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污染情况及患者用氧效果的研究
2013-11-24蔡学联吕火祥唐晓英邬维娜
蔡学联,董 敏,吕火祥,唐晓英,邬维娜
(1.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2.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杭州 310053)
吸氧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及抢救治疗手段。氧气湿化瓶是湿润氧气的装置,目前普遍认为氧气经湿化瓶内的液体湿润,可避免干燥氧气对患者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提高氧疗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1]。但众多文献报道[2-5],氧气湿化液是导致氧疗患者院内感染频发的原因之一。国内李惜华等[6]、田芳等[7]的研究表明低流量干燥吸氧优于加液吸氧;在中国香港地区,中流量吸氧患者氧气不湿化。国外学者不主张在低流量吸氧时加液[8,9]。目前,许多医院按有关规定常规采用湿化瓶加湿化液,每天更换湿化瓶1 次,但有文献报道[10],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 d。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笔者研究氧气湿化瓶在连续使用4d情况下加液与不加液污染情况与用氧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本院老干部病房吸氧治疗的住院患者;患者意识清楚,病情稳定,无上呼吸道感染;吸氧时间≥4d,采用低流量鼻导管吸氧;知情同意。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80例,按用氧时间先后分成两组。前29例为对照组,男15例,女14例;年龄77~89岁,平均(79.07±7.80)岁;基础疾病:高血压病12例,心脏病8例,肝癌5例,脑梗死4 例。后51 例为观察组,男32 例、女19例;年龄79~89岁,平均(83.54±5.23)岁;高血压病29 例,心脏病13 例,肝癌5 例,糖尿病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吸氧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壁式输氧装置低流量鼻导管吸氧,鼻导管及湿化瓶等均由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后供给。对照组氧气湿化瓶内装无菌蒸馏水(根据湿化液消耗情况,随时添加),观察组氧气湿化瓶内不加水,在4d内24h持续吸氧过程不更换氧气湿化瓶。
1.3 采样和检测方法 参考李惜华等[6]的研究,在吸氧4d后,对照组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湿化瓶内10ml湿化液,观察组在无菌操作下用含培养液的无菌棉签在湿化瓶内壁取样本,送检细菌培养。细菌室人员按常规方法将样本接种于营养琼脂培养皿,置入37℃温箱中培养48h,再进行细菌计数及分类。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细菌培养结果;记录患者吸氧期间吸氧效果(脉搏氧饱和度,即SpO2)和舒适度(如鼻咽部干燥情况、咳痰感受)。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输入SPSS 16.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Fisher检验及t检验,检验水准P<0.01。
2 结 果
2.1 两组湿化瓶污染情况比较 对照组检测29个湿化瓶,无菌24 个、有菌5 个;观察组检测51个湿化瓶,无 菌50 个、有 菌1 个,经Fisher检验,P=0.022。
2.2 两组患者吸氧效果及舒适度比较 见表1。
表1 吸氧4d两组患者吸氧效果及舒适度比较
3 讨 论
3.1 湿化瓶污染情况分析 本研究显示,吸氧4d,加液湿化瓶污染发生率高于不加液湿化瓶,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本研究均采用壁式输氧装置/中心供氧,湿化瓶由中心供应室集中清洁、热力消毒并烘干后供给,不存在使用前已污染情况;两组患者病情稳定,无上呼吸道感染,不存在患者病情影响湿化瓶使用情况;氧疗方式、氧疗期间不更换湿化瓶,唯有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差异。湿化瓶在加液过程中,存在湿化瓶被污染的风险,且加液湿化瓶随着吸氧持续进行,无菌蒸馏水也随着消耗,必须随时添加,增加湿化瓶被污染的风险,同时蒸馏水本身无消毒、抑菌作用,在潮湿温暖的环境中易使细菌生长繁殖,成为细菌生长的沃土。而湿化瓶不加液则减少了增加污染机会的操作,同时干燥环境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可从根本上解决因湿化液中微生物污染而引起院内感染的可能。
3.2 舒适度分析 本研究显示,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对吸氧患者鼻咽部感受无明显影响。国内余晓芳[11]和曾晓琴等[12]的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分析原因可能是低流量吸氧时吸入的氧气量较少,在患者潮气量中所占比例较低,对气道的刺激小,同时南方地区空气湿度较大,呼吸道黏膜本身具有的湿化功能和空气中的湿度对氧气起到了足够的湿化作用,因而不加液低流量吸氧不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李珑等[13]对接受湿化氧疗出现鼻咽部干燥症状的患者改为未湿化吸氧,症状并无加重;对未湿化氧疗的患者出现鼻咽部干燥症状后改为湿化吸氧,症状也无明显改善,说明低流量吸氧时,加液与不加液对患者鼻咽部等主观感受无明显影响。
3.3 吸氧效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吸氧期间两组患者SpO2均高于95%,说明湿化瓶不加液与湿化瓶加液对患者吸氧的效果无明显影响,这与Miyamoto K[14]的报道一致,其原因为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湿化瓶加液与不加液,没有影响痰液咳出的难易程度,因而不影响呼吸道的通畅度和氧气吸入,因此两组吸氧效果相似。
[1]郑玉婷,黄晓岭,陶薇,等.改进氧气湿化瓶消毒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6B):11-13.
[2]吴静,贾磊,孔祥云.氧气湿化液污染现况调查及相关原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28-29.
[3]朱其凤,贾磊,徐华,等.氧气湿化液污染现状调查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1):3350-3351.
[4]刘金昧,王建芳,杜倩.氧气湿化液污染引起肺部感染菌群调查[J].护理研究,2007,21(20):1816-1817.
[5]陈小青,王红红,杨晔琴.氧气湿化液应用及预防污染的研究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2,11(5):426-428.
[6]李惜华,陈桂贤,江文益,等.一次性氧气湿化瓶低流量干燥吸氧临床应用研究[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047-2048.
[7]田芳,杨碧芳,黄素风,等.无湿化中低流量干燥吸氧在深圳地区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4):997-999.
[8]Fulmer J D.ACCP-NHLBI National Conference on Oxygen Therapy[J].Chest,1984,86(2):234-247.
[9]Kallstrom T J.AARC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oxygen ther-apy for adults in the acute care facility-2002revision &update[J].Respir Care,2002,47(6):717-720.
[10]黄少娅,罗秀娟,秦丽娜,等.氧气湿化瓶的使用时间和消毒方法的探讨[J].国 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0(18):191-192.
[11]余晓芳.输氧装置结构改良对氧疗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1,18(4B):43-45.
[12]曾晓琴,王若婧,国宁,等.两种吸氧方法对病人口咽干燥影响的研究[J].全科护理,2009,7(6):1531.
[13]李珑,王伟,王根妹,等.湿化与未湿化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患者呼吸道症状的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31-32.
[14]Miyamoto K.Is it necessary to humidify inhaled low-flow oxygen or low-concentration oxygen[J].Nihon Kokyuki Gakkai Zasshi,2004,42(2):13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