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在发际缘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

2013-11-03黄俊峰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湖北荆州4340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3年27期
关键词:颞浅发际皮瓣

黄俊峰 (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23)

王 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在发际缘缺损中的应用及护理

黄俊峰 (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外科, 湖北 荆州 434023)

王 楷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整形外科, 湖北 武汉 430060)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在修复发际缘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发际缘缺损23例,观察其修复效果,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做好术前护理、心理护理,术后做好伤口护理等护理工作。结果:所有23例患者带蒂岛状皮瓣均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修复的发际线形态协调、对称,外形良好,发际线区域皮肤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头顶部供区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应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发际缘缺损,方法简便,切口隐蔽,修复后外观效果好,是一种修复发际缘缺损较理想的方法。同时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措施之一。

颞浅动脉;颞浅动脉顶支;发际缘缺损;岛状皮瓣;护理

发际缘是人体颜面部整体美感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缺损对人体容貌有着很大的影响。常见的导致发际缘缺损的原因有烧伤、外伤、面部肿瘤等,这些因素造成的发际缘缺损,常以留长发或特殊发型掩饰,但由于较大面积的发际缘缺损严重影响外貌,患者迫切需要通过手术改善外形。我们根据缺损情况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予以修复,获得较为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方法与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0~57岁。烧伤、烫伤所致8例,因色素痣切除所致4例,瘢痕切除所致3例,皮肤基底细胞癌切除所致2例,车祸等外伤所致6例。缺损面积大小为1.0cm×1.5cm~4cm×5.5cm。23例患者中,15例采取Ⅰ期皮瓣转移修复,7例行头皮预扩张后Ⅱ期皮瓣转移修复。

1.2方法

术前备皮,在耳屏前上方触及颞浅动脉搏动,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向上探测出颞浅动脉及其顶支的走行方向,用美兰标记,初步确定待转移皮瓣的位置,根据血管的走行初步确定皮瓣的蒂走行及转移方向。在头皮缺损区域用美兰画出需要修复的额颞部发际的形状及范围,一般宽度约2~3cm,长度视需要而定,按1.2~1.5倍缺损面积画出皮瓣大小、形状[1-2]。消毒,根据情况选择全麻或含肾上腺素的局部麻醉药浸润麻醉,在颞浅动脉搏动处前方旁开1cm做纵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显露颞浅动脉及其顶支走行后仔细剥离,然后按预先画好的切口线从头皮瓣一侧切开,直至颞浅筋膜下,在颞浅筋膜层分离,直至皮瓣另一侧,分离时慎勿损伤毛囊,将含颞浅动脉顶支的岛状皮瓣游离,蒂的长度以能在转移后无张力为准,皮瓣边缘与创缘皮肤对位缝合,保证血管蒂无张力,不扭曲,放置引流管后,缝合所有切口[3-5]。对于需行I期头皮预扩张的患者,行头皮扩张后再行II期皮瓣转移修复。术后予以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创面愈合后按实际情况设计发际线,对于超过发际线的皮肤行脱毛处理。

2 护 理

2.1心理护理

发际缘缺损的病人因为病变部位位于颜面部,故部分患者会产生较重心理负担,产生抑郁及自卑情绪。接受手术的患者往往对手术治疗有很强烈的期待,又怕经手术治疗也得不到改善。针对患者心理状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对其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介绍手术及术后效果,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又不至于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安慰鼓励患者,使患者消除紧张焦虑情绪。

2.2术前护理

术前应完善相关检查,头部备皮,备皮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感染,备皮过程中勿损伤头部皮肤;术前预防性口服抗生素,常规禁食水。

2.3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会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较为强烈的疼痛,术后可以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术后留置引流管,应保持引流管通畅,一般保留引流管3~5d。术后伤口应保持干燥,严密观察皮瓣血运,注意查看皮瓣伤口有无红肿、渗液、坏死,若伤口有异常应及时处理。

3 结 果

本组23例患者,带蒂岛状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个月,修复发际线形态协调、对称,外形良好,发际线区域皮肤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头顶部供区毛发生长良好,切口隐匿,创面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的发生。典型病例如图1~3。

图1 术前颞部发际缘部缺损,发际线不规则 图2 术后半年发际线修复良好,形态协调、对称 图3 右颞顶部取皮区域恢复良好,无明显瘢痕形成,毛发生长良好

4 讨 论

颜面部是对人体美貌影响最为重要的部位,因烧伤、创伤、皮肤肿瘤切除等导致的发际缘缺损对人体容貌有着重大影响,常需通过手术修复。与其他部位的修复相比较,发际缘缺损的修复其难点在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修复缺损的部位同时有着形态良好的毛发生长,这一直是外科医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以颞浅动脉及其分支为血供的带蒂岛状皮瓣是修复头部缺损常用的皮瓣之一。颞浅动脉是头皮供血血管中最长、最大的动脉血管,其主干越过颧弓根部上行约2~4cm后分为额支和顶支。顶支在颞浅筋膜表面继续向上延伸,后分出3~4条分支与相邻的动脉间大量吻合,颞浅动脉主干长约3~4cm,顶支长约7~8cm,其主干与顶支常与颞浅静脉相伴行[6-8]。

近年来修复发际缘缺损的术式较为常见的有邻位皮瓣推进修复、额部皮瓣转移修复、游离皮瓣植皮修复等[2],这些术式各有其优点,但常需行多次手术才能达到较为良好的效果。我们实行的以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修复发际缘缺损相较于其它术式有着以下优点:①皮瓣发生血供障碍少,颞浅动脉虽然有很多类型分布,但其主干和顶支与头皮血管之间的吻合很多,因此不管怎样设计,其转移皮瓣一般都不会有血供障碍的发生;②颞浅动脉主干长约3~4cm,顶支长约7~8cm,可游离较大范围的皮瓣,能适用于绝大部分发际缘缺损的修复[6-7];③颞部顶支皮瓣邻位于发际缘,其转移修复发际缘缺损可以避免“猫耳”形成,可保证血管蒂无张力、不扭曲,有利于皮瓣存活及术后良好发迹线的形成;④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为带毛发皮瓣,可直接用于发际缘的修复,避免行毛发移植术的再手术损害;⑤颞浅动脉为浅表动脉,通过触及动脉搏动以及必要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应用,可以较容易的确定皮瓣位置和大小[9];⑥颞浅动脉走行中有耳颞神经伴行,可以感受外来刺激,有利于发际缘皮肤感觉的形成;⑦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其肤色与发际缘周围皮肤颜色相似,转移修复后外观效果好;⑧转移皮瓣供区位于头顶部,血供丰富,术后愈合良好,瘢痕不易形成,即使形成也可被头发遮盖,有较好的隐蔽性。此种术式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某些跨发迹缘缺损的患者,通过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岛状皮瓣修复创面后尚需行脱毛术以形成外形良好的发际线。

总之,本术式修复发际线形态协调、对称,外形良好,所转移皮瓣大小部位易确定,可修复缺损范围较大,皮瓣存活容易,皮瓣感觉功能恢复良好,切口部位隐匿,术后愈合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除某些特殊病例尚需行脱毛术外,结合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此种术式是修复发际缘缺损的较为理想的术式。

[1]王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7-148.

[2]邓建平,黄雁翔,裴春燕,等.不同类型的岛状皮瓣在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43-145.

[3]吴为民,赵东刚,何德年,等.颞浅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一期修复巨大头皮及颅骨缺损[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08,4(3):160-161.

[4] Rohit S,Deepika S,Sengupta P,et al.Superficial Temporal Fascia Pedicled V-Y Advancement Flap for Scalp Reconstruction[J].J Maxillofac Oral Surg,2010,9(4):410-414.

[5]邵英,张舵,金洪娟,等.颞浅动脉顶支岛状皮瓣修复眉缺损[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8,14(1):58-59.

[6]Yelda AP,Figen G.Anatomy of 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and its branches:its importance for surgery[J].Surg Radiol Anat, 2006,28: 248-253.

[7]范鹏举,张丕红,杨兴华,等.颞浅动脉分支与静脉伴行解剖基础及临床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0,26(4):268-271.

[8]黄进军,马少林.颞浅动静脉的解剖学研究及其在面部整形外科的应用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6):848-852.

[9]蔡震,蒋海越,国冬军,等.颞浅动脉岛状皮瓣修复下眼睑缺损[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72-1373.

2013-05-22

黄俊峰(1979-),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讯作者:王楷,E-mail:wk612297@126.com。

R622.12

A

1673-1409(2013)27-0063-03

[编辑] 何 勇

猜你喜欢

颞浅发际皮瓣
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的皮瓣选择
髂腹股沟接力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
常用手叩头拯救发际线
2例外伤性假性颞浅动脉瘤
和中学时光一起逝去的,是发际线
基层医院颅脑外伤扩大翼点入路颞浅动脉保护的体会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我发现了发际的秘密
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
颈阔肌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