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克兰危机背后折射的大国博弈及教训启迪

2014-01-11朱志华

战略决策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美欧克里米亚乌克兰

朱志华

从2013年11月以来,乌克兰危机的演变一直成为吸引全世界眼球的焦点,这既涉及地缘政治的斗争,也牵涉到美欧、俄罗斯与中国大三角博弈的国际格局,更使人从中吸纳深刻的教训启迪。

一、乌克兰危机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乌克兰地处东欧,是欧洲仅次于俄罗斯的第二大国家,面积60.37万平方公里(约占原苏联面积的3%,约6个浙江省面积),乌克兰的母亲河——第聂伯河是欧洲第二大河,孕育出全世界最大的黑土地,面积约190万平方公里,约占乌国土面积的2/3,黑土地上物产丰富,被称为 “欧洲粮仓”。乌克兰人口4600万左右,约78%为乌克兰人,17%为俄罗斯人。

历史上,大约公元十世纪前后,东斯拉夫人各部落在今乌克兰地区结合形成古罗斯部族,后经数百年分裂、割据、融合、外族入侵,东北罗斯统一形成现代俄罗斯,西南罗斯渐渐形成现代白俄罗斯和现代乌克兰,到17世纪中叶,东乌克兰(第聂伯河左岸)与俄罗斯合并,开始了乌俄结盟史(共337年),到18世纪末,沙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全部并入俄帝国版图,同时打败奥斯曼土耳其,吞并了克里米亚。十月革命后,东乌克兰建立苏维埃政权,西乌克兰则被波兰占领。1939年,二战爆发,波兰被瓜分,西乌克兰并入苏联乌克兰共和国。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苏联遭受重创,纳粹德国占领了乌克兰全境。二战结束后,乌克兰迅速恢复生产,建立了发达的重工业和农业,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民族主义和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各种矛盾表面化。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正式宣布脱离苏联独立。

乌克兰的文化璀灿,享誉世界,油画、芭蕾、音乐、舞蹈尤为出名,俄罗斯文学之父果戈里从乌克兰走向世界,托尔斯泰名著 《复活》是以乌克兰为背景和舞台,励志名著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其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也是乌克兰人。历史文化名城基辅,享有 “俄罗斯众城之母”美誉,乌克兰民众主要信仰东正教和天主教。

从乌克兰的历史、文化看,它与俄罗斯的渊源关系深厚,从地理位置上看,乌克兰是联结欧亚大陆的纽带和桥梁,成为东西方争夺势力范围的咽喉之地,地缘战略区位极为重要。故美欧拼命要将乌克兰拉入西方阵营,俄罗斯千方百计要影响和左右乌克兰,因此形成了一种拉锯战格局。苏联解体,乌克兰等国独立后,俄国曾与西方达成协议,西方答应北约不向俄罗斯东扩,然而随着俄国衰退,南斯拉夫分解,独联体有关国家纷纷发动 “颜色革命”,西方乘势步步进逼,连续三次东扩,已快抵近俄国家门口。乌克兰自独立后,紧随格鲁吉亚 “玫瑰革命”,于2004年发起“橙色革命”,亲俄政权垮台,亲西方的尤先科上台,2009年,俄罗斯以提高供乌天然气价格为武器(每千立方450美元,国际价格约在200~230美元之间),打压乌克兰,直接导致美女总理季莫申科政府垮台,并在亲俄政府上台后被判刑。2010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上台,俄国宣布天然气降价至每千立方270美元,还要购买乌克兰一百五十亿国债援助乌经济,于是2013年11月乌克兰宣布暂停与欧盟谈判签署联系国协议,随之引发大规模抗议,西方趁机介入,2月22日发动 “议会政变”,推翻了亲俄的亚氏政权,亲西方势力上台,上演了一场 “颜色革命”,孰料引爆了克里米亚事件,普京 “绝地反击”,克里米亚3月16日全民公投,有82%的公民参加了投票,其中96.77%的民众支持 “脱乌入俄”,18日,普京在议会发表演讲,完成克里米亚入俄的法律程序。 “脱乌入俄”回击了西方东扩、进逼俄罗斯的战略意图。随后,美欧对俄制裁,乌克兰西部和东部发生对抗升级、武装冲突,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又于5月11日 “公投”成立 “人民共和国”,乌克兰西部派兵进剿,并于5月25日选举有 “巧克力大王”之称的亿万富翁波罗申柯为新总统,波罗申柯在议会就职典礼上对克里米亚问题和东部独立事态发表强硬讲话,然而目前乌克兰东西部对抗、对峙的态势仍在持续中。

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之争,说到底是冷战结束后,东西方、美欧与俄罗斯两大势力间在战略利益、力量对比上的继续博弈、斗争。尽管在苏联解体后,俄国的力量大不如前,但美欧仍然企图进一步压制、削弱俄罗斯,最后要达到彻底瓦解俄罗斯,使其不能东山再起与美欧抗衡的战略目标。如果乌克兰被西方夺下,诚如布热津斯基所言 “没有乌克兰,俄国就再也不是一个欧亚帝国,其地缘战略选择将受到极大限制。”而克里米亚一旦被西方控制,俄罗斯黑海舰队将受到致命性篏制、打击,势将失去对整个黑海、乃至前出地中海、巴尔干半岛的控制和影响力。对于俄罗斯而言,尽管总体上力不及美欧,但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安全保障,俄罗斯已到退无可退地步,必须坚决遏制欧盟和北约东扩势头,同时普京更有一个要恢复昔日大国辉煌,控制和主导独联体、即前苏联势力范围的雄心,故凭借局部地缘优势,(即乌克兰东、南部、克里米亚半岛,亲俄力量强、工业经济发达、人口占全乌三分之二,而中西部亲西方,面积占三分之二,但主要从事农业,经济欠发达),全力进行反击。

综观乌克兰局势演变趋势有三种可能:一是继续维持东西方僵持抗衡现状,中西部倒向西方,东部亲、靠俄罗斯,名义上保持国家统一,实质上形成美欧与俄罗斯严重政治对抗,军事对峙,新的冷战局面出现,当然已非美苏两大阵营对抗时期的冷战概念,也可称为 “凉战”;二是双方各退一步,乌克兰建立联邦制国家采取中立、不结盟政策,不倒向东西任何一方,作为美欧与俄罗斯双方的缓冲地带,继续维持主权领土完整。相对来说,这对美欧、俄罗斯及乌克兰都较为有利,但关键取决于西方态度。波罗申柯新总统竞选时承诺,当选后三个月解决中央政府与东部对抗问题,就职时又表态将尽快前往东部对话,同时反复强调维护乌克兰领土完整,然而克里米亚入俄已是不可逆的政治现实,美欧及波罗申柯心知肚明,现在关键问题是如何解决目前东西部分裂对抗的态势,波罗申柯及美欧不作出一定的妥协让步,三个月解决乌克兰政局危机势必落空;三是矛盾冲突激化升级,乌克兰爆发全面内战,美欧与俄罗斯直接军事对峙。乌克兰势将陷入长期战乱,经济严重衰退,人民流血伤亡,流离失所,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战争发展态势就难以预料。

二、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观点和作用

中国在考虑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变局中所持的立场、观点、态度,唯一衡量的标准就是国家利益。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就美国提出的议案表决时投弃权票,本身就是一种态度、一种选择、一种立场。为何弃权,用三句话概括,即 “事出有因”、 “历史经纬”、 “劝和促谈”。所谓 “事出有因”,一是2月21日乌克兰反对派与亚努科维奇政府达成和平协议,但第二天反对派即撕毁协议,把亚氏赶下台,出尔反尔。即使按西方所谓 “民主”程序,亚氏也是民选合法总统,反对派说罢免就罢免,并成立临时政府,还要进行政治清算,进而引爆克里米亚事件;二是2008年科索沃闹独立公投(1999年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科索沃仅在名义上为塞尔维亚一部分,实为联合国托管地),从塞尔维亚分离出去,西方认为 “人权高于主权”,是符合国际法的,马上就予承认。现在克里米亚公投 “脱乌入俄”,西方又反过来认为“主权高于人权”公投不合法了,这不是双重标准吗?因此普京在议会演讲时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们并不喜欢国际法,他们倾向于推行强权主义”。 “同一件事情今天说它是白的,明天说它是黑的”。 “他们坚信世界的命运要由他们来决定,坚信只有自己是永远正确的。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为所欲为”。另外克里米亚历史上属于俄罗斯联邦,在苏联时期于1954年赫鲁晓夫把它送给乌克兰,现在克里米亚要求回归俄罗斯,这既是 “事出有因”,也是 “历史经纬”;同时中国也强调对立双方应通过和平谈判来解决争端,避免矛盾升级,形成直接对抗,于地区乃至全球和平、稳定、发展不利,这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客观而言,过去乌克兰不论何种势力上台,都与中国保持了良好关系。中国在乌克兰也有很大投资,也有利益所在。

在克、乌争端中,美欧、俄罗斯都想拉中国站队,中国选择客观、公正、中立的立场,不选边站队,美欧、乌克兰、俄罗斯都能够理解、接受。但中俄作为全方位战略合作伙伴,实际上中国更偏向、更倾向俄罗斯,因为一是在当今世界,中国要和平崛起,最大的潜在威胁、遏制力量是美国,与俄罗斯联手,互为屏障,互相借力,能有效抗衡美国的独霸强权,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约束的多极格局;二是增强俄罗斯阻遏美欧东扩的信心和决心,打乱美国全球布局,促使其增加在欧洲的力量部署,削弱其 “重返亚太”、 “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缓解重点围堵遏制中国发展、崛起的战略压力,客观上对我是有利的。

普京对中国投弃权票的立场、做法心领神会,故在其议会演讲中高度评价,称“我们感谢理解我们在克里米亚行动中的人们,我们感激中国,中国领导人从历史和政治角度全面地考虑了克里米亚局势”。当然,乌克兰的变局还在继续,其如何发展还有许多不可测因素,但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所要发挥的主要作用,就是劝和促谈,尽管期间有很多困难曲折,但在作出重大外交决策的时候,必然要以国家和民族的最高利益为出发点,同时维护好中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主持国际公道正义的大国形象。

三、乌克兰变局对中国的深刻教训启迪

乌克兰变局从去年十一月至今,已延续了近一年,国家动荡、民族分裂、经济危困、苍生苦难、大国介入、领土丧失、前景黯淡、路在何方?我们能够从中得出一些引人深思的教训和启迪:

(一)走中国自己的路,稳定压倒一切

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制度,都必须符合本国国情,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乌克兰在前苏联时代,经济发达,尤其是造船工业、军工企业;农业是 “苏联粮仓”,被称为黑土地上的 “面包篮子”,其富庶程度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中位居第四。1991年苏联解体后独立,西部亲西方,东部亲俄罗斯,2004年爆发 “橙色革命”,如今又再次发生 “颜色革命”。每次所谓“革命”,都带来一次动荡、灾难,整整折腾了23年,至今没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效法西方 “民主”制度的结果,却屡屡变成 “街头政治”、暴力冲突、政权更迭 “三部曲”。原先发达的经济已倒退到只有人均GDP3700美元,大约相当于中国人均GDP的60%,俄罗斯人的四分之一,人均寿命也降至不到70岁。乌克兰的教训告诉我们,国家的命运、道路选择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世界上没有一条道路、没有一种制度是十全十美、完全理想的,听人忽悠,照搬西方模式,所谓的民主制度几乎没有一个成功的范例。 “阿拉伯之春”已成了漫长的冬天,泰国的美式民主动荡没完没了,乌克兰的乱局至今还看不到头。当年苏联搞改革,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要走西方道路,还要按西方开出的药方,搞五百天休克疗法,全盘私有化,结果共产党失去政权,国家彻底崩溃瓦解,西方援助成了一张空头支票,民生经济一下倒退二三十年,若不是人民痛定思痛,选择普京出来收拾残局,还不知要沦落到何种地步。连当初反苏反共最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 《古拉格群岛》作者索尔仁尼琴在返回俄国,看到满目萧条的凄凉景况时都痛悔不已,他和一些反对派领袖看到俄罗斯母亲被人强奸,悔恨是自己葬送了俄罗斯,甚至赞颂是斯大林使国家迅速强大。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坚持走自己的路,尤其是1989年动乱以后,邓小平说了一句话,稳定压倒一切,至今中国已连续保持了二十五年的稳定和发展,经济总量已超越德国、日本,从第六变成第二,再稳定发展十年、深化改革十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对此发展态势,美国十分忧惧害怕,因为中国道路的成功,势必给全世界树立起一个经济落后国家和平发展的典型样板,从政治上充分彰显中国道路、国家体制、社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形成颠覆性冲击,同时,力量的此长彼消势必导致美国相对衰弱,走下坡路,严重动摇它的霸权地位和由它主导的世界格局,因此它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恐惧。

从美国的战略目标出发,它必然要围堵、打压、遏制中国。事实上,美国早已把中国当成了主要的战略对手和潜在敌国来对待。虽然它口头上讲美国不会遏制中国,欢迎中国成为强大国家。但在战略布局上,美国早已拿出了最重要的两手看家本领。一是确立 “亚太再平衡”战略,军事上将60%的军力部署到亚太、中国大门口,强化与日本、韩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的军事同盟和联系,挑动日、菲、越在东海、南海与我频繁争端,给其盟友打气、助威、选边站、拉偏架,奥巴马的亚洲四国行,明确宣布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并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与菲律宾加强防卫合作,同时在缅甸、印度、蒙古挑事,离间、挑拨与我关系;经济上,美国主导的跨大西洋谈判、12国参加的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20多个国家旨在重定全球服务贸易规则这三大谈判,都把中国排除在外。这是从外部对中国打压封堵的一手;另一手精心策划、煽动国内外反对派、民运分子、藏独、疆独、台独等分裂主义势力,在我国内制造动荡、内乱。图谋通过培养、扶植党内外和社会上的精英、西方利益代言人、公众人物、知名学者,输送利益,资助留学、访问、研究经费,利用NGO、网络媒体、宗教活动等大肆渗透,企图影响、引导舆论、决策层面亲美崇美,为其政治、经济等利益服务。同时借社会、民生、少数官员腐败等问题,乘机发难,炒热舆论,旨在离间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攻击污蔑我政治体制、社会制度,鼓吹西方人权、民主、宪政、普世价值,甚至诱导年轻人走上街头,集会、静走、街头抗议。最后寄希望在中国爆发动乱纷争,彻底打断我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达到其颠覆我国政权和社会制度,成为西方附庸,“不战而胜”的战略目的。对此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和丝毫麻痹。每一个中国人都应深刻意识到,有国才有家,国家富强关系到每个国人的切身利益和命运,维护稳定,反对动乱,建设平安和谐中国,是共和国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实力彰显国际地位

过去人们常说的一句话 “落后就要挨打”,还有一句话,叫做 “弱国无外交”。克里米亚 “脱乌入俄”,人心所向是前提,但没有实力做后盾,也完全不可能!实力在哪?实力就体现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力!乌克兰政府不敢出兵镇压,怕的是俄国,美欧不敢动手,同样是畏惧俄国。俄罗斯虽已无法与前苏联相比,但仍具有令对手敬畏的强大军力,其整体军事、科技力量除了美国仍是最强的,他拥有的核威慑力量,也足以把美国毁灭几十次。据说有位从事外交工作的领导给军方讲课时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军人们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别指望外交官能从谈判桌上拿回来!这句话对当时在场的军方将领以强烈刺激。确实,在这个世界上,到处还盛行 “丛林法则”、 “弱肉强食”!美国的霸权、强权就是典型案例。忘战必危!中国要强盛,中国要走向世界,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后盾、做保护、当靠山是绝对不行的。一次中俄学术研讨会上,俄罗斯军人对国界的认知也值得人们深思。他们说,国界就是军靴所到之处,是祖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疆土。直白而尖锐!当我们的国家利益延伸到五洲四海,中国的利益边界也就延伸到五洲四海,军队的护卫力量也就要走向五洲四海。人民的利益、生命财产靠什么保护?靠的是国家实力,最彰显、最震慑的就是军力!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但绝不允许他国他人侵占我国的领土主权、核心利益。毛泽东说过一句话,没有人民的军队,就没有人民的一切,用实力说话,今天依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在克里米亚和乌克兰变局的过程中,其背后的大国博弈,其实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进行:一是表现在街头政治、抗议示威、暴力冲突、武装力量;二是反映在长期的NGO(非政府组织)活动、传统和网上新媒体的舆论引导。概言之,即意识形态领域的交锋、争夺民心民意的斗争。例如在克里米亚的美俄软实力互斗,双方持续了二十年,美国在克里米亚设立的NGO名为 “新闻报刊中心”,总部设在辛菲罗波尔市中心工会大厦的四层,它的触角延伸到克岛的每个城镇角落,资金来源是美国政府的国际开发署,中心共有专职人员15人,有负责搞新闻调查的,有负责电视节目的,主要工作是两项,一是用西方理论、价值观分期分批、不停地培训各主要媒体的知名青年记者;二是争取网络大V、知名社会活动家。最后通过这些骨干力量在当地渗透,发挥广泛社会影响,打造亲美亲西方的坚实民意根基。俄罗斯在克岛的NGO称为 “文化中心”,日常工作人员只有3个,该机构是由前苏联的 《共青团真理报》记者们自发成立的,主要任务也是培训有潜力的青年记者、作家、崭露头角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文化名人,举办各种重大活动,邀请著名专家学者演讲、介绍克里米亚和俄罗斯的文化渊源和历史传承,培养对俄罗斯的向心力和亲和力。其经费来源于俄国的各种渠道,其中也不乏政府背景。美俄在克岛长达二十年的NGO软实力博弈,最后以俄罗斯胜出告一段落。克里米亚这个占有25500平方公里的战略要地,一次公投就轻松地从乌克兰分离出去,赞成票高达约97%,5万名全副武装的乌克兰陆海空官兵全被轻易解除武装,180余处军事设施不费一枪一弹就换了旗帜,由此可见卓有成效的软实力加上长期经营,在关键时刻发挥了多么巨大的威力,作用远远超过了军事力量。另一个例子是在乌克兰的争夺战中,美国从苏联解体后,就先后投入50亿美元的巨额民间活动经费,欧盟也投入了大量经费,建立了100多个NGO民间团体,包括众多的宗教团体。通过这些组织向当地社会渗透发酵,最后引导民众走向街头示威抗议,达成 “颜色革命”。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除了利用NGO向当局发难,西方还通过强有力的网络监控来引导舆论,左右政局。一是制造、传播政治谣言,采用窃取、拦截和攻击等多种技术手段,使乌克兰主流网络舆论一边倒,网上充满对政府的批评和攻击,使国民不满情绪迅速蔓延;二是强化监控乌政府和军队网站,多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攻击和病毒攻击。官网和国家安全局网站几个月时间受到近百次境外黑客攻击;三是西方向反对派提供大量的资金支持和相关信息,使反对派对当局的动向、软肋了如指掌,最终导致官网彻底瘫痪,为颠覆政权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在大国博弈、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美国、西方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惯于采用网络攻势作为其新干涉主义的最有效手段,对中俄、对不符美国口味的国家,它都是这样做的。例如颠覆中东、北非一些国家的政权,在伊朗选举、俄罗斯大选中都是如此。斯诺登曾揭露,英、美、加、澳、新西兰五国,组成 “五只眼”情报联盟,多次通过网络手段达到攻击、渗透、瓦解、颠覆他国政权的预期目标。在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重返亚太”,围堵、打压、遏制中国的过程中,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全民化、普及化特点,千方百计对我进行网络舆论渗透、影响、引导和控制,精心策划、雇佣网络水军、网络写手,炒作社会热点问题,抹黑、丑化党和政府,攻击我国社会制度,甚至无中生有、造谣滋事,煽动极端情绪,激化民族矛盾、 引发社会混乱。 在 “7.5” 新疆事件、 “温州 ‘7.23’ 动车事件”、 “乐清交通肇事案”、甚至 “马航370飞机失联事件”中,都有国内外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人以及一些所谓网络 “公知”、 “大V”内外呼应、兴风作浪,极力把社会问题引向政治问题,把对个别官员的不满引向对整个国家制度、党和政府的不满,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最后达到颠覆政权、颜色革命的目的。这是美国西方反华反共势力与我在意识形态领域争夺民众、进行心战的主要策略手段,是当前对我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的一个主要特征,必须高度警惕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四)关键是立足国内,把自己的事办好

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能否和平崛起,实现富国强国的中国梦?根本在于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能否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启动深化改革过程中,有两个社会问题必须解决。一是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贫富两极问题,是社会动乱、政局不稳的重大隐患和源头。中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但要把蛋糕做大,更要把蛋糕分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公平共富,过去政策倾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更要强调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二是解决腐败问题。现在已不仅仅是官员腐败,而是像有人所讲,存在 “全民腐败”的社会现象。腐败是毒瘤,是世界性的人类公害,各国都有,但严重程度不同。腐败同样是国家安全、长治久安的严重威胁和危害。在这次乌克兰危机中,亚努科维奇的腐败丑闻让其名声扫地,失去人心。而在亲西方领导执政时,也同样存在大量腐败。另外乌克兰亚氏政府、军队高官,在海外拥有资产、房产、银行存款,当亚努科维奇命令军队强制清场、驱离民众时,美国及西方立即通过各种渠道警告军队高层指挥官不准动手,否则将制裁官员本人及其家属,冻结其国外财产,事后还要进行政治清算。导致军队高官畏惧退缩,不敢执行命令,致使动乱事态越搞越大。美国的这一 “杀手锏”,在伊拉克战争、中东、北非乱局(即所谓“阿拉伯之春”)、利比亚战争中屡屡得手,非常奏效。但这次在对付俄罗斯高官时却失效了,因为普京在数年前下令,凡是俄国军政官员,所有财产、存款均不得转移国外,存在海外银行,为此,部分俄高官,因不想将资产转回国内,有的被迫辞职,有的被免职。所以,当美欧又祭起这根制裁大棒时,对俄国毫无作用,俄高官还将被制裁引为骄傲,认为上了美欧黑名单,他们在俄国民众眼中,就是国家利益的捍卫者,是英雄。有鉴于此,中国在反腐斗争中,首先要从执政党内部抓起,铁腕治党,老虎苍蝇一起打,从去年中央出台 “八项规定”,整顿 “四风”以来,一大批贪腐高官落马,成绩显著,如同网上所说,现在出现了一种 “三高”现象:“中央高度重视,百姓高度关注,贪官高度紧张”,党心民心盼望持续不断抓下去。同时还必须立法立规,坚决制止、不准党政军官员将自己家人的资产、钱财转移海外、存在国外银行。此外要进一步明确,“裸官”不得提拔,尤其不能放到重要岗位上,以免到国家关键时刻,受掣于人。一个连自己国家都不热爱,对祖国前途缺乏信心的人,有什么资格领导人民同甘共苦,去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富强的伟大梦想呢?

猜你喜欢

美欧克里米亚乌克兰
本期导读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德外长:美欧关系取决于如何对华
克里米亚热气球节
欧盟发布贸易统计,中欧贸易增长迅速,逼近美欧贸易
大选前4天普京视察克里米亚
失控的乌克兰
美欧谈自贸,中国早应对
新摩登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