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与彩超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2013-11-13马少君梁晓燕黄范丽
马少君,梁晓燕,黄范丽
(陕西省人民医院放射科,陕西 西安 710068)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已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全世界每年新增约100万女性患者,其中约50万死于乳腺癌。近年来,我国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每年新增约20万[1]。乳腺癌早期诊断方法包括超声、X线、MRI检查等,其中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被认为是早期诊断乳腺癌最有效的办法,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2]。全数字化乳腺钼靶X线摄影检查与传统X线摄影相比,图像更清晰,灵敏度更高,更能清晰显示乳腺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征[3]。现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2年10月173例直径<1cm的乳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经病理证实128例为早期乳腺癌,评价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和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3例直径<1cm乳腺肿块患者中,128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均为女性;年龄28~71岁,平均48.2岁。患者以发现乳房肿块或乳头溢液就诊,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伴有乳腺局部不适、隐痛、刺痛或经前期胀痛、放射性疼痛。病灶均为单乳单发,其中浸润性导管癌100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黏液性腺癌5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6例、其他4例。
1.2 仪器与方法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采用GE Senographe 2000D数字乳腺钼靶摄片机,选用Kodak MIN-RE乳腺专用胶片。术前均摄钼靶片头尾位及斜位片,根据可疑病变区的位置,对投照体位进行适当调整,加摄侧位片、切线位或病灶加压点片及放大摄影、导管造影等,以乳腺腺体最小重叠、病灶充分显示为准。将X线片所见分为肿块(形态、边缘、密度)、钙化(性质、分布)、结构紊乱等相关征象。诊断标准参照美国放射学会的《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4]。
彩色多普勒超声采用TOSHIBA公司Aplio 50和Siemens公司ACUSON Sequoia 51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7.5~12.0MHz,观察乳腺病灶的形态、大小、内部钙化情况,以及病灶内部、周围血流信号,测量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RI。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种检查方法检出结果比较(见表1)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和彩色超声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3.8%和76.9%。对2种诊断方法与病理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5,P<0.05);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4,P>0.05)。
表1 2种检查方法与病理诊断结果的比较 例
2.2 2种检查方法对>40岁年龄段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比较(见表2)
表2 2种检查方法对40岁以上患者的检查结果 例
对于40岁以上患者,彩色超声和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8%和93.0%。对2种诊断方法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行Pearsonχ2检验,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P<0.05),进一步对其组间比较发现,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与彩超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1,P<0.05)。
2.3 2种检查方法对≤40岁年龄段早期乳腺癌的诊断比较(见表3)
表3 2种检查方法对40岁以下患者的检查结果 例
对于40岁以下患者,彩超和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6.0%和73.3%。对2种诊断方法与病理检查的诊断符合率行Pearsonχ2检验,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7,P=0.196)。使用 χ2分割[5]对其进一步比较表明,单独应用彩超或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之间的诊断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P>0.05)。
3 讨论
3.1 乳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意义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不生育妇女、育后不哺乳妇女及在各生理阶段进行替代治疗的妇女逐年增多,乳腺癌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在欧美国家,虽然乳腺癌发病率高,但由于有系统性的筛查,早期发现率较高,而我国乳腺癌的早期发现率较低,这与我国乳腺癌系统性筛查缺失及早期诊断技术落后直接相关[6]。早期通过普查、影像学检查及其他检查手段将其检出,对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降低医疗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3.2 早期乳腺癌的影像表现 早期乳腺癌是指组织学和临床尚处于早期阶段,病灶仅局限于乳腺,与皮肤无粘连,无局部淋巴结和远处转移[7](见图1)。分析本组资料后发现,早期乳腺癌的影像特征主要为[8-9]:①小结节,表现为形态小(≤1.0cm)、边缘模糊不规则(结节主要为毛刺征和分叶征)、结节密度高于周围腺体;②微小钙化,主要分布在乳腺导管和小叶的实质内,钙化形态多变,钙化密度浅而均匀,大小不一,常成簇状排列;③双侧乳腺密度不对称,许多患者早期无肿块影显示,但可见不对称性局部密度增高,伴周围结构紊乱;④血管异常,由于肿瘤代谢旺盛,血液供应增多,当两侧乳腺静脉粗细比例超过1∶1.4时应考虑乳腺癌的可能性;⑤浸润性导管癌会在乳头方向出现条索状致密影,此时可行乳腺导管造影检查,若导管扩张、僵硬,管腔不规则或腔内有不规则充盈缺损影,则考虑为乳腺癌可能。
3.3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在乳腺癌影像诊断中的优势 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诊断乳腺疾病最为简便、准确的方法。随着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技术的应用,乳腺癌微小病灶及细微钙化灶的显示率达95%,极大地提高了早期检出率[10]。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制定的《乳腺影像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手册》[11],规范了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影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和MRI诊断的设备、技术及方法,指出乳腺超声检查适合于年轻患者,乳腺X线检查适合于40岁以上的患者,这为准确诊断乳腺癌提供了重要依据[12]。
全数字化钼靶摄影对乳腺癌的检出率常受年龄因素影响,本试验中≤40岁的早期乳腺癌患者诊断符合率仅73.3%,而对>40岁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诊断符合率却达到93.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年轻患者致密型乳房影响钼靶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而彩超对>40岁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也仅为74.8%,说明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对40岁以上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综上所述,依据早期乳腺癌的特点,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目前临床诊断早期乳腺癌,尤其是40岁以上患者最为重要的检查方法。
图1a,1b 分别为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左侧轴位和侧位,左侧外上象限见一不规则高密影,直径0.89cm,边缘呈“星芒状”改变,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箭头)
[1]张宏艳,刘端祺,范萍,等.乳腺癌普查初步报道及资料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32(6):654.
[2]李树玲.乳腺肿瘤学[M].第2版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69-284;248-255.
[3]Saxena AK,Kumar S.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pain in breast carcinoma patients:current opinion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Pain Pract,2007,7:163-177.
[4]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S].3th ed.Philadelphia:Lippincott-Raven,1997:171-180.
[5]孙平辉,陶育纯,孙静,等.关于2XK表及χ2值分割的探讨[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1,27(5):560-561.
[6]Lopez JK,Bassett LW.Invasive lobular carcinoma of breast:spectrum of mammographic,US,and MR imaging findings[J].Radiographics,2009,29:165-176.
[7]Tohno E,Ueno E,Watanabe H.Ultrasound screening of breast cancer[J].Breast Cancer,2009,16:18-22.
[8]刘碧华,陈瞾,郑晓林.乳腺癌的钼靶 X线误诊分析[J].罕少疾病杂志,2012,19(1):37-39.
[9]王建海,赵巧梅.X线钼靶摄片辅以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价值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2,10(2):172-173.
[10]黄群英,张海霞,韩莘野.X线摄影和超声检查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0,16(2):115-118.
[11]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学组.乳腺影像诊断规范及质量控制手册[S].2013:2-4.
[12]古兰拜尔·玉苏普,巴图尔·吐尔地.X线钼靶摄影和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比较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17):3302-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