的想法,更提倡中国美学的教育智慧,儒道思想当中蕴含着丰富深厚的对生命的价值关怀精神,尤其是禅宗思想生命关怀精神更加明显。禅宗思想里蕴含的教育智慧,分别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仍是山,见水仍是水”三个参禅境界关照课堂教学的前教育、教育、后教育阶段,这是真正充满生命智慧的课堂教学。当然我不是可以排斥西方先进教育思想,我们应该在有效充分引进西方先进文化教育思想的同时,高度关注并挖掘传统文化当中极为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课堂变得灵活、轻松而充满生命智慧。
对自己而言,这是我一生最高的追求。我知道这需要长期的艰苦努力和实践,需要把自己的全部生命融入其中。当然我们还期望能得到教育体制机制上的极大肯定和高度支持。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摆脱“商品生产”的命运;学校教育也才有可能改善用系统化、程序化、模式化的方式通过考核、恐吓、严惩而具有填充、克隆和复制千篇一律的人脑功能的命运。
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我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和积极状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学生自主学习形式,是我们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被动学习的深刻反思,也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立足当前,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尤为重要。
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学实际,通过对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得知:1、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课前主动预习的人寥寥无几;2、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依然存在;3、有不少的学生说自己课堂上没有回答过问题,养成了不愿动脑的习惯;4、课堂上没有作业时间,大部分作业压在课后;5、学生做作业的劲头不足,有不少学生等待老师讲解。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根源是:1、教学观念陈旧,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2、只重视传授知识,忽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3、对新课改的认识肤浅,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不能很好衔接;4、多数教师上课无激情,学生思维惰性大。通过认真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如下共识:1、在教学中必须确定学生主人翁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其学习潜力,开发其智力。教师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失控,让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因材施教,分层而导。根据学生学习底子的薄弱、兴趣的浓淡、性格的差异及理解能力的快慢等诸因素,把学生分为好、中、差,确定不同的目标,给予不同的任务。3、教师用心灵去耕耘心灵,用人格去提升人格,用智慧去传递智慧。4、精讲多练,教师主要是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关注、对其质疑的耐心讲解、对其优点的热情鼓励、对重点问题的精当点评。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广和不断深化,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已逐步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当放下架子,自我反思,当学生请教问题时,无论所问的题是难是易,都应该热情地诱之导之,而不能拒绝。我们要敢于和学生换位思考,问问自己,人都是有自尊的,千万不要伤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