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语“出来”“出去”趋向意义上的对称与不对称
2013-11-12刘汉武
刘汉武
(1.胡志明市银行大学 外语系,越南胡志明;2.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和“出去”做补语时都表示通过动作使人或物体由某处所的里面向外面移动。它们之间的不同在于“出来”说话人的位置在处所的外面,“出去”说话人的位置在处所的里面。可见,它们的意义是对称的。按理来说,能带表趋向意义“出来”做补语的动词都能带表趋向意义“出去”做补语。但语言事实并非如此,有些动词既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也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有些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有些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
我们对刘月华主编(1998)《趋向补语通释》后附的《动词和趋向补语搭配词表》[1]进行考察,将能与表趋向意义的补语“出来”“出去”搭配的动词进行归类,描写表趋向意义的补语“出来”“出去”在句法分布上的对称和不对称情况,并运用意象图式理论(Image Schemas)来解释对称和不对称产生的原因。
一 句法分布上的对称和不对称
1.分布上的对称情况。
很多动词既能带“出来”做趋向补语,也能带“出去”做趋向补语。据考察,下列动词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
(1)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
这类动词很多,包括“伸、跳、爬、奔、走、冲、溜、跑、退、挤、拥、追、逃、闯、躲、绕、转、跌”等动词,它们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例如:
①a.夏天带一把蒲扇,只要打开车窗,再把舌头伸出来。
b.当时我没有话筒,就把头伸出去大声喊。
②a.怪物会从撕裂的空间中跳出来。
b.我被爸爸叫醒时,因为火势太大,只能从窗户跳出去。
例①②中的动词“伸”“跳”都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它们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
2.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
这类动词有“端、搬、抬、拉、推、挑、摆、撤、带、递、戴、穿、牵、扔、送、踢、派、拿、押”等,这些动词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例如:
③a.此时,吴碧红则刚刚洗好茶盘端出来。
b.一道菜做好了端出去,做不好直接倒进垃圾桶。
④a.传说中,兔儿爷是嫦娥派出来为百姓消灾治病的玉兔。
b.一支队伍被派出去了11个小时。
例③④中的动词“端”“派”都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它们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作补语。
2.分布上的不对称情况。
虽然很多动词都可以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但是有不少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也有很多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
(1)只能带“出来”,不能带“出去”。
有些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这些动词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包括“奔泻、播发、铲除、偿还、超脱、传扬、喘、生、兑现、发掘、领取、告发、搜索、搜寻、咳嗽、挖掘”等动词。例如:
⑤许多珍奇之物,就是从“废品”中发掘出来的。
例⑤⑥中的动词“发掘”“搜索”都具有[+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它们都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
(2)不能带“出来”,只能带“出去”。
有些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这些动词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包括“放送、兑付、转赠、托付、许配、转交、零售、驱除、眺望、外销”等动词。例如:
⑦每当他把大把的钞票兑付出去以后,心里觉得空荡荡的。
⑧一旦不经意被它们钻了空子,我也会尽快将它们驱除出去。
例⑦⑧中的动词“兑付”“驱除”都具有[+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它们都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
二 “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及其与分布的关系
1.意象图式理论简介。
意象图式最早是由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1980)提出的,[2]并于1987年将其定义为“意象图式是我们日常身体经验中反复出现的比较简单的结构……”[3]这些简单的结构包括:部分-整体、连接、中心-边缘、起点-路径-终点、上-下、前-后、线性等图式。George Lakoff&Mark Johnson(1987)认为意象图式有四个基本特征:(1)意象图式决定我们的经验结果;(2)意象图式具有完形结构,在我们的经验和认知中是有意义的统一的整体;(3)存在将意象图式投射到抽象域的隐喻概念;(4)隐喻不是任意的,而是源于日常经验的结构。[4]
2.“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
“出来”“出去”的基本意象图式由四个要素组成:射体TR(运动的物体)、界标LM1(参照物)、界标LM2(参照物)和路径(运动的轨迹)。它们的不同在于:“出来”是射体TR从界标LM2内部移动到外部,并向界标LM1移动;“出去”是射体TR离开界标LM1,并从界标LM2内部移动到外部。
图1 “出来”“出去”的基本意象图式
在空间的物理运动中,“出来”“出去”基本意象图式的体现不同。例如:
①孩子们都跑出来了。/孩子们都跑出去了。
②他从这个坑洞里爬出来。/他从这个坑洞里爬出去。
③水也时时刻刻会漏出来。/水也时时刻刻会漏出去。
例①②③中的“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出来”的意象图式
图3 “出去”的意象图式
图2a、2b、2c分别是上例①②③中“出来”的意象图式:射体TR从界标LM2内部移动到外部,并向着界标LM1移动,带箭头的线代表路径。图3a、3b、3c分别是上例①②③中“出去”的意象图式:射体TR离开界标LM1,并从界标LM2的内部移动到外部,带箭头的线代表路径。可见,上例①②③中“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所包含的要素相同(都有射体TR、界标LM1、界标LM2、路径),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却不同:“出来”是射体TR朝着界标LM1(即说话人的位置),而“出去”是射体TR离开界标LM1(即说话人的位置)。
3.与分布的关系。
因为“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不一样,所以它们在句法分布上呈现出对称与不对称现象,换句话说可以从它们的意象图式来解释它们在句法分布上的不对称。
上文说过,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都可以做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和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的补语。例如:
④a.阿Q调戏过吴妈之后,他从土谷祠里走出来。
b.她走出去一看,一个男人在车上仰躺着。
⑤a.我到她家去,她把所有的凳子都搬出来让我挑着坐。
b.我们到昆明的第二天他就从青旅搬出去了。
例④中的“走”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例⑤中的“搬”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它们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出来”的意象图式显示,射体是移出容器朝着说话人的位置的;“出去”的意象图式显示,射体是离开说话人的位置移出容器的。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和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与“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是一致的,因此都可以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
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可以做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动词的补语。例如:
⑥妈妈清楚记得,儿子刚生出来时,全家人都傻眼了。
⑦要将待送的货物按编码拣出来。
例⑥⑦中的动词“生”“拣”都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的语义特征。它们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与“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有很大关系。“出来”的意象图式显示,射体是移出容器朝着说话人的位置的。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使事物从某物体的里面移到外面,且朝着说话人的位置运动。可见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与“出来”的意象图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
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可以做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动词的补语。例如:
⑧仅仅两个小时,就发售出去车票112张。
⑨支持陈默将钱转赠出去的有42.1%的网友。
例⑧⑨中的动词“发售”“转赠”都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的语义特征。它们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与“出来”“出去”的意象图式有直接关系。“出去”的意象图式显示,射体是离开说话人的位置移出容器的。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使事物从某物体的里面移到外面,且背离说话人的位置运动。可见,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与“出去”的意象图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
三 结语
表趋向意义的补语“出来”和“出去”在句法分布上既存在着对称情况,也存在着不对称情况:具有[+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和具有[+致使位移][-定向]语义特征的动词都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出去”做补语(即对称情况);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即不对称情况);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只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去”做补语,不能带表趋向意义的“出来”做补语(即不对称情况)。
导致这种不对称的原因是“出来”和“出去”具有不同的意象图式。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与“出来”的意象图式一致,因此可以带“出来”做补语。具有[+致使位移][+定向][-靠近]语义特征的动词与“出去”的意象图式一致,因此可以带“出去”做补语。
(注:本文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人民网。)
[1]刘月华.趋向补语通释[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8/2008:422-700.
[2]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188.
[3]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55.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0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