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顺应论视角解读网络语言中的“XX 体”现象
2013-12-12李善淑
李善淑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新语对我们的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2010年出现“凡客体”以来,网络语言“XX体”迅速走红,并且引得无数网友竞相效仿。从最初的“梨花体”、“凡客体”,到后来影响更大的 “咆哮体”、“淘宝体”及“陈欧体”等,“XX体”并没有像其他网络语言随着时间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反而层出不穷。起初从小范围的电影台词或者广告语,到后来行政职能部门相继使用“XX体”,这种网络新语已经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流行语。下面先举例介绍一些近来走红网络的“XX体”现象。
淘宝体:最初出现在淘宝卖家对商品的描述,现已成为常见的一种说话方式。因其特殊的称谓语“亲”而备受各阶层人们的青睐。2011年7月南京理工大学向录取学生发送的录取短信用的就是淘宝体:“亲,祝贺你哦!你被我们学校录取了哦!南理工,211院校哦!奖学金很丰厚哦!门口就有地铁哦!景色宜人,读书圣地哦!亲,记得9月2日报到哦!录取通知书明天‘发货’哦!上网就可以查到通知书到哪了哦!”
咆哮体:最早起源于豆瓣网。通常带有“有木有”、“伤不起”等字眼,并且在句末带有许多感叹号。这种看上去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表达方式迅速受到网民的追捧。如:“上班族你伤不起,每天手机打卡机与你作对有木有!!!每天坐着上班好几个小时腰肌劳损,颈椎病有木有!!!每天对着电脑,各种痘痘各种斑有木有!!!聊个QQ还得小心被抓到有木有!!!上下班挤成饼干有木有!!!肚子上软塌塌的小肚腩有木有!!!辛苦一个月还当月光族的你伤不起!”
一、顺应论综述
维索尔伦在Understanding Pragmatics一书中提出的语言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纵观论,从全新的、宏观的角度观察和理解语言研究的各个层面。顺应论认为使用语言是一种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不断选择语言的过程。这种选择发生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从而产生语篇。
维索尔伦指出人们之所以能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三大特性,即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三个特征相辅相成,互为基础。
从顺应论出发可以为语用学的描写和解释提供四个角度,即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
二、顺应论视角解读“XX体”
(一)“XX体”的语境关系顺应
维索尔伦把语境关系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其中交际语境包括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他认为,语境不是静态的,而是在使用过程中由说话人和听话人动态创造和调控的。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语言的盛行需要从三个世界中选择相关物充当语境成分,从而生成动态的语境。首先,“XX体”的产生顺应物理世界。在物理世界方面,时空因素最为重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网络语言走红,“XX体”大量进入人们的视线。其次,由于社交世界中包括多种社会因素,顺应过程因此更加复杂和微妙。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往往会选择效仿一些时下流行的既成的预制语言。近来更是出现了“咆哮体”生成器。“XX体”的产生也顺应了人们的心理世界。大部分“XX体”被用来宣泄人们内心的不满情绪,如“咆哮体”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一些白领更是模仿 “蓝精灵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工作不满的情绪。例如:
在那山的这边海的那边,有一群小会计,他们可爱又聪明,他们每天输凭证,他们没日没夜迷失在那,无垠的账表里,他们沉着冷静相互都支撑。噢,可爱的小会计,噢,可爱的小会计,他们结账编表加班不加薪。
语言语境是指语言使用所处的语言环境,包括篇内衔接、篇际制约和线性序列。篇内衔接是指利用连词、对比、比较、重复、替代和结构相似等方式实现语篇语义的相关。“XX体”的产生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实现语言语境的顺应。篇际制约是指语篇要受其谈论的主题和使用的问题类型等语用风格或情景的影响和制约。如“淘宝体”在应用于录取通知书的短信发送上即受到了其具体主题的制约。线性序列指的是选择语言时要注意语篇上下文的逻辑—语义关系,按次序对话语做出先后安排。如“陈欧体”出现后,网民纷纷通过改编赞扬自己的家乡,通过比较自己家乡与大都市的区别得出“为自己代言”,这些在语义上构成了一定的逻辑关系。例如:
你只听闻革命老区的红色头衔,却没看到小城宁静与舒适;你嘲笑我不是沿海城市起步晚,我可怜你总是雾霾;你可以轻视我的现在,我会证明山清水秀、人杰的皖西未来。城市发展是漫长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地老天荒,也要奔波繁忙。我是绿城六安,我为自己代言!
(二)“XX体”的语言结构顺应
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就是对语言的各个层面作出选择,包括语言、语码、语体、话语的构建成分、话语和语段以及话语的构建原则。一种“XX体”的产生,就形成了一定原则的语言结构。如随着“咆哮体”的流行,网民大多数倾向于使用“有木有”而不是“有没有”,这种选择体现了“咆哮体”在话语构建成分层次上的选择;“伤不起”也逐渐拥有较大的使用范围。话语和语段的选择主要体现在语言行为和语言类型的选择上,如“陈欧体”有一定的固定结构:你有……我有……你可以……但我会……但那又怎样,哪怕……也要……我是……我为自己代言!
(三)顺应的动态性
维索尔伦指出语言使用的顺应过程的中心问题是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这一过程的动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时间维度,不同语境对语言选择的制约和语言线性结构的灵活变化。
首先,“XX体”的产生及发展是语言随着时间变迁而作出的动态顺应。从2010年“凡客体”的出现到如今 “陈欧体”的盛行,每一种“XX体”都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做出的顺应。
其次,由于交际发生在人与人之间,交际者对话题的兴趣、选择说话的内容以及说话的方式等都影响着顺应的动态性。“咆哮体”之所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网上流行,就是因为这种宣泄的方式受到网络交际者的普遍认可。
另外,由于语言的使用是在时间中发生的,那么语言具有和时间相关的一种特性:线性。语言的线性特征对句子的词序安排等都有着制约作用。一定时间盛行的“XX体”与当时的事件是一致的。人们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会受到线性特征的制约。如2010年流行的“凡客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已逐渐淡出,但是新的“甄嬛体”、“陈欧体”开始相继出现。
(四)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
意识程度指交际者在选择和使用语言作出顺应的过程中涉及的心理认知因素。在社会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交际者选择语言作出顺应的意识程度会有所不同。“XX体”是隐喻性用法,凸显的意识程度更高。同时网络语言要求人们对网络情境有一定的了解。随着“XX体”的流行,人们对其认知度也随之提高,此后每次新的“XX体”的出现所引发的意识程度也会降低。同时,人们的思维也会发生改变,表现了思维对语言的顺应。如“陈欧体”来源于聚美优品的广告语,广告词如下: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随着“陈欧体”这种结构在网络上的普遍流行,人们对这种结构的意识程度也就越来越高,对其认知度也逐渐提高。接着网上纷纷出现各种“陈欧体”,如:
你只看到我在微博晒图,却不知道我也曾工作,你有你的达人,我有我的会员。你嘲笑我会员没粉丝不配加V。我可怜你不懂僵尸粉丝的无用。你可以会员加达人,我会证明谁才是领袖!加V是注定痛苦的旅行,微上少不了质疑,但那又怎样?哪怕取消加V,也要想尽办法无懈可击!我是会员,我为自己代言。
三、顺应论角度解读“XX体”的发展趋势
维索尔伦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是选择语言的过程。人们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不断做出选择,是因为语言具有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
首先,语言的变异性指语言具有一系列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后缀“体”用于指某个人或者某群人的表达方式自成一体。从“梨花体”、“知音体”到“蓝精灵体”,这些不同的变异方式所表达的内容也具有不同的意义。
其次,协商性指的是语言的选择不是严格地按照规则或固定的形式—功能关系做出的,而是根据高度灵活的原则和策略做出的。协商的过程是灵活的,具有不确定性。每种“XX体”的出现本身都有不同的方式。如“淘宝体”采用称谓语“亲”,“咆哮体”以感叹号多为特点。这些“XX体”本身具有灵活性,是不确定的。具体事件的产生往往由不同的元素组成,这些不同的元素形成了不同的“XX体”。
再者,语言具有顺应性。顺应性是对协商性的要求。顺应性要求协商的结果使得交际者最终从不确定的可能性中选择与交际环境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策略,以满足交际的需要。一方面,语言选择是在已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语言的选择顺应环境;另一方面,环境也会被所做的选择改变,即环境也会顺应于所做的选择。“XX体”的产生和人们对各种“XX体”的竞相模仿说明语言的选择顺应情境的改变。
语言的这三种特性促使“XX体”层出不穷。每一次不同的事件产生不同的“XX体”,组成“XX体”的元素与事件息息相关。笔者认为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仍会相继出现各种“XX体”。
四、结束语
通过顺应论视角解读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XX体”现象,笔者发现“XX体”的产生和发展是顺应的结果。“XX体”对语言的选择顺应语境关系和语言结构,且其顺应过程是动态的,顺应过程中的意识程度也不尽相同。这些都对各种“XX体”产生的原因做出诠释。另外“XX体”现象体现了语言的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揭示了“XX体”的发展趋势,即“XX体”仍会继续出现新的表达内容。顺应论为“XX体”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语用学视角,人们应该客观地对待“XX 体”现象。
[1]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London:Arnold,1999.
[2]顾婉湫.浅析网络新语中的“XX体”现象[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7.
[3]何自然,于国栋.语用学的理解——Verschueren的新作评介[J].现代外语,1994(4):433.
[4]何自然.语用三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黄自然.咆哮体在蹿红[J].语文建设,2011(7-8).
[6]钱冠连.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1(1):61-66.
[7]俞东明.什么是语用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