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唢呐在昆曲乐队中的运用

2013-11-21陆惠良

剧影月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字调曲牌指法

■陆惠良

唢呐,(Surnā古代波斯译音)传统昆曲乐队亦称“喇叭”,约公元三世纪出现在中国,700多年前传入中原地区,明代中叶广泛运用于军中,后又逐渐传入民间,亦被昆曲场面所用。

【明】王圻编撰的《三才图会》:“唢呐,其制如喇叭,七孔;首尾以铜为之,管则用木。不知起于何代,当军中之乐也。今民间多用之。”

【明】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也,曲儿小,腔儿大。来往官船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与假?眼见得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得水尽鹅飞罢。”

明代后期,唢呐已在昆曲乐队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唢呐发音高亢、嘹亮,所以在昆曲乐队中常常作为领奏乐器,也与锣鼓(武场)配合演奏,用以伴奏唱腔和吹打曲牌等。适于表现热烈、欢腾的气氛和雄伟、壮阔的场面,尤其擅于演奏泼辣、诙谐、粗犷的曲调。

几百年来,昆曲乐队从相对古老的庙会市集演出样式一路走来,从民间到宫廷,从露天演出到进入现代化剧场,从农耕时期,制作粗糙、发音单调到现代工业文明,制作精良、发音自然、美妙的乐器制作工艺,从相对简单的“文武场”搭配到“吹、拉、弹、打”齐全的中小型民族乐队编制,从“跟腔”齐奏到有声部、和声、编配的乐队等等……,唢呐演奏,在昆曲乐队中也得到了较好地传承和发展,更加提升了它在昆曲乐队中的作用和艺术表现力。

昆曲音乐与其他戏曲音乐一样,都是听觉的艺术。那么,除了以传统E、A调唢呐伴奏唱腔与吹打曲牌外,如何使用各种调门的唢呐更好地参与到其他配合表演的伴奏音乐、气氛音乐的演奏中去。如何让唢呐在昆曲乐队中同样给予观众以听觉的感受和审美享受,便是当代昆曲乐队以及唢呐演奏者须要认真研究、摸索和思考的问题。

昆曲乐队中常使用A、D调的高音唢呐,(以下称小唢呐)也称之为小唢呐或海笛和E、A调中音唢呐,也称之为大唢呐(以下称大唢呐)。因为小唢呐一般在唱腔或伴奏音乐中使用,而大唢呐则常常配合武场(打击乐)演奏吹打曲牌,也叫混牌子或粗吹。所以大、小唢呐在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力度、音色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用大唢呐演奏的吹打曲牌,数量繁多,约有五、六十种之多,如【将军令】、【工尺上】、【大开门】、【一枝花】、【风入松】、【八声甘州歌】、【傍妆台】、【朝天子】、【出队子】、【叠字犯】、【五马江儿水】等等……。演奏这些吹打曲牌时,乐曲中不能有断续和停顿,必须运用循环换气的的演奏技巧,使得曲牌有一气呵成的感觉。另外,大唢呐演奏必须熟练背谱,必须牢记曲牌中的“锣鼓经”和“打末套子”(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演奏时才能谨依板鼓和“武场”的“打末”节奏,随着演员的身段表演,随时变换速度、节奏和力度。这也是昆曲乐队中唢呐演奏员的一大演奏特点,掌握和背熟了曲牌旋律和“武场、打末”的各种“锣鼓点子”。了解了各种吹打曲牌的功能和作用,演奏才能轻松自如,才能应对舞台上遇到的各种情况而处变不惊。

大唢呐和小唢呐演奏的唱腔曲牌就更多了,如:【点绛唇】、【节节高】、【朝元令】、【水仙子】、【粉蝶儿】、【粉孩儿】、【千秋岁】、【清江引】、【园林好】、【醉太平】、【泣颜回】、【哭相思】、【沽美酒】等等……。演奏这些唱腔曲牌时,乐曲中该用循环换气的地方和须要有断续和停顿的地方,事先都要有充分了解和准备。要遵循传统演奏法:尖、沙、宕、脆、洪、亮、宽、敞的八字要诀。要体现:“紧依唱腔,四声豁落,强弱顿折,悉依准绳,不可稍乖”,的伴奏法则。

以上都是昆曲乐队中唢呐演奏和伴奏的基本常识和要领。但现代昆曲乐队的演奏和伴奏作用、功能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对昆曲音乐审美取向的悄然变化而变化着。唢呐在昆曲乐队中的演奏与运用也应该与时俱进,也应该像其他昆曲伴奏乐器一样,在不失昆曲韵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他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点,充分融入到昆曲乐队的艺术氛围和风格、气质中去。因此,唢呐在当代昆曲乐队中如何看待他的作用和地位,也应该从新审视和深入研究。比如:音准问题;因为传统昆曲乐队使用的是类似传统曲笛一样的“平均孔”唢呐。虽然“平均孔”唢呐有其特定的律制和传统特质,但在参与乐队合奏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他的音准概念,时时刻刻注意聆听其他声部的音准和音量,一味地强调原汁原味的传统演奏方法,就不能很好地融入到乐队合奏的中去。同样,一味地追求和强调“平均律”的音准概念,也丧失了传统昆曲唢呐的音程特征,损害传统昆曲音乐的艺术魅力。所以,传统剧目和传统乐队编制时,唢呐就该运用传统方法来演奏,现代新编剧目和大型乐队编制时,就该注意乐器和声部间的音准和音色融合。听起来似乎挺矛盾,但实际应用时就突出了鲜明的昆曲风格。否则,对昆曲唢呐、昆曲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就变成了一句空话。

最后还想强调一下昆曲音乐的“调系统”和昆曲唢呐如何准确运用指法的问题。昆曲音乐一直以来就有“笛色”(指法)和“宫调”的概念及理论依据。什么曲牌是什么“宫调”,用什么指法特别讲究。西洋音乐在调式、调性的概念方面有专门的论著。调式(Mode)是音乐创作中所用的一组作为音高材料的乐音,在理论上,这一组音是以音阶形式排列的。调性(Key)是指调式主音所在的音高位置及主音在调式中与其它音之间的音程关系。它们也赋予了音响色彩的含义,比如:大调阳刚、明亮,小调阴柔、暗淡等。而昆曲“笛色”(昆曲唢呐也同样遵循这一原则)则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调系统”,也是昆曲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笛色七调”的调,“调式”和“调性”的含义并不明显,调的概念对于昆曲唢呐而言,其实就是一种指法,它更赋予昆曲音乐以色彩、情绪和结构的含义。就象京剧的定调原则一样,【西皮】就是京胡定“6、3”弦,【二黄】定“5、2”弦一样。传统昆曲唢呐在伴奏唱腔时,必须严格按照“笛色”的调性关系来指导实际运用,尤其是小唢呐伴奏唱腔时,所谓“小工调”、“尺字调”、“凡字调”等,其实指的就是曲笛和唢呐的一种指法,“小工调”(筒音“5”)是昆曲音乐的基础调,“上、尺、工、凡、六、五、一”这七个音中“工”音是调式主音,(这一点不能与西洋音乐理论混为一谈)当“工”音移到了“小工调”指法的哪个音时,即为“新调”。比如“凡字调”,它的“工”音在“小工调”的“凡”音上,所以称“凡字调”。“六字调”,它的“工”音就移到了“六”音上,所以称“六字调”。它们在听觉上也有着音响色彩的差异,“小工调”富贵缠绵、清新明亮,“凡字调”凄楚哀怨、尖锐苍白。“六字调”仙狐鬼魅、柔曼婉转等。

理解了“笛色”的含义,辩明了它赋予的音程关系和音响色彩,在实际工作中就不会用错唢呐和“指法”了。

猜你喜欢

字调曲牌指法
手用指法髣髴①
—— 唐抄本卷子中记载的前代失传符号化琴用记谱法
试论昆腔曲牌的曲腔关系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语言音乐学视角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字调与音乐的关系研究
【曲牌园地】
论钢琴初级程度学生指法训练的方法与途径
浅谈潮剧的演唱方法
单簧管新指法的研究与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