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期团注法对比剂注射方案在肺动脉CTA 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2013-11-03崔晨刘建新王霄英杨俊哲郭小超

放射学实践 2013年5期
关键词:流率延迟时间混合液

崔晨,刘建新,王霄英,杨俊哲,郭小超

肺动脉CTA 在诊断肺动脉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1-2],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肺动脉循环快,成像时间窗窄,延迟时间受心功能及个体差异影响较大,延迟时间不易把握,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操作简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通过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旨在探讨在降低对比剂用量的同时,提高肺动脉CTA 检查成功率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扫描方法

搜集2011年4月-8月在我院行肺动脉CTA 检查的63例连续患者。CT 扫描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 64排螺旋CT 机,63例患者均采用对比剂智能跟踪触发技术,兴趣区设置于气管分叉处,阈值75HU,触发后启动扫描时间为4.6s。扫描范围从主动脉弓上1cm至隔顶。扫描参数:64×0.625通道,层厚0.9mm,层间距0.8mm,转速0.4r/s,探测器宽度4cm,矩阵512×512,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10mAs,螺距1.173。

2.对比剂注射方案

对比剂为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浓度370mg I/mL。采用双筒机械高压注射器,具有双流功能,采用20G套管针经肘正中静脉注入对比剂。根据对比剂注射方案的不同将63例患者分为两组,三期组(30例)采用优化后的对比剂注射方案(分三期注射):第一期注射混合液(对比剂占10%,生理盐水占90%),流率5mL/s,总量25mL,使兴趣区达到阈值,启动增强扫描程序。混合液进入肺动脉时,触发后启动时间为4.8~5.0s,混合液注射完毕为5s,与对比剂注入时间相吻合;第二期注射对比剂,流率5mL/s,剂量为0.2~2.5mL/kg体重,完成靶血管成像;第三期注射生理盐水,流率5mL/s,总量20mL,冲洗连接导管及血管末端的对比剂,进一步提高对比剂的利用率。二期组(33例)采用传统注射方法,第一期注射对比剂20mL,第二期注射生理盐水30mL,注射流率均为5.5mL/s。在两种对比剂注射方案中,各期均按设定顺序由高压注射器自动连续进行,中间没有时间间隔,同时记录对比剂使用总量。

3.重建方法

将获得的容积数据重建为层厚0.9mm、层间距0.8mm 的轴面图像,同时利用MIP及CPR 技术对图像进行重组。

在重建的图像上分别测量和记录动脉与静脉管腔内的CT 值。分别测量各段血管管腔的起始端、末端及中点的CT 值,将三者的平均值作为该段血管管腔的CT 值。测量如下血管:肺动脉主干及各级分支(左右肺动脉为第一级分支,叶动脉为第二级分支,肺段动脉为第三级分支,肺亚段动脉为第四级分支)、肺动脉层面的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升主动脉。圆形兴趣区置于血管管腔中央,同时避开钙化、栓子、狭窄等区域以保证CT 值测量的准确性。

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者肺动脉主干及各级肺动脉分支、上腔静脉、主肺静脉及主动脉CT 值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三期组和二期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患者身高、体重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平均用量:三期组为(10.73±1.72)mL,二期组为20 mL,三期组比二期组减少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两组血管的CT 值

三期组和二期组图像中,各大血管的平均CT 值见表2。两组肺动脉主干、上腔静脉及主动脉CT 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级血管两组CT 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各大血管的CT值比较 (HU)

讨 论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行肺动脉CTA 检查的63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图像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使用对比剂触发技术成功率较高,虽然肺动脉成像所用20mL对比剂已经相当少,但是肺动脉成像的同时,上腔静脉内仍存有高浓度对比剂,对肺动脉尤其是右上肺动脉的观察造成一定影响。笔者认为上腔静脉成像可以说明三点:①延迟时间不准确;②触发位置选择不理想;③对比剂注射总量过多。根据以上结论,通过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使上腔静脉存有的大量对比剂浓度进一步降低。改变触发点的位置,可提高肺动脉CTA 检查的成功率,进一步降低对比剂的用量。

由于对比剂用量少且通过肺动脉的时间窗较窄,延迟时间掌握不准确,很容易造成肺静脉污染,对肺动脉的观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MSCT 的不断更新,国内外有关肺动脉CTA 的报道逐渐增多[4-6],相关学者对如何把握准确的延迟时间进行了研究,如对比剂注射流率、总量的改变及不同的扫描方向等[7-8]。总之,绝大多数学者认为,肺动脉成像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最佳的扫描时间,而忽视了对比剂注射方案的因素。

有些学者采用时间-密度曲线测定延迟时间,但增加了扫描和对比剂注射次数,操作较繁琐,同时上腔静脉存有大量高浓度对比剂。使用对比剂智能触发技术,虽然操作简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兴趣区的位置设定、从注射对比剂开始到达阈值所需时间个体差异很大、触发后启动时间如何掌握等,最关键的因素是患者的心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导致检查的成败。无论采用何种扫描方法进行肺动脉CTA 成像时,上腔静脉往往会滞留一定量高浓度对比剂,从而产生硬化伪影,对肺动脉的观察造成影响。本研究采用优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所得肺动脉CTA 图像上腔静脉的CT值为100~450HU,而肺静脉CT 值为150HU 左右,说明所注射的对比剂全部用于肺动脉血管的成像,未造成对比剂的浪费。

多数研究者以肺动脉主干为触发点,由于触发后有启动时间直接导致肺静脉成像,以上腔静脉及头臂干静脉为触发点[9-10],虽然静脉不成像但是受心功能影响较大,容易造成检查失败。通过优化后的对比剂注射方案,肺动脉主干为触发点时,第一期注射混合液对比剂浓度低,起到达阈值触发扫描的作用,同时注射25mL 混合液所用时间抵消触发后启动扫描的时间,对比剂到达时开始扫描,先期混合液进入肺静脉CT值为80HU 左右,对肺动脉的观察不会造成影响,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通过本研究可以证实,与传统双期对比剂注射方案相比,三期对比剂注射方案CT 肺动脉成像在保证肺动脉成像质量的同时,可以明显减轻上腔静脉高浓度对比剂硬化伪影,并且降低对比剂用量。

[1] Weiss CR,Scatarige JC,Diette GB,et al.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is the firstline imaging test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 survey of US clinicians[J].Acad Radiol,2006,13(4):434-436.

[2] Stein PD,Fowler SE,Goodmanl R,et al.Multidetector compuography for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J].N Engl J Med,2006,354(22):2317-2327.

[3] Bae KT,Mody GN,Balfe DM,et al.CT depiction of pulmonary emboli:display window settings[J].Radiology,2005,236(2):677-684.

[4] Das M,Mahnken AH,Muhlenbruch G,et al.Individually adapted examination protocols for reduction of radiartion exposre for 16-MDCT chest examinations[J].AJR,2005,184(5):1437-1443.

[5] Heyer CM,Mohr PS,Lemburg SP,et al.Image quality and radiation exposure at pulmonary CT angiography with 100or 120kVp protpcol: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Radiology,2007,245(2):577-583.

[6] Leschka S,Scheffel H,Desbiolles L,et al.Image quality and reconstruction intervals of dual-source CT coronary angiography:recommendations for ECG-Pulsing windowing[J].Invest Radiol,2007,42(8):543-549.

[7] Macari M,Lsrael GM,Berman P,et al.Infrarenal abdominal aortic ameuryans at multi-detector row CT angiography:intravscular enhancememt without a timing acquisiton[J].Radiolbgy,2001,220(2):519-523.

[8] 蔡欣,邓宇.多层螺旋CT 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21(4):562-564.

[9] 刘建新,刘剑,王霄英,等.对比剂智能跟踪与预实验肺动脉MSCT 成像 的 对 比 研 究[J].放 射 学 实 践,2008,23(12):1380-1382.

[10] 周运锋,史河水,吴爱兰,等.MSCT 肺动脉血管成像触发点位置及后处理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8):1561-1564.

[11] 刘建新,孙红霞,唐光健,等.多层螺旋CT 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7):1012-1014.

猜你喜欢

流率延迟时间混合液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CDN 缓存空间调整优化方法
二氧化碳对乙烷燃烧着火延迟时间的影响
带交换和跳跃的一维双向自驱动系统的仿真研究
LTE 系统下行链路FDRX 节能机制研究
基于分层COX模型的跟驰反应延迟时间生存分析
多束光在皮肤组织中传输的蒙特卡罗模拟
聚合物气辅共挤中熔体体积流率对挤出胀大的影响
延迟时间对气辅注射成型气体穿透行为影响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