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损耗研究
2013-12-10杨茂
杨 茂
(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外语系,安徽 合肥 231131)
人类拥有强大的语言习得能力,同样,人类也会损耗他们的语言能力。语言损耗的概念很宽泛,造成语言损耗的原因也很多。在国内,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时至今日,还没有中国学者在汉语语言环境下对非英语母语的语言损耗进行探究。
1 语言损耗的定义
在关于语言损失现象的研究中,常常会出现很多术语,比如:损失、改变、遗忘、转移、逆转、死亡和损耗。它们分别表述个体或者群体使用语言过程中所出现的语言损耗或者消失的现象,其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所有术语中,“损耗”似乎是该领域研究中最受青睐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中往往采用术语“损耗”,其原始含义如下:一、因为摩擦而逐渐减少;二、因为持续的压力而在数量或力量上逐渐减少;三、人员数目的减少,而且是一个渐进的自然发生的过程,如退休、辞职或者死亡。
语言损耗可以指由个人或言语社团造成的任何一种语言或语言的任何一个部分的损失。它既可以指在双语环境中母语使用减少的情况。也可以指少数族裔群体中由于政治或社会原因,一种语言逐渐取代另一种语言的现象。此外,语言损耗还可以指神经系统衰弱患者语言技能的衰退和老年人降低使用某种语言类型的频率。同样,语言损耗也可描述一种语言的完全消亡。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损失”可以替代“损耗”。事实上,“损失”是一种概括性术语,其中包含两类部分重叠的过程,即转变和损耗。“语言损失”是一个通用的术语,指拥有的语言技能的下降,既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此外,在评估语言技能改变的个人层面,有时会采用“遗忘”这个术语来替代“损耗”。 “遗忘”与“损耗”是不同的,因为在“遗忘”过程中,一旦有了线索就可以回忆起整个信息。但是在“损耗”过程中,学习者只能恢复部分信息。
语言损耗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建立起各种理论,这取决于其强调的是个体因素、社会环境因素还是语言因素。然而,无论是从心理语言学角度、神经语言学角度,还是社会语言学角度,关于语言损耗的研究大多数集中在个体因素和语言因素两个方面。
2 语言损耗中受到影响的语言技能
本研究抽取了108名三年级大学生作为样本,考察他们在英语学习中英语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他们的熟练水平(第一阶段)。他们的英语基本熟练情况由特定的语言测试进行评估。在随后研究的第二阶段,即第一阶段后的六个月,100名受试者符合研究条件。他们的熟练程度须再一次接受第一阶段使用过的同一语言测试。在区分受试者水平的过程中,把受试样本中的排名前25%和后25%分别定义为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
在语言学习策略问卷中共有40道问题:记忆策略(第1-4问),认知策略(第5-14问),母语策略(第15-19问),元知识策略(第20-25问),补偿策略 (第26-29问),感情策略 (第30-34问),社会策略(第35-40问)。每道问题描述了一种策略的使用,并采取5分制的形式——分值由1(从来没有或对我来说基本从来不可能)到5(总是如此或者对我来说总是这样),要求学生回答语言策略使用方面的问题。对于每道问题,都有5个选项供回答者选择:1代表“从来没有或对我来说基本不可能”,2代表“通常对我来说不可能”,3代表“对我来说有时候是这样”,4代表“对我来说通常是这样”,5代表“总是如此或者对我来说总是这样”。
在词汇测试中共有40个单词。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选择或写下单词的意义。这些词汇可被分为3个使用频率等级,第一级为高频词汇,包括900个学生在高中毕业后应掌握的单词。第二级指中频词汇,由1500个学生在2年大学英语学习后需掌握的词汇组成。第三级是低频词汇,由900个单词组成。根据这三个等级词汇的比例,10个单词选自第一级,20个单词选自第二级,剩下10个单词选自第三级。
对于语法测验,本研究设计了一个包含所有重要语法点的,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需掌握的试卷。语法点包括动词时态、分词、介词、形容词的比较级与最高级、倒装、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虚拟语态。
由学生问卷和熟练性测试收集到的数据被输入计算机,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版本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包括了下列统计过程:一、描述性统计过程。包括对学生的问卷答案和测试结果的频数分析,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使用SPSS的探索性(explore)分析来检验学生们的能力分数是否符合正态分布。二、方差分析。使用双样本检验法(Paired sample t-tests)来检验不同时间和不同群组的分数之间是否存在统计上的显著差异。三、使用皮尔森相关性分析损耗率和个人因素的相关度。四、使用一般线性模型来分析变量对语言技巧损耗的主要影响和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语言学习策略量表种类 平均值 标准偏差 使用的次第记忆策略 2.71.48 7认知策略 2.83.40 5补偿策略 3.52.42 1元认知策略 3.30.44 2情感策略 2.98.57 3社会策略 2.80.36 6母语策略 2.90.40 4
如表所示,补偿策略使用频率的平均值是最高的(平均值=3.52),接下来依次是元认知(平均值=3.30),情感策略(平均值=2.98),母语策略(平均值=2.90),认知策略(平均值=2.83),社会策略(平均值=2.80)和记忆策略(平均值=2.71)。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相比其他的策略,最常使用的是补偿策略。补偿策略使学习者能够用弥补他们知识和技能的不足,例如通过猜测意思和使用手势。
对100名学生所做调查问卷的回答的初步分析显示:在他们所使用的补偿策略中,最常用到的是利用同义词(平均值=3.79)和猜测(平均值=3.65)。一种推测是大部分的研究对象不是英语专业学生,但是他们不得不使用英语读、说、听、写,甚至有时候与他们的同学和老师在课堂上用英语交流。他们由于缺乏目标语言的知识,需要补偿更多,因此他们更频繁地是用补偿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在表4.2中排在第二位。元认知策略是调节和控制学习是执行过程,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估。它们对语言学习的成功有很重要的意义。与年轻的学习者相比较,那些研究对象是成年的语言学习者,对英语的学习有明确的目标,有很强的监控和评估自己的能力。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语言学习上,制定合理的计划,积极地寻找和利用机会来训练他们的英语。
这个研究的另外一个结果是记忆是最不常用的策略。记忆策略指的是储存和检索知识的方法,有时候被叫做记忆术。记忆术指的是在安排信息,做联系和复习中所使用的心理过程。中国学生很少使用特殊的技巧或者记忆手段加强他们记忆的成果。对此的一种理解是学生们对合适的记忆策略还不熟悉。另外一种理解是学生们可能没有意识到有那么多的记忆策略,尽管记忆和背诵在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里有很深的根源。他们主要依靠死记硬背的策略和规则导向型的策略。除此之外,他们很少受到记忆术的训练。
社会策略在七种策略中使用频率排在倒数第二。社会策略包括与其他人的互动和向别人寻求帮助。但是在这个研究中,不考虑社会策略对第二语言水平的重要性,这些中国学生使用它们的频率是倒数第二。为什么他们没有想象中那样频繁地使用社会策略呢?一种解释可能与中国的非英语专业学生所处的学习环境有关,例如他们在课内和课外与他人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是有限的。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中国学生是通过课堂指导的方式来学习英语知识的。与在一个自然环境下学习语言相比,课堂活动变得更加需要技巧,因此对激发交流技巧的发展没有效果。正如艾里斯指出,与自然的环境相比,课堂活动中的社会策略更少,特别是当课堂的重心是正确地使用语言而不是流利地交流时。社会策略使用频率很低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的经历中社会活动很少,例如许多学生不经常参加更加复杂的语言活动如社会交流或者课堂口头演示。这种现象阻止了社会策略广泛而频繁的使用。
将这100位研究对象当做一个整体,配对样本测试法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试者的平均成绩有着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废弃使用英语六个月后,这100位参与者都出现了词汇磨蚀和语法磨蚀。词汇知识磨蚀率为7.86%,而语法磨蚀率为3.07%。通过比较词汇知识磨蚀率和语法磨蚀率,我们可以总结出词汇知识比语法知识磨蚀得更快。这一结果证实词汇比语法更易被磨蚀。
语言损耗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即使是最勤奋和积极进取的语言学习者或演讲者也有可能丧失他们花了几年时间才掌握的语言技能。关于语言损耗的知识对外语教学人员以及外语学习者都有利,因为它能帮助我们了解各种语言习得过程是如何影响语言损耗率的,从而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将潜在磨蚀率降到最低的有效教学途径。
[1]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4).
[3]李萍,郑树棠.外语损耗与保持[J].山东外语教学, 2004,(5).
[4]倪传斌.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