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CT表现特点及临床病理分析
2013-11-13王新强柴修山
王新强,柴修山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山东 枣庄 277101)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与支气管的胚胎发育障碍有关,在胚胎发育期,由于气管和支气管异常萌发或分支而形成囊肿,病变的肺组织可出现单个或多个囊肿,可累及1个或多个肺叶。先天性肺囊肿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但容易误诊。现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临床病理资料,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4年4月~2012年9月行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13~63岁,平均(44.06±15.95)岁。病程1周~18年,平均(1.93±4.85)年。常规体检X线胸片发现2例,因其他疾病行常规胸片检查发现5例(白内障术前发现1例,外伤胸片发现1例,阑尾炎及疝气术前发现3例)。有症状者8例,咳嗽5例,咳痰4例,胸痛3例,发热3例,咯血2例,肩痛1例。
1.2 CT检查 采用GE Hispeed 16层CT机,层厚5mm,螺距1.375。CT增强扫描,经肘前静脉用高压注射器团注100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注射流率为2~4ml/s。扫描结束后将原始图像传至GE AW 4.3工作站上。
1.3 图像分析 由2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对CT征象描述分析,主要记录囊肿大小、数目、位置,囊壁厚度与密度(内部成分)、强化程度及钙化,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2.1 病变部位 8例单发,其中右肺5例,4例位于下叶,右肺门旁1例;左肺3例,上叶2例,下叶1例。7例多发,左肺3例,均位于下叶;右肺3例,上叶1例,下叶2例;1例累及双肺多叶。
2.2 CT表现
2.2.1 空腔型(即含气囊肿) 本组6例,其中2例单发,均表现为圆形透光区,囊壁菲簿而均匀一致(见图1),1例直径约6.5cm,1例直径约7.3cm,壁厚<1mm,囊内气体密度,周围肺组织正常。4例多发,囊腔直径在0.3~9cm不等,其中3例表现为一叶肺组织被蜂窝状的肺囊肿所占据、呈多囊肺表现;1例左肺下叶多发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蜂窝状含气囊腔,其最大囊腔呈长椭圆形,长径约9cm,左肺上叶舌叶下缘受压,其后与胸膜粘连,部分囊肿挤压消失。1例双肺多叶多发囊肿,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分布不一,囊壁菲薄。其CT最高值达-1008HU,单纯含气囊肿的内外壁都比较光滑规则,壁薄如纸,很难测量。
2.2.2 感染型(即气液囊肿) 本组6例,其中3例单发,表现为类圆形密度影,壁厚>3mm,囊肿伴感染,1例囊肿周围可见斑片磨玻璃状实变影,阴影上方呈半月状透亮影,其下为液平(见图2)。3例多发,大小不一,囊内积液量多少不等,相互挤压粘连,壁厚>2mm,水平小液面,含气液囊肿的CT值-1004~75HU。1例增强扫描未见强化。
2.2.3 肿块型(即液囊肿) 本组3例均单发,表现为圆形、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影,病灶最长径4~7cm,边界清,2例可见囊壁呈斑点状不连续环状钙化(见图3),1例轻度分叶状,壁厚>3mm,囊外肺野透亮度增高(见图4),透视下动态观察,随呼吸变形一致。本组3例均行CT增强扫描,2例未见强化,1例见囊壁强化,囊内未见强化。CT值一般为液性密度表现。
2.3 病理检查 15例支气管肺囊肿镜下见囊壁内层由柱状或假复层纤毛细胞组成,外层有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软骨组织、结缔组织及黏液腺。3例单发气液囊肿:囊内凝固血块1例,囊内含灰白色糊状物2例;3例多发气液囊肿:2例囊内含淡黄色液体,1例含黄色黏稠液;3例单纯含液囊肿:1例为囊内澄清液体,1例囊腔内含脓液,1例囊腔内出血。其余6例囊内完全被气体充盈。
3 讨论
先天性支气管肺囊肿是以支气管组织成分为囊壁,内含黏液或气体的先天性囊肿,曾被称为先天性囊性支气管扩张或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1]。目前认为,先天性肺囊肿是在胚胎发育的25~40d即气管发育的最活跃期,肺芽远端小块肺实质细胞在其分支过程中与之脱离、异位发育而成,如发生在肺内则称肺囊肿[2-3]。本组仅1例。显微镜下囊壁与支气管壁一样内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部分区域内覆单层立方上皮或单层扁平上皮;囊壁内含有腺体、软骨、弹力纤维和少量平滑肌。肺囊肿囊壁存在腺体,在囊肿与支气管沟通前,囊内充满黏液,表现为含液囊肿;在囊肿与支气管沟通后,表现为含气或含液气囊肿[4]。肺囊肿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灶小未产生压迫症状,随着患者年龄增大,囊肿增大并发感染始被发现,或一直无症状而于体检偶被发现(本组体检发现7例)。继发感染有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闷等症状。
单发肺囊肿多呈边缘锐利的圆形、类圆形。多发于一叶类似蜂窝称蜂窝肺,可发生于肺的任何叶段,以下肺者居多[5],本组8例单发,5例位于肺下叶。7例多发,5例位于下叶。本组3例单发含液囊肿中2例囊壁出现钙化,表现为斑点状或不连续环状,与囊壁软骨钙化有关。也有学者[6]认为,肺囊肿壁钙化是由囊壁内原有成分退变所致。而多发肺囊肿则少见钙化。多发肺囊肿可聚集成堆,合并感染时可见多个小气液平堆聚在一起。支气管肺囊肿的密度随囊内容物成分不同,可由水样密度(CT值0~20HU)到最高80.5HU[7],引起 CT值增高的主要原因有囊液高蛋白含量、出血和钙乳[8-9]。当囊肿含较多蛋白质或囊内出血、纤维组织增生或肉芽组织形成,导致囊壁增厚,CT示囊肿呈软组织密度,甚至高于软组织密度。CT增强扫描囊壁强化,囊内容物无明显强化,可与实体瘤鉴别。本组3例行增强扫描,仅1例囊壁强化,囊内未见强化,与文献[10]报道一致。
肺囊肿对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周围肺组织的压迫和由此引起的感染[3],可以表现为单纯压迫而没有伴发感染。本组1例体检发现左下肺多发含气囊肿,多个大小不一含气囊腔平聚在一起,左肺上叶及舌叶下缘受压明显,其界面未见明显实变征象。1例右肺单发,含液囊肿周围可见斑点实变影,术后病理证实为囊肿压迫周围肺组织引起肺淤血。斑片实变影组织病理显示为肺纤维化,纤维化组织内可见肺泡上皮的支气管上皮化生,这种化生可见于化学刺激和暴露致癌环境中等情况,因此可推测,肺囊肿压迫肺组织可并发长期的亚临床炎症,这为解释囊肿癌变提供了可能[7]。
鉴别诊断:①多发含气液囊肿与囊性支气管扩张的鉴别。囊性支气管扩张症形成的空腔直径多<1cm,腔内积液多见,液面呈弧形凹面,多表现为下壁厚,上壁薄,周围常存在炎症或结核病变,同时可见病灶周围肺纹理紊乱。②单发含气囊肿与局限性肺大泡的鉴别。肺大泡多发生在肺尖、肺底及肺外带胸膜下,其壁菲薄如纸,部分壁可能显示不出,一般无液平面。③单纯囊肿合并感染与肺脓肿的鉴别。如囊肿合并感染表现为囊壁增厚、有液面等与肺脓肿相似。但抗炎治疗后,肺脓肿阴影逐渐减少及吸收,而肺囊肿吸收后囊壁不会消失。④含液囊肿与球形病变的鉴别。在平片上结核球可有钙化或周围“卫星灶”:错构瘤可有爆米花样钙化。当缺乏上述特征时,鉴别诊断困难。CT扫描显示肺囊肿有水样密度的CT值为可靠证据。⑤含液囊肿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肺癌为实质性肿块,多有分叶、毛刺及胸膜牵拉征,可出现空洞,增强扫描实质强化;肺囊肿呈现上述改变机会较少,只是由于反复出血感染而导致软组织密度。⑥肺隔离症,可呈现与支气管囊肿类似的囊状表现,但其相对恒定的肺部和异常的动脉供血可作为特征性的鉴别依据。
图1 右下肺背段孤立含气囊腔(体检发现),囊 壁菲薄连续,壁厚约1mm左右(箭头)图2 右肺下叶孤立含气液囊肿,内可见液平面(长箭),边缘可见斑片状实变影,并与胸膜黏连(短箭) 图3 右肺下叶见一囊肿呈圆形,内部密度偏低,囊壁密度偏高,可见斑点状环状钙化(箭头) 图4 右肺门旁见一囊肿(长箭),浅分叶,边缘光滑,囊外肺野透亮度增高(短箭)。手术病理:肺囊肿合并感染,囊腔内含脓液
[1]周燕发.胸部X线、CT、MRI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59-463;524-528.
[2]Hirsch W,Zumkeller W,Teichler H,et al.Microadenomas of the pituitary gland in children with and without hypophyseal dysfunction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 Pediatr Endocrinol Metab,2002,15:157-162.
[3]Chang YC,Chang YL,Chen SY,et al.Intrapulmonary brochogenic cysts:computed tomography,clinical and histopatholotic correlatios[J].J Formos Med Assoc,2007,106:815.
[4]王涛,蒋学武.小儿支气管肺囊肿影像与临床病理学研究进展[J].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8,7(5):60-62.
[5]左自军,刘秀民,于四堂,等.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4,12(1):26-27.
[6]翟跃杰,吉金钟.成人先天性肺内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2):1346-1348.
[7]尤小芳,侯准,肖湘生,等.肺内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8):1610-1613.
[8]McAdams HP,Kirejczyk WM,Rosado-de-christenson ML,et al.Bronchogenic cyst:imaging features with clinical and hitsopathologic correlation[J].Radiolology,2000,217:441-446.
[9]董其龙,沈永榕,肖慧,等.先天性肺支气管囊肿X线、CT诊断[J].罕少疾病杂志,2003,10(1):7-10.
[10]汪全治,朱曾和,林承露.肺囊肿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安徽医学,2008,29(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