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丰富发展以人为本理念
2013-12-26李宁
李宁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铁路企业,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中的以人为本理念,任重道远。近年来,铁路企业在安全生产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丰富以人为本内涵,拓展以人为本实践路径,自觉地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中,统一到建设更高水平一流铁路局中,统一到建设美好郑铁家园中。
关键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旅客满意;关爱职工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2-0001-02
一、以人为本的现实诉求
理论来源于实践,反映实践,是实践的经验总结。铁路人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理念,针对铁路安全、时代的需求和价值的追求等现实问题,用铁路人自己的实践经验给予了掷地有声地回答。
(一)以人为本是安全的需要
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安全生产是铁路工作的主旋律。如果抛开安全生产谈以人为本理念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为一个特殊运输行业来说,铁路是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保障广大干部职工与旅客的人身安全,将旅客安全地运送到目的地是其最主要的任务。怎样才能更好地保障旅客及职工的人身安全,是摆在铁路企业面前的一道考题。要想破解安全生产难题,人是第一要素,主体是广大干部职工,他们是安全生产的控制者,开发和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尤为重要。可见,要想更好地将安全生产植入铁路企业,要想让安全生产平稳有序,这就必须从人的要素入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将安全生产落实到位,才能保障旅客和广大干部职工的人身安全。
(二)以人为本是时代的应答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出行的要求日渐多样化。纵观铁路发展的历史,我们清楚地看到,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先进的CRH380高速列车,中国铁路经过了六次大提速,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这无疑是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铁路企业来说,这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然而,铁路运输运能与人民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差距,如何建成人民满意的铁路是摆在铁路人面前的一大课题,是对铁路人的更大考验。要想更好的完成这张答卷,就要将人的因素摆在首要位置,紧随时代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不断提升应对新要求、新技术的能力,掌握新技术、新本领、新手段,不断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才能给予时代强有力的回答。
(三)以人为本是价值的追求
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理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对于铁路行业来说也是如此。中国铁路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人本价值追求。目前,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此期间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尤其是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之间将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面对人民对铁路行业发展的新期待,铁路人应时刻清醒是将经济利益放在首要位置还是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实践证明,铁路人在价值追求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时刻保持铁路人的本色,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数据显示,2012年1月-11月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实174 507万人,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56 405万吨。不仅如此,2013年6月15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推动铁路货运全面走向市场,实现铁路货运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变。从改革货运受理方式到改革运输组织方式;从清理规范货运收费到大力发展铁路“门到门”全程物流服务。构建了“门到门”接取送达网络,实行了“门到门”全程“一口价”收费。种种努力的背后无疑是艰辛,强有力的价值作支撑,发挥铁路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俗话说,本立而道生,只有形成以人为主要因素的价值追求才能为新时期我国铁路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价值支撑。
二、以人为本的三重语义
不同行业不同部门赋予以人为本不同含义,对于铁路行业来说,要想搞清楚什么是以人为本,就要弄清楚以人为本的“人”代表什么含义。对于铁路企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职工为本,就是以旅客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一)以人为本就是以职工为本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是企业发展的前进动力。企业要想科学发展、安全生产,主要依靠力量是广大铁路职工。改革开放以来,铁路企业依靠广大铁路职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广大铁路职工爱岗敬业,就没有列车的安全到站,没有广大铁路职工的无私奉献,就没有旅客的亲朋团聚。特别是在当前高铁时代来临时,他们在新技术、新起点上,练功比武、岗位奉献,将自身发展与高铁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发挥着自身的聪明才干,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因此,以人为本对于铁路企业来说,就是以铁路职工为本,让铁路职工在铁路发展的征程中有主人翁的意识,求实奋进,实现铁路企业科学发展。
(二)以人为本就是以旅客、货主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旅客、货主为本。铁路作为服务行业之一,其服务的直接对象就是旅客,旅客与货主需求的存在是铁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没有了旅客、货主,铁路和市场需求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以旅客、货主为本不仅包括广义上的旅客与货主,而且包括狭义的旅客。所谓狭义上的旅客包括作为个人的旅客与货主;广义的旅客与货主就是某一类的有运输需求的人,比如,老人、儿童、集团公司等,在此之中还包括特殊的旅客,例如,复转军人等,以上三类群体形成了“旅客、货主”的统一。因此,以旅客、货主为本就是满足不同类别旅客的运输需求,在方便旅客与货主运输需求的基础上,尽力为旅客与货主提供方便舒适的乘车环境和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用旅客、货主满不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标准,尊重旅客与货主,极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求。
(三)以人为本就是以民为本
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没有人民对铁路的殷切期盼和关心支持就没有铁路高速的发展,没有人民对铁路发展的新需求,就没有四纵四横高速铁路网的形成。就铁路企业而言,以人民为本的主体,不仅包括了关心支持铁路事业发展的群体,也包括了广泛的人民群体。归根结底,人民才是企业的根本动力和正确的价值所向,以人为本就是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体察人民对铁路的需求,切实把广大人民的需求体现在铁路发展的思路、措施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发展的各个方面。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全党要始终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三、以人为本的实践发展
以人为本理念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实践问题。一种理论是否正确和完善,只能用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近年来,铁路企业将以人为本理念与企业科学发展相结合,用严格管理+人文关怀和严格管理与关爱职工的理念,结合铁路的具体工作,不断丰富发展了以人为本理念。
(一)在严格管理中体现以人为本
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互为促进、相辅相成。有人认为,严格管理与以人为本相互矛盾。其实不然,没有严格管理就没有以人为本理念。铁路行业具有高危险性等特点,如果没有严格管理,没有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就没有铁路行车安全,就没有人身安全可言,更谈不上以人为本。近年来,郑州局将安全风险管理与现场作业结合,与现场环境相结合,与安全风险点相结合,为安全生产打下牢固基础,为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了现实基础。尤其是在高铁时代来临之时,高铁列车的高时速,给铁路安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唯有将严格管理化安全行车,才能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实施打下基础。
(二)在人文关怀中呈现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理念是以人为本理念的丰富与发展。2008年郑州局及党委提出了“严格管理+人文关怀”理念。该理念是在严格管理中彰显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中显示严格管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一方面,郑州局应对物价高涨、房价不跌,业余生活单调等方面问题,从职工待遇保障,住房建设保障,三线文化建设以及三不让承诺等具体措施入手,践行“严格管理+人文关怀”,让企业发展依靠职工,企业发展成果由职工共享。另一方面,郑州局应对旅客出行需求日渐多样的特点,加强对旅客的人文关怀,尤其是针对网络时代的来临,开通郑州铁路局门户网站—郑铁在线和微博,为旅客了解出行资讯提供了沟通的桥梁。
(三)在关爱职工、服务旅客中展现以人为本
关爱职工与服务旅客对以人为本理念来说,可谓一脉相承,相互融合。职工与旅客是铁路企业最主要、联系最广泛的“人”,实现好、维护好职工与旅客的利益至关重要。近年来,郑州局在实践中探索,让“好”字打头,分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好三线文化、落实好三不让承诺,让职工满意。同时,郑州局不断更新服务理念,以旅客为本的角度出发,转变服务观念,从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满足人民群众对铁路的新期待,创新服务载体,运用网络订票、网络微博等一系列新科技,针对郑州东站的开通运行,郑州局在郑铁在线门户网站和博客上,开辟专栏发布转乘信息,发挥服务旅客的作用,让铁路实至名归成为服务业的“老大”。
丰富发展以人为本理念既是当前任务,又是长远目标,只有将以人为本理念与铁路相结合,与时代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才能将思想与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统一到更高水平一流铁路局的建设上来,统一到美好郑铁家园的建设上来,形成具有铁路特色和时代特色的以人为本理念,从而真正丰富好发展好以人为本理念。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4.
[4]胡锦涛.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06-25.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3-10-14.
(责任编辑:许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