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情的愉悦释放与生命的幸福感伤
——傅天琳诗歌的果园精神

2013-11-14张用生

世界文学评论 2013年3期
关键词:诗情柠檬果园

张用生

诗情的愉悦释放与生命的幸福感伤

——傅天琳诗歌的果园精神

张用生

傅天琳是一位具有诗歌天赋而更具潜在创造性的;是一位冲破时代背景重负下耕耘果园和果园诗的;是一位果园诗情愉悦释放进而形成果园精神的;是一位挚爱家乡田园风情也赋予童真色彩的;是一位坚持走自己诗路而不跟诗风诗派的;是一位以果园精神歌唱与感受生命幸福感伤的,永远以诗歌为乐趣、视诗苑为果园的当代著名女诗人。傅天琳 诗情 愉悦 幸福 感伤

Author:

Zhang Yongsheng, the President of sichuan Neijiang's Writers Association, director of sichuan Writers Association, member of China Writers Association. He achieves silver award of The 8th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Theatre Cultural Award. Email: 986582751@qq.com

一、从果园走向果园诗情的愉悦释放

1.《绿色的音符》飘逸愉悦的诗情

1980年3月,我调到《沱江文艺》编辑部 ,担任诗歌编辑。从那时起接触了许多知名和不知名的诗人,我更关注家乡诗人傅天琳的诗歌创作。当时我知道家乡有一名“果园诗人”,她的诗朴实无华,清丽而芬芳。1981年她的《绿色的音符》获得首届中国诗歌奖。那时她的《绿色的音符》同《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成了家乡文学的骄傲。我们请傅天琳为《沱江文艺》写点什么,她欣然赐稿《我和家乡》(发在《沱江文艺》1982年春季刊),并获得首届沱江文学奖。这是家乡颁发的文学奖,她很看重。从《我和家乡》的八段编年诗里,读出了傅天琳二十余年的酸、甜、苦、辣的人生,这也是她诗的始原。这是她从家乡走出的印痕,是她诗歌情窦的“初血”。这些“初血”在她的青春和生命的土地上。她灌育和滋润了她诗的果园,诗的果园芬芳飘逸了她的桑梓田园;那些不同韵律、色彩的果园音符在风中无声的歌唱。《绿色的音符》开启了她诗情的愉悦释放。她向世人开放了她诗的果园。我从这儿更深入的见识了我的诗友,我的老乡,我的同时代的优秀诗人。

2.乡情给诗歌注入了快乐与美好

《我和家乡》很美,无论在什么背景下她都流淌出清纯、甜香,同时感受到她的那份亲情与诗情的愉悦:“姐姐/把一双崭新的28码红皮鞋送给我/喜欢吗?穿上它/从此走上了另一条路没有泥泞,没有鸟叫/没有青青草的苦涩和新鲜/——1952年”一位穿红皮鞋的小姑娘,要离开她那条常常走过的乡间路了,她舍不得陪伴她长大的清新的乡土。在另一段诗里:“小小的枕芯/一次一次/被梦中流出的甘蔗汁浸透/笑声和泪/撞开了用篾丝编成的门/火车票已经剪/心已经飞回/花生葫豆,爆米花从墙角的土磁坛/向我扑来油砂灼烫的气息——1956年”对故乡的甜蔗,小时候的炒花生、葫豆、爆米花的追梦、回味,这些清纯的乡情,是她萌发的始原的诗情,清纯中也注入了童真的意味。《我和家乡》是诗人傅天琳所有的作品唯一倾注她童年时代对故土乡情的愉悦。《我和家乡》一共八段编年诗,有她朴实无华的真情,道出了与家乡、家人的悲、喜、苦、痛的真实回顾。道出蔗甜、豆香;亲情、痛苦;抗灾、搏力的生生息息的家园。“……我的从无数次洪水中挣扎、搏斗/而挺立着秀美的家乡啊/要我的诗句和你的小草一起/燃烧着遍地翠绿,清闲的絮语——1981年”《我和家乡》象一条小溪涓涓流在乡情里的甜美。在《我和家乡》中我解读到诗人真、善、美的渊源。《我和家乡》涵盖了真美、善爱。 “爱对善的永远占有,那么,所有的人都必然希望像善一样永生不灭。”(柏拉图122)《我和家乡》是真爱、真善、真美的诗情愉悦释放,也是诗人诗品清纯善美的始发。

3.果园滋生了诗歌的丽色和乐意

我没见过她的果园,却见到果园诗人与主人;我没品过她种植的果实,却品到了诗人的诗品。我徜徉在诗人的果园诗的诗行里,象见到了红苹果、红甘桔、黄柠檬、黄香蕉……那样快乐和幸福。它们如排放在果枝似的五线谱上的音符。那些色彩的音符正谱写一年又一年的果园丰收与幸福;一年又一年在谱写着诗人的人生快乐交响。乐律如云、旋律如河,音律的果林里也有雾霾,正似诗人笔下的感觉,心中的点点苗火:“我是果林一条河,/缓缓地在树影间飘过;/飘着淡绿,飘着绯红,飘着金黄,/飘着一支支彩色的歌。”她的果园在她心中已经是一支支彩色的歌了,诗人在果园十九年的身心倾情,把果树、果实、时光、心血,在光阴与生命的质化中谱成一支支歌,这一支支歌为她在痛苦、搏力中点燃了生命的幸福:“那叶脉流着我的血,/那花瓣上燃着我的火,/那果实内装着我的心,/呵,我是果林,果林是我!”诗人的诗情已经在这里融为一座果园了,从这时候起她一生就成了一座果园和一部果园的诗。这儿是她诗情的萌发地,在她心中也是最美的印痕,她的诗情源流从这儿释放。诗情的乐音同样在这里滋生。在她的快乐里,在她的幸福里,在她诗的果园里。“当勤劳和愚昧在一起,你只能是又苦又涩的眼泪!”。珍珠是音符,眼泪也是音符,悲和喜组成的乐律有起伏迭宕的幸福感伤,也有果园、生命精神的体验。

1981年全国优秀新诗奖,给她戴上了第一顶诗人桂冠。傅天琳没有停滞,却鞭策她走向诗歌创作的新境界。《绿色的音符》是诗歌生命起点飘逸出的第一缕愉悦与馨香。果园的音韵起伏,逐步以一个立体的,交响的快乐,演奏出生命的幸福感伤。

4.《果园姐妹》有永远的丽色和幸福

“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与我们同在的人,哪怕对我们的帮助不大,也是真诚的朋友,因为那时环境恶劣,我们也更需要友谊。”(亚里斯多德93)清纯、清丽,这是诗人从诗的“少女时代”步入诗的“青年时代”清纯的少女诗给果园的初期带来纯香的情感,而步入诗的“幸福时代”则需要柔丽的质化,这也是诗歌生命感伤的质化所致,没有这个时期的质化,便谈不上诗情的愉悦释放。“你这流溢着嫣红黛绿的果园啊/你这飘溢着淡苦浓甜的果园啊/用不着我给你写诗/你就是一首美丽的抒情诗”第一句果园是色彩多姿的,第二句是苦甜相兼的,这是一首美丽的诗的果园。康定斯基在《论艺术里的精神》谈道:“如果艺术家的感情力量能冲破‘怎样’并给他的美好的感情以自由奔放的范围,那么艺术家就会走向正路,以后他就难发现他曾失去的那个‘什么’,即是将显示出新觉醒的精神生活的精神食粮的那个‘什么’。这个‘什么’不再是物质的,前个时期的那个客观的‘什么’,而是艺术的内在真实,是一种灵魂,没有它,身体(即‘怎样’)决不可能健康,无论就个人或是全人类来说都是如此。”(康定斯基 39)笔者觉得诗人用诗的力量冲破一个生活上的“怎样”,坎坷与诗艺上的怎样;从果园生活上感性情感到果园诗艺术情感的质化进入一个觉醒的幸福诗情释放。这个果园的‘什么’不再是物质的,而前者(前个时期)推动的“什么”已质化为精神和灵魂上的,没有前者的冲破“怎样”(背景下的“怎样”)不可能获得身体(人的心境)与诗艺的升华。看《果园姐妹》的精神“哦,果园!你这飘香的城市/色彩的宫殿/你这青春和理想的纪念碑啊/我们把天真的汗水,天真的笑声/连同天真的诗/都一齐当作建设的材料”。她的精神力和艺术力冲破世俗的“怎样”,谁看不起果园姐妹又“怎样”呢?她们友谊的“青春日历”不是“一张是炎光/一张是冰霄,一张是残缺的月亮”,而是:“我敢说:我们是世界上最值得爱的姑娘/虽然没有一条花裙子/却给果园剪裁了一件又一件春装”。果园姐妹失去的不就是她们青春吗,而这片果园已经承载她们的青春,已经充实了她们的友情与精神:“相信热情和花瓣会重新绽开春天的祝愿/相信果实和欢笑会重新弹响秋天的琴弦”她们没有失去,伴随她们的是一座永远情谊厚重的诗的果园啊!笔者倾听到这座果园流淌的乐音,绿色生命催春的彩色世界:“啊,我听见了,听见了果林交响曲了/从峡谷,从阴山,从每一片树叶下/在心海,在花间,在云上/汇合,流连,回荡……”《果园姐妹》是诗人《绿色的音符》里最美的心灵交响,她的诗,她的生命,她的青春,在这儿释放与质化,在这儿充实了,在这儿丽质了。诗人在《果园姐妹》的末两句,不再是“你这……”而是自傲咏叹:“我的流溢着嫣红黛绿的果园啊/我的飘游着淡苦浓甜的果园啊”。傅天琳“居外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140)她以这样的处事精神来到陌生的渝山护植果林。最后以《果园姐妹》的诗品精神,开启幸福的人生时光。

二、从诗情的清丽释放的境界到生命幸福感伤的精神

1.傅天琳的诗歌作品艺术

她的诗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清纯,到八十年后代的清丽,九十年代后随着诗歌与国际文化的交汇,和时代背景的变格,她的诗歌也逐渐变得多向思维,形成了多维空间与多维意象。她在自己诗情愉悦的释放中,没有跟风、跟派的感觉,在其深入浅出的诗情释放里,让更多的人接受、感悟、热爱。亚里斯多德曾经说:“一个作家,必须使他的艺术给人以自然的印象,而不是矫揉造作,自然是有说服力的,而矫揉造作则适得其反。矫揉造作会使听众以为我们是在玩阴谋诡计,就像给他们的酒掺上水一样。”(亚里士多德 64)傅天琳的诗情是自然的、美的。人们常说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便达到炉火钝青。读傅天琳的诗就是这样的感受:清纯、清丽,愉悦再步入时尚的多向思维,多维空间,一个静动结合的立体形象,多维意象的诗情,不断质化她的生活、生命,同她的果园诗与诗的果园一样的幸福感伤。也许,这就是她诗歌的果园精神。

2.时尚的诗情愉悦与感伤的幸福升华

傅天琳于2007年8月创作的《青海湖》便是具有时尚诗情的多维空间和感伤的幸福升华。《青海湖》全诗18行5段,笔者认为诗的内涵丰富,如同一曲交响诗,按交响诗创始人李斯特识为“诗意多于视觉”的“想象力”。李斯特的交响诗有两种变形手法“其一是从一个核心主题派生出一系列新的主题,……其二是从一个主题变形为另一个主题……”它们在一个核心里形成诗意的多维空间,同时也升华了感伤的幸福感悟。《青海湖》正如交响诗的复三部曲式。“是谁,有着这么巨大的悲伤/或者这么巨大的幸福/把一滴泪放在青藏高源”。第一段提示青海湖是一滴巨大的蓝色的泪,这滴泪是悲伤的或者是幸福的,笔者认为是大自然经历伤痛后淌下的幸福的泪。这一滴大气的泪是诗人淌下的泪,是美丽的,是幸福的。这前奏段已经揭示了一个三维空间,紧接着是一个圣洁的时刻,诗人站上蓝天大湖之间,用诗情的愉悦把一滴穿透时空的泪,这滴泪不仅美丽、幸福,而且具有无穷的力量:“就成了一滴穿透时空的/海水蓝。是谁告诉我/圣洁这个词,一生只能获得三次/我得慎用。现在这个时刻到了”诗人在高原圣洁的蓝面前,诗情溢泻:“这个时刻,蓝了。又是谁/乘白云掠过机翼,催促我/快带上血液,白发,激情/还有诗歌,融入这片蓝”第三段是融入;是带着血液、白发、激情,上万年的发现,几十年的情感浓缩,化着一滴蓝。诗人又发现这是离太阳最近,在梦和恩典中飞翔好久而止的2007年的蓝:“离太阳最近,至高无上的蓝/蕴藏爱的宝石,泪的金子的蓝/在梦想和恩典中飞翔不止的蓝/青海湖,2007年的蓝”最后诗人的目光中提起这一滴蓝,诗人用目光一寸寸打开自己的空间:“现在,我用目光把你轻轻提起/丈量鱼的深度和鸟的高度/一寸寸打开自己的空间”这是一部抒情的、壮丽的、唯美的交响诗。前奏从恢弘的气势开始,结尾在诗的目光中升沉、开启、深邃。其2、3、4段,均为1、2、3乐章,第1乐章是穿透时空的海水蓝。给人圣洁恢弘的诗情;第2乐章是融入这片蓝。有天地之融入,有天人合一之融入,有感伤和幸福之融入;第3乐章是飞翔不止的蓝。在太阳下飞翔不止,在梦想中飞翔不止,在恩泽中飞翔不止,这是太阳的恩赐让它在飞翔中幻化为宝石,幻化为金子,一滴泪啊,诗人笔下的青海湖2007年的蓝。结尾是诗人目光中的清海湖的时空和思维空间里的蓝。《青海湖》围绕一个蓝、一滴泪所释放着诗情的愉悦与感伤的幸福升华,形成了一曲壮丽的《青海湖》交响诗。《柠檬叶子》是诗情的、乡情的感怀、幸福的乐韵:“这里最好季节/天人能托起一个秋天的重量/(一个秋天、一个重量组成了一个丰美的季节)只有上苍摆放于北方的餐桌/巨大、丰盛/那张油浸浸的黑色台布/转动日月星辰/转动稻谷、玉米、大豆、高梁”(上苍摆放餐桌,巨大、丰盛、油浸浸的黑布,一张转动的大餐桌,转动着日、月、星辰,稻谷……)短短的七行诗中已视听了七彩的乐律,同时也给与秋天多层面空间。(《北方》见诗集《柠檬叶子》)在《北方》的最后6行诗里“收获以吨计,喝酒以亩计/在北方,不会喝酒也要喝个半亩/再种上一万亩迈阔/送给自己的胸怀/然后扛着北方回老家/扛着新采的榛蘑和上好的杂粮”喝酒以亩计,这个“亩”给人无穷想象,然后不会喝的也要喝个半亩,可见北方的大气,再种上一万亩辽阔,这给诗提升另一个想象空间。辽阔是什么呢,不只是天地,更是北方人的感怀与幸福。在《大峡谷》、《沙漠》、《湿地》……好多诗都给人时尚、大气、壮美;给人路转峰回的诗情愉悦,荡气回肠的幸福感伤。

三、童心滋润着她诗情的原生态生命乐语

俗话说孩童无戏言,这是真、善、美的人性始源。傅天琳对人真诚,她不会逢场作戏。“说出真实的思想是人生极大的安慰。”(伏尔泰《书信》,35)她的诗就是她的真情释放。别人问她为什么要写诗,她回答很简单:“喜欢”;问她是怎样成为一个诗人,她说过是生活、是果园,是读阅;她也说过她喜欢自然,不喜欢做诗,她的诗要先读给她的果园姐妹听,要她们认可,显然她也得不断的感悟、追索什么是好诗。她说她不是诗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买菜的老太婆。她说她喜欢水,喜欢孩子,在诗中多次出现水和孩子,水和孩子的意识是自然、纯洁和生动;姿容是天真、原始和圣洁,这如同她的果园。在水和孩子的诗中建立人格和艺术,是她的渴望。她追逐的不是最终而是过程。“我追求的诗风便顺其自然地成为水,那就是:单纯而丰富,清新而深刻,严谨而随意。”她的这些说道,正是童心的流露,不说假,不做假,读她的诗,正如与孩童说话;正如饮用天然水那样清爽而舒心:“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但妈妈讲梦话的时候身旁没有妈妈……”。(《梦话》);“我就是天真。逗趣和我一样天真的孩子,/我伏在细细的草叶上,不动,/当孩子带着胜利的战栗走近/我飞啦!他忘了我有一双大眼睛。”(《我是一只蜻蜓》)。这是童年的梦,永远像一只蜻蜓的羽翅上与孩童游戏。诗人写给夏夏的诗更是童心里盛满的爱,诗情沐浴着夏夏的成长,而母爱,同时被童心滋润着成长,伴随着诗的生命永恒。“夏夏,睁开你的眼睛/睁开那个夏天/(夏夏问世的时空)和你自己”夏夏的一双眼睛在母亲的心中是湖,透明的,清澈的湖,湖里童年留影,永远留在母爱之湖中“而时辰,而萤火虫/而专喜欢赴晚会的小姑娘们/却不慎掉进你的湖中了/快合上你的眼睛,夏夏/合上你的留影湖/留住那夏天,和你自己”(《夏夏的眼睛》),在诗人的眸子里,夏夏的头发也释放出童心的愉悦,甚至象一股风,飘动着世界“你仍是一枝风/你仍在我的臂弯/夏夏你睡了/湖中多了一朵睡莲/世界多了一种和平/没有人敢惊动你的门帘/没有人咳嗽”多美的一朵睡莲,一朵象征着童心的、圣洁的、和美的睡莲,开放在母亲眼中的不谢的睡莲。第二层意象空间随之欲出,而使母爱与童心紧紧融为一体。可见诗人的童心、母爱,在她的诗中生长,滋润着她诗情的原生态乐语,也是她生命的精神乐园。童心,当然这种童心里欲得而未有的美,也成为了诗里开放的诗的睡莲,给笔者感悟以外,也发现了诗的童心里有点伤感,正是她童心里生命伤痛的缘由。她说孩子同她的果园一样可爱。一个是物性的自然果园;一个是人性的生命果园。

四、《柠檬叶子》的诗情果味与幸福感伤的果园精神

1.放到《柠檬叶子》里的都是果

“5·12”蹦出了最大的“泪果”,生命是哭、是痛、是太阳。《我为什么不哭》是她一生最大的泪,她把这个“泪果”放在了《柠檬叶子》的首篇。“我为什么不哭/你给了我哭的时间吗”此时已是欲哭不能,抢时间啊,救人啊,以痛为爪、刨啊!“从泥土里,从钢筋瓦砾里/从窄窄的生命的缝里,一刻不停地/我在和谁竞赛/我必须早一秒到达/早一秒,废墟里的太阳就出来了”这是诗人“5·12”蹦出的,饱含生命意味的透明的果,这就是泪,亿万人的泪,亿万人的爱,亿万人对挽救生命的挚诚,那怕是自己死了,连同激情的诗里也要刨出生命的“太阳”,生离死别的瞬间,那有时间哭啊,这是亿万亲情的泪啊,留在“5·12”的一瞬,让后人、让历史品味这“泪果”吧。“我得加紧刨啊/偶尔打个盹/我也在用梦的爪子来刨/用大把大把眼泪来刨”一切的味、一切的情、一切的思就在一个“刨”,一个“泪”,品味不完啊!“5·12”!这个“泪果”。在《影像》里又是“石果”,石果在人生中是变质的“果”,第一次变成了“食人果”,从天上飞下来咬人,从地下蹦出来咬人,从水中钻出围剿人“飞石袭来/仿佛狼群从天空坠落/一口叼走城市和桥梁”狼群,从天上飞来狼群,这个意象太好,一口叼走城市和桥梁,这是一瞬间啊!亲人、家园就在这一瞬间消失,谁不痛!“我匍匐着亲吻你的大地啊/为什么从大地深处发动战争”她在质问,诗情的血在流淌,战争什么味,是毁灭人类的,比什么味都辛辣。诗人在内江讲诗曾说:“写大地震是用爱和痛写的,诗行里流着死难者的血……”被“创”出的那个生命的太阳,就是幸福吧,带着泪与痛的幸福,品味《柠檬叶子》里的“泪果”吧。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在“5·12”大地震中,只有仁爱之心,能以泪至善,以痛为爪,刨出生命,刨出仁爱,刨出太阳。在伤痛之后才有幸福感恩,才有礼乐。这就是精神的果园与果园的精神。

2.体味青春幸福的《花甲女生》

她和她的果园姐妹进入花甲的那天,一同体味花甲的过程,用青春构筑的时光之门“花甲”,走进时畅怀倾诉“不寻常的一天,我进入花甲/生活的残屑遍地都是/(这个“残屑”很玩味花甲)名利的毒进入血管/我早就应该为过剩的营养脱脂”(好一个“脱脂”,脱掉一切赘烦)今天她和她的姐妹缅怀青春“开始吧!从老年到青年到童年/揭开一层一层的时光”这是什么呢,人老了“我说秋天已脱了盛装/能一点点触摸到生命的冷/岁月两鬓斑白/日子一天比一天昂贵(多美的“昂贵”,走进“花甲”之门才会体味)/要缅怀青春,请付费”(很风趣,很酸楚)但“花甲”很芬芳“这杯柠檬水,六十年才慢慢泡淡/化解了所有的酸,所有的苦/留下满口芬芳”这是“花甲”这只“果子”的味浓漓出六十岁才品味的芬芳,才感悟的昂贵,才体味的幸福……虽然这种“幸福是由若干快乐感觉构成的一种抽象概念”(伏尔泰,《哲学词典》,225)她必究能品味出姐妹的幸福感伤。果园的精神啊!

3.“诗人”这只果又是什么味

你怕诗人失去品味,你说“诗人,你不能只在天上飞/你得回到地上(天上能生长好果吗)/你不能只要光洁的柏油路/荣耀的红地毯(这路走不出果实和艰辛)/不能习惯于宾馆、宴席、小车/踩着滑溜溜的语言,无阻力行走。这样丧失涛声、山峰、伤痛,不踩踏生活的崎岖,会是什么诗人呢。”(《诗人》)当然诗人这只“果”没有特别的味,很平常,(老百姓吗)也不平常(诗好啊,够品味的),“诗长得什么样/诗人长得什么样/七岁的小学生在等待中问/诗人就是大街上的老婆婆/提着篮子/把星星点点的生活拾起来……”(《给七岁小学生讲诗》)采撷生活的是诗人、采撷生活的精彩是好诗。“诗人”这只“果”长在生活里,长在平凡的愉悦里,从民众来。这样诗大家喜欢品,当然也就更品味幸福。这是诗人平凡的果园精神吧。

五、《柠檬黄了》诠释幸福感伤的生命果语

诗人2008年3月15日回资中给家乡诗歌爱好者讲了一次课;2010年11月25日在内江师范学院开了讲座,26日又在资中讲了课。她无论那次讲课,都不是说大道理,都是生活的话语娓娓道来“我是种树出身,对树有特殊的感情。诗应像树一样有根、有干、有枝、有叶、有花、有果。鸟儿是这棵树的诗,花香与果实也是它的诗。诗是一种状态,飘逸迷丽。”她说她爱果园特别爱柠檬。“我刚去果园,我就管理的柠檬树。我的人生就像柠檬,柠檬的枝很柔忍,不易折断。人本能就是生存,要能承受一切,我不会因为什么给自已过不去”,我最喜欢的就是写诗。她的讲话像拉家常一样:“柠檬黄了/清原谅啊,只是娓娓道来的黄(别忽略了这微不足道的黄)/黄得没有气势,没有穿透力/不热烈,只有温馨/请鼓励它,给它光线,给它手/茎正怯怯地靠近最小的枝头(它的生命力是“马拉松”高手呢)/它就这样黄,黄中带绿(不惊异)/恬淡,安静。这种调子适宜居家(它喜欢这种调式)/柠檬的家结在浓荫之下/用园艺的话讲:坐果于内堂(扎扎实实地长好内在成熟)/它躲在六十毫米的居室里饮用月华/饮用干净的雨水/把一切喧嚣档在门外/衣着简洁,不懂环佩叮当/思想的翼悄悄振动/一层薄薄的油脂溢出毛孔/那是它滚沸的爱在痛苦中煎熬/它终将以从容的节奏燃烧和熄灭/哦,柠檬”你给人们展示深居简出的形象,果园里,不显眼的一位“画家”点缀了果园的生命。“三元色”中的不可缺一的亮色。达·芬奇曾说“在表现言词上,诗胜画;在表现事实上,画胜诗”。(达·芬奇 《诗画比较》,662)诗人与柠檬犹如诗与画,诗人用心血点道自然之画,而道出精神之诗。诗人在果园里研究的是园艺之“画”,心灵溢泻的是诗。达·芬奇也说了画家“他的心就会像一面镜子真实反映面前的一切”(达·芬奇 《笔记》,330),就会变作第二自然。诗人的诗映照了果园的第二自然:心灵的自然,诗的自然,就是自然的果园,与果园的自然。自然是最成熟的,最强大的,而柠檬又是果园自然中的自然。“这无疑是果林中最具韧性的树种/从来没有挺拔过/从来没有折断过/当天空聚集暴怒的钢铁云团/它的反抗不是掷还闪电,而是/绝不屈服地/把一切遭遇化为果实”诗人与柠檬心心相映,诗人说“我发现我更愿意回到果园。我愿意同柠檬、苹果在一起,我愿意把青春永远刻在你的树上,把心刻在你的心上。”柠檬生性的果语写照了诗人的苍桑,诗人的个性“现在柠檬黄了/满身的泪就要涌出来/多么了不起啊/请祝福它,把篮子把采摘的手给它/它依然不露痕迹的微笑着/内心象大海一样涩,一样苦,一样满”它生命的幸福感伤就是这样,不随花说艳,不跟桔说甜,不见太阳就笑。它依然向人们吐酸言涩,但它酸涩的背后是什么呢,给人类的幸福。那些言说甜、蜜、香后的果语是什么呢,短暂、淡忘。而她的生命坚韧、充实、绵延。“没有比时间更公正的礼物/金秋,全体的金秋,柠檬翻山越岭/到哪里去找一个金字一个甜字/也配叫成果?也配叫收获?人世间/尚有一种酸死人迷死人的滋味/叫寂寞”她的生命就是这样,她的幸福就是果语中的感伤。“而柠檬从不诉苦/不自贱,不逢迎,不张灯结彩/不怨天尤人。它满身劫数/一生拒绝转化为糖/一生带着殉道者的骨血和青草的芬芳”对于生命来说她是高贵的,对于挚爱者她是涌泉相报的,与她结缘后方知她的爱的深厚、崇高。“就这样柠檬黄了/一枚带蒂的玉/以祈愿的姿态一步步接近天堂/它娓娓道来的黄,绵绵持久的黄/拥有自己的审美和语言”(《柠檬黄了》厚载《柠檬叶子》)。

柠檬黄了,对秋来说是一种色彩的召示;对果类来说是一个好听的名,而它形态并不美;对于食用者,它不能采下即用,酸,是多数食者不接受的。柠檬,生长问世以来就是这种“性格”,没有动听的“果语”,没有惹人的艳丽;从不适应市场,从不随风逐流。而今天的柠檬是很幸运的,多数人们并不嫌它的外在形象及内在酸楚,而在于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柠檬之乡”崛起,柠檬佳誉频传。培根说“炫耀于外表的才干徒然令人赞羡,而深藏不露的才干则能带来幸运。”(培根 183)幸福就在感伤里生发而至吧。啊,果园的自然精神,果园诗的至善至美的奉献精神。

六、《结束与诞生》:生命果园的变革与人文格调的创新精神

1.改革开放给社会发展注入了革新的生命活力

1979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诗歌在历史的洪流中,从净化式认同里挣脱出来。“所谓净化式认同是指亚里斯多德描述过的那种审美态度。它把观众从他的社会活动的切身利益和情感纠葛中解放出来,把他置于受苦受难和困扰的主人公的地位,使他的心灵与头脑通过悲剧的情感或者喜剧宽慰获得解放”(耀斯270—271)在这里笔者认为观众是诗歌对象的人与事物。诸多不适应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生活方式与观念意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该怎样对付自己创造的历史/是否一定要抹掉一些,忘记一些/甚至毁灭一些/一盏灯走完它的过程/是否已被风吹散/远远飘离现实的顶头”(《结束与诞生》第3段)当然该唾弃的要唾弃。“……想搬走压在胸口那块礁石/搬走进入灵魂的阴影”(《结束与诞生》第7段)伤痛是不能忘记的,但会化作力量。 “为何不飞上天去/以乌云的方式击退乌云/被野菠萝围困的王国/与严寒无关的小鸟/全是一次完整的片段/一种最具体的刺杀/一道非人性化的数学秩序”(《结束与诞生》第9段)。生命感伤的变革有伤、有痛;有恨、有爱;有取、有舍,一种复杂的矛与盾的搏激。“你轻声细语抚我慰我/你声嘶力竭呼我唤我/执迷不悟,你恨不得/打两耳光捶几拳头/傻子、呆子、猪……/你已经不像人样/想不想死?如果不想/就收拾好废墟……”(《结束与诞生》第10段)

谁在呼唤?呼谁,唤谁,该警醒了!是我,是你,是他,或许是历史,是国家……该新生了只有两条路,不是死去,就是新生;是文学,是社会……“千百次顿悟/又千百次沦入执迷/我们在人生的圈套里跳进跳出/千百次穿过阴与阳的隧道以及/带剑的石林,险象丛生的波涛”不是吗,在红色激流的历史里,别说人,连我们的文学也是被左右地行走着。你能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吗,还敢说什么结束与诞生吗,现在敢了。敢了意味着一种生命感伤的变革,一种崭新的人文格调给中国文学、中国诗歌带来生命的气息,崭新的风貌。一个真、善、美的精神释放使诗人在苦苦寻求“面对精神拔节的日日夜夜/诗歌坐在礁石上,直到/语言凋零,血液流尽”。太阳在冉冉升起,但海上雾霾还未散去,诞生始终在痛苦中进行。“……当一轮浩月走过/步步踩痛无语的心情/沉船啊我的沉船/我肢体的某些角落/正在一层层消失,再次为历史/增添斑驳的一笔”。这种感伤的变革也许是幸福又一种开始吧。这正是人文格调的升华与创新。正如孔子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真理始终是太阳。诗歌的果园在一次灾难中新生了,精神不朽啊!

2.“茵梦海”生命感伤的幸福境界

然而“茵梦海”始 终在动荡,起伏的矛与盾中交错行进。就在这种生命的博激中,“拂开时间/远处是你/茵梦海,你没有消失/在鸥群穿越风暴折断羽毛/在血流如注但没有痛感/阳光的负面/在没有水/只有一股蔚蓝色的气体……。”(《结束和诞生》)第1段)诗人在任何困境中从不畏惧,“茵梦海”始终给与她智慧和力量;光明与前景。“我注目岸的煌小茅屋”,“注目着桑榆之日,/青山垭口/衔来团圆之月/一轮最圆的纪运”。(《结束与诞生》第2段)这样的斗争没有结束,“茵梦海”始终呈现给人们美好的一面(阳光一面)在“茵梦海”里可也斗争着?“每一条水波都心计如丝/受伤的鱼只能吞食倒影/持久的知心的敌视 /有体育的意味/各执一方棋子/作长久的对弈和抗衡”诗以形象的多面性和转折,折射出耐人寻味的哲思。海,是人类最大的一枚晶莹的“果”,在诗人的笔下是一枚“茵梦海”的果,这枚永不凋谢的“玉果”是生命果园里一粒晶莹饱含着伤痛、忧喜;抗争、博激;幸福、陈新。晶莹剔透的玉果,“茵梦海”是诗人最美的最幸福的诗的果园精神世界。

3.天之琳,生长成“茵梦海”这枚玉果的幸福果核

岛屿海鸥,两维一动一静的意像是相对,相依的形成“茵梦海”的意象,在日、月的辉耀下,在海水的冲击、洗濯下,岛屿与海鸥融成了玉果的果语 “……鸥,我大海中飞翔的岛屿/为何一去不返/载着我的语言和心。”(《结束与诞生》第16段)果的音韵在蓝色的域地起伏,生命的音像无处不在“当一条波音的鱼,在蓝色的天空奔跑/意像和节奏/从容不迫/进入新的秩序新的意境。”(《结束与诞生》第18段)“茵梦海”蓝色精神的乐韵之“果”,多维意像与哲思的灵魂——天之琳的乐语,诗一样美丽的歌唱,“永远伴随女人/直达神圣和恒久/在一片凝固的蓝色晶体里/显得美丽,端庄而自由……”茵梦海始终歌唱着生命,人类在她的精神里,拥有力量,拥有未来“月亮落了/太阳升起了,日子/总是在水中交替/当缀满星光的海面/月又升起/当我再一次变成一只鸥/以日为镜/以泪净身/我会懂得/强烈的火总脱身于射水中/天琳,路的结束/方是人的诞生”。结束了是一段凋零的时光,而诞生了是一枚“茵梦海”的玉果,她就是幸福果核的果语:诗歌。

七、结束语:从《绿色的音符》到《柠檬叶子》

在果园诗的精神气候里。纵观傅天琳诗歌创作的印痕,她是一位朴素的感伤型诗人,尽管她的人和诗很朴实、亲和,但诗里蕴藏着一种幸福的感伤精神。正如柠檬给人的感受一样。“关于感伤的诗人,情况就不同了。这种诗人沉思事物在他身上所产生印象;他的心灵中所引起的和她在我们心灵中所引起的感情,都是以他的这种沉思为基础。……因此,感伤的诗人经常打交道的是两个相互冲突的感觉和印象,是当作有限看的现实,和当作无限看的他的观念。他所引起的混合感情总是证实这种源泉的双重性。”(席勒5)在《西方文论》这篇文章中的这段话还加以了作者注释:“任何人只要注意到朴素的诗在他身上产生的印象,并且能够把内容所引起的兴趣分开,他就会发现这种印象是愉快的、纯洁的和平静的……从对象活生生地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中获得快乐……”。傅天琳的诗像她的果园的果实一样,用果园气象万千的语汇超越国界,亲近于人类。她的《绿色的音符》、《柠檬叶子》是她诗歌精神的全部,形成了她独有的“诗歌气候”。“有一种‘精神的’气候,就是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和自然界的气候起着同样的作用。”(泰纳 34)在她的果园诗精神气候里充满诗歌气象万千的诗情愉悦释放与春华秋实的幸福感伤。

傅天琳从自然的抒发(单纯的音律)到生活的抒情(韵律的歌唱)到人生的复式吟诵(两部以上旋律的重唱)再到生命的交响(立体的乐章)。《绿色的音符》生长在丰实而滋润的果园,她单纯而丰富,朴实而深刻,严谨而随意,味美而香甜。呈现了她愉悦的诗情释放。她对自然、对生活、对人生的爱都源自她的果园,源自她的母爱,源自她的童心。《柠檬叶子》的果园里,每一株果树,每一枚果实,都浸透她的血汗,爱心。她像母亲爱护每一个孩子那样爱她的果园;她把世界上她疼爱的东西都质化为诗歌她果园里的诗歌。(诗的果园)她把诗歌视为她果园里的精神;她把“茵梦海”视为最大的一枚精神玉果。她的这些果,这些精神,相依相扶,相滋相润,互为身躯与灵魂。她诗的果园里浸透了生命的“三元色”,在她绿色的土地上生长,抒写着精神的光辉。生命的“三元色”意识绘意着她在人生的果园里搏击、抗争、奋起、自强,歌唱着她生命的交响,呈现出她多姿多彩的精神世界。从《绿色的音符》获得全国首届诗歌奖到《柠檬叶子》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之间铺起了一道她漫长的文学之路,驾起一道中国诗歌的彩虹。彩虹是一枚一枚诗歌的精神“果”凝聚而成,她咏叹着生命的幸福感伤。啊,不朽的诗歌果园精神!

[古希腊]柏拉图:《会饮篇》,载马常纲等编:《世界十大思想家名言精华》,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古希腊]亚里斯多德:《修辞学》,载陆珊年、徐兰编:《亚里士多德名言录》,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版。

[俄]康定斯基:《论艺术里的精神》,吕澎译,四川美术出版社1986年版。

孔子:《论语》,载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 1980年版。

[法]伏尔泰:《书信》,载姜慧编:《法国小语精典》,长春出版社 1993年版。

[法]伏尔泰:《哲学辞典》,王燕生译,商务印书馆 1991年版。

[意大利]达·芬奇:《诗画比较》,戴勉编译,载张昌华、汪修荣主编:《世界名人名篇经典》,北方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662—667页。

[意大利]达·芬奇:《笔记》,朱光潜译,载周渔编:《温情的触摸》,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327—330页。

[英]培根:《论幸运》,何新译,载《培根人生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3—186页。

[德] 耀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顾建光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德]席勒:《论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曹葆华译,载《古典文艺理论译丛2》,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49页。

[法]泰纳:《艺术哲学》,傅雷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Title:

The Poetry's Pleasure Release and Life's Happiness Sentiment: Orchard Spirit in Fu Tianlin's PoetryFu Tianlin is a famous contemporary poetess who is of poetry talent and potential creativity; who is breaking through the background ,cultivating orchards and orchard poetry; whose orchard poetry pleasure release and then forms orchard spirit; who loves hometown's idyllic scene and endues it with innocence; who sticks to her own poetic way, never follows the majority; who sings and feels life's happiness or sentiment by orchard spirit; who considers poetry as delight and orchards.Fu Tianlin poetry pleasure happiness sentiment张用生,四川省内江市作家协会主席,四川省作协理事,中国作协会员,曾获第八届戏剧文化奖银奖。

作品【Works cited】

猜你喜欢

诗情柠檬果园
天、空、地一体化“未来果园”看一下
旧柠檬
自制柠檬汽水
呼噜猪的大果园
果园
冬至一阳生 塞上畅诗情
忠实的柠檬
美食DIY 柠檬鸡
蓬蓬的果园
诗情空间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