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

2013-11-12纪中强

继续教育研究 2013年8期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村现代化

纪中强

摘要:职业农民理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创新。培育职业农民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在对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文章对培育职业农民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村;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17-0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不二选择。目前,我们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路径,发挥职业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一、职业农民的内涵

2012年2月,新世纪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毋庸置疑,新型职业农民理念的提出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领域的重大突破。对于职业农民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认识。

1 不能把职业农民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混为一谈。根据人类学家沃尔夫的界定,传统农民把维持生计作为主要追求,从身份上来看是有别于市民的一个群体;而职业农民则将农业作为产业进行经营,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并利用一切可能的选择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一般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强调的主要是身份,具有社会学意义;而职业农民则更近似于经济学意义上的理性人,是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职业类型。

2 职业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内涵也不尽相同。新型农民凸显的依然是身份,泛指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职业农民则属于新型农民的一个当然范畴。相对而言,职业农民一般具备经营规模大且收入高的特点,其收入远高于城市的农民工,能够全心致力于农业发展。职业农民以农业为终身从事的事业,有长远的规划,这样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职业农民不再是受歧视的对象,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同度,能够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参照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标准,现代职业农民按分工类别通常划分为技能型、管理型和服务型等三类。

二、培育职业农民的意义

1 培育职业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发展现代农业是我们党根据我国的国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定位,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清醒判断。因此,只有大力培育现代职业农民,才能使农业建设走上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

2 培育职业农民,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需要。农民增收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所受的教育水平相对偏低,就业难度大,往往只能从事劳动报酬低、劳动强度大、缺乏安全保障的工作。要突破这一困境,应加强对农民的各类培训,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从而提升劳动者素质。培育职业农民的过程也是促进农民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通过农民素质的提高,逐步解决农民就业难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民增收难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通过产业化经营,能够解决农户分散经营与市场链接的问题,将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连成一体,多方面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在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都能收益。由于职业农民是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参与者,因而培育职业农民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根本保证,职业农民也只有通过在农业产业化中大显身手。没有职业农民的参与,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农民的收入也不可能大幅度增加。

3 培育职业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建设新农村,就是改变农村的旧面貌,建设农民自己的理想家园。职业农民对农村的情况了如指掌,对于农村需要怎样建设、建设什么,能够做到有的放矢。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够完成。职业农民原来的身份是农民,毫无疑问,职业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培育职业农民,就要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树立现代化的意识,能够面向市场,研究市场,不断提高自身的文明素质,开阔眼界,逐步摆脱小农意识的束缚。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带动和影响农村中的落后群体,促进整个农村生产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观,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道路。

4 培育职业农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而言,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确不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一些原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农村的发展和城市相比较而言仍然是滞后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必须面对。通过培育职业农民和产业化、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各个方面的差距,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进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

三、培育职业农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农村文化教育滞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农民的文化素质是衡量评价农民人口质量的主要标准。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2l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针对农民的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迅猛,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培育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和生产能力,农村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农村的教育仍存在缺资金、缺师资等诸多问题,农村的教育依然相对落后,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依旧存在。据统计,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明显低于城镇居民,近5亿的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的年限是7.3年,高中文化的大概占13%,初中文化程度占50%,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37%,其中,文盲、半文盲占7.5%。而且由于我国农村面积广大,各个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来说,农民受教育年限偏低,与国外农民受教育年限相比差距更大。毋庸置疑,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羁绊。

2 小生产方式的束缚严重,农民科技素质贫乏。科技素质,是指农民掌握相关科学技术知识并使其转化为农业生产技能或者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基本能力,是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根本体现,也是决定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指标。科学技术一旦“智化”在劳动者身上,就可以提高劳动能力,创造更多的财富。同时,科学技术还能促进人自身的发展,因为“节约劳动时间等于增加自由时间,即增加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实现劳动力的解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科技素质有所提高,但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据调查,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和初、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两成左右,绝大多数未能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目前,发达国家的农民大多数接受过接受高等教育,科研能力和科技素质较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我国农民科技素质偏低,主要从事传统农业或附加值比较低的农业生产,直接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与解放,使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明显偏低。

3 受传统经济模式的制约,经营管理素质欠缺。经营管理素质主要是指农民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现代农业生产的能力。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民经营管理素质严重缺乏。在生产过程中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对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知之甚少,管理方式不科学,管理水平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效率低下,更不能适应全球化背景下对农业生产者的要求。

4 受历史文化传统影响,农民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任何民主,和任何政治上层建筑一样,归根到底是为生产服务的”。公民权利意识是社会民主意识的重要表现,也是对职业农民的要求。“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培育新型农民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提高农民的民主观念和权利意识。我国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初步建立起来,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由于受历史及传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仍处在起始阶段,农民民主权利意识淡薄,不能够意识到民主的重要性,甚至认为民主与自己无关,权利受到侵犯后不知道如何维护权利。农民的“主人”意识模糊,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利益得不到很好的维护。职业农民要求农民应有现代公民理念,而我国农民的现状还明显不符合对职业农民的要求。

四、职业农民培育的有效路径

1 做好大学生“村官”培训工作。新农村建设既需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也需要选派一批有头脑、有技术、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人才到农村去做引路人,这是破解当前农村发展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培育职业农民的一个有效路径。大学生“村官”接受过高等教育,头脑灵活,人脉广,市场意识强,能借助于互联网及时把握现代信息,对培育职业农民有较强的示范效应。我们目前应做好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工作,尽快让他们适应农村的环境融入农村,掌握农村的工作方法,把知识和才干发挥出来,让越来越多的“村官”成为职业农民,切忌仅仅是为了粉饰门面,走形式。

2 对骨干农民进行培训。对骨干农民开展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是培育职业农民的又一有效方法。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左右,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只占0.13%。所谓骨干农民是指在农村有能力、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有影响力的一个群体。对骨干农民进行培训能起到示范引导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农村,如果对骨干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素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培育职业农民至关重要。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由于资源有限,可以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依据“分类指导,重点培训”的原则,对骨干农民进行培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骨干农民的培训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全面系统,既要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技术教育,也要注重进行现代观念、文明准则、职业素养等教育,使他们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乡风文明的传播者、践行者。

3 开展农技人员培训。人的能力和素质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增长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把它称作人力资本,他认为“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指凝结在人体内的能够使价值迅速增值的知识、技能及表现出来的能力”。有资料统计,目前农业科技人员在人口中的比例仅为0.01%,而发达国家是0.3%-0.4%。我国现代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农业劳动生产率较低。开展对农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使农技人员转化为职业农民,充分发挥其示范和辐射作用,是培育职业农民的一个重要渠道,为发展现代农业与农业产业化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撑和技术保证。

4 培育具有开拓能力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加快土地流转,提高农业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是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径。发展现代农业,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建立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农村的现代化既要依托农业又要跳出农业,大力发展和农业有密切关联的第二产业。培育会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就是造就一支有市场意识、有开拓能力的农民企业家队伍,组织广大农民进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7

[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8;21

[3]罗倩文,新型农民培育视角下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4):6098-6100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25

[5]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5

[6]炳生,陈华宇,对培育新型农民的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4):36-38

[7][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87:12

猜你喜欢

新型职业农民新农村现代化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探析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长效机制初探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我的女巫朋友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