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翻译学理论的五大来源
2013-10-24黄忠廉李亚舒
黄忠廉,李亚舒
(1.黑龙江大学翻译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2.中国科学院 国际合作局,北京 100864)
1.0 绪论
学科的来源主要指学科理论的来源。应用翻译学的来源,既可指应用翻译理论的来源,也可指其作为学科系统知识的来源,因为学科是理论的系统化。
通常认为,应用与理论相对,其实,应用翻译学是相对于理论翻译学和文学翻译学(刘金龙,2012)而从翻译学里分立出来的。简单地说,理论翻译学着重探索翻译的普通或基本理论问题,应用翻译学着重解决应用的理论和理论的应用的问题,后者的来源与前者有关而又与更广阔的领域相关。
2.0 应用翻译学的性质及其作用
黄忠廉、信娜(2011)对“应用翻译理论”作过三种切分:第一,应用翻译/理论,可图示为:应用翻译→理论,即由应用翻译归纳出应用翻译理论/学;第二,应用/翻译理论,可图示为:翻译理论→应用,即由翻译理论演绎出应用翻译理论,又可分为翻译学基本理论用于翻译实践的属于翻译学科内应用,翻译学基本理论用于译学之外其他领域的翻译学科外应用;第三,应用/翻译/理论,可图示为:应用→翻译理论→学,即其他学科理论用于翻译理论嫁接出应用翻译理论。据之可以概括出应用翻译学的性质:应用翻译学是研究应用翻译、译论和其他理论应用于翻译或译论以及译论应用于其他领域的规律的学科。
这一性质反映了有别于理论翻译学的本质属性——应用。它决定了应用翻译学的来源、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等。(见表1、表2)顺此可知,应用翻译学涉及五个方面:1)应用翻译领域自身的理论研究;2)基本译论在各翻译领域中的应用;3)基本译论在非翻译领域中的应用;4)其他理论在翻译和译论中的挪用;5)其他理论在译论中的类比应用。反言之,上述五个方面构成了应用翻译理论/学的五大来源。
3.0 应用翻译学的五大来源
3.1 来源于应用翻译实践的理论研究
应用翻译学来自应用翻译领域自身,是对应用翻译实践的理论研究,其理论主要来自应用翻译自身理论要素的总结,主要采用归纳研究法。
表1 应用翻译学的切分与来源
近年来学界有人认为:翻译理论研究水平越来越高,翻译学建设越来越丰富,可是翻译质量越来越低。殷泓(2009)则透露:引进西方学术丛书,因找不到好的翻译而搁浅;更为严峻的是,中国图书“走出去”因为找不到好的翻译而导致翻译质量普遍粗糙。笔者认为,前者涉及两件不同的事,其一,译学越发达越好,应该认同;其二,针对翻译实践的研究这些年确实渐趋减少。后者则困于多年来国内汉译英研究不够,培养不足。罗进德(2007:序言)曾对此发问:“近几年关于翻译质量下降的抱怨之声时有所闻,‘怎样译’的问题现在是不是更值得翻译理论家关注,并切实努力帮助解决呢?”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得培养译才,而培养译才得掌握翻译实践要领和解释的理据,这必然关涉应用翻译理论。我国外语专业学生的外语水平应该是不低于以往,除了汉语水平有所下降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翻译教学存在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对翻译实践的真正研究不够。种种迹象表明,在译论建设火热的当下理当回身躬亲应用翻译研究!这将有助于实现向上建立理论、向下指导实践的双重目标。为此,罗进德(2007)曾动情相告:“技能意识也丝毫不会贬损翻译理论的学术价值,相反,我认为‘技能意识’恰恰是翻译理论中一个很重要,很宝贵的命题。谁也不必为抱有‘技能意识’,为关注‘怎样译’而自惭形秽。”
颇受国内外推崇的霍姆斯翻译学学科体系的应用翻译学部分遭到了潘文国(2010)尖锐的批评:“谈了半天为什么译,译什么,译得怎样,就是没谈怎么译。”而应用翻译同样是颇含理性又关乎现实的研究领域,国内相应的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如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1999)、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2003)、黄忠廉和李亚舒《科学翻译学》(2004)、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2005)、黄忠廉等《翻译方法论》(2009)等。我国翻译专业的创立、MTI的设立已将应用翻译的理论研究推至必须深究的学术前沿,这必将激活应用翻译的理论研究。
3.2 来源于基本译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应用翻译学源自基本译论或理论翻译学,是理论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其理论主要来自基本翻译理论的具体化,主要采用演绎研究方法。
翻译学基本理论不能直接进入实践,需要浅化,简易化,需要转化,其结果就是催生应用翻译理论。轻视理论者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勿需理论。事实上,无理论指导的应用翻译必然是自发的,低水平的,有时甚至会出现诸多失误。如对翻译是否规范缺乏理论修养,只会停留在“匡廖正误的”水平上。罗进德(2007:序言)据多年工作中的观察,发现“有些翻译实践中发生的错误和缺陷,的确就是理论上的懵懂无知或错误认识引起的,只是人们没有,不能,或者不愿意用理论去分析罢了”。
可能有人认为直接借用基础理论即可,其实不然。基础理论所具有的共性不是任何一个具体事物所全包的,必然有所改造,有所具化,有所特殊化,如翻译等值理论在英汉互译中的应用研究等。如《科学翻译学》将应用理论(科学翻译艺术、科学翻译教学、机器翻译研究、科学翻译评论、科学词典译编、汉译术语规范)就与基本理论(科学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的分类、科学翻译内在规律、科学翻译三大原则、科学翻译标准体系、科学翻译过程机制、科学翻译中枢单位)形成对应,从整个论述体系可以看出,前者是后者相对应的运用。(黄忠廉、李亚舒,2004)
3.3 来源于基本译论在非翻译领域中的应用
应用翻译学源自基本译论或理论翻译学,是理论翻译学的基本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其理论主要来自基本翻译理论的具体化,主要采用演绎法或交叉法。
基本译论也可以用于非翻译领域,这是一种从普通性到特殊性再到具体性的研究。例如语际变通式翻译方法所产生的变译理论,其方法论精髓和原理可用于单语写作,也可为单语的摘、编、综述、改写等提供语际变通的思考,完全可以促进汉语、英语、法语、俄语等语种的“变通式写作”研究;语言学是翻译学的基础,翻译学的成果也可为其提供方法论,成其研究手段之一;翻译理论在翻译教材编写中的应用,就有必要区分教学理论和科学理论。再看翻译理论在双语词典编纂中的运用的实例,魏向清(2005:222)发现了变译与双语词典译编之间的内在相关性,从本质上认识到了双语词典的特征,将变译理论用于双语词典的译编研究,并把它认定为“双语词典翻译研究的理据之一”,为变译理论研究又拓宽了另一片天空。
3.4 来源于其他理论在翻译或译论中的挪用
应用翻译学源自其他学科的理论,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在翻译实践或译论中的应用,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加以选择或改造,挪用到翻译或译论中来,也以演绎法或交叉法为主。
一个事物,不同学科均可以之为对象予以研究,在研究领域上有相重部分,就形成了交叉研究。如张沉香(2010)的《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是功能目的论用于应用翻译的研究;贾文波(2004)的《应用翻译功能论》是功能理论用于应用翻译的研究;叶苗(2009)的《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是语用学用于应用翻译的研究。类似的选题还有:权力话语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功能翻译理论在外宣翻译中的应用、语义学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评价理论对广告语篇翻译的启示、语用标记理论对翻译评估的启发,等等。即便是其他学科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如“模糊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张成柱,1988),也可纳入应用翻译学理论的来源。
3.5 来源于译论对其他理论的类比应用
应用翻译学来源于对其他学科理论的类比,是其他学科的理论在译论中的类比应用,此类应用是直接对其他学科的理论的整体框架式仿用,而非某个具体概念的类比,主要采用类比法。
两种事物某些特征相似,可推出其他特征也可能相似,这种方法就是类比法,该方法带有或然性。如胡庚申用生态学理论类比研究翻译,建立了生态翻译学理论体系,并逐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
4.0 五大来源的关系
综上所述,第一个来源是应用翻译的理论研究,其他四个来源是各种理论在翻译或译论中的应用研究,由此可进一步推论:应用翻译研究可定位于翻译理论与非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与非翻译实践或理论之间,但其中应用翻译的理论研究属于本体论研究,主要采用归纳法;其他五个来源属于关系论研究,主要采用演绎法、交叉法或类比法。(见表2)应用翻译学的来源以本体为主,关系为辅。
表2 五大来源、研究类型、研究方法的关系
5.0 结论
应用翻译理论研究大致历经了三阶段,体现了认识的三阶段:起初的研究将应用翻译研究理解为翻译技能的研究;中期研究将译学基本理论或其他学科的理论用于翻译实践,二者构成了译界长期以来的主流。现阶段或未来要努力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基于应用翻译本身的理论探索。这不仅是研究范围或层次的变化,从中折射出学术层次的变化,理论价值的取向,更是立论的基础和方法论的变化,是应用翻译学追求的必由之路。
[1]方梦之.科技翻译:科学与艺术同存[J].上海科技翻译,1999,(4):32 -36.
[2]方梦之.我国的应用翻译:定位与学术研究[J].中国翻译,2003,(6):47 -49.
[3]韩子满.应用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05,(4):48 -51.
[4]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5]黄忠廉等.翻译方法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黄忠廉,信娜.应用翻译学创建论[J].上海翻译,2011,(2):7 -10.
[7]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8]刘金龙.应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梦之教授访谈录[J].山东外语教学,2012,(2):3-8.
[9]罗进德.《刘宓庆译学论著全集》序言[A].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序言.
[10]潘文国.翻译研究的哲学思考[A].任东升.翻译学理论的系统构建——2009年青岛“翻译学学科理论系统构建高层论坛”论文集[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11]魏向清.双语词典译义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3]殷泓.出版业须提高翻译水平[N].光明日报,2009-03-13.
[14]张沉香.功能目的理论与应用翻译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出版社,2010.
[15]张成柱.模糊学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1988,(3 -4):8-11.
猜你喜欢
——黄忠廉教授访谈录
——《译学研究叩问录——对当下译论研究的新观察与新思考》评述