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颗粒治疗经期外感38例临床观察
2013-11-15李素那钱丽旗郑彬丽
李素那 武 冰 钱丽旗 郑彬丽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48)
经期外感为妇女在月经前1 d或行经期间出现低热、体痛、咽干、乏力等类似外感症状,属于经前期综合征的主要症状之一,并且呈周期性反复发作[1]。其临床表现与一般感冒类似,但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与之又有明显区别,临床容易出现误诊,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2010-10—2012-04,我们运用小柴胡颗粒治疗经期外感38例,并与酚麻美敏片治疗38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76例均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年龄18~44岁,平均(28.3±7.2)岁;病程2~6个月,平均(4.2±1.8)个月。对照组38例,年龄18~44岁,平均(27.9±7.3)岁;病程2~6个月,平均(4.3±2.1)个月。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及排除标准 经行发热,或寒热往来,全身痠楚,恶风乏力,少气懒言,少腹隐痛喜按,经色淡白,量不多。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排除子宫肌瘤、子宫附件炎症及内科疾病所致发热[3]。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18~44岁[4-5];③月经6个月正常来潮;④未参加其他临床试验;⑤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②子宫及盆腔附件器质性病变患者;③月经经期、经量、经色明显异常;④近3个月接受激素治疗;⑤对小柴胡颗粒中药物成分或酚麻美敏明确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小柴胡颗粒(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44020211)10 g,每日3次冲服。
1.3.2 对照组 酚麻美敏片(上海强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115)1片,每日2次口服。
1.3.3 疗程 2组均服药3 d。以后连续2个月均于月经来潮第1 d起按上述用药连服3 d。
1.4 疗效标准 痊愈:发热消失,3个月经周期无复发;好转:发热减轻,或热退后3个月经周期内又见复发;未愈:经行发热无变化[3]。
1.5 观察项目 观察2组用药期症状及其测评积分。症状测评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感冒症状分级量化表》[6],并根据一般量表设计原则和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研讨等手段,通过对经期外感的概念操作化、量表结构和类型的确定、条目池及其答案的产生、条目的筛选以及量表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等过程,而最终拟订《经期外感患者症状自评积分表》,按0~3级量化等级计分,累积得分为测评总分,总分范围0~21,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觉治疗质量越差。
2 结 果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2.2 2组用药期症状测评积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用药期症状测评积分比较 分,
由表2可见,2组第1月经期症状测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3周期治疗组测评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周期总积分均数低于对照组(P<0.05)。
2.3 2组用药后观察期主要症状出现情况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用药后观察期主要症状出现情况比较 例
由表3可见,治疗组用药后连续2个月经期有2例出现体痛,5例出现咽干,4例出现乏力,未见有发热病例出现;而对照组上述症状分别出现8例、14例和32例,并且21例患者仍然存在发热。
3 讨 论
经期外感为临床常见妇科病症,现代医学将其归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症状之一,认为其发病与激素水平、精神因素、醛固酮增加、催乳素浓度增高、维生素B6不足及内啡肽学说有关[7]。我们认为本病根据其中医病机可分为2类:第1类为月经期间感受六淫邪气,感而即发;第2类为月经期间无明确外感诱因而出现类似于外感症状的一系列表现。女子经期阴血下泄,气血相对虚弱,易为外邪所侵,即时发病者便为外感;若失治、误治以致邪气不除或除而不尽,伏藏于血室,便为《伤寒论》所谓“热入血室”,妇人平日正气盛于内外,伏邪隐而不发,待行经之时,阴阳气血暂时失衡,邪气遂起,与正气相搏而出现类似外感之发热、体痛、咽干、乏力等症状,其机制与《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相似[8],故此类经期外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外感病。2类经期外感在病位及发病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但在病机上有“邪气触发”与“伏邪作祟”的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将上述第2类经期外感称之为“经期类外感症候群”可能更为贴切。而其治疗也当遵循张仲景治疗“热入血室”之法,不可妄用辛温发散或辛凉清解。
宋本《伤寒论》第151、152、153和216条以及《金匮要略》妇人病篇中对“热入血室”有所记载,并提出以小柴胡汤治疗。小柴胡汤为治疗“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所致诸证的主方,其病机与经期类外感症候群相符,故“小柴胡汤可疏泄胆腑,使伏于血室之邪从少阳转枢外达”[9]。后世应用小柴胡汤亦将其用于病之“往来有常”即疾病发作具有节律性[10],经期类外感症候群区别于一般外感的重要特点便是周期性发作,发作症状具有相似性。刘渡舟教授认为,“小柴胡汤独具清热退烧的特殊功能,虽清热而不寒,使热退而不虚”[11],柴胡疏邪透表、黄芩清解少阳,君臣共用条达内外,半夏、人参一升一降解中焦之郁,生姜、大枣、炙甘草调和营卫,诸药合用解气分之郁而不伤血分,故用药期症状积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
小柴胡颗粒为经方小柴胡汤的现代改进剂型,与传统汤剂比较具有服用方便、口感适宜的优点,应用于经期外感疗效显著,临床值得推广。
[1] 黄海涛.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经期发热体会[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0,7(11):69.
[2] 姚石安.经行发热中医证治特点是什么?[J].中医杂志,1997,38(12):751-75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6.
[4] 初怡静,王福玲,娄艳辉,等.青岛地区女性围绝经期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7):553-556.
[5] 陈起燕,张荣莲,黄欣欣,等.807例青春期女性的初潮现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6):893-894.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S].1993:58.
[7] 贺稚平,王子瑜.从肝论治经前期紧张综合征[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5,18(6):47-48.
[8] 岳妍.再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9):744,748.
[9] 马德孚.妇人“热入血室”新解[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3):8-10.
[10] 要全保.小柴胡汤及其“和法”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8):906-907.
[11] 张保伟.刘渡舟教授对小柴胡汤的理解与应用探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5(4):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