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对话理论与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教学
2013-12-26王煌
王煌
摘 要:21世纪以来,对话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结合巴赫金的对话理论,联系笔者在长沙县某所特殊教育学校从事语文教学的实际,主要从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出发,就巴赫金对话理论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的运用问题进行分析,期待巴赫金对话理论在以后教学中能得到更有效运用。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281-02
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个重要途径,随着201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启动,对话教学越来越受重视,但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所占份额并不大,尤其是在为纠正青少年不良行为习惯如网瘾、早恋、有暴力行为等而创办的军事化管理学校更显缺失,笔者曾在长沙县某所特殊教育学校担任语文教师,即深感此点。因此,本文将从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出发,联系实际,来谈谈对话理论在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中应该如何得到有效地运用。
一
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将对话视为人的本质,是任何人存在的基本方式。他认为对话是生活的本质,参与对话、提问、聆听、应答、赞同等等皆是其本质体现。他同时指出:“所有都是手段,目的仅有对话。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终止不了,什么也干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和生存的最低条件。”[1]36平等性、差异性及思想性是对话的基本特征。
1.平等性
巴赫金将“自我”以外的全部皆视为他者,认为人之外的世界是多元的,在对话中存在的,即使是单一个体,也只有至少两个声音的同时存在,才意味着生命的真正开始,因此,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人总是在他者的关系中构成真正的生命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学会尊重,多沟通、多理解。在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都有着不同于同龄人的不良习惯,他们不爱好学习,甚至会排斥教师。但我们必须平等地像对待正常学校学生般对待他们,这样才能渐渐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回归到正常学校生活后,方能快速融入学习生活中,便于以后发展。
2.差异性
巴赫金认为对话既不能只以个人主观注意的方式局限于个人心里范围,也不仅仅存在于抽象客观主义的封闭语言体系之中。人也正是在这种差异性对话中成为社会的人,并不断丰富、发展自己。因此,要维持人的某种差异性,不用片面追求趋同效应,抹杀学生个性。学生的差异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教学不能无视这种现实,差异发展是人的共同性发展与独特性发展的统一,是人的社会化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统一,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差异,在混合能力课堂中实施差异教学。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差异性相比于正常学校更为明显,笔者执教的班级,学生年龄跨度从13岁到17岁,入该班前的年级从初一到高三,他们来自不同省市,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大部分由于是单亲家庭,没有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注重学生差异性,因材施教,在特殊学校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3.思想性
巴赫金认为人以精神性而存在,而存在于人的头脑中的想法向思想的转变离不开对话,他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明确阐发:“思想不是生活在孤立的个人意识之中……思想是超主观的,他的生存领域不是个人意识而是不同意识之间的对话交际。”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教师不应该成为某种知识意义上的决策者,而应倾听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展开民主的对话,多去了解学生思想,在教学的同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1]66。存在即意味着对话的进行,若对话结束终结,一切都将归为虚无。因此,对话不能,也不应结束。
二
对话教学就是凭借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互对话,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相互协商、沟通,使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下轻松学习、高效学习[2]5。对话教学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师生对话、师师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
师生对话。张隆华先生指出:“我国几千年的古代语文教育有些积弊: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重‘道,;在‘语和‘文(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上,重‘文;在教与学的关系上,形象一点说,重‘灌。”[3]7“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主要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4]172笔者在讲解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进行文学常识介绍,涉及作者,曾谈到朱自清前妻武忠谦患肺癌去世后留下了六个孩子交给朱自清后娶的陈竹隐女士抚养,陈女士含辛茹苦将其养大,这时,单亲学生提出异议,他们觉得这是不可信的,继父继母都是“恶”的。笔者并没有反对他们,而是理解他们,他们大部分来自单亲组合家庭,还没能摆脱亲生父亲或母亲离开的思念之情,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排斥继父继母也是可以理解的。笔者给予他们时间谈感受,再举了闵子骞芦花顺母的典型事例对此证明,学生似乎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相信他们能以平常心去对待自己的非亲生父母或兄弟姐妹。在其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朱自清的生平,也学到了孝悌之义。这样,不仅达到了使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教学目的,也达到了《背影》的情感目的,珍惜父母亲情。
师师对话。教学不是独立的,教师之间需要在沟通和对话关系中进行心灵的碰撞,结成学习共同体,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笔者经常邀请同事随堂听课并提出建议。鉴于所教授学生的特殊性,笔者也经常与每位学生的心理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家庭和性格等。
生生对话。“只有当人们能够互相展开交谈,由此产生不同的‘界的融合,形成新的共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才是可能的。”[5]224班集体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一个重要组织。集体生活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内部的认知矛盾,这种矛盾会促使学生重新调整内部的认知结构[6]370。在这种对话中学生彼此拥有他人的片断信息,从而引起同样的情感与经验,产生知识……[7]57笔者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入班前就读于不同年级的特点,经常采用生生对话形式,让学生自由讨论,或让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生。这样,既能取长补短,有效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交流情感,学会相处。
师本对话。巴赫金认为:作品本身从一开始就与意识形态纠缠在一起[1]3。文本的意义只有在文本与读者的对话中才能是实现,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文本,你就会得到不同的认知,体会到不同的感情[2]19。语文教学艺术中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把语文课文中的美,原原本本地交还学生。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教师联系实际来解读文本,挖掘文本的现实意义;另一种是教师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文本,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而现实中,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往往从个体的体验层面出发,用个人理解而代替全体学生的感悟。除此之外,从教参的角度出发理解教材,也是现阶段教学中某种误区。比如《背影》的写作背景,不少参考书都认为这是作者一篇简单的回忆性散文,颉取生活中父亲送别的小片段,教学目的主要是要学生理解父亲,体谅父亲……通过资料搜集,我们发现,在其子朱乔生对朱自清的回忆中提到:作者写这篇文章《背影》,是因为父亲朱鸿钧写信问作者为什么写了关于妻子和孩子的文章却不能写关于父亲的文章,可以说《背影》是写给父亲看的,父亲是唯一的读者,这是一篇表达作者忏悔之意的道歉信,文章末尾也提到了作者收到了父亲的信……我们不能说教参的错误,也不能完全确定作者的真正写作缘由,但这样来理解文本也同样是可以的,也更能使学生理解“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深层道理。无论是哪种方式,教师理解文本的过程都不应是消极接受的过程,而是通过积极的对话形成新意义、新思想的过程[2]21。
生本对话。通过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通过自身的构建,让学生自己对文本产生某种理解。语文作为人文学科的基础,语文学习更多的是自悟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大胆地接近文本,敢于向文本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在教授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篇课文时,笔者让学生先听录音再自读课文,通过反复阅读学生发现作者对青年提出了不少希望,学生犹疑为什么仅仅针对青年,而且在提出希望时的表述出现了多个“统一”。这样,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更加明白了文章的写作背景是1998年的五四青年节,作者因此会对全国青年提出殷切期望,而采用多个“统一”,是因为这是一篇演说词,作者追求句式的整齐,这样,演说词才更具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说,通过学生与文本对话,我们快速明白了演说词的基本特点,理所当然的,也有利于课时任务的完成。
三
人的存在是一种真正的精神与物质的共同存在。人存在于这个社会更应该从属于某种社会群体,教师与学生这两种角色也不例外。在对话性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我国课堂教学的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进而影响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综观上述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国内外的教育家们都对教学的对话性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和实验研究,为早日应用于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从师生对话、师师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师本对话这五个对话教学的主要形式谈到了笔者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学中对对话教学理论的运用,力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让特殊群体的孩子同样共享这同一片蓝天,同一缕阳光。
参考文献:
[1]米哈伊尔·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刘虎,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2]靳玉乐.对话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3]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5][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钟启泉.学科教学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戴维·伯姆.论对话[M].王松涛,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田 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