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才培养与英语教师国际化水平提升
2013-11-12杨苏
杨苏
摘要: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承担着重要任务,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教师本身的国际化水平有待提升。从树立国际化意识和创新意识、采用国际化教学模式及有机结合国际化与传统文化等方面讨论如何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国际化水平,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潮流。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能力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116-02
大学英语教师作为各大院校中庞大的一支教师队伍,其专业外语作为工具可以直接与外界进行交流沟通,所以他们在培养学生国际化素养这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现实却并非如大家所期待,“很多教师自己缺乏国际视野、知识面窄且浅”,远不能适应当前新的人才培养趋势。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国内高校的英语教师队伍中,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师资来源及后续培养的条件限制,跟一流高校比起来有一定差距,教师的国际化素质也就相应较低。这一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制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因此,笔者拟就如何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师的国际化水平进行深入探讨。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中大学英语教师的重要作用
要培养国际化人才,首先要对这个概念有具体深入的理解。国际化人才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具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和多语种表达能力;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对国际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产权等有比较深的领会;较强的跨文化沟通和整合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独立活动的能力;较强的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能经受多元文化的冲击,在做国际人的同时不至于丧失中华民族的人格和国格。从上述描述中不难发现,国际化人才的概念体现了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从接受式向启发式转变,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这一系列转变中,大学英语教师需要承担起人才培养的新任务,除了传授语言知识,还要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形成,培养其创新精神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坚持语言教学的人文特点,帮助成长为具有独立人格的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英语教师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的途径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要使自己成为国际化的人才,就是要努力向国际化人才的特征靠近。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若要担负起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使命,必须将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和教学相结合,才能实现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新目标。
(一)树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意识
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意识包括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语言作为沟通工具,承载的是思想和文化。大学英语教师应该对语言的作用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们不仅是在教授语言,更是作为一个文化启发者在工作。如果仅仅教授一些语言的技能而不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进行启发、引导和比较,教出来的学生也只是学到了一些皮毛,不能够真正领会语言背后由于不同的文化思维方式导致的沟通上的差异。针对国际化人才的要求,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时的英语沟通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英语教师将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课堂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分的课堂教学和引导要更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因此,必须转变以围绕语言技能学习为中心和将英语等级考核为终极目标的传统学习方式,语言应用能力和国际化思维方式培养应该成为教学的核心和终极目标。随之而来,在进行自我身份定位时,英语教师做到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引领学生有效发展自己,切实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
创新精神是国际化人才的另一重要特征。英语教师的创新精神体现在教育中,首先,要把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开放式、参与式的课堂内外结合的大教育模式。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和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供给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在教学中,英语教师能够随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其创新意识。其次,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导学。要从知识传输者的身份向创造者身份转变,通过设计一些创新性主体活动,激发学生有意识的思考和探索,将自身的创新潜能发挥出来,从而实现自身的创新价值,逐渐发展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模式
在国际化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理念指导下,大学英语的教学模式也必然要从一成不变的知识传授型向多元化、启发式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减少单纯的知识灌输,增加各种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应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并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案例分析等手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重视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是能够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教师有必要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支持和指导。赋予学生权利,给他们提供机会,让其学会支配学习诸要素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形成民主的、合作的、互动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出当今教育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特别强调的是,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培训。
教学资源利用要更加多元化,选择一些能够体现英美文化特点的原汁原味的真实语料,具有知识性、人文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不拘泥于某一种或几种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广泛搜集运用各种资料来拓展学生的语言输入渠道,多角度、多学科、多平台地为学生呈现外语国家的生活习惯、行为准则、思维方式、语言习惯、价值观念等文化信息。
(三)学习将国际化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国际化人才要适应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工作,这时的交流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交流。在不同的传统、习俗、观念和文化等影响,个体的交际行为、审美观、时间和价值观等都会有所差异。如果语言使用者没有跨文化意识,不了解其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知识,在交际中就会遇到文化“休克”。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衡量是否具备国际化人才素质的重要标志。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引导者,英语教师要对跨文化交际的本质有着深刻的理解。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人们之间进行的符号系统,语用系统和文化系统的信息转换”。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行为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心理和不同社会环境之间人与人的交际。英国学者Byram(1997)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具有跨文化和外语教育两方面视角,以交际者为主体,强调交际中的动态性和互动性。他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比交际能力更为复杂,因为它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保持,而不只是信息的交流和互换,批判性的文化意识是跨文化能力模式的中心。
因此,在进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时,需要同时加强中外文化的学习、了解和比较,不能把跨文化交际变成全盘西化交际,不能忽视本国文化的根基作用。只有在立足于本国文化基础上,了解不同的文化特点以及与本国文化的差异,才能实现真正不狭隘的国际化;不厚此薄彼,才能实现平等、畅通、有自尊的交流。引导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自然及人文地理、社会、历史和文化,在帮助其形成国际视角的同时,也要向学生教授一些优秀中华文化课程,让其学习中华文化的英语表达,传承发展中国先进文化,使中华文化在世界多元化文化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三、结语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应当积极地转变角色,提升自己的国际化水平。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以培育国际化人才为根本的教学目标,改变传统的以语言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用国际化的观念指导教学,加强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建光,余洪红,国际化人才培养与大学英语师资队伍的建设[J],语文学刊,2012,(11):57-58
[2]王博,基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148-149
[3]胡永红,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大学外语教师自我定位[J],神州教育,2011,(8):50-51
[4]朱晓兰,英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途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3):63-64
[5]刘荔,陈红,浅谈大学英语教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及策略[J],科技信息,2009,(8):344-45
[6]郭颖,朱红英,服务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3):111-112
[7]杨东焕,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的应用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