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佛教发展对唐敦煌壁画中植物纹样风格的影响
2014-01-17郭亚杰李鹏鹏贡小秋
郭亚杰 李鹏鹏 贡小秋
摘 要: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中原通往西域的重镇,也是佛教东入中原的门户。由于佛教文化的介入,为敦煌传统艺术带来了新的因素,使之成为中原与西域艺术交融的产物。在敦煌石窟艺术中,图案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条精美的纽带,把石窟的建筑、壁画、塑像联结成一个风格统一的有机整体。
关键词:敦煌壁画;植物纹样;唐朝佛教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一、唐敦煌藻井装饰概述
莲花纹是中国古代传统纹饰之一,自南北朝后流行。在唐不同时期,敦煌藻井装饰中莲花纹饰均作为主要的装饰图案,而且以不同的形态出现,始终贯穿唐代敦煌藻井装饰历史的始末。以莲花纹为基础还衍生出各种形态的莲花变体纹和组合纹。所以本次研究特选取莲花纹饰作为研究对象。
二、初唐植物装饰纹样艺术特征
平瓣莲花纹
绘于唐初,中心方井莲花花瓣平展,有八瓣或多瓣,方井四周的还珠纹边饰、三角垂幔纹都还保持着隋代的老样式,但是纹样形象显得很秀丽。
桃形瓣莲花纹
这是初、盛唐之际莲花纹样之代表,与平瓣莲花纹藻井相比,敦煌桃形瓣莲花纹彻底脱离了隋代遗风,以新的莲花纹、卷草纹组构的全新藻井装饰。中心方井画桃形瓣莲花,莲花八瓣呈放射绽开状。桃形瓣莲是初、盛唐时期组构莲花最基本的母体纹。桃形瓣莲花莲瓣两侧向内包合的多裂生长,瓣内空间宽大,画有叶形花饰。莲瓣多为一重,内种再环以卷云,小叶组合的连环纹,中心画重层四叶小花,层次简洁分明,形象爽朗明快。
三、盛唐植物装饰纹样艺术特征
团花纹
主要绘于盛唐开元末期以后诸窟。中心莲花由桃形莲瓣、叶形莲瓣、椭圆内卷云头纹和一些零杂小花组成,所用母体纹较为庞杂,图案呈圆形,故名团花。方井四周边饰层多,以团花、菱格纹为主,有的还绘有大叶卷草纹、方胜纹、百花草纹。石窟藻井装饰纹样由简而繁,以致发展到饱和状态。团花纹圆满庄严,整齐规矩,层次排列有序,呈现出稳定、严谨的秩序感。
杂花形莲花纹
该纹样均绘于天宝(公元742—756年)年间。中心莲花由各种杂花组成,莲花组合无有定式,一窟一样,可谓“百花齐放”。方井四周边饰以团花、大叶卷草纹为主,菱格纹退居次要地位,变为与方胜纹、方璧纹相同的窄小边饰。完全摆脱了百余年来以桃形瓣、叶形瓣组构藻井莲花的旧手法。方井四周边饰呈现出无序失衡的现象,预示着盛唐繁花似锦、绚丽多姿的莲花、宝相花、团花藻井图案行将结束,为新的中唐藻井图案所代替。
四、中晚唐植物装饰纹样艺术特征
卷瓣莲花纹
中唐卷瓣莲花外围为正圆形,瓣片有八瓣、十瓣不等,瓣片回卷呈包合状,如同一朵欲绽的花蕾,花中有狮子、三兔、团龙、伽陵鸟等禽兽纹,是藻井纹样中绘饰最多的一种,并为晚唐、五代所承袭。藻井中绘祥禽瑞兽莲花纹样,应是受到当时流行的金银器物上的蟠龙、凤鸟、双鱼、卧鹿、蹲狮这类纹样的影响。卷瓣莲花纹也可能受到来自中原同类纹样的影响。
五、佛教在唐朝的发展概况
唐朝时期,佛道儒分立,成为唐朝三百年来安定社会的主要思想支柱。佛教在三教中社会影响最大,道教次之,儒家最弱。
唐朝佛教的兴盛与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植和支持是分不开的。唐朝的历代帝王,虽然对佛教的看法不完全一样,但除唐武宗外,大都利用佛教来为其统治服务,他们对佛教的基本政策是扶持和利用。
唐武宗是唐代帝王中唯一不信佛的皇帝,在会昌五年(845年),唐武宗公布了“毁佛寺勒僧尼还俗制”,大拆寺院、广还僧尼,史称“会昌灭佛”,会昌灭佛是“三武一宗”四次“法难”中最重的一次,它沉重打击了佛教,整个佛教元气大伤。中国佛教从鼎盛时期进入了衰弱时期,从此一蹶不振。
六、唐不同时期植物纹样的变化与同期佛教发展的关系
佛教艺术的发展趋势总是离不开其根源佛教,而佛教的发展变化就成为了决定这些艺术门类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唐朝初年佛教在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势头,大量佛经从西域传入中国并翻译,使得佛教教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有助于人伦教化的教义深入人心,从而使佛教形成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唐初日渐强盛的国力和开明的政治环境,所以敦煌莫高窟的植物纹样的色彩不再像北朝那样昏暗、压抑,开始趋于热烈,呈现出绚丽的色彩、蓬勃的生机和欢乐祥和的形态的特征。
盛唐时期,佛教发展到迄今为止在中国发展的最高峰,佛教开始成为唐朝影响力最大的宗教,加之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统治阶层的极力推崇。无疑对佛教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众多与佛教有关的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发展到其巅峰状态,各种先进的绘画技法,透视原理,颜色和线条的应用也都达到了纯熟的境界,这些先进的绘画技法也及时和大量的传入敦煌地区,敦煌石窟艺术也毋庸置疑达到了其历史的鼎盛时期,植物纹样已达到完美阶段,莲花花形开始由简而繁,以致发展到饱和状态,给人呈现出的特点是用色丰富、活泼欢快、画面饱满、结构繁缛、花形新奇丰富、精巧细致、繁复瑰丽、规整庄重、颜色鲜明稳重而又富有变化。众多样式精美的壁画都是诞生于这一时期,而且壁画中的纹饰也体现出盛唐的恢弘气势和佛教的鼎盛之势。
虽然在唐朝后期产生了会昌灭佛这一佛教历史上空前的浩劫,使佛教从此一蹶不振,佛教艺术也随之陷入了低谷。但是由于当时敦煌处于支持佛教的吐蕃统治之下,因此躲过了这一浩劫,这一时期敦煌装饰壁画从大体上还依然延续着盛唐时的形态,组合上出现了许多新纹样,纹饰上融合了许多先前从未出现过的动物、人物纹饰,藻井纹饰组构已呈现程序化趋势,色调清新雅致,整體呈现出简约秀美之气,形成了具有地方特征的风格。
总之,敦煌石窟装饰风格的变化,与其创作思想的核心——佛教是息息相关的,当佛教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时,敦煌石窟装饰图案所体现出的风格是截然不同的艺术是为政治服务的、艺术是哲学思想最直接和具体的呈现、这些现象在敦煌石窟艺术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参考文献:
[1]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孙昌武.中国佛教文化.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4
[3]宁可 郝春文.敦煌的历史和文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9
[4]乔卫平.中华文明史(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9
[5]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