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有“术”
2014-01-17吴雪美
摘 要:学术道德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进入学术研究领域,不仅要“博学”,更要做到“知明”、“行无过”。“知明”就是要有是非观念,能够区分对错;“行无过”就是要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博学”是实现学术创新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学术道德;学术研究;应对;创新
作者简介:吴雪美(1989-)女,广西南宁人,研究方向:中国文学、先秦两汉文学。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
一、“知明”:何为学术道德
什么是学术?“学”在古汉语里有学习、学校、学问之意。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是学习的意思;《庄子·天下》:“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指的是学问、学说。“术”在古代有途径、方法、技艺、学说之意。《韩非子·定法》曰:“君无术则弊于上,臣无法则乱于天下。”指方法、途径。“学术”很早之前就已经成为一个专有名词。苏轼提到:“梵相奇古,学术渊博。”这里的“学术”表示学问、知识;到了近代,“学术”则开始成为有系统的、教专门的学术研究的称谓。如《<清文汇>序》曰:“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学术”除了指一定领域里系统的和专门的学问之外,也可泛指高等教育和研究。
什么是学术道德?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学术规范、学术道德是学术研究者必须遵循的第一要务。在西方的文化中,“道德”起源于拉丁语,意为风俗和习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成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反映和调整人们现实生会舆论来维持的,用善恶标准进行评价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1]”
学术道德属于社会道德的一部分,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具备独特的内涵和性质。首先,学术道德是学术范围内的问题,与学术相关,主要发生于社会文化的精英阶层,区别于普通的社会道德。从危害的性质来看,道德问题更多的属于“思想偏差与错误”,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主要集中于学术方面,具有欺骗性和隐瞒性;学术道德问题是一种诚信的缺失,涉及到的剽窃、抄袭、欺骗等问题,与个人的人格、修养、荣誉等密切相关。
二、“行无过”:如何看待学术道德问题
国学大师季羡林在《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中,把违反学术规范,学术不端之人斥责为“学术骗子”。将视线投入当今的社会生活,学术道德问题不胜枚举,人们经常从新闻媒体中听到有关学术造假的报道。如某高校教授的论文剽窃事件、学历造假事件,一些硕士、博士为了顺利毕业,通过付钱购买版面的方式批量发表质量低劣的文章等。这些学术道德问题不仅给学术界抹黑,也让学术界面临社会公众更多的质疑,严重影响学术的进步。
学术道德问题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生产与商品经济挂钩,与金钱挂钩,越来越多的学者企图通过学术研究取得利益;其次,现今许多高校的教室职称以发表论文为标准之一,高校学生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评选,以论文的发表进行考核,高校制度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学术道德问题出现的主要因素。
学术道德问题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学术活动主要集中于高等教育和科研院所,高校成为学术活动的活跃场所,而高校教师则是学术活动的主力军,这些人都是社会知识精英阶层,他们犯错会带来更大影响。首先,学术道德问题降低学术研究的威信度。大量学术腐败事件的出现,将会改变社会对学术、学者的信任,极大贬损学术的价值,学术研究者就难以得到公众的认可;其次,學术造假、剽窃等行为,损害别人的利益,是一种欺骗性的行为;此外,学术道德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阻碍科技、文明的进步,影响经济的发展。
如何处理学术道德问题?首先,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与舆论的作用,坚决打击和抵制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其次,高校作为学术研究的主要阵地之一,教师要起到示范作用,自觉承担教书育人和规范学术研究的双重任务;第三,依靠法律的手段,制定相关的政策、法令,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侵害到他人利益的人给予惩戒。作为社会知识的精英阶层,学术研究者要提高自己的品质与修养,把诚信原则作为自己进行学术研究的基本要求,做一个学术领域里“知明”而“行无过”的谦谦君子。
三、“学而有术”:如何做好学术
“学术”是人类一个漫无边际的智力园地,是思维的竞技场,充分利用思考的能力。“学而有术”是对学术界不同领域里成绩斐然、德高望重之人最好的评价。在浩瀚如烟的知识海洋里,要掌握丰富的知识和技能,就要做到“学”与“术”的充分利用和结合。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学术的领域,就必须要遵循这一领域内的“规矩和方圆”。如何才能做好学术呢?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在不同的学术领域,要做好学术,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厚积薄发,达到博学的要求。正如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其次,达到“精”和“专”的要求。术业有专攻,知识面要“广”和“博”,才能开拓思维,有所创新。第三,学会独立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是进行学术研究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思考才会有收获有进步,要敢想、敢做,用辩证、质疑的眼光看待事物,不墨守成规。第四,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如荀子所说:“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3]”进入学术研究领域,要有坚定的信念,不可半途而废。第五,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术研究者,进入学术的殿堂即属于社会的知识精英阶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一个人行为的基本导向。最后,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做到“学”而有“术”,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明确的方向、明确的目标,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丰富自己的经验与学识。
参考文献:
[1]廖盖隆,孙连成,陈有进等 主编.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P2068-2069.
[2][3]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第一册(上).荀子·劝学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2002,P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