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肿瘤教学设计

2013-11-27璐,吴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1期
关键词:病案生长肿瘤

周 璐,吴 波

(1.重庆市医药卫生学校,重庆 408000;2.涪陵中心医院,重庆 408000)

教学设计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手段。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曾说,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现将“肿瘤”章节的教学设计报告如下。

1 设计思路

本课程根据2007年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为实现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教学重点突出“双核”——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原理,本次教学突出应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以问题、案例为核心,建立学习“定向点”——区分良、恶性肿瘤,然后围绕这个“定向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注意“教”与“学”并重,联系日常生活深化知识的内在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掌握专业技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2 教学分析

2.1 教材分析

“肿瘤”系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学基础》第五章。本章属于病理学的总论范畴,介绍了肿瘤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病变。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肿瘤的一般形态、生长特点,能初步辨认良、恶性肿瘤,为学习各系统常见肿瘤及临床相关课程打下基础。

2.2 学情分析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知识结构零乱、学习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主动性不够等问题。而本章内容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并不陌生,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接触到肿瘤病人。但他们对肿瘤的了解只停留在表象,如知道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肝癌、乳腺癌,认为肿瘤就是癌症,患肿瘤的病人预后都不好等。学生对肿瘤充满好奇心,渴望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肿瘤。故在教学中应抓住其心理特征,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3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肿瘤的转移途径。

教学难点:肿瘤的异型性。

3 教学目标

3.1 知识目标

(1)知道肿瘤的概念,肿瘤的一般形态、组织结构。

(2)知道肿瘤的异型性,并能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恶性肿瘤的异型性。

(3)能说出并对比肿瘤的生长方式及转移途径。

3.2 技能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根据肿瘤的形态、生长方式、异型性,初步辨认良、恶性肿瘤。

3.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医德、医风。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从心理、生理上对病人进行全方位护理,帮助病人排解不良情绪,鼓励病人树立与肿瘤作斗争的坚定信心。

4 教学策略与手段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有效的学习,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构起来[2]。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课前先以问题为导向,设计一例常见肿瘤的临床病案,将病案印发给学生。让学生预习本章内容,充分利用书本及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病案中的相关问题。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所以课上笔者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感官刺激让学生产生直观感受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课堂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布置不同的任务,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及分组讨论法,如让学生通过自学找出知识要点后教师再深入讲解,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中结合临床相关病例让学生分组讨论,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注意将医德、医风教育自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5 教学方法

(1)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法:在新课前引入。

(2)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应用。

(3)讨论式教学法:用于课后强化。

6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本章节,通过报刊、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肿瘤的形态、特征。

(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适合中职生的PPT课件,并准备典型的临床病例资料。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设备。

7 教学过程

(1)以临床病例为背景,问题为导向,为学生学习搭好“脚手架”。(不计入学时)

教师准备:课前一周印发典型的肿瘤病案让学生预习,为理论课做准备。

学生活动:查阅书本、网络、相关报刊等资料,解决病案中的问题。

(2)运用多媒体,通过增强学生直观感受,激发其学习兴趣。

①激发兴趣,导入课题。(第一学时)

教师活动:讲述一则真实的报道:加拿大一名3岁女童患乳腺癌。

教学目的: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其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同学们见过肿瘤吗?肿瘤长什么样?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常见肿瘤的照片,并逐一介绍其名称,让学生在直观感受肿瘤的同时指出肿瘤的类型:肿瘤包括良性和恶性两大类。恶性肿瘤不仅包括我们常说的癌症,还包括肉瘤。展示我国及世界各国的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以此说明救死扶伤的重大意义,引起学生对本章节的重视。从而引出第一节课的内容:肿瘤的概念。

②图片展示,对肿瘤的特征形成表象。

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结合临床说明由于肿瘤生长部位、生长方式不同,可以出现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数目等。然后在黑板上列出不同部位的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常见的形状,教学生通过肿瘤的形态会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提出问题:例如,一种长在体表的肿瘤,形状为菜花状,请初步判断这种肿瘤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指导:评价并矫正。强调医护人员对肿瘤性质的诊断会直接影响病人的整个治疗过程。一旦误诊,带来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甚至危及病人生命。从而将医德、医风教育自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

③结合多媒体图片、教材插图,分析、讲授肿瘤的异型性。

教师活动:以反问的方式深入讲解: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能不能仅凭肉眼观察就确诊肿瘤的良、恶性程度?在临床上怎样确诊呢?引出确诊肿瘤的主要依据是肿瘤的异型性。指出这是本章节的难点内容。读出肿瘤异型性和肿瘤的分化程度两个概念,并让学生重点标记。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概念,思考后在书上找出区别这两个概念的关键词。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评价、矫正后结合图片精讲概念。

展示3幅图片,第一幅正常子宫平滑肌组织的微细结构,第二幅子宫平滑肌瘤(良性肿瘤)的镜下结构,第三幅子宫平滑肌肉瘤(恶性肿瘤)的镜下结构。让学生仔细对比观察3幅图中组织的排列和细胞的形态。(第二学时)

提出问题:正常组织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归纳:学生能通过肿瘤的分化程度判断异型性的大小和恶性程度的高低。

教师总结:结合教材上的插图精讲恶性肿瘤异型性的表现,最后用“大、多、怪、裂”几个简单而关键的字概括恶性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并教会学生理解记忆的方法。强调肿瘤的病理学诊断在医学领域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学习掌握。

④结合图片对比、精讲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教师活动:精讲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

提出问题(检测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情况):肿瘤的生长方式有哪些?共同的生长方式是哪种?良、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有何区别?

学生活动:思考后抽查回答问题,教师评价、矫正,加深学生印象。最后,结合教材上的插图精讲肿瘤的3条转移途径——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和种植性转移。同时强调因为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易转移,所以作为一名医生对肿瘤病人应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将救死扶伤思想教育渗透到教学中。

(3)将课堂还给学生——通过病案讨论,总结全课。

学生根据课前印发的病案进行讨论。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指导:评价、概括、总结。

教学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其体会合作、交流的乐趣。不但完成了本次课主要内容的学习,为下次学习“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打下基础,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能力。

(4)布置作业(课后复习题)。

8 板书设计

板书:

9 教学预期和教学反思

9.1 教学预期

本次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采用启发、引导、讨论及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肿瘤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常见肿瘤的特征,明白了肿瘤的异型性,知道了肿瘤的生长方式和转移途径,初步实现了教学目标,收到预期教学效果。

9.2 教学反思

由于学时较少,教学速度较快,学生生活经验、学习主动性参差不齐,导致教学时只能按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讲解,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究。

[1]傅钢善.现代教育技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病案生长肿瘤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碗莲生长记
生长在哪里的启示
生长
ceRNA与肿瘤
《生长在春天》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床旁无导航穿刺确诊巨大上纵隔肿瘤1例
《肿瘤预防与治疗》2015年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