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民族地区汉语骨干教师培训调研报告——以三期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为例

2013-11-12金东海蔺海沣邢庆超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参训骨干教师普通话

金东海,蔺海沣,陈 永,邢庆超

(西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2012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指出:实施五年一周期的教师全员培训,各地制订教师培训规划,以农村教师为重点,开展分层分类分岗培训。中央财政支持实施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主要支持农村教师培训,到2015年对550万名中西部农村教师普遍开展一次培训。[1]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加大对民族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2]这些教师培训政策的制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制度保障。

长期以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西北民族落后地区,受地域、历史以及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加强和改进本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保障。而教师培训则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途径。为了提升甘肃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促进本地区基础教育质量发展,甘肃省教育厅委托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于2007~2009年举办为期三批的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通过培训,这些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有没有得到丰富,在他们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又如何,他们希望接受到的教师培训应该是怎样的?为此,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甘肃省东乡县小学的汉语骨干教师及其所在学校校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来探析甘肃民族地区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利于加强和改进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推动民族地区生态化教师队伍建设。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东乡县是甘肃省乃至全国唯一的东乡族自治县,全县拥有小学190 所,其中县城小学3 所,非县城小学187 所。由于历史、文化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该县基础教育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尤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根据东乡县教育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东乡县小学教师主要以大专学历为主,达到1299人,占教师总数2004人的52%.在教师职称结构方面,初级职称的教师为1135 人,约占总教师人数的45%.由此可见,东乡县教师专业发展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仍然任重道远。

具体表现在语文教学方面,该县很多教师在汉语拼音、普通话发音等方面的发展滞后于其他地区,受地区方言影响比较大。为了加强和改进东乡地区小学汉语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汉语水平显得尤为关键与迫切。而对东乡县教师进行系统的汉语知识培训则是提高该县教师汉语水平的重要途径。为此,甘肃省教育厅结合东乡族自治县教育发展状况和教师队伍汉语水平的实际情况,委托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特举办了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三期专题培训班。希望通过专家授课等形式的汉语培训,来提高东乡汉语文骨干教师的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教育教学技能等,加快教师汉语专业发展。并期望通过骨干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的应用、传播和推广,促进东乡县教师队伍汉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缩小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汉语水平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希望通过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追踪调研,来了解参加教师培训的实际信息反馈及其培训质量,进而为改进教师培训提出建设性建议;了解受训教师所在单位对其汉语言水平和工作业绩等方面的总体评价和要求;检验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并逐步建立经常性的反馈渠道和评价制度,为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改革提供依据,以期推动民族地区教师汉语专业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通过参加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实际信息反馈,全面了解甘肃省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效果,为改进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提出建设性建议。根据以上目标,本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受训前汉语基本能力。只有深入了解受训前教师的汉语基本能力,才能与培训后的汉语基本能力进行对比,进而可以得知培训的实效性。二是培训内容与收获,主要表现在汉语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方面。三是培训方式与方法。四是培训需求与评价。五是受训教师对待培训机会与态度的调研。

二、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调研组通过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并参照相关教师培训调查问卷,编制了甘肃省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质量调研问卷。本研究问卷调查对象为参加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和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学院承办的2007~2009年三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所有80 位学员。由于参训的汉语骨干教师分散在全县各小学,问卷调查采用信函邮寄的方式进行。寄出问卷80 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有效回收率约为81%.问卷回收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参训教师流失与调动。

2.访谈法

访谈对象为学校校长、受训汉语骨干教师以及非受训汉语教师。访谈内容主要有:教师所在学校的普通话氛围,教师的普通话使用情况和教师普通话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师所期望的培训内容、课程和培训细节等。通过访谈,进一步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深入了解汉语培训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内容。

(二)访谈样本的选择

表1 访谈样本选择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参加培训前,汉语骨干教师普通话水平情况

汉语作为一门语言,可以从听、说、读、写以及对文化常识的了解程度等五方面去衡量其基本能力。根据问卷调查及对教师的访谈,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受训前普通话水平一般,部分教师的普通话发音受方言影响很大。

1.教师所获得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在被调查的65 名受训教师中,有48 名参训汉语教师取得二级乙等及其以上等级的普通话水平测试资格等级证书。但有39 名教师只获得二级乙等普通话水平资格证,仅仅符合国家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最低普通话水平要求。在研究组对该县某学校的一名语文教师的访谈中,发现该教师普通话受方言影响很严重。由此可见,这些参加培训的老师的普通话水平总体还不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的高低对学生语文学习会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普通话发音与拼音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学习汉语技巧至关重要。

2.教师汉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情况

在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48%的老师认为自己可以很快地理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内容;有55%的老师认为自己对汉语文化常识比较了解并且在教学之外一般会阅读一些文学艺术、休闲杂志及专业报刊杂志之类的书籍来提升自己的汉语阅读水平;有43%的老师曾经获得县级的奖励并且有超过一半的老师会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观摩教学活动,教学水平能得到学校领导和同行比较好的肯定。可见,骨干教师比较注重汉语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提高,但作为县级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示范作用,还需努力学习和提高汉语专业知识与技能,加快教师汉语专业成长。

3.汉语骨干教师语文学科教研能力

在教学或专业方面的学术论文发表方面,55%的参训老师从来没有发表过论文,只有大概43%的老师在其教学生涯中仅仅只发表过1 至3 篇论文。由此可见,汉语骨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还不足。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任务很繁重,另一方面也与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不高有关。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理应充当教育研究者的角色,来加强和改进汉语教育教学工作。

(二)参加培训后,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内容与收获

1.教师所获得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有所提高

目前国家规定取得教师资格的普通话水平要求为,达到二级乙等及其以上等级,对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则要求更高。因此,通过汉语培训等方式来提高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参加培训的65 名教师中,有17 名,约占总人数26%的汉语骨干教师在参加汉语培训前,达不到国家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最低普通话水平要求,即二级乙等。参加培训后,这一数字缩小到10 名,只有大概15%的汉语骨干教师仍然达不到国家对取得教师资格的最低普通话水平要求。尤其是通过汉语培训,获得二级甲等普通话等级的教师由9 人增加到16人。这说明通过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2.教师培训内容涉及的汉语专业知识具有一定实效性

根据西北少数民族师资培训中心提供的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内容主要分为汉语拼音知识、普通话发音训练、汉语拼音教学方法与技能训练、作文教学内容、汉字文化常识、汉字书写技能、识字写字教学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模块。在对参训教师的问卷调查中,大部分老师认为培训机构安排的内容对自己教育教学帮助作用很大或者较大。如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方面,超过90%的参训教师认为所学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知识对解决自己以及学生相关心理问题有帮助作用;有分别约46%和22%的参训教师认为关于口语词汇训练的培训,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的作用较大或很大;有约54%和37%的参训教师认为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营造口语训练环境比较重要或特别重要。但是也分别有20%、20%和20%的参训老师认为作文教学内容训练、汉字文化常识和汉字书写技能对自己教学的帮助作用不大,主要原因可能是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的教学实际需求不一样,以及培训时间短,传授的知识量有限。因此,培训机构要深入东乡县小学课堂第一线,了解教学实际情况以及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加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保障教师培训效果(具体见表2)。

表2 参训内容对使用普通话教学的帮助作用

(三)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与方法

培训的方式与方法直接影响教师培训的效果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程度。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与方法有利于实现教师培训的高质量目标。根据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约61%的参训教师认为采用脱产培训的方式更好,主要原因是脱产培训可以更好地让教师把精力放在培训上;约57%的参训教师希望可以利用假期到高校等专业机构进修,不仅可以学到专业知识,同时也可以感受新观念,和专家学习交流;约45%的参训教师希望教师培训方式为送教下乡、送培下乡。这样既可以尽量减少耽误工作时间,又可以通过培训,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此外,还有少部分教师希望可以接受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等。

在培训方法方面,约79%的参训教师希望可以以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培训;分别约48%和45%的参训教师希望以小组讨论和专题研讨的形式开展教师培训,有利于培训老师和参训教师之间的互动,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约40%的参训教师觉得讲授式培训比较好,原因可能是东乡县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还比较传统,更易接受传统的培训方法。

(四)汉语骨干教师培训需求与评价

新课程改革给我国中小学教师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和新的教育理念,这对民族地区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同时也是提升专业水平的机遇。东乡县教育部门需要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采取多种途径来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对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分别约63%和35%的参训教师认为对东乡族小学教师开展汉语知识和汉语教学技能有很大或比较大的必要性,具体到汉语知识内容的培训,按其重要程度排序依次为普通话发音、汉语拼音知识、汉语作文教学、汉语拼音教学、汉语识字写字教学以及汉语文化常识。

在对教师培训最有效的机构的调查中,有66%的参训教师认为专业教育培训中心最有效,有约18%的参训教师认为高师院校最有效,有约12%的参训教师认为教师进修学校最有效,此外还有少部分教师认为远程教育和所任职学校最有效。其实,不同类型的教师培训机构有着自己不同的优势,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情况选择培训机构。

此外,在对教师培训效果评价方式的调查中,有约52%的参训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公开课的方式来评价,约38%的参训教师认为应该通过测试的方式来评价,约34%的参训教师认为应该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评价,约28%的教师认为应该通过撰写论文或写心得体会来评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通过公开课的方式来评价教师培训效果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评价方式,可以加强同行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对于教师队伍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五)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机会与态度

针对我国新课程改革,教育部明确提出“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要求各学校应积极组织新课程改革的相关培训与学习。在对参加过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师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一半,52%的参训教师非常愿意再次参加培训,25%的参训教师比较愿意参加培训,但是也有部分教师对于再次参加培训的意愿不是很强烈,究其原因,在教师访谈中,部分老师认为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以及培训时间安排不过来,这是导致部分教师不想再次参加汉语培训的主要原因(具体见图1)。

图1 参训教师对再次参加培训的意愿程度图

参训教师对待培训的态度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培训效果的好坏。本研究通过对参加培训的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教师培训态度端正,有约86%的参训教师认为参加培训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素质,约71%的参训教师认为参加培训是因为教学的需要。由此可见,大部分老师参加培训是为了提高自身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教育教学的需要,这有利于充分发挥参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汉语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在影响参训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调研中,有约49%的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少影响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尤其是骨干教师培训这种属于稀缺性的培训资源,大部分老师根本没有机会参加;有约48%的参训教师认为学校条件有限影响其参加教师培训,如东乡县马场小学,地处偏僻山村,全校只有3名代课老师,80多位学生,3名老师承担了全校所有的课程教学及管理工作,艰苦的条件无法满足学校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此外,还有部分参训教师认为激励机制不健全和没有实践应用环境影响其参加教师培训的积极性。

四、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汉语专业知识与教育技能层面

1.参训教师汉语专业水平与教育技能提高有限

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有一桶水。在现代学校教育理念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努力加强自身持续学习的能力,来适应现代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发展趋势。他们不仅要具备高深的专业知识、超强的教学技能,还应该具备高尚的教师素质。据调研组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察及对教师的访谈,相比其所教班级的学生,大部分老师的普通话水平相对要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老师对声母和韵母的读音把握不准、前后鼻音的发音难以区分等。有些东乡族聚集的学区还要采用母语(东乡语)辅助汉语教学,普通话发音不准确,拼音策略不对以及语言表达不流畅等。在访谈过程中,苏孟学校某参训老师提到:“普通话水平提高有限主要原因是学校及其所在地区说普通话的氛围不浓厚以及受东乡地区方言的影响。因为普通话氛围不好,即使参加过汉语教师培训,回到学校工作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汉语水平和培训前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此外,在教学技能方面,部分参训老师仍然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等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难有教学方法的创新。这些老师和没参加过培训的老师的课堂教学相比,并没有什么区别,很多教师缺乏教学创新的动力。因此,营造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持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和教学技能是当前东乡县教育部门及学校需要努力加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2.汉语培训内容模块不够细化,教学实践应用性不强

高效的汉语教师培训能促进教师汉语专业成长,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组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访谈中,部分教师认为汉语培训内容模块不够细化,在培训时间很短的情况下,培训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把所有的内容都传授给受训教师。同时,很多汉语骨干教师也提到培训内容的实践应用性不强,参加培训时觉得效果很好,但一回到工作岗位上就很难将所学的培训知识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当中。因为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主要由师范院校著名教授或相关专家进行授课,而部分师范院校教授或专家虽然有很高深的学术研究能力和专业理论水平,却对中小学的教学和管理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或了解不多,对东乡民族地区的民族实际也缺乏了解。这样就必然造成汉语培训针对性不强的问题。忽视民族地区教育实际,与中小学的教学实际脱节,严重影响了教师参加汉语培训的积极性和汉语培训的效果。

3.汉语培训对民族地区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及拼音关注不足

我国各地区方言差异很大,每个地区方言对普通话发音及拼音的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汉语教师培训中,根据培训对象实际,对地区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及拼音多加关注。在本次调研中,研究组发现东乡地区方言氛围特别浓厚,学校也不例外。很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只有在上课的时候使用普通话,其余时间基本上都使用本地区方言,有些学校的部分老师甚至在教学中都使用东乡方言教学。其中,东乡某农村学校老师在接受我们的访谈中有提到,汉语骨干教师培训很少关注东乡族地区方言对普通话发音及拼音的影响,所以他们原有的不标准的发音并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改进。

(二)参训汉语教师培训意识与后续沟通层面

1.教师参与汉语培训的意识有待加强

教师参与培训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汉语教师培训的效果。由于东乡县地处民族贫困地区,深受地域、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其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创新和改进意识不足。根据对东乡县部分农村小学汉语骨干教师的调查与访谈,部分老师参与汉语教师培训的意识并不是很强,在他们的观念里,只要把教学任务完成就可以,至于教学质量则不是特别在意,更不用谈教学创新。在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语文老师需要通过参加汉语培训或与学科一线优秀老师交流经验,来达到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目的,这是当前教师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21 世纪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教师提出的重要要求。

2.参训汉语教师与培训老师后续沟通的积极性不够

参训教师保持与培训老师的后续沟通,对于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效果与调动汉语培训的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师访谈中,大部分教师提到教师培训结束后,基本上没有和培训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培训老师也不知道培训效果,受训学员也得不到培训老师的后续指导,影响教师培训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效性及其培训效果的后续评估。汉语专业水平提高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学习。因此,要取得预期的汉语培训效果,加强与培训老师的后续沟通是很有必要的。

(三)汉语骨干教师培训体制机制层面

1.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方式与方法创新不足

当前汉语教师培训方式单一,主要是现场培训,而关于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方式则很少。根据对东乡县小学汉语文骨干教师的调查,大部分老师希望可以送培下乡,主要原因是离工作单位近,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有些老师平时工作量特别大,根本没时间到外面参加培训,到寒暑假时又要在家里干活。对东乡县马场小学的一位汉语老师访谈中,她说“很愿意参加汉语教师培训,可是时间安排不过来,平时教学任务很重,到了寒暑假要回家挣钱。”因为作为代课教师的她只拿着一个月700多元的工资,连家庭的生活开支都不够。在调查中,分别有55%和36%的老师认为影响自己参加培训的因素为时间安排不过来和教学与家庭负担过重,有45%的老师希望可以采取送教下乡和送培下乡,但目前我国教师培训方式仍然单一,大部分汉语培训需要教师到外地去参加。此外,缺乏汉语教师培训方法创新。很多老师希望少一点理论知识的传授,多一些学习方法的指导。同时,可以结合相关的教学案例教学和视频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培训的新颖性,提高培训效果。

2.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少,培训需求增长与培训供给有限

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汉语教师培训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原有的汉语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通过对东乡县部分较有代表性的学校汉语教师进行调查,大部分语文老师都愿意参加各种类型的汉语培训,以此促进教师自身专业成长。但是由于东乡县地理位置偏僻,地处民族贫困地区,各方面发展比较滞后,教师汉语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观念及其教育教学方式等相对比较传统,需要参加汉语培训的教师数量比较庞大,而教育部门提供的汉语培训机会很有限,尤其是汉语骨干教师培训机会。就像本研究所调查的2007~2009年三批东乡县小学汉语骨干教师,每批培训班只有约40 人能参加。因此,汉语培训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需要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予以解决。

五、加强和改进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丰富汉语专业知识传授,加强汉语教学技能培训

1.加强对普通话发音、拼音策略等汉语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授

普通话发音及拼音策略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东乡县由于地处偏僻的贫困地区,地区方言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很大,尤其对边远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影响更大。很多小学的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课过程中,普通话发音都是不准确的,这对于正处学习普通话发音和汉语拼音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非常不利。很多小学生在上小学的时候没能学到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及汉语拼音,等到上中学时,那些错误的发音及拼音规则就很难纠正过来了。笔者建议,培训机构应该选择一线的优秀小学语文教师来给参训汉语教师上普通话发音及汉语拼音培训课。一方面,优秀的一线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发音及汉语拼音很标准,另一方面,这些老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很熟悉,有利于加强汉语培训内容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的对接。同时,在普通话发音及汉语拼音的讲授内容上,培训机构应有选择性的安排比较容易受东乡地区方言影响的音标及拼音策略等培训内容,加强对普通话发音、拼音策略等汉语专业知识的有效传授,提高汉语教师培训效率。

2.细化汉语教师培训内容模块,提高汉语专业知识应用性

在规定的培训时间内,细化汉语教师培训内容模块,有针对性地选择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是有效提高汉语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对骨干教师的访谈中,部分老师提到汉语培训内容模块太多,培训老师很难在10 多天的时间里把内容讲授得很具体,很多时候只是泛泛而谈。因此,培训机构必须细化汉语教师培训内容模块,选择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又是民族地区小学汉语教师急需的汉语培训内容模块,对参训汉语教师进行传授。如普通话发音以及拼音策略等内容模块,大部分老师希望培训老师在这些模块上多花点时间。同时,要提高汉语教师培训专业知识的应用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应该设置互动环节,让参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展开小组讨论,这样更有利于把所学的汉语专业知识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增强参训教师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3.加强对民族地区方言的调查研究,注重汉语教学技能培训

全国各地的地区方言不尽相同,对普通话发音及拼音策略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在研究组对甘肃省东乡县10 所小学的调研中,发现该地区老师和学生普通话受方言影响很大,很多老师讲标准的普通话难度较大。因此,培训机构在举办民族地区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班之前,需要加强对地区方言影响普通话发音及拼音的前期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这样便可以科学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增强汉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同时,汉语教师培训要更加注重汉语教学技能的掌握。汉语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无穷尽的,只有掌握了科学的汉语学习方法和教学技能,才能促使教师汉语专业持续成长。因此,培训机构在聘请相关汉语培训老师的时候,要选择经验丰富,汉语教学技能突出,对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比较熟悉的老师。

(二)汉语教师要提高参训意识,增强与培训老师的后续沟通

1.提高汉语教师参与培训的意识,增强汉语培训吸引力

在汉语教师培训中,参训汉语教师要提高参训意识,变被动参加培训为自己主动参加培训,以汉语培训为学习途径,加快自身汉语专业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好地适应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课程内容的开发者以及师生关系的促进者的教师新角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参加培训,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新要求。同时,需要制定相关激励措施,努力增强汉语教师培训吸引力。教育部门和参训教师所在学校要积极鼓励与支持汉语教师参加培训,并加大对参训教师食宿等方面的补贴力度。此外,也可以试行汉语培训学分制,只有当教师的培训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教师的职称晋升以及评奖评优等才有实现的可能。

2.参训汉语教师要加强与培训老师之间的后续沟通

建立并不断完善参训教师与培训老师之间的后续定期沟通机制,对于持续提高汉语教师培训质量,促进教师汉语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参训汉语教师加强与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一方面可以使培训教师或机构随时了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好的经验以及参训教师在培训中所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效果,另一方面参训教师也可以随时向培训教师或机构反映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或希望得到的专业知识或教育教学技能方面的指导。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汉语教师培训质量,实现培训效果的最优化。参训教师可以通过远程视频,电话联系,甚至亲自去找培训老师面对面交流,来加强与培训老师的沟通。培训机构要为参训教师和培训老师之间的沟通搭建好定期交流平台。

(三)不断完善汉语教师培训体制机制建设

1.创新汉语培训形式,注重汉语培训内容的实践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学做”合一理论,“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因此,提高汉语教师培训质量需要不断创新汉语培训形式,注重汉语培训内容的实践性。首先,要明确当前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哪些问题是因为汉语教师自身的原因所造成的。其次,根据反映出来的问题确定培训形式,可以是案例教学,也可以是汉语情景剧呈现等培训形式。并据此安排汉语培训计划,进行汉语培训的课程内容设置,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求培训老师多了解民族地区小学课堂的语文教学需求,精心选择实践性强的汉语培训内容,增强汉语教师培训吸引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达到提高汉语教师培训质量的目的。

2.加大汉语培训专项经费投入,满足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培训需求

持续不断的培训专项经费投入,是保证汉语教师培训质量稳步提升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解决当前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培训需求与培训供给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教育部门要把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培训摆在教师队伍建设优先发展的位置上予以考虑,加大对培训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只有充足的经费,才能确保更多有汉语培训需求的教师得到培训机会。此外,要加大对汉语培训专项经费的审计力度,严防相关部门和人员挪用培训经费,让培训经费的使用真正达到提高汉语教师培训质量的目的。同时,教育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对汉语教师培训的后续效果进行评估,哪些培训内容效果好,哪些培训内容的效果不明显,以便及时加强和改进汉语培训内容的设置,确保专项汉语培训经费投入对教师汉语专业发展的价值。

六、结束语

甘肃民族地区汉语骨干教师培训质量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在汉语教师培训实践中客观分析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总结所取得的成效和不足。并提出加强和改进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培训的对策建议,提高民族地区汉语教师培训的效率和本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R].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猜你喜欢

参训骨干教师普通话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我是中国娃爱讲普通话
参训学生在实验室建设和实训项目开发中的作用
山东莱西加强公务员试用期培训
幼儿教师眼中的“幼师国培”绩效评估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师太”扛枪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