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湾港的发展现状及分析
2013-12-25吴剑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吴剑新(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1 湄洲湾港概况
湄洲湾港位于福建省东海岸的中部,莆田市区、莆田市仙游县和泉州市泉港区交汇处,是一个深入内陆的半封闭狭长海湾,全港包括秀屿港区、东吴港区、三江口港区以及枫亭作业区、湄洲岛作业区,水域面积达516平方千米。平均纳潮量达24.3亿立方米,具有丰富的港湾资源可供开发,与台湾基隆港隔海相望,是闽台两省相距最近而又最大的一对姊妹港,被誉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被交通部列为我国四大远景发展规划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是福建省主要建设的三大港口之一,更是莆田市重点港口发展区域。
2 湄洲湾港的优势条件
2.1 区位优势独特
湄洲湾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北至上海港510海里,南离广州港484海里,东距台中港仅72海里,属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点。是大陆离台湾直线距离最短的港口,也是江西省最近的一个出海口,江西绝大多数的煤炭将从湄洲湾港经昌福铁路(向莆铁路)输入。湄洲湾港也是大陆与台湾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2 港口自然条件好
2.2.1 常年风平浪静
湄洲湾全年除了台风正面袭击外其余时间均可以停泊作业,主要是因为湄州岛横亘湾口;往湾内5海里,盘屿、大竹岛、小竹岛、小霜屿等呈东北—西南排布;再往内7海里,有罗屿、惠屿和洋屿平列,构成三道天然屏障,避风避浪条件极好。历来波高不超过1米,常年风平浪静,是一个天然的避风良港。
2.2.2 港湾终年不冻不淤
湄洲湾属亚热带海洋气候,多年以来年平均气温保持在20度左右。港湾水域面积大,退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有利于将泥沙带出外海。湾内无大河流入,且上游河流陆地土质好,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少,流入湾内年径流量约3.77亿立方米。但与潮流量比起来,净流量只占其四分之一,其冲淤基本保持平衡,是不冻不淤的清水港。
2.2.3 航行条件优越
首先,深水岸线长:自然岸线长7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7.7公里,一般水深15~30米,30万吨级船舶可直达斗尾,可建20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其次,潮差大:湄洲湾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差为7.37米,平均潮差为4.97米。第三,水域面积广:水深大于15米的水域面积宽阔,因此可知湄洲湾可满足大型船舶航行与回转的需要,航行条件优越。2011年底,已开发利用岸线50.8公里,全港拥有生产性泊位147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4个,码头年设计吞吐能力10 232万吨,其中集装箱145万标准箱。
2.3 政府的大力支持
湄洲湾港口近年来迅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省委与市委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主要任务是以妈祖城开发来推进滨海新城建设,以发展临港工业来促进港城崛起。为加快港口开发的临港工业化步伐,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区布局一系港航项目和临港工业项目,总投资约600亿元人民币,为莆田发展港口经济提供可靠的产业支撑。
2.4 向莆铁路的推动
近年来,江西省发展提速,迫切需要最佳出海口。江西省交通运输与物流协会实地调研后认定,江西进口铁矿石从湄洲湾经向莆铁路运输,比从宁波港经萧甬线、沪昆线运输,每吨可节约运费10元以上,比起经深圳港、湛江港、防城港运输,则节省更多。于是,闽赣签订港口经济合作协议,江西铁投入主福建中原港务有限公司,依托深水泊位,打造江西石化进出口基地。2011年,8号化工码头开工建设。2013年向莆铁路建成通车后,大大提高湄洲湾港与江西省的联系,湄洲湾港不仅将得到江西后方腹地的推动,而且还会拓展湄洲湾的腹地向更西方向发展。
2.5 妈祖文化的影响
莆田市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妈祖文化是莆田对外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同时也是大陆增进台湾同胞情感重要桥梁。湄洲湾港可利用妈祖文化吸引海外华人华侨及台湾同胞投资建设。随着妈祖文化在全世界影响力不断扩大,妈祖朝圣旅游正成为福建著名旅游品牌,湄洲岛每年接待游客超百万,其中台胞超过10万。
3 湄洲湾港的发展瓶颈
近年来通过各方的努力,湄洲湾港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3.1 集疏运功能不配套
莆田市现在交通格局虽有一定的规模,但港口交通网络远未完善。集疏运条件还不能完全适应港口的发展需要,尤其是货运铁路和管道运输能力不足,导致港口纵向辐射能力较弱,所以湄洲湾港的直接经济腹地也是一直以来是莆田市及周边地区,集疏运方式主要以公路为主,水运为辅,集疏运方式单一,港口辐射半径小,经济腹地向内陆拓展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现在湄洲湾港经济的发展。
3.2 港口设施落后
湄洲湾港港口设施条件到2012年底为止与同是被交通部列为我国四大远景发展规划的国际深水中转港之一宁波港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可以说湄洲湾港暂时不能跟宁波港相比,甚至与本省福州港、厦门港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莆田市财政较为困难,虽然有加快建设港口的愿望却无投资的财力,造成港口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与宁波港存在一定的距离,难以适应船舶大型化和装卸专业化的要求。
3.3 投资融资渠道不畅
投资主体多元化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方向。据调查,多年来莆田市建港资金主要还是坚持国家投资、银行贷款和自我积累相结合的原则。由于历史原因,港口建设资金争取国家拨款受投融资体制改革影响而中断,造成企业负担过重,发展资金严重短缺。而且民资、外资虽有投资的欲望,但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是造成湄洲湾港口建设发展缓慢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今后湄洲湾港发展应特别重视的问题。
3.4 大型深水泊位开发滞后
湄洲湾港港口虽有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大型深水泊位80多个,也是目前中国少数几个能够建设30万吨以上深水泊位的海港之一,但总体开发缓慢。2009年底,全港拥有生产性码头泊位141个,而万吨级以上泊位才21个。年设计通过能力不过9 000余万吨。而到了2011年底时湄洲湾港口深水泊位也就比2009年多了3个即24个,发展较缓慢。
3.5 台湾问题的影响
多年来国家对湄洲湾港口开发,乃至整个福建省的投资建设,与其他沿海港口城市和沿海省份相比都相对偏少,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台湾问题,因为台湾还没有回归,所以国家及企业对湄洲湾投资还有所顾忌。
4 湄洲湾的发展措施及建议
4.1 及早谋划港口腹地,争取更多货源
港口竞争的核心是货源问题,腹地是港口的生存之本。港口腹地作为港口集聚货源的来源地和疏散货物的目的地,是港口不断扩展和持久繁荣的物质保证,是港口经济发展的依托。湄洲湾港多年来货物吞吐量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腹地不够,货源来源有限。扩大腹地,增加货源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完善港区的集疏运条件,利用向莆铁路增强与中西部的联系;利用江西打造“无水港”的机会,积极参与合建,并与江西相关产业保持密切联系;提高港区服务水平,完善装卸、报检、报关,储运等业务水平;努力建设大型深水港,为大型散装货船提供航行靠泊条件等。
4.2 发展壮大临港产业
发展壮大湄洲湾的临港产业主要从以下几个产业入手:
(1)装备制造业:加强与先进装备制造业地区的联系,引进大型企业,重点发展风电装备、环保设备、纺织机械、制鞋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木工机械、家用电器设备及机械零部件等装备制造业。
(2)造纸与木材工业:建设莆田印刷工业专业园,积极引进台湾龙头印刷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印刷工业园区,大力发展新型纸包装产品、高档出版物、包装装潢等印刷产品。加强与台湾印刷产业对接,鼓励台资印刷企业引进先进的印刷、包装机械,提升区域印刷业发展水平。同时,要充分发挥港口优势,加大国外纸浆进口,增加废纸的进口和国内收购,减少环境污染,并利用木浆、竹浆生产粘胶纤维,为莆田服装、鞋帽产业提供优质原料,延伸产业链。
(3)石化工业:要积极利用湄洲湾石化基地丰富的化工原料,建设石化中下游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塑料加工及配套助剂、烧碱及造纸化学品、橡胶及配套化学品、CPL锦纶化纤原料等产业链。同时,利用国投公司拥有磷矿、钾盐等资源优势,建设大型复合肥生产基地,重点发展磷肥、钾肥等项目及精细磷化工产业,并加大化工后继工程的项目生成、项目招商,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影响的化工企业入驻,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战略影响的化工产业群。
(4)钢铁工业:准确把握我国钢铁企业重组、联合与专业分工的有利机遇,主动承接台湾和国内外先进制造业转移,通过项目合资合作和先进技术的引进与研发,丰富钢铁产品品种,提高钢铁产品附加值。瞄准市场急需的石油管道、修造船用钢材品种,引进台湾和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湄洲湾北岸布局大型钢铁项目,生产高性能、高强度和高附加值的热轧板、冷轧板、涂镀层板和中厚板,成为国内具有竞争力的新一代精品板材、绿色节能高效钢材、高强度油气管材生产基地,延伸压延加工产业链,发展冷轧钢板、冷轧硅钢片、热镀锌板等临港金属压延加工业,带动下游机械装备、家用电器等下游产业的发展,成为海峡西岸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
(5)海洋船舶工业:要充分利用湄洲湾和兴化湾岸线资源,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大型船舶企业的沟通联系,积极引进资金和技术,加快推进湄洲湾东吴修造船基地建设;在大力发展修船业务的同时,努力提升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设计开发能力,争取建造远洋渔船、运输船、特种船、工程船、工作船等专业船舶。
4.3 完善湄洲湾的集疏运体系
湄洲湾港的不断发展,离不开完善的集铁路、陆路、水路为一体的集疏运体系。因此,加快打造港区后方的集疏运体系刻不容缓。第一,要加快推进疏港公路建设,努力完善港区公路网建设,在现有福厦高速、泉三高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湄永高速公路建设,建立完善的高速公路集疏运体系;第二,要加快完善铁路疏运体系建设,在现有福厦高铁、漳泉肖铁路等支持下,逐步推进向莆铁路的建设,同时利用建设完成的向莆铁路,开展海铁联运业务,提高铁路疏港能力;第三,要充分利用沿海及内河资源,打造水路疏港体系,拓展福建沿海、周边省份及长江中下游乃至台湾的水水中转业务,进一步增强集疏运体系的疏港能力。
5 结束语
湄洲湾港作为福建三大港口之一,同时也是与宁波北仑港、大连大窑湾、深圳盐田港并列为我国四大具有远景开发前途的深水港。它不仅是莆田市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福建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其开发建设应该得到省委市委的大力支持。虽然湄洲湾的发展建设困难重重,但是湄洲湾港依托它的优势条件使它的活力正渐渐的体现出来。相信不远的将来孙中山在《建国方略》提出的东方大港将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眼前。
[1] 陈晓彬.湄洲湾港定位及发展对策[J].水运管理,2012,34(12):23-25.
[2] 吴庆荣.发挥莆田港优势做好海铁联运[J].中国港口,2009(1):15-16.
[3] 林聘.莆田市港口物流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43-46.
[4] 吴庆荣.莆田市港口发展成就与规划的思考[J].中国港口,2004(5):31-32.
[5] 周大梁.开发湄洲湾建设巨型深水港[J].引进与咨询,2005(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