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连锁董事对公司治理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013-10-29宋晓琳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董事连锁理论

宋晓琳

辽宁师范大学会计系,辽宁 大连 116029

一、连锁董事产生的原因

同时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公司的董事会担任董事职务的“董事”成员被称为连锁董事。例如,如果A是甲公司的董事成员,同时他还担任乙公司的董事职务,则A即为连锁董事。连锁董事这一现象在我国上市公司中极为普遍。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1999-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连锁董事基本情况

(一)连锁企业层面

1.共谋理论

共谋理论(Collusion Theory)是指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企业之间通过建立连锁董事关系,从而固定、维持或者变更商品的价格,限制商品的销售数量或者生产数量,分割原材料采购市场或者销售市场,限制购买新设备、新技术或者限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等,以达到抑制市场竞争的目地(Mizruchi,1996)。

2.资源吸收理论

共谋理论对于非竞争性企业间的连锁不具任何解释力,而这正属于资源吸收、监督控制和金融控制理论的解释范畴。资源吸收理论(Resources Cooptation Theory)是在资源依赖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出来的,由于资源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外部环境中重要的资源吸收进企业,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至关重要。

3.监督控制理论

资源吸收理论是从资源“获取方”解释连锁董事现象,而监督控制理论(Monitoring Theory)则是从资源“发送方”来解释。监督控制理论认为,很多的顾客、机构投资者和银行家这种有影响的利益相关者经常出现在企业的董事会中,目的是监督和控制企业。

4.金融控制理论

金融控制理论(Finance Control Theory)是作为监督控制理论的一个特例而出现的,监督控制理论主要针对所有利益相关者而言,而金融控制理论则主要强调金融机构在利益相关者中的重要作用。金融控制理论发现,在由连锁董事连接成的企业网络中,金融机构处于网络的中心位置,即金融机构相对于非金融机构而言有较高的密集度和集中度。

5.合法性理论

合法性理论(Legitimacy Theory)是资源吸收理论的一个特例,该理论强调企业被社会赞同和认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重要资源。该理论主要源于董事会承载着涉及企业声誉的一个重要功能,因为当投资者决定投资于一个企业时,他们要考虑的问题是企业的管理水平,通过任命和其他重要组织相连的或本身就是知名人物的个体,企业便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出企业是值得投资的合法性信号,连锁董事产生的一个来源就是企业对合法性的追求。

(二)连锁董事层面

连锁董事由董事个体产生,企业经常要做出一个组织层面的决策来决定是否纳入某位董事,以便向该董事发出邀请;但在董事加入企业的决策中,既涉及到企业做出的决策,也可能是董事本人的决策,或者是两者的结合。

1.管理控制理论

赞同管理控制理论 (Management Control Theory)的学者多是那些认为董事会无力影响企业运营,认为董事对企业是不重要的学者。由于企业股份持有者众多分散,且对企业运营情况漠不关心,以至于高层管理人员通过随意替换或任命董事来达到对董事会的控制。因此,持该理论的学者认为董事会形成的企业间连锁联结是毫不重要的。

2.职业生涯推进理论

职业生涯推进理论(Career Advancement Theory)认为,连锁董事本人之所以担任多家企业的董事,其目的是为了获得社会地位、个人声誉和物质报酬,以便于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更多被雇佣的机会。

3.社会凝聚理论

社会凝聚理论(Social Cohesion Theory)认为,连锁董事代表着上流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联结。连锁董事是商界活动的固有特征,是社区政策、观点和利益统一的社会根基。

二、连锁董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连锁董事对企业产生的影响,可归为三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外围活动的影响,比如企业对政治选举的捐助;二是对企业核心活动产生的影响;三是对企业绩效产生的影响。

1.连锁董事与企业外围活动

Koenig(1979)研究了对尼克松总统选举的捐助。在基于800家公司的样本中,Koenig发现在具有较高集中度的企业更可能对尼克松的选举进行捐助。这意味着间接连锁企业可能具有相似的信息源,连锁董事会对企业外部活动 (如政治选举活动的捐助)产生影响。

2.连锁董事与企业核心活动

连锁董事与并购。Haunschild(1993)对美国327家企业自1981到1990年收购行为的研究发现,核心企业现在的收购行为与连锁企业过去的收购行为成正相关。

连锁董事与战略联盟。 Gulati&Westphal(1999)研究了连锁董事与战略联盟的关系,结果表明,仅仅存在连锁董事的企业间联系并不一定促进企业间战略联盟的形成,联盟形成与否要依赖连锁董事与企业管理层的关系而定:如果董事会对高层管理者的控制程度越高,越不利于连锁企业间的联盟形成;如果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之间在战略决策上合作程度越高,连锁企业间形成联盟的可能性越大。

3.连锁董事与企业绩效

大部分学者认为,连锁董事应该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然而,对这一假设的实证检验却得出相对立的结果。Pennings(1980)发现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有正方向影响;而 Fligstein&Brantley(1992)却发现连锁董事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Richardson(1987)的研究表明,只有重构的连锁董事才与企业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三、连锁联结强度、时期效应与企业绩效

依据相关理论,连锁联结一般会正向影响企业绩效。例如,据共谋理论,竞争性企业间的连锁董事有助于不同企业在产量和价格等方面达成共识,从而有效地控制市场竞争,这会给企业绩效带来正面影响;而资源吸收的理论认为,连锁董事有助于企业从外部环境中获取重要资源;合法性理论认为,企业通过连锁董事将自身与知名人物和知名企业联系起来,有助于增强企业合法性,来提升企业绩效。

然而,关于连锁董事和企业绩效关联的实证研究却未能得到与理论预期相一致的结论。基于美国制造业数据的研究发现,连锁董事和企业绩效间仅存在极其微弱的正向关系,研究加拿大企业数据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在其他的研究中,更多地发现两者之间的负向关系。

回顾这些文献,令我们不解的是,为何有些实证研究结论为正,有些则为负?作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现有研究多将连锁董事看作是相同或等价的,未能区分不同类型连锁联结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对不同类型连锁联结而言,有些类型(弱联结)正向地影响企业绩效,其他类型(强联结)则负向地影响企业绩效。除了对绩效的影响方向不同外,不同类型联结发挥作用的时期效应也不同,强联结对绩效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即刻的或当期的,弱联结的影响主要是滞后的或延迟的。

1.联结强度与企业绩效

首先,弱联结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异质信息,而强联机则只能获得其所在网络拥有的同质化信息。

其次,与弱联结相比,强联结使组织牺牲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资源吸收理论指出,企业为了避免资源不确定性和限制,才与其他公司结成连锁董事关系,即把连锁董事视为联系环境和外部资源的重要渠道。通过连锁董事,企业之间可以互相利用资源、协调关系。不过,获得这一收益并非没有代价。由于强联结使组织失去更多自由度,这降低了该组织的环境适应能力。这正如Uzzi所指出的,由于某一企业过度嵌入于网络中,如果网络中核心组织丧失,会使嵌入从资产变为一种负担。在这种情况下,强联结使组织变得更加脆弱。而弱联结则不同,它在享受嵌入带来的收益的同时,还能够使组织保持更多的自由度,以适应环境变化。

2.联结强度与时期效应

强联结和弱联结除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方向不同外,他们影响方式也有所不同。从时期效应来看,强联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当期的,而弱联结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滞后的。

与弱联结相比,强联结使企业失去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这些是以“约束”形式存在。当人们进入网络中时,人们必须要受到其所在网络的约束。而当人们进入很多网络时,这意味着他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对于强联结,其约束是时刻都在发挥作用的,而且其反馈的影响也是及时的,这就像是动态优化中的约束条件,它必须时刻符合要求。

弱联结比强联结拥有更多的决策自由度,而且它能够为企业获得网络群体之外的新奇想法和信息,以其“机会”形式存在。一方面,弱联结帮助企业获得网络之外的异质信息,这些信息并非帮助企业适应当期环境,而是帮助企业适应变化后的环境,在环境还未发生变化之前,这些异质信息被“储藏”起来,以备未来之需。另一方面,由于弱联结赋予企业更多的决策自由度,因此那些以前储藏下来的知识可为企业现在进行选择和使用。

3.连锁联结与企业绩效的因果关系

连锁联结影响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也影响连锁联结。虽然都是因果关系,但两者却存在着不同。因为,对于连锁联结对绩效的影响而言,强连锁联结和弱连锁联结都影响企业绩效,而对于企业绩效对连锁联结的影响而言,企业绩效仅影响弱连锁联结。具体而言,监督控制理论的强联结不受绩效的影响,而事业推进理论的弱联结则受绩效影响。这意味,企业自身存在着一种“扬善弃恶”的机制,即对于那些不利于企业绩效的强联结,企业在接受其影响后,不再鼓励其再生,而对于那些有利于企业绩效的弱联结,在企业接受其影响后,会再次鼓励其再生。这会使连锁联结和企业绩效的关系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链条中。

实践中,有些联结是有意形成的,比如总部或金融机构向企业派驻董事,还有一些是无意形成的,比如在聘请外部董事时,未预见到该懂事还同时兼任其他企业的董事。其一,对于有意的连接,企业要尽量避免形成强联结关系,比如总部在监督子公司时,或者金融机构在监督其贷款企业时,要适度地给予企业自由度,将强联结转化为弱联结;其二,对于那些无意形成的联结,企业要留意和挖掘这些联结承载的资源,这些弱联结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有价值的新信息。

[1]陈仕华.连锁董事: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4.

[2]于东智.董事会与公司治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任兵,区玉辉,彭维刚.连锁董事与公司绩效:针对中国的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1).

[3]Bazerman M.H.&Schoorman F.D,“A Limited Rationality Model of Interlocking Directorat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4]Mizruchi M.S..Berle and Means Revisited:The Governance and Power of Large U.S.Corporation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ichigan.

猜你喜欢

董事连锁理论
独立董事制度效能发挥的法治密码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展现状研究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独立董事制度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论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