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研究

2017-01-12侴海峰

对外经贸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双师型教师

摘要: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扩大了对高素质国际商务人才的需求。高校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应紧跟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密切关注企业需求。而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在人才总量、结构、层次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人才供求失衡。通过分析人才供求失衡的原因,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规模等解决对策。

关键词: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国际化人才;“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F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6)11-0122-03

[作者简介]侴海峰(1978-),女,汉族,鹤岗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贸易与环境。

[基金项目]受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专项课题“国际商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资助(项目编号:GJE1214011)。

一、我国国际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与推进,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国际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国内企业也将在“走出去”中转型升级,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将成为我国推行新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在新战略推进的过程中,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必将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作出调整。首先,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将随着国家贸易结构的变化而变化。新形势下资本贸易、文化贸易、信息贸易将逐渐取代传统的商品贸易而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将需要大量具有跨境电商、国际采购、电子物流等新技能的人才。其次,国际化资本运作的高端人才需求缺口巨大。新形势下,我国急需从事金融投资并购、金融产品交易以及互联网金融等行业的国际化人才。第三,国际化企业家、职业经理人、项目经理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将成为企业的稀缺资源。这些高级管理人员需要通晓属地国法律、人文、宗教、财税政策等,善于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能够管理跨文化团队。2010年中国人才报告指出:“2010年需要79万外贸人才,未来三年,涉及外贸公司重大投资和战略投资的决策人才最为短缺,需求缺口在3/2以上,服务外贸人才估计欠缺七成到八成,投资人员的供求缺口也在60%左右。”而2010—2015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增加8倍多,对外投资增加10倍多,外贸人才是国际商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2010年我国国际商务人才存在供给严重不足问题,那么近两年国际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我国国际商务人才供给情况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将国际商务专业增加到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归属于工商管理类别中。各层次院校的构成是以财经类院校为主,一些工科类院校、师范类院校及综合型大学等也开设国际商务专业。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241所高职院校、110所本科院校设置了国际商务专业,约有75所学校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三个层次培养的人数如下:高职院校为10000—12000人,本科院校为3000—3500人,硕士培养人数为1300人左右,共计16000人左右,供给数量无法弥补巨大的需求缺口。然而从国际商务专业就业情况来看,2014年和2015年的就业率都在80%左右。据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数据显示,有近一半左右的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因就业无门只能从事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大量国际商务专业人才过剩,与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求贤若渴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作为世界进出口大国,企业对国际商务人才有着极大的需求,但从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现状来看,无论是人才供给总量,还是供给层次,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国际商务人才供给与需求不完全匹配,供需严重失衡。

三、 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原因分析

国际商务人才供需失衡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不同步、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较差无法满足企业需求、国际合作办学规模较小、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双师型”教师匮乏等。

(一)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不匹配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需要大量掌握多种语言且能够熟练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的高级人才,但在高校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大多以英语学习为主,较少考虑设置第二外语课程。不仅如此,仅就单一语种的学习来说,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也不够,所培养的学生虽然学了多年外语但仍无法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无法胜任企业的国际商务谈判、写作或管理等工作,就业优势明显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成为空谈。此外,国务院提出的“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将促进中国传统外贸的升级,新形势下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将增加。而原有的培养目标无法与市场需求接轨,高校对学生跨境电商相关技能的培养滞后于国际商务行业的发展和变化。

(二)能力培养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高

国际商务的研究对象是国际间商品、资本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及其管理,涵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国际金融三个专业,是集管理学和经济学于一体的交叉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不仅具有进出口业务操作能力,还应该具备国际商务战略管理、海外营销渠道开发与控制、海外市场投融资、国际市场风险管理等国际商务拓展能力。从市场需求来看,企业急需这种兼具多种能力的综合性人才。然而,目前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中,偏重培养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对国际商务拓展能力的培养无论在理论教学还是在实训内容中并未充分体现。在实践教学中往往把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模拟作为本专业实训内容,缺少对国际商务拓展能力的实训,实训内容过于单一。

(三)国际合作办学规模有待扩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教育国际化水平,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与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非常契合,也充分说明国际商务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有益于学校培养高质量的国际型人才。然而,从国内各本科院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情况来看,2016年中国教育部公布的名单中只有包括浙江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青岛大学在内的8所院校建立了中外办学培养模式,数量较少,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四)缺乏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双师型”人才

师资队伍国际化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国际商务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对专业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专业教师理论基础深厚,而且需要其具备将理论与国际商务实践对接的综合素质。因此,专业教师自身应具备国际化视野,能够讲授国际化教学内容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

事实上,目前国内高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师大多是从国际贸易或商务英语专业转型的,自身对本专业内在的知识结构以及需要具备的职业能力理解不透彻。而且,很多教师毕业后直接讲授专业课,缺乏与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相关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导致在培养学生时只能“纸上谈兵”。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教师无法真正授业解惑,导致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清,学习主动性不强,动手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四、 解决国际商务人才供求失衡问题的建议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培养目标

在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应按社会需求调整原有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在原有培养目标中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多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跨境电商产品开发、跨境电子商务运营与管理、跨境电子商务视觉营销等理论课程,培养学生跨境电商、综合物流、商务数据分析等技能。在新的培养目标下,使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国际商务代表、国际商务管理人员、跨境电商企业的数据分析员和运营管理员等岗位发挥作用。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在增加国际商务管理方面理论课程的同时,应多渠道拓宽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在校内实践教学中,从目前单一进出口模块实训到包括国际商务实践模拟、国际商务谈判模拟、国际商务英语实训等几个模块多头并进全面培养学生的国际商务拓展能力。其次,鼓励学生考取各类证书,如跨境电商、报关、报检水平测试等。通过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考证培训,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行业职业岗位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技能,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第三,对于企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创新能力是其素质高低的重要体现。为此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提高创新能力。第四,在加强校内仿真模拟实践的基础上,构建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设计校企“双赢”的合作模式。例如,与企业签订协议,每年为其优先输送急需人才,为企业提供人才订制培养和短期专项进修,免费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咨询,企业可以优先选用高校科研成果等。通过与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解决以往校企合作中企业因无法受益从而导致参与热情不高、不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等问题。

(三)提高国际合作办学规模

高校国际商务专业应加大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力度,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努力突破高校国际商务教学中的瓶颈,寻求适合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以更好地培养国际化人才。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深化我国与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可通过设立政府奖学金,扩大沿线国家国际商务专业留学生和访问学者的招收名额,同时通过激励措施增加本专业派出留学生人数,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四)多渠道培养“双师型”人才

为培养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结合专业特点,需要更多的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教师加入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为此,学校应与专业对口企业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参与企业实际运营管理或到企业顶岗实习,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对青年教师进行双语培训、专业培训或者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访问学者、国际合作研究等形式到国外高校进行专业学习,与国际化教学水平接轨。高校还应积极引进归国优秀人才,提高国际商务专业的整体师资水平。

(五)借鉴国外经验培养高素质人才

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中还需要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教学方法,英国和德国在国际商务人才培养中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首先,英国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强调数量分析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组织行为学、建模与仿真等课程,学生可以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用技巧。其次,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用“教中学”方法,让学生自己讲解知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大量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和解决复杂商务问题的直觉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第三,英国学校规定国际商务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一个外语类的副专业,以此培养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德国“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理论课程的设计包含专业培养所需的全部理论,涵盖面广、课程难度适中;课程与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在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后可以直接到企业进行实习,直接参与企业日常工作,在最短时间内快速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在企业培训后可以随时投入工作。这种培养模式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在培养国际商务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借鉴英国和德国“学用相结合”的做法,拉近理论学习与实践培养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张金萍,高子清.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机制新探[J].继续教育研究,2015(6)

[2]冯倩.地方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教学机制研究——以湖北工程学院为例[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6(7)

[3]匡增杰.对优化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4]辛越优,倪好国际化人才联通“一带一路”:角色、需求与策略[J].高校教育管理,2016(6)

[5]隋俊,于岩熙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国际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对外经贸,2014(7)

Abstrac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in our country has expanded the demand for high-quality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alents.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follow the national macro - policy adjustment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needs of enterprises.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Chinas universities in the aspects of the total talent, the structure and the level imbalance during the training.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 after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adjusting the target of professional training based on market demand,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and increasing the scal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alents;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alents; international talents;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责任编辑:乔虹梁宏伟)

猜你喜欢

国际化人才双师型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一带一路”新形势下高职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浅谈国有石油工程建设企业如何培养国际化项目管理人才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职业院校远程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