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期子宫肌瘤红色变性26例疗效分析

2013-11-09熊清秀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压痛变性肝素

熊清秀

(赤壁市陆水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湖北赤壁437300)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是由于肌瘤内血栓形成及小血管退行性变所致,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常发生于妊娠或产褥期,成为妊娠期患者出血和流产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镇静、解痉、抗感染等,但效果不甚理想。我们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治疗妊娠期肌瘤红色变性患者26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对象为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46例,妊娠诊断明确,均有确切的子宫肌瘤病史。年龄23~39岁,平均28.6岁;初产妇39例,经产妇7例;孕周16~35周。临床表现多为孕期突发下腹剧痛、体温异常,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症状。体格检查:下腹部子宫肌瘤部位有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可伴有规律或不规律的子宫收缩。排除有引产、流产或者手术意向者,严重内科疾病和全身性感染性疾病者,血小板计数或凝血功能不良者,依从性不好未能完成研究者。按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症状、产次、孕周、肌瘤大小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保守治疗,尽量卧床休息,行镇静止痛、静脉营养、抑制宫缩、预防应用抗生素、止血等一般对症治疗。对照组:25%硫酸镁注射液40ml+5%葡萄糖注射液 500ml,静脉缓慢滴注,1次/d,至宫缩消失24h后停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10%葡萄糖500ml+肝素50mg静脉滴注,1次/d,一般用药3d,肌瘤部位疼痛未消失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及过程中检查患者子宫肌瘤部位压痛、宫缩、体温、胎儿心率等情况,同时B超监测肌瘤大小变化。治疗前24h、停止治疗24h后,取患者空腹静脉血化验血液粘度、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子宫肌瘤部位无压痛、子宫收缩症状消失。显效:肌瘤部位压痛及子宫收缩症状明显减轻。有效:肌瘤部位压痛、子宫收缩症状有所减轻或用药时间超过3d起效者。无效:肌瘤部位压痛、子宫收缩症状与用药前比较无改变。治愈、显效和有效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均未发生因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所致的早产、流产,亦无单纯行急诊肌瘤切除术者。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PT、APTT、血液粘度、血小板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s)

组别 PT(s)APTT(s)高切粘度 低切粘度 血小板计数(109)治疗组(n=26)治疗前 13.2±2.7 31.2±4.6 3.6±0.8 6.5±1.1 212.5±60.2治疗后 12.7±3.0 32.7±5.4 3.3±1.0 6.3±0.9 204.4±59.1对照组(n=20)治疗前 13.0±2.2 31.6±3.9 3.3±0.7 6.5±0.8 208.9±57.9治疗后 13.4±2.8 31.0±4.1 3.5±0.9 6.4±0.9 210.2±58.7

3 讨论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是妇产科常见多发病。妇女妊娠时,由于血液出于高凝状态、激素水平变化、子宫肌瘤生长较快等原因,当局部灌注障碍或供血不足时,肌瘤发生缺血、瘀血、血栓阻塞、梗死,出现局部组织出血、溶血、肌瘤内小血管退行性变、血红蛋白渗入肌瘤等,即子宫肌瘤红色变性。临床常表现为急性持续性下腹剧痛、白细胞计数升高、低热等。检查腹部子宫位置触到瘤体有结节及压痛反跳痛,B超检査肌瘤有不均匀回声,彩超见肌瘤结节内有高、低阻血流,MRI检查T2WI呈斑片状高信号,即可诊断子宫肌瘤红色变性的可能。手术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血、流产、早产、子宫破裂等,因此临床上多采用硫酸镁抑制宫缩、抗生素消炎防感染和一般支持对症处理的保守治疗方案来预防流产和早产,但效果一般,难以避免肌瘤组织缺血坏死和炎症反应的发生。

肝素是一种粘多糖硫酸脂,是一种在体内外均有强大抗凝作用的抗凝物质,能有效增强纤溶并降低血液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激活抗凝血酶Ⅲ、抑制Xa和凝血酶的活性子、加强血液流动性并且抑制炎症反应。这些作用恰好可以降低患者血液粘度,改善肌瘤的血液灌注,解决肌瘤局部微循环障碍和血容量不足,预防了炎症的发生,从根本上达到了治疗肌瘤红色变性的效果。

我们采用50mg的小剂量肝素进行静脉滴注,一般连续用药3d,和对照组比较,疗效明显提高,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肝素的这个剂量和应用时间既能够有效的缓解子宫肌瘤红色变性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孕周,又不影响凝血功能,正是临床所要达到的目的。但一旦经保守治疗12~24h无效,孕妇出现剧烈疼痛、子宫肌瘤体积过大出现嵌顿、贫血、无法排除恶性变等情况,还是应考虑手术治疗。

猜你喜欢

压痛变性肝素
晋州市大成变性淀粉有限公司
压痛点密集型银质针温针灸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观察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征兵“惊艳”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变性淀粉在酸奶中的应用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