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之我见
2013-11-21陶敬
■陶敬
《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之我见
■陶敬
本已计划推出《剑侠情缘3》的西山居工作室,在面对网游冲击和单机游戏市场日渐低迷的困境中,终于在2002年放弃了这部半成品的研发,全力转战网游市场。虽然号称“内地游戏音乐第一人”的剑侠音乐之父罗晓音在接受访谈时表示,恢复单机游戏制作并非绝无可能,但一句“在单机游戏市场恢复后”便毫无悬念地把这个美好的愿望一直推到了地平线上——看得到,走不到。
如今,作为剑侠转型之作的网络版已然反客为主,一做做到了第三代。时代从北宋末年转向了隋唐年间,民族大义变成了江湖纷争,说是门派招式多元化也好,操作性更加上乘也罢,不难看出的是,如此迎合市场之作,最终走向影视化本是大势所趋,却不知是何方神圣在策划之时灵光一现,竟想到了捏进时下最流行的“穿越”元素,就此把这部最终命名为《剑侠情缘之藏剑山庄》的作品推上了这么一条集时尚、潮流、洋气于一身的不归路。
视觉呈现上,我们看到的是每一帧仿佛都在用明信片的规格打造,各种滤镜、光影纷繁迭起,客观来说,无论从特效处理还是镜头语言上都做得十分精细,堪称近期同类作品中的上乘。此间,西山居的技术力量必定功不可没,因为游戏场景与招式还原度都不低,而且处理上也比较平顺自然。剧情方面,看来是不能太相信前期。笔者简单百度了一下,方才恍然大悟:为什么剧情之中诸多配音口型大相径庭?原来不知因为剪辑时遇到什么硬伤,中间大段群众剧情似遭删除,然后剩余部分硬生裁剪,导致结尾云里雾里,不知是否也正应了咱们近几年兴起的“开放式剧情”这一主流卖点。对照百度简介,连基本人员设置都有改动,估计身兼编导演于一身的吴亚桥小姐没少费心。也难怪,三十多集的片子,去年7月开拍,10月就杀青,笔者驽钝,实在难以想象这种风一样的拍摄速度。
“意识进入游戏”的设定其实并非新生事物,但是用在本剧里可以说是最大的败笔。这里简单举个例子。众所周知,NPC是英文Non-Player-ControlledCharacter(非玩家控制角色)的缩写,因此,在任何粗通电子游戏的观众看来,“NPC开会”之类的场景都是不可能出现的。NPC的运行,除了必须接受程序固有的编排,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影响玩家游戏任务的完成。笔者窃以为,任务性正是“游戏”有别于“穿越”设定的首当其冲之处。可以说,既定程序的局限性,恰恰造就了游戏世界的特点,决定了游戏里的任务是需要被完成,而不是像现实中的历史一样,可以接受人为的改变。一言以蔽之,既然身处数据空间,就得遵守规则。无论未来的高科技怎么智能化,科技自身的意识再怎么发达,都不可能出现一堆NPC自行决定自己的任务,继而丢下玩家操纵的主角于不顾的情况,否则就背离了他们在游戏世界里被制造的意义。
笔者无责任猜想,会否是剧本的创作者看多了黑客帝国之类的虚拟情境设置,想如法炮制一个虚拟游戏空间?可惜莫名跳进跳出的现代剧情,非但对原著“江湖之争”的精神展现没有起到任何帮助,反而增加了各种BUG。加上后期中关键情节的流失,结果我们在样片里看到的居然是“一个公司开发了一个游戏,然后只有全公司的人自己在玩”的场面,实在滑稽至极。换句话说,如果认为这一切都可以戴上“未来世界高科技”的帽子解决,那么请问这个虚拟游戏的设置意义又何在?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些门派、招式、江湖设置的话,直接架空一个世界观并不难,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做成时空隧道穿越回古代的设定呢?
比起同期问世的诸多粗制滥造、单帧截图都够不上明信片水准的——连肥皂剧都称不上的——水泡剧,撇开这个名字不看,这完全称得上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偶像剧,可惜就可惜在,它叫错了名字。不知道是不是“骂声也代表收视率”的观念使然,现在号称吸引玩家、读者的改编之作,结局无外乎都是讨骂。然改编之风依旧愈演愈烈,愈骂愈烈,制作方一个个苦大仇深,一副“我尽力了”的悲催模样,仿佛是我们的受众要求太高,殊不知自己根本站在原著的门外,自己看不懂,还硬生生怕别人不买账。以仙剑电视剧的忠实拥趸为例,不在少数的此类人士往往游戏背景都搞不清,连称原作是“名不见经传的网络游戏”——“你们这些游戏粉拽什么拽!要不是有电视剧,又有几个人知道你们这个老掉牙的游戏哦!”凡遇此等小白,也只得干笑两声痛恨自己生不逢时,少时沉迷游戏,混沌度日,终于垂垂老矣,再跟不上时代的桑巴舞步。
笔者仅一介纯单机游戏玩家,剑侠三部曲,全部购入正版,其中两版豪华,至于一至三代网络版,绝对从无涉猎。然区区5集样片,已令笔者口不择言至此,不知各位网游版铁粉所见全集之后,又将欲加何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